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国冶金学家Edgar C. Bain(Sept. 14, 1891 - Nov. 27, 1971) United States Steel Corporation贝氏体 - Bainite,第五章 贝氏体相变,奥氏体:austenite珠光体:pearlite马氏体:martensite贝氏体:bainite铁素体:ferrite渗碳体:cementite,中温转变:550MS 下贝氏体-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5.1 贝氏体转变的基本特征,1. 贝氏体转变有上、下限温度 在A1以下,MS以上,有一转变的上限温度BS点和下限温度Bf 点,碳钢的BS点约为550。,贝氏体转变产物为相与碳化物的两相混合物,为非层片状组织。相(即贝氏体铁素体BF)形态类似于马氏体而不同于珠光体中的铁素体。,2. 转变产物为非层片状,相变时C扩散重新分配,相长大速度受钢中C的扩散控制,因而很慢。,3. 贝氏体转变通过形核及长大方式进行,通过形核与长大进行,等温转变动力学图是C形。,贝氏体长大时,在平滑试样表面有浮凸现象发生,这说明-Fe可能按共格切变方式长大。,4. 转变的不完全性,转变结束时总有一部分未转变的A,继续冷却AM,形成B+M+AR组织。,5. 转变的扩散性,碳原子可扩散,铁及合金元素的原子不可扩散,碳原子可在奥氏体中扩散,也可 在铁素体中扩散,6. 转变的晶体学特征,贝氏体形成时,有表面浮凸,位向关系和惯习面接近于马氏体。,铁素体的碳含量一般均为过饱和;过饱和度随形成温度的降低而增加;低于马氏体的过饱和度,,7. 贝氏体铁素体也为碳过饱和固溶体,(1)形成温度范围在贝氏体相变的较高温度区域形成,对于中、高碳钢, 大约在350550 区间。,1. 上贝氏体,5. 2 贝氏体的组织形态,(2)组织形态,其形态在光镜下为羽毛状,也叫羽毛状贝氏体。组织为一束平行的自A晶界长入晶内的BF板条。BF板条与M板条相近,但在铁素体板条之间分布有不连续碳化物。,在贝氏体相变的低温转变区形成,大约在350以下。,2.下贝氏体,(1)形成温度范围,(2)组织形态,贝氏体铁素体呈板条状或透镜片状,形态与片状马氏体很相似。但下贝氏体铁素体中的亚结构为位错,不存在孪晶。片内存在排列整齐的细小碳化物。,在靠近BS的温度处形成,由平行板条铁素体束及板条间未转变的富碳奥氏体组成。,3. 无碳化物贝氏体,5.3贝氏体转变的特点,(1)贝氏体转变速度比马氏体转变速度慢得多。,(2)贝氏体转变的不完全性等温温度降至某一温度时,奥氏体可以全部转变为贝氏体;等温温度即使降到很低的温度,仍不能完全转变,仍有部分奥氏体残留下来。,残留奥氏体在继续保温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转变:随等温时间延长,残留奥氏体一直保持不变(如4340钢在510等温);等温温度较高时,残留下来的奥氏体可能转化为珠光体。,(3)可能与珠光体转变或与马氏体转变重叠珠光体转变先于贝氏体转变:贝氏体转变先于珠光体转变:在MsMf温度范围的某一温度并保持恒定后,奥氏体有一部分先转变为马氏体,以后其余部分发生贝氏体转变。,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增加,转变时需要扩散的原子数量增加,转变速度下降。,5.4 影响贝氏体转变的因素,(一)碳含量及合金元素的影响,除Al、Co外,合金元素都或多或少地降低贝氏体转变速度,同时也使贝氏体转变的温度范围下降,从而使珠光体与贝氏体转变的C曲线分开。,奥氏体晶粒越大,晶界面积越少,形核部位越少,孕育期越长,贝氏体转变速度下降。,(二)奥氏体晶粒大小和奥氏体化温度的影响,随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贝氏体转变速度先降后增。,(三)应力和塑性变形的影响,拉应力加快贝氏体转变。 在较高温度的形变使贝氏体转变速度减慢;而在较低温度的形变却使转变速度加快。,(四)冷却时在不同温度下停留的影响,图5-13 冷却时不同温度停留的三种情况, 曲线1:在珠光体相变与贝氏体相变之间的过冷奥氏体稳定区停留,会加速随后的贝氏体转变速度。, 曲线1:,原因:在等温停留时从奥氏体中析出了碳化物,降低了奥氏体中碳和合金元素的浓度,即降低了奥氏体的稳定性,所以使贝氏体转变加速。, 曲线2:在贝氏体形成温度的高温区停留,形成部分上贝氏体,然后再冷至贝氏体相变的低温区,将降低贝氏体转变的速度,即奥氏体发生了稳定化。, 曲线3:先冷至低温,形成少量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然后再升至较高温度,则先形成的少量马氏体和下贝氏体将加速随后的贝氏体转变速度。,原因:由于较低温度的预先部分转变使奥氏体点阵发生畸变(或应变),从而加速了贝氏体的成核,即所谓应变促发成核加速了贝氏体的形成。,等温淬火:将奥氏体化的钢淬入温度稍高于Ms点的盐浴或碱浴中,停留一定时间后取出空冷,即可获得下贝氏体组织。