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摘要要 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地基强度和控制地基变形。本论文中所涉及的建筑物场地 位于郑东新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足,可以采用 CFG 桩复合地基进行 加固。CFG 桩复合地基虽说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但其施工速度快,建筑成本低,可调 性、适合性、可靠性好,复合地基沉降小,目前 CFG 桩复合地基在许多地区广泛应用。 根据建筑物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论文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和 CFG 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有有效桩长,桩径,桩间距,面积置换率,单桩 承载力,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桩体材料强度,并对沉降和倾斜进行了验算,以确保建筑物 的安全。 关键词:CFG 桩复合地基,地基承载力,变形。 1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of theground treatment isto improve thestrength and control of ground the deformation of ground. In this paper, the buildings involved in the siteis locatedin Chung Dong NewArea,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ispoor and theground bearingcapacity of natural base isnot big enough, can be used CF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reinforced. While CF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is only developed in recentyears,but itsspeed of construction, buildinglow-cost, adjustable, and the suitability,reliability,and composite foundation settlement small, the current CF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widely used in many areas. Accordingtothebuilding sit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of the information ,thispaper analysisand evaluationthe engineering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venueand designCFGpilecompositefoundation. The main elements of the design is effective pile length, pile diameter, pile spacing, covering an area of exchange rates, pilecapacity, the bearingcapacityof composite foundation, pilematerial strength, and thesettlement and tilt were checked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buildings . Keywords:CFGpilecompound-ground,bearingcapacityof foundationsoil, deformation. 2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1工程概述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5 1.1拟建工程概况 . 5 1.2场地地形地貌 . 5 1.3场地地层岩性 . 6 1.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 8 1.4.1 地下水类型、埋深及变幅 . 8 1.4.2 水质分析结果 . 8 1.4.3 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 9 1.5不良地质作用及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 10 2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1 2.1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 11 2.1.1 各层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 . 11 2.1.2 各层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统计 . 12 2.1.3 各层土承载力特征值 . 12 2.1.4 各层土压缩性评价 . 12 2.2地震效应分析 . 13 2.2.1 抗震设防烈度及地震动参数. 13 2.2.2 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13 2.2.3 场地和地基土液化评价 . 13 2.2.4 地基土震陷可能性分析 . 16 2.3 地基均匀性评价 . 