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学)脑和脊髓的血管.ppt_第1页
(优质医学)脑和脊髓的血管.ppt_第2页
(优质医学)脑和脊髓的血管.ppt_第3页
(优质医学)脑和脊髓的血管.ppt_第4页
(优质医学)脑和脊髓的血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与脊髓的血管,1,脑的血管,2,脑的动脉,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前2/3和部分间脑。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1/3及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大脑动脉环(环):,3,脑的动脉颈内动脉,起自颈总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前2/3和部分间脑。分为颈部、岩部、海绵窦部和前床突部,后两者合称虹吸部,常弯曲,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4,供应眼部,供应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后下部、大脑脚底中1/3、苍白球,与大脑后动脉吻合,皮质支分布于顶枕沟以前的半球内侧面、额叶底面、额顶叶上外侧面;中央支尾状核、豆状核前部和内囊前肢,皮质支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岛叶;中央支尾状核、豆状核、内囊膝和后肢的前部,5,起自锁骨下动脉,两椎动脉经枕骨大孔入颅后合成基底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1/3及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脑的动脉椎动脉,供应小脑底面后部和延髓后外侧部,6,大脑后动脉的起始部和小脑上动脉之间夹有动眼神经,当颅内压增高时,海马旁回移至小脑幕切迹下方,使大脑后动脉向下移位,压迫并牵拉动眼神经,致动眼神经麻痹。,脑的动脉基底动脉,7,组成: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使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相交通。正常情况下动脉环两侧的血液不相混合。当某一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可一定程度通过大脑动脉环使血液重新分配或代偿,以维持脑的血液供应。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交界处、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连接处是动脉瘤的好发部位。,脑的动脉大脑动脉环(环),8,脑的静脉,收集大脑半球内、外侧面和脑岛的血液,汇入静脉窦,直窦,9,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颈内动脉主干受累:可出现病侧单眼一过性黑蒙,或病灶侧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优势半球受累可有失语症,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体象障碍。,10,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病灶对侧三偏征,上下肢瘫痪程度基本相等;优势半球受累出现完全性失语症,非优势半球出现体象障碍;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11,大脑中动脉:皮质支:上分支:对侧面部和上肢轻偏瘫重于下肢、感觉缺失,可伴失语和体象障碍,无同向性偏盲。下分支:失语、行为异常、对侧同向性偏盲,对侧皮层感觉障碍等,无偏瘫。,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12,大脑中动脉:深穿支:供应内囊膝部及后支的前2/3。对侧中枢性上下肢均等性偏瘫,可伴有面舌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可伴对侧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病变出现皮质下失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13,大脑前动脉受累:,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14,大脑前动脉:主干:1.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偏瘫,以面舌瘫及下肢瘫为重,可伴轻度感觉障碍;2.尿潴留或尿急;3.精神障碍如淡漠、反应迟钝、欣快缄默等,常伴强握和吸吮反射;4.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上肢失用,也可出现失语。皮层支:1.对侧下肢远端为主的中枢性瘫,可伴感觉障碍;2.对侧下肢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反射和精神症状。深穿支: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近端轻瘫。,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15,大脑后动脉受累:,16,大脑后动脉:主干:出现对侧轻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丘脑综合征,优势半球病变可有失读。皮质支:对侧同向性偏盲或象限盲,而黄斑视力保存(黄斑回避现象),双侧病变可出现皮质盲。优势侧颞下动脉受累可出现视觉失认及颜色失认,顶枕动脉受累可有对侧偏盲,视幻觉痫性发作,优势侧病损可有命名性失语。深穿支:1.丘脑穿通动脉受累可产生红核综合征;2.丘脑膝状体动脉受累可产生丘脑综合征;3.中脑支受累可出现综合征或综合征。,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17,基底动脉受累:主干:可产生脑干广泛性病变,累及脑神经、锥体束及小脑,出现眩晕、呕吐、复视、瞳孔改变、四肢瘫、共济失调、昏迷和高热等,甚至危及生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18,基底动脉受累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端分出两对动脉,即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分支供应中脑、丘脑、小脑上部、颞叶内侧和枕叶。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一过性或持续数日的意识障碍,反复发作对侧偏盲或皮质盲严重记忆障碍少数病人可出现脑干幻觉,表现为大脑脚幻觉及脑桥幻觉,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19,基底动脉受累:内听动脉:表现为病灶侧耳鸣、听力减退、眩晕、呕吐及眼球震颤。中脑支:可出现综合征或综合征。脑桥支:可出现综合征。脑桥旁正中动脉:可出现综合征。小脑上动脉:可出现脑桥上部外侧综合征。,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椎动脉受累:小脑下后动脉起源于椎动脉,此两动脉受累可出现综合征。,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1,脊髓的血管,22,脊髓的动脉:1.椎动脉发出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2.根动脉,23,脊髓前动脉:沿前正中裂下行,每隔1发出3-4根沟连合动脉,左右交替深入脊髓,供应脊髓横断面前2/3区域,沟动脉是终末支,易发生缺血性病变。脊髓后动脉:左右各一根,沿脊髓后外侧沟全长下行,供应脊髓横断面后1/3区域,略呈网状,分支间吻合良好,较少发生供血障碍。根动脉:沿脊神经根进入椎管,分为两股即根前动脉和根后动脉,构成围绕脊髓的动脉冠,发出穿通支进入脊髓,为脊髓实质外周部供血。大多数根动脉较细小,但C6、T9、L2三处根动脉较粗大。,24,根据脊髓动脉分布的特点,循环最不充足的节段常位于相连的两条根动脉的分布区交界处,T4和L1最易发生供血不足。,25,脊髓的静脉:主要通过脊髓前、后静脉注入硬膜外腔的椎静脉丛。,26,椎静脉丛内压力很低,没有静脉瓣,血流方向常随胸、腹腔压力变化而改变,是感染和恶性肿瘤转移入颅的可能途径。,27,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脊髓前动脉损害: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病灶水平以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分离性感觉障碍、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脊髓后动脉损害:脊髓后动脉综合征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