优点: 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淬火应力小,适用于形状复杂及要求较高的小型件。,5.3.3 钢中贝氏体组织的获得,5.5 贝氏体的力学性能,(一)贝氏体的强度,贝氏体的强度随形成温度的降低而提高。, 贝氏体铁素体的粗细(细化强化)形成温度越低,贝氏体铁素体越细,晶界越多,强度越高。,影响贝氏体强度的因素:,碳化物颗粒越小,分布越弥散,贝氏体强度越高。下贝氏体中碳化物颗粒较小,颗粒数量较多,且分布均匀,故下贝氏体的强度高于上贝氏体。 贝氏体形成温度越低,碳化物颗粒越小、越多,强度越高。, 碳化物颗粒大小与分布(弥散强化), 铁素体过饱和度及位错密度随贝氏体形成温度的降低,BF的碳过饱和度及位错密度均增加,导致强度增加。,贝氏体形成温度越低,强度越高,(二)贝氏体的韧性,在350以上,组织中大部分为上贝氏体时,冲击韧性大大下降。,1. 贝氏体的冲击韧性和脆性转变温度,上贝氏体的韧性大大低于下贝氏体的原因:,上贝氏体由彼此平行的BF板条构成,好似一个晶粒;而下贝氏体的BF片彼此位向差很大,即上贝氏体的有效晶粒直径远远大于下贝氏体。上贝氏体碳化物分布在BF板条间,形成脆性通道。,总之,随着贝氏体形成温度的降低,强度逐渐增加,韧性并不降低,反而有所增加,使下贝氏体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2. 影响冲击韧性的因素,(1)铁素体板条及其束的尺寸 板条越厚,板条束的直径越大,脆性转变温度越高。(2)碳化物的形态及分布上贝氏体:碳化物与铁素体的界面处易于萌生微裂纹病迅速传播。下贝氏体:不易产生裂纹,一旦产生裂纹,又被大量碳化物及高密度位错所阻止。,(3)奥氏体晶粒度上贝氏体:晶粒细化将有助于提高韧性。下贝氏体:细化奥氏体晶粒对韧性的提高不明显。,(1)在较高强度水平,当强度相同时: 下贝氏体淬火+回火钢(2)强度相同时 低碳钢贝氏体回火后板条马氏体 高碳钢中:下贝氏体回火孪晶马氏体(3)工业上,马氏体+贝氏体,3. 贝氏体和马氏体回火组织冲击韧性的对比,较淬火回火组织具有更高的抗疲劳性能; 原因:贝氏体组织有最佳的强韧性配合,疲劳裂纹的产生和扩展都比较困难。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怀化学院《微生物药物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走近大诗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星海音乐学院《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科技大学《社会责任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人工智能前沿技术(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工业学院《建筑工程识图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案例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安大学《空间规划与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德阳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粉画技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通信工程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合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 2025年蚌埠市龙子湖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2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劳动人员招聘笔试真题
- 某工程主体结构拆改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2025国际护士节护士压力与情绪管理讲座课件
- 2025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中考一模地理试题(含答案)
- 10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0个必考点】(必考点分类集训)(人教版2024)
- 档案管理员工作
- 市场营销试题含参考答案
-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解读(2025年)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