17 3地基处理方案分析论证. 19 3.1建筑物结构荷载及基底压力估算 . 19 3.2天然地基方案分析 . 19 3.3 CFG 桩复合地基理论简介. 20 3.3.1 CFG 桩复合地基简介 . 20 3.3.2 CFG 桩的发展和应用 . 20 3.3.3 CFG 桩的加固机理 . 20 3.3.4CFG 桩复合地基的褥垫作用 . 21 4 CFG 桩复合地基的设计 . 22 4.1 CFG 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参数. 22 4.2 桩端持力层选择及桩长选择. 22 4.3 桩径选择. 22 4.4 桩间距. 22 4.5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 22 4.6 桩体强度. 23 4.7 面积置换率. 23 4.8 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 24 4.10 沉降计算. 25 4.10.1 沉降计算理论 . 25 3 4.10.2 CFG 桩复合土层压缩模量 . 26 4.10.3 沉降计算. 27 4.11 褥垫层的设计 . 31 5 地下车库地基基础方案论证 . 31 5.1 上部荷载估算. 31 5.2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 31 5.3地基基础方案论证 . 31 5.4 抗拔桩参数 . 31 6 基坑开挖支护与降水方案论证 . 32 6.1 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案论证. 32 6.1.1 基坑边坡设计参数. 32 6.1.2 基坑支护方案 . 32 6.2 基坑降水方案论证. 32 6.2.1 基坑降水设计参数 . 32 6.2.2 基坑降水方案. 33 6.3 基坑开挖与基础施工应注意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33 7 结论与建议. 34 结束 书. 36 参考文献. 37 4 1工程概述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1拟建工程概况 拟建建筑物位于郑州市东区,商都路与东风东路交叉口西北角。拟建场区内包括 27 层住宅楼 7 幢,18 层楼 9 幢,23 层住宅楼 1 幢, 1 层商业用房和地下车库。各建筑物工 程特征见表 1-1, 其工程分布情况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详见建筑物和勘探点位置图 。 表 1-1工程特征一览表 2#、4#、5#、 工程名称1#楼 6#、7#、9#、 10#、11#、12# 楼 地面以上层数 (层) 地下层数(层) 予估基础埋深 (m) 结构类型 基底平均压力 (kPa) 拟采用地基基础 方案 23 1 4.45 剪力墙结构 413 18 1 4.45 剪力墙结构 315 3#、8#、13#、 14#、 15#、 16#、 17#楼 地下车库 27 1 4.45 剪力墙结构 460 1 4.45 框架结构 最大单柱荷载 2050kN 天然地基或复合地 基 CFG桩复合地CFG桩复合地CFG桩复合地 基基基 依据“GB 500212001”规范结合工程特征,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 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 722004)第3.0.1 条, 综合确定其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按照规范 GB 500072002”第 3.0.1 条确定地基基 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按照规范“GB 500112001”第 3.1.1 条,确定本工程抗震设防为丙 类建筑。 1.2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较为平整。地貌单元属黄河冲积平原。 5 1.3场地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静力触探,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分析结果,本场地 85.0m 勘探深度,按其成 因类型、岩性及工程地质特性将其划分为20 个工程地质层,1 个工程地质亚层,现分述如 下: 全新统(Q4) 第层(Q4ml)杂填土 ,稍湿,稍密。以褐黄色粉土为主,含砖屑和少量灰渣。层 厚 0.31.8m,平均厚度 0.79m。 第层(Q43al) :粉土,褐黄色,稍湿湿,稍密中密。含少量植物根系,土质均 匀。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迅速。该层在场地东北部缺失,层底标高 94.1499.3m,层底深度 1.06.8m,层厚 0.54.0m,平均厚度 1.6m。 第层(Q43al) :粉砂,黄褐色,稍密中密。含大量泥质,局部夹粉土薄层。主要 矿物成份石英和长石。层底标高 92.1296.71m,层底深度 2.86.8m,层厚 0.55.3m, 平均厚度 2.55m。 第层(Q42al) :粉土,灰黄色,湿,稍密中密。土质均匀,含少量锰质斑点,夹 粉质粘土薄层。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场地内该层分布稳定,层 底标高 90.6494.35m,层底深度 4.69.4m,层厚 0.54.4m,平均厚度 2.05m。 第层(Q42al) :粉土,灰色,湿,稍密中密。偶含螺壳碎片,夹薄层粉质粘土。 干强度低,韧性低,无摇振中等。场地内该层局部缺失,层底标高 86.4491.80m,层底 深度 7.412.2m,层厚 1.25.5m,平均厚度 3.18m。 第层(Q42al) :粉砂,灰色,稍密中密。顶部含少量泥质,下部较均匀,局部夹 薄层粉土,主要成份为石英和长石。场地内该层分布稳定,层底标高 83.2888.65m,层 底深度 11.516.2m,层厚 1.36.2m,平均厚度 3.9m。 第层(Q42al) :粉质粘土,灰灰黑色,可塑软塑。