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杂粮病害症状及病原物形态观察.ppt_第1页
植物病理学-杂粮病害症状及病原物形态观察.ppt_第2页
植物病理学-杂粮病害症状及病原物形态观察.ppt_第3页
植物病理学-杂粮病害症状及病原物形态观察.ppt_第4页
植物病理学-杂粮病害症状及病原物形态观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杂粮病害症状及病原物形态观察,制作人:张艳菊农学院植保系植物病理教研室,杂粮病害,认识玉米、高粱、谷子三种作物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病原菌的形态特征,为后期开展病害的田间调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一、目的要求,二、实验内容,玉米大(小)斑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高粱丝黑穗病高粱散黑穗病谷子白发病,三、作业,1、绘玉米大(小)斑病菌、玉米丝黑穗病菌、高粱散黑穗病菌、谷子白发病菌的高粱形象图。2、列表比较玉米叶斑类病害、黑穗(粉)病、病毒病的症状区别和病原菌的特征。,玉米大(小)斑病,玉米大(小)斑病是玉米上的重要叶部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东北、华北北部、西北和南方山区发病较重,今年,由于病原菌生理小种的演变,大斑病再度严重流行,引起人们极大关注。,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果穗,叶片上病斑沿叶脉扩展,黄褐色或灰褐色,大小不等的长梭状,病斑中间颜色较浅边缘教深。,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突脐蠕孢属真菌。拉丁文为(Exserohilumturcicum),玉米大斑病病穗,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雌、雄穗,有两种表现型黑穗型: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黑粉包,外面包被白膜,白膜破裂后散出黑粉。变态畸形穗:雄穗花器变形,颖片呈多叶行,雄穗呈刺猬头状,没有明显黑粉和丝状物。,病原,属担子菌亚门孢堆黑粉菌孢堆黑粉菌,拉丁文为Sporisoriumreilianum,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玉米瘤黑粉是玉米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北方比南方、山区比平原普遍发生重。近年来,该病在北方一些杂交种上发生严重,减产高达15%以上。,症状,玉米在整个生育期植株的幼嫩组织都可发生,发病部位形成肿瘤,肿瘤外包有白色薄膜,后期薄膜破裂,散出大量黑色粉末状冬孢子。,病原,属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玉米瘤黑粉,拉丁文为Ustilagomaydis,玉米瘤黑粉,高粱丝黑穗病,危害穗部,抽穗时整个穗变成一个大黑包,穗外部初有一个白色薄膜,破裂后散出大量黑色粉末,里面夹有黑色丝状物,病原,属担子菌亚门孢堆黑粉菌属孢堆黑粉,拉丁文为Sporisoriumreilianum,高粱散黑穗病,主要危害穗部,花器受破坏,子房内形成黑粉,病粒未破前有灰白色薄膜包被,孢子成熟后,膜即破裂。散出黑粉,并漏出长而弯的黑色中柱,为寄大维管束残余组织。,病原,担子菌亚门孢堆黑粉菌属高粱轴黑粉菌,拉丁文为Spoisoriumcruenta,谷子白发病,谷子白发病是谷子上发生的重要病害,世界各国均有发生,一般发生率在5%-10%之间,严重时可达50%。,症状,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生。谷子自幼芽或幼孽受侵染后在各个生育期和不同器官上呈现出不同症状,分为:芽腐、灰背、白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