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复习重点_第1页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_第2页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文学理论:是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第一章意识形态: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英文Ideology这个词是德崔希伯爵在1796年所创造的,被用来界定一种“观念的科学”。拿破仑称帝之际,发现欧陆的哲学家多数对他有所批评,高傲的拿破仑遂以“意识形态家”轻蔑地称呼他们,自后在言语的使用上,“意识形态”偶尔会表现出负面的意涵。在广义的意识形态概念的系谱上,其可追溯至柏拉图理想国中的“高贵谎言”的思想。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比如世界观),存在于共识(参见本词条“日常社会中的意识形态”一节)与一些哲学趋势中(参见本词条“政治意识形态”一节),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定义下的意识形态,参见本词条“作为一种社会再造工具的意识形态”一节)作为社会再造工具的意识形态 。艺术生产:马克思在导言中,首次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并深刻阐明了艺术生产的内涵:“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他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画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如果说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部的不同艺术种类的关系中有这种情形,那末,在整个艺术领域同社会一般发展的关系上有这情形,就不足为奇了。”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概念具有多种意义: 第一种意义,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第二种意义,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第三种意义,专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 美的规律: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的内在关系,具有客观性。美的规律的表现形式又是变化的、相对的,因时间、空间和事物性质以及创作主体、评价主体的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正确认识和把握美的规律,是成功进行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基本要求。在美学史上,首先提出“美的规律”问题的是被称为德国“新文学之父”的莱辛,他提出“艺术的首要规律,即美的规律”。第二章(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p45)第三章1、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p752、谈谈你对文学性质的理解?(从文学的社会意识形态、审美属性、语言艺术三方面性质回答) p75-97第四章1、何谓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如何形成的? p105-1072、什么是文学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 p116-1193、为什么说审美功能是文学最基本的功能?平 p1214、试说明各种文学功能之间的关系? p121-126第五章创作冲动:主要是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艺术构思:是作家在创作动机的指引和创作冲动的驱使下,运用艺术概括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构造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艺术变形:是作家有意将描写对象用不同于生活常态的变异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的过程。艺术直觉:是指创作主体在瞬间直接把握客体审美意蕴的思维方式或能力。人们用这个概念来指称那种在艺术活动中区别于逻辑思维的独特的艺术思维。艺术情感:是指作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产生的、作为艺术创作动力和表现对象的态度和体验。这种艺术情感被很多作家视为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的灵魂。艺术想象:是指文艺活动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通过艺术加工而创作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创作个性:是作家具有的独特的创作心理特征,是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思考题1、艺术直觉与科学直觉有哪些差异? p142 2、艺术情感和文学创作的关系如何? p144 3、艺术想象的特点是什么? p147-148 4、为什么说生活体验对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P152 5、怎样理解创作个性?(我认为追求个性的同时要注重社会责任感,所以社会责任感也谈谈吧) P156-158第六章1、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什么不同?(含义+区别) p161-1622、文学作品的语言的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P163-1653、试述文学象征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象征的理解。 P171-1744、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意境结构的虚实相生。 P175-177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实相生例子:1、王之焕登鹳雀楼、贾岛寻隐者不遇这两首诗是从实处落笔,凭虚处传神。王之焕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实景,历历如在眼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由实见虚,把景物与心胸打成一片,从视野的开阔,可以想见抱负与气度的远大。人们从这两句诗中还可以悟到站得高才看得远的生活哲理。贾岛寻隐者不遇,四句皆实,而过访不遇之情跌宕变化,“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不仅写出隐者的品格,抒发了未见其人的怅惘之情和敬慕之意,而且从中还可以引申出某种哲理性的意蕴:人们在探寻真理或者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受到某种困惑,即直觉地感到所探寻和追求的事物就在眼前,却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发现大中型得到。这也是由实见虚,虚实结合。 2、刘禹锡有一首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可我们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我们读李商隐的无题中“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就要想象女主人公对镜梳妆打扮,面对自己日渐消瘦的面庞,顾影自怜的形象,从而体会男主人公对她因相思而衣带渐宽的疼爱;想象男主人公因思念而不能入睡,对月抒怀的形象,体会女主人公对他的牵挂之情。没有这种虚的想象,就不能体会出抒情主人公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九死不悔的执着。 3、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 楚雨连沧海。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这首诗通过景物来衬托感情的特点十分突出。“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秋日傍晚,茫茫的天际挂着无边的雨幕,远山传来的寺庙悠扬钟声,这种萧瑟苍凉黯淡的晚景烘托出诗人思念亲友的孤寂、凄怆之情。“独鸟下东南”则更反衬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哀愁。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存在着大量的景物中的虚和实结合的现象,体现了诗歌的美。 4、再如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一个人,决不可满足于现状,要志存高远,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言志,是虚。这实际上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把主观上的情、志、理依托于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从表达的内容看,是情和景的关系;从表现手法看,是虚和实的关系。 5、古诗景物描写中的虚实相生“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这一现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是抒情。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是实景;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这是虚。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叙事寓理的写法。 6、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5、何谓典型?试述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p179-180)。答:典型是产生于西方文论的一个概念。它在西方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8世纪前,西方典型观基本上市类型说,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性。18世纪后,开始了由重视类型向重视个性转变,形成了个性典型观占主导的时期,黑格尔便是这种典型观的代表。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于成熟,典型论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恩格斯提出:“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的意思是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二是有代表性的,指作者用典型化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的艺术形象。6、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