土中含少量蜗牛碎片及腐殖 质,局部夹灰绿细条纹,含较少量钙质斑点,该层底部粘粒含量降低,局部渐变为粉土、 粉砂。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场地内该层分布稳定,层底标高 80.4484.30m,层底深 度 16.718.2m,层厚 3.05.6m,平均厚度 3.44m。 第层(Q41al) :粉砂,灰褐色,密实。顶部含少量泥质,下部较均匀,局部夹薄层 粉土,主要成份为石英和长石。场地内该层分布稳定,层底标高 77.6281.47m,层底深 度 18.421.7m,层厚 2.64.8m,平均厚度 3.28m。 上更新统(Q3) 6 第层(Q3al) :细砂,褐黄色,密实,含少量钙质结核(直径13cm) ,底部泥质含 量较高。主要矿物成份石英和长石。场地内该层分布稳定,层底标高 77.6271.49m,层 底深度 27.330.0m,层厚 7.212.2m,平均厚度 9.76m。 第层(Q3 al) :粉土,褐黄黄褐色,湿,中密密实。含少量锈黄斑和钙质结核, 粘粒含量较高。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场地内该层分布稳定,层 底标高 67.9770.09m,层底深度 28.531.5m,层厚 0.52.2m,平均厚度 1.32m。 第层(Q3 al) :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塑坚硬。含少量锈黄斑和钙质结核,粘粒 含量较高。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场地内该层分布稳定,层底标高 62.1966.80m,层 底深度 33.036.8m,层厚 2.56.7m,平均厚度 4.73m。 第层(Q3al) :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坚硬。含较多铁锰质结核、锈黄斑、白色 钙丝。含较多钙质结核。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场地内该层分布稳定,层底标高 57.52 63.13m,层底深度 36.042.3m,层厚 1.57.7m,平均厚度 3.12m。 第层(Q3al) :细砂,黄褐色,密实,砂质纯净,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和长石。场地 内该层局部缺失,层底标高 56.7261.99m,层底深度 37.942.5m,层厚 0.82.6m,平 均厚度 1.56m。 第1层(Q3al) :粉土,黄褐色,湿,中密密实。含锈黄斑和少量钙质结核。无光 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场地内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东北部,层底标高56.0661.99m, 层底深度 37.942.5m,层厚 0.82.6m,平均厚度 1.56m。 第层(Q3al) :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塑坚硬。含较多铁锰质结核和灰斑,局部含 大量钙质结核。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场地内该层分布稳定,层底标高49.8253.80m, 层底深度 47.549.6m,层厚 4.511.8m,平均厚度 9.11m。 第层(Q3al) :粉土,褐黄色,湿,密实。含较多铁锰质结核和锈黄斑及少量钙质结 核, 夹粉质粘土层。 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 韧性低, 摇振反应中等。 层底标高 44.1848.35m, 层底深度 51.055.0m,层厚 2.26.5m,平均厚度 4.43m。 第层(Q3al) :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塑坚硬。含铁锰质结核、锈黄斑和灰斑。光 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场地内该层分布稳定,层底标高 43.3248.35m,层底深度 55.1 55.2m,层厚 2.94.3m,平均厚度 3.6m。 第层(Q3al) :粉土,褐黄色,湿,密实。含锈黄斑。无光泽反应 ,干强度低,韧性 低,摇振反应中等。该层仅15、129孔揭穿层底标高 37.3241.47m,层底深度57.2 62.1m,层厚 2.16.1m,平均厚度 4.05m。 7 第层(Q3al) :细砂,浅褐黄色,密实。顶部含少量泥质,主要成份为石英和长石。 该层仅 15、129孔揭穿,层底标高31.9232.37m,层底深度66.367.5m,层厚5.4 9.1m,平均厚度 7.25m。 中更新统(Q2) 第层(Q2al) :粉质粘土,棕黄色、硬塑可塑。含锈黄斑、灰绿斑较多钙质结核, 底部钙质胶结。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该层仅 15、129孔揭穿, 层底标高 19.8721.12m,层底深度 78.378.8m,层厚 10.812.5m,平均厚度 11.65m。 第层(Q2al) :粉质粘土,浅棕黄色、杂色,硬塑可塑。含锈黄斑、钙质结核及灰 绿斑。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该层仅 15、129孔揭露,未揭穿, 揭露厚度 6.26.7m。 1.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1.4.1 地下水类型、埋深及变幅 本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潜水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第、层粉土、粉砂。 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 勘察期间潜水地下水位埋深 3.25.4m (标高 94.6595.77m) , 水位年变幅 2.0m 左右。 1.4.2 水质分析结果 为了评价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分层从钻孔中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结果见表 1-2。 表 1-2水质分析结果表(17孔) 离子含量(mg/L) 离子 K +Na Ca Mg 2 2 离子含量(mg/L) 离子 Cl SO 4 HCO 3 侵蚀 CO2 pH 值 数量 58.88 233.47 62.75 841.48 409.13 数量 249.92 198.84 499.14 0.00 6.9 2 总硬度 总碱度 8 续表 1-2水质分析结果表(129孔) 离子含量(mg/L) 离子 K +Na Ca Mg 2 2 离子含量(mg/L) 离子 Cl SO 4 HCO 3 侵蚀 CO2 pH 值 数量 48.07 228.86 63.48 832.71 406.62 数量 251.70 168.10 496.09 0.00 7.0 2 总硬度 总碱度 1.4.3 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按照“GB 500212001”规范附录 G,河南省干燥指数小于 1.5,属于湿润区,拟 建场地环境类型为类。 据“GB 500212001”规范第 12.2.1 条、第 12.2.2 条第 12.2.4 条,结合现场取样水 质简分析结果,判定本场地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如下: 按环境类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由 于 本 场 地 地 下 水 中 硫 酸 盐 含 量 为 168.1 198.84mg/L 、 镁 盐 含 量 为 62.7563.48mg/L、总矿化度含量为1256.31303.0mg/L 及苛性碱含量为 0mg/L,因此,受 环境类型影响,水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 受地层渗透性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由于本场地地下水中 pH 值为 6.97.0 及侵蚀性 CO2含量为 0.0mg/L,HCO 3 含量为 496.09499.14mmol/L,因此,受地层渗透性影响,水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 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 由于本场地地下水中 Cl 含量为(Cl+0.25 SO 4 )=293.73299.63mg/L, 因此,水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不具腐蚀性。 水对钢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水中 pH=6.97.0 在 311 之间; (Cl+SO 4 )=419.8448.76mg/L,小于 500 mg/L; 水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综上所述,本场地地下水对砼结构无腐蚀性,对砼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水对钢结构 具弱腐蚀性。需根据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 (GB 50046)的有关规定采取防护措施。 2 2 9 1.5不良地质作用及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经过现场调查及钻探资料分析,在场地未发现对工程不利的暗塘、暗浜等不利埋藏物 及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 10 2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2.1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2.1.1 各层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 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结合现场鉴定及本地建筑经 验,综合确定场地内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相见表 2-1 和表 2-2。 表 2-1各层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特 层 征 号 值 2 4 5 7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9 20 平均值 平均值 平均值 平均值 平均值 平均值 平均值 平均值 平均值 平均值 平均值 含水量重 度比重孔隙 W (%) 18.0 22.1 23.2 26.6 23.6 23.0 20.7 20.8 21.7 21.2 20.3 20.4 27.6 28.0 饱和度液限 Sr (%) 71.3 90.8 94.7 89.5 93.7 93.1 92.9 94.6 90.8 91.6 89.6 47.8 95.3 89.1 塑限 WP (%) 17.9 17.3 17.5 19.7 18.4 21.5 20.2 17.5 20.8 17.7 19.7 17.2 21.0 22.1 液性 指数 IL 0.29 0.67 0.78 0.56 0.68 0.09 0.08 0.14 0.06 0.44 0.05 0.15 0.46 0.39 塑性 指数 IP 8.4 7.1 7.4 12.0 7.5 15.2 13.6 8.8 14.2 8.0 12.6 7.9 14.1 15.9 r kN/m 18.9 19.9 20.0 19.0 19.9 20.0 20.4 20.5 20.1 20.1 20.3 19.75 19.8 18.8 3 G比 e WL (%) 26.3 24.3 24.9 31.6 25.9 36.7 33.9 26.3 35.0 25.7 32.2 24.1 35.1 38.0 2.70 2.70 2.70 2.71 2.70 2.72 2.71 2.71 2.72 2.70 2.71 2.71 2.705 2.72 0.794 0.769 0.711 0.827 0.781 0.720 0.743 0.595 0.647 0.628 0.610 0.616 0.685 0.869 平均值 平均值 平均值 表 2-2各层土颗粒分析结果统计表 层号 3 6 8 9 18 特征值 平均值() 平均值() 平均值() 平均值() 平均值() 0.5-10.25-0.5 4.9 4.0 2.5 17.4 11.4 11 0.075-0.25 61.0 65.9 71.9 68.4 73.8 0.075 34.1 30.1 25.6 14.2 14.8 定名 粉砂 粉砂 粉砂 细砂 细砂 2.1.2 各层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统计 抗剪强度指标 c、 值的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并结合标准贯入试验及静力触探结果按 经验公式确定的经验值,综合分析后,提出各层土的抗剪强度标准值。 表 2-3抗剪强度标准值一览表 层号 C(kPa) () 18 15 3 25 16 15 17 14 0 28 25 16 2.1.3 各层土承载力特征值 按“GB 500072002”规范第 5.2.3 条规定,依据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等资料,结合 邻近场地建筑经验,经综合分析后提供各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见表 2-4。 表2-4各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一览表 层号 岩性 承载力特征值 层号 岩性 承载力特征值 层号 岩性 承载力特征值 粉土 100 粉砂 180 1 粉土 190 粉砂 140 细砂 270 粉质粘土 270 粉土 90 粉土 170 粉土 220 粉土 100 粉质粘土 240 粉质粘土 260 粉砂 160 粉质粘土 260 粉质粘土 120 细砂 300 2.1.4 各层土压缩性评价 经对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成果综合分析, 确定各层土 100200kPa 压力段的压缩模量 值,见表表 2-5。据此判定,第、层土为高压缩性土,第、层土为低压缩性 土,其余各层土均为中等压缩性土。 表 2-5各层土压缩模量及压缩性评价一览表 层号 岩性 压缩模量 Es(MPa) 压缩性评价 粉砂 13.5 中 粉质粘土 4.5 高 粉土 5.1 中 粉砂 11.5 中 12 粉土 4.0 高 粉土 5.1 中 续表 2-5各层土压缩模量及压缩性评价一览表 层号 岩性 压缩模量 Es(MPa) 压缩性评价 层号 岩性 压缩模量 Es(MPa) 压缩性评价 粉砂 粉砂 粉土 粉质粘土 9.5 中 粉质粘土 10.5 中 粉质粘土 10.5 中 细砂 28.0 低 16.0 低 1 粉土 14.0 中 26.0 低 粉质粘 11.0 中 12.5 中 粉土 14.5 中 2.2地震效应分析 2.2.1 抗震设防烈度及地震动参数 据“GB 500112001”规范附录A,郑州市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 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 2.2.2 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依据“郑州市地震工程勘察事务所”对本场地的波速测试结果,依据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 (GB 500112001)第 4.1.5 条,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的计算深度取 20m,则所 测 15、19、21、25、29、52、58、66、73、79、94、100、103 、111、129、135、138孔等效剪切波速分别为 190 m/s、190 m/s、189 m/s、189 m/s、191 m/s、184 m/s、185 m/s、187 m/s、196 m/s、195 m/s、192 m/s、190 m/s、187 m/s、 197 m/s、189 m/s、196 m/s、189 m/s,等效剪切波速 Vse 平均值为 190.4m/s,场地覆盖层 厚度为 6465m。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第4.1.3、4.1.6 条,确定本场地土为中 软场地土,因场地覆盖层厚度50m,按照第 4.1.6 条,确定本场地属类建筑场地。按照 “GB 500112001”规范第 5.1.4 条,场地特征周期值为 0.45s。 2.2.3 场地和地基土液化评价 本场地 20m 深度范围内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物,勘察期间拟建场地潜水地下水位 埋深 3.25.4m,水位年变幅 2.03.0m。根据本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从安全角度考虑, 本场地最高水位按 1.0m 计算,根据标准贯入试验结果,依据“ GB 500112001” 第 4.3.3 条、第4.3.4 条、第4.3.5 条,按单孔单点法进行计算(判别深度为地面以下至20m 深度) , 判定结果见表 2-6。 13 表 2-6标准贯入试验液化判别一览表 液化 孔 号 层 号 试验 深度 (m) 1.15-1.45 2.15-2.45 3.15-3.45 4.15-4.45 5.15-5.45 6.15-6.45 7.15-7.45 8.15-8.45 119.15-9.45 10.15-10.45 11.15-11.45 12.15-12.45 13.15-13.45 16.15-16.45 17.15-17.45 18.15-18.45 19.15-19.45 1.15-1.45 2.15-2.45 3.15-3.45 4.15-4.45 5.15-5.45 6.15-6.45 7.15-7.45 258.15-8.45 9.15-9.45 10.15-10.45 11.15-11.45 12.15-12.45 13.15-13.45 18.15-18.45 19.15-19.4536026.6 14 1.00不液化 3 3 3 23 21 45 16.12 16.92 20.92 1.0 1.0 1.0 0 0 0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9 8 4 3 7 6 18 19 7.46 8.40 12.57 15.32 1.0 1.0 1.0 1.0 0.49 2.07 0 0 液化 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4.31 3 9 9 10 12 5 7 6 9.72 6.07 6.54 1.0 1.0 1.0 1.0 0 1.75 0 0 不液化 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轻 微 液 化 7 3 10 14 5.32 8.92 1.0 1.0 0 0 不液化 不液化 3 3 14 45 41 4 20.92 21.72 1.0 1.0 1.0 0 0 0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5 3 3 3 3 3 3 3 17 16 18 13 16 23 32 36 10.0 13.72 14.52 15.32 16.12 16.92 19.32 20.12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0 0 0 0.89 0.04 0 0 0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液化 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4.31 20 9 6 116.99 1.0 1.0 0 0 不液化 不液化 轻 微 液 化 3 9 11 4 9.72 6.07 1.0 1.0 0 3.38 不液化 液化 4 3 11 15 7.03 8.92 1.0 1.0 0 0 不液化 不液化 粘 粒 含 量 标 贯 击 数 (击) 9 液化临 界击数 (击) 6.34 代 表 厚 度 (m) 1.0 液 化 指 数 0 判 别 结 果 不液化 指 数单 孔 合计 4 液化 等级 续表 2-6标准贯入试验液化判别一览表 液化 孔 号 层 号 试验 深度 (m) 粘 粒标 贯 (击) 液化临 界击数 (击) 代 表 厚 度 (m) 液 化 指 数 判 别 结 果 指 数单 孔 合 计 1.65-1.95 2.65-2.95 3.65-3.95 4.65-4.95 5.65-5.95 6.65-6.95 7.65-7.95 8.65-8.95 9.65-9.95 10.65-10.95 11.65-11.95 12.65-12.95 13.65-13.95 14.65-14.95 17.65-17.95 18.65-18.95 19.65-19.95 2.15-2.45 3.15-3.45 4.15-4.45 5.15-5.45 6.15-6.45 7.15-7.45 8.15-8.45 9.15-9.45 10.15-10.45 11.15-11.45 12.15-12.45 13.15-13.45 18.15-18.45 19.15-19.45 8 9 9 8 10 14 38 8 8 3 3 3 3 3 3 3 6 6 3 8 8 9 14 9 3 3 3 3 3 3 8 10 6 5 3 4 4 11 10 15 18 20 18 17 35 43 50 7 8 14 6 7 7 6 8 14 14 12 17 39 47 4.85 5.03 5.49 6.32 8.27 8.77 15.12 15.92 16.72 17.52 18.32 20.72 26.35 16.77 5.74 6.30 9.72 6.44 6.93 6.99 7.92 14.52 15.32 16.12 16.92 20.92 21.72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0 0 0 2.09 0 0 0 0 0 0.05 0 0 0 0.24 0 0 0 0 0 0 0.68 0 0 0 0 0.24 0.51 1.34 0 0 0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液化 液化 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2.77 轻 微 液 化 2.38 轻 微 液 化 液化 等级 含 量击 数 37 79 15 续表 2-6标准贯入试验液化判别一览表 孔 号 层 号 试验 深度 (m) 1.15-1.45 2.15-2.45 3.15-3.45 4.15-4.45 133 5.15-5.45 6.15-6.45 7.15-7.45 8.15-8.45 9.15-9.45 10.15-10.45 11.15-11.45 12.15-12.45 13.15-13.45 14.15-14.45 18.15-18.45 19.15-19.45 粘 粒 含 量 标 贯 击 数 (击) 5 9 10 11 9 11 16 13 26 19 15 17 18 14 33 36 液化临 界击数 (击) 5.18 5.74 6.31 6.87 12.88 7.41 7.93 12.92 13.72 14.52 15.32 16.12 16.92 17.72 16.20 18.81 代 表 厚 度 (m)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液 化 指 数 0.22 0 0 0 2.98 0 0 0 0 0 0.12 0 0 0.82 0 0 判 别 结 果 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液化 不液化 不液化 4.14 轻 微 液 化 液化指 数单孔 合计 液化 等级 6 6 6 6 2 7 7 3 3 3 3 3 3 3 3 3 按照液化判别先横后纵的原则, 本场地 5 个标贯液化判别孔中, 第层粉土 11 标贯试 验点中仅有 2 个点液化,故判定第层粉土为非液化土层 经对场地标准贯入试验液化判别成果的对比分析,判定本场地第层、第层粉土、 第层粉砂为液化土层。场地内 5 个标贯液化判别孔均为轻微液化,其液化指数分别为 4.31、1.75(不含第层) 、2.38、2.77、4.14。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并结合邻近场地经验, 综合判定该场地为轻微液化场地。 2.2.4 地基土震陷可能性分析 根据“GB 500212001”规范第 5.7.11 条规定,本场地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均不小于 80kPa,各层土平均剪切波速均大于 90m/s ,故本场地可不考虑震陷影响。 综上所述,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设计地震 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为中软场地土,类建筑场地,场地特征周期为0.45s,场地属轻微 液化场地,无软土震陷可能,依据“GB 500112001”第 4.1.1 条确定本场地属建筑抗震 不利地段。 16 2.3 地基均匀性评价 据勘察任务书,基础埋深为 4.45m(标高 94.5m)时,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 范 (JGJ 722004)第 8.2.4 条规定,地基均匀性从以下 3 个方面进行评价,详见表 2-7。 表 2-7地基土的均匀性评价结果表 建筑物名称 持力层 实际最大坡度 持力层底面坡度判别标准 判别结果 持力层及其第一 下卧层在基础宽 度方向上厚度的 差 最大厚度差 判别标准 0.05b 判别结果 1 层, 局部层 不均匀 0.94 0.89 2 层,局部层 不均匀 1.48 0.85 3 层,局部层 不均匀 2.22 0.89 4 层,局部层 不均匀 1.19 0.85 0.940.89, 不 均 匀 1.31 1.50 均匀 不均匀地基 1.48 0.85 ,不均匀 1.37 1.51 均匀 不均匀地基 2.22 0.89 ,不均匀 1.42 1.50 均匀 不均匀地基 1.19 0.85 ,不均匀 1.35 1.52 均匀 不均匀地基 E smax / E smin 当量模量判别K 判别结果 评价结果 续表 2-7地基土的均匀性评价结果表 建筑物名称 持力层 实际最大坡度 持力层底面坡度判别标准 判别结果 持力层及其第一 下卧层在基础宽 度方向上厚度的 差 最大厚度差 判别标准 0.05b 判别结果 5 层,局部层 不均匀 1.84 0.95 1.84 0.95 ,不均匀 6 层,局部层 不均匀 0.87 0.95 0.870.95,均匀 1.33 1.52 均匀 不均匀地基 7# 层,局部层 不均匀 1.08 0.95 1.08 0.95 ,不均匀 1.31 1.53 均匀 不均匀地基 8 第层,局部层 不均匀 1.43 0.95 1.43 0.95 ,不均匀 1.33 1.51 均匀 不均匀地基 E smax / E smin 当量模量判别K 判别结果 评价结果 1.32 1.50 均匀 不均匀地基 17 续表 2-7地基土的均匀性评价结果表 建筑物名称 持力层 实际最大坡度 持力层底面坡度判别标准 判别结果 持力层及其第一 下卧层在基础宽 度方向上厚度的 差 最大厚度差 判别标准 0.05b 判别结果 9 层,局部层 不均匀 0.85 0.83 0.85 0.83 ,不均匀 10 层,局部层 不 均 匀 1.75 0.95 1.750.95 ,不均匀 1.32 1.52 均匀 不均匀地基 11 层,局部层 3.18% 10% 3.18%10%,均匀 0.62 0.95 0.620.95,均匀 1.31 1.53 均匀 不均匀地基 12 层 不均匀 2.34 0.83 2.34 0.83 ,不均匀 1.34 1.51 均匀 均匀地基 E smax / E smin 当量模量判别K 判别结果 评价结果 1.32 1.50 均匀 不均匀地基 续表 2-7地基土的均匀性评价结果表 建筑物名称 持力层 实际最大坡度 持力层底面坡度 判别标准 判别结果 最大厚度差 持力层及其第一 下卧层在基础宽 度方向上厚度的 差 判别标准 0.05b 判别结果 13 层, 局部层 不均匀 0.28 0.95 0.280.95, 均匀 14 层, 局部层 不均匀 1.09 0.95 1.090.95 , 不均匀 1.31 1.50 均匀 不均匀地基 15 层, 局部层 不 均 匀 0.94 0.95 0.940.95, 均匀 1.32 1.52 均匀 不均匀地基 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夫妻间借款合同及债务豁免条件协议范本
- 2025版市政道路改造工程承包劳务合同模板
- 2025版航空运输货物代理委托及增值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版艺术品进出口报关委托代理合同
- 二零二五版水利工程路基排水设施建设施工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劳动合同转让及在职期间休假规定协议
- 二零二五版知识产权许可合同创新保护
- 二零二五年度洞渣运输工程与道路绿化养护合同
- 潜水运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山西工会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课件】破茧 逐光-2026届新高三启航主题班会:挑战极限成就梦想(含规划指南、学法指导、心理护航)
- 听觉与健康课件
- (2025)事业单位考试(面试)试题附答案
- 遗体整形协议书
- IATF16949:2016内审员培训试卷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太阳能电池板清洁系统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加工芒果产品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智能制造导论 课件 全套1-7 第1章 绪 论 - -第7章 智能制造的发展前景展望
- 大型标准化体育场馆弱电智能系统设计方案和对策
- 2025年广东汕头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书谱》临摹字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