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习题_第1页
血液循环习题_第2页
血液循环习题_第3页
血液循环习题_第4页
血液循环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将心肌细胞分为快、慢反应细胞,主要是依据( D )A. 心肌自律性高低 B. 动作电位2期复极速度的快慢C. 动作电位3期复极速度的快慢 D. 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的快慢E. 动作电位1期复极速度的快慢2. 心室肌细胞0期去极化的离子基础主要是( D )A. K+ 外流 B. Ca2+ 内流 C. Cl- 内流 D. Na+ 内流 E. Na+ 外流3. 快反应自律细胞是(D )A. 心房肌细胞 B. 窦房结细胞 C. 心室肌细胞 D. 浦肯野细胞E. 房室结细胞4.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的形成是由于( C )A. Na+ 内流和Cl- 内流 B. Na+ 内流和K+ 外流 C. Ca2+ 内流和K+ 外流D. Ca2+ 外流和K+ 内流 E. Ca2+ 内流5. 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的主要原因是( D )A. 位于心脏上部 B. 最大复极电位负值较小 C. 没有平台期D.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最快 E. 0期除极由Ca2+ 内流引起7. 衡量心肌细胞自律性高低的主要指标是( E )A. 动作电位的幅值 B. 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C. 阈电位水平D. 0期去极化速度 E. 4期自动除极时程的长短8. 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持续到( C )A. 收缩期开始 B. 收缩期中间 C. 舒张早期 D. 舒张中期E. 舒张晚期9. 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B )A. 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速度 B. 动作电位2期的时间长短C. 阈电位水平的高低 D. Na+ 泵的功能 E. 心室收缩时间的长短10. 心肌细胞超常期内兴奋性高于正常,其原因是(E )A. 兴奋传导速度高于正常 B. 动作电位幅度大于正常C. 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率快于正常 D. 刺激阈值大于正常E. 此时,钠通道处于备用状态,且距离阈电位较近11. 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常出现代偿性间歇的原因是( D )A.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 B.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C. 室性期前收缩时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很长D. 窦房结的一次节律性兴奋落在室性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E. 心室肌收缩后细胞内Ca2+ 浓度明显减少13. 房室延搁一般发生于( C )A. 兴奋由房室结传至心房肌时 B. 兴奋由房室结传至房室束时C. 兴奋在房室结内传导时 D. 兴奋由浦肯野细胞传至心室肌时E. 兴奋由窦房结传至心室肌时14. 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D )A. 使心室肌不会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B. 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C. 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D. 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E. 有利于心室充分舒张15. 关于心肌生理特性的说明,错误的是( D )A. 窦房结自律性最高 B. 房室交界传导最慢 C. 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D. 心房肌和心室肌引起同步收缩 E. 心室内浦肯野细胞传导最快16. 关于心室肌细胞兴奋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E )A. 绝对不应期内兴奋性暂时丧失 B. 有效不应期较绝对不应期持续时间稍长些C. 相对不应期内阈上刺激可产生扩布性兴奋 D. 超常期兴奋性增高E. 低常期兴奋性降低17. 关于心肌收缩的特点,错误的是( D )A. 依赖细胞外液中的Ca2+ 内流 B.“全或无”式的收缩C. 心房及心室分别先后同步收缩 D. 会发生强直收缩E. 心房与心室各自构成一个功能合胞体18. 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是因为心肌(D )A. 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B. 呈“全或无”式收缩 C. 不能产生自律性收缩D. 有效不应期长 E. 存在房室延搁现象19. 心肌在整个收缩期内不再兴奋的原因是( C )A. 兴奋收缩脱耦联 B. 钠泵处于抑制状态 C. 钠通道处于失活状态D. 钠通道处于复活状态 E. 兴奋性正处于相对不应期内20. 心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心率的关系可表示为( A )A心动周期1心率 B心动周期100心率 C心动周期60心率 D心动周期心率60 E心动周期心率10021. 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E )A. 舒张期时间大于收缩期时间 B. 心房、心室有共同舒张的时期C. 通常指心房和心室的活动周期 D. 心动周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E. 心房、心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22. 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就会缩短,其中缩短最明显的是( C )A心房收缩期 B心房舒张期 C心室舒张期 D心室收缩期E心房舒张期和心室舒张期23. 心动周期中占时最长的是( E )A. 等容收缩期 B. 等容舒张期 C. 心室射血期D. 心室充盈期 E. 心房舒张期24. 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B )A.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 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C.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D. 胸内负压促进回流 E. 心动周期延长25. 房室瓣关闭开始于( A )A. 等容收缩期开始时 B快速射血期开始时 C等容舒张期开始时D减慢充盈期开始时 E心房收缩期开始时26. 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 B )A. 心房收缩期 B. 等容收缩期 C. 快速射血期D. 减慢射血期 E. 快速充盈期27. 心动周期中,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容积最大( D )A. 等容舒张期末 B. 快速充盈期末 C. 减慢充盈期末D. 心房收缩期末 E. 心房舒张期末28. 房室瓣开放开始于( C )A. 等容收缩期结束时 B快速射血期结束时 C等容舒张期结束时D减慢充盈期结束时 E心房收缩期结束时29. 主动脉瓣开放始于( B )A. 等容收缩期初 B. 快速射血期初 C. 等容舒张期初 D. 减慢充盈期初E. 心房收缩期初30. 关于正常人心输出量的说明,错误的是( A )A. 左心室输出量较右心室多 B. 一侧心室每次的射血量称搏出量C. 搏出量心率=心输出量 D. 静脉回流量与搏出量维持动态平衡E. 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31. 心输出量是指( B )A. 每分钟由一侧心房流入心室的血量 B. 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C. 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血的血量之和 D. 1次心动周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E. 1次心动周期由两侧心室射出的血量33. 心指数等于( D )A. 搏出量体表面积 B. 搏出量体表面积 C. 心率搏出量体表面积D. 心率搏出量体表面积 E. 搏出量体表面积心率34. 搏出量占下列哪个容积的百分数称为射血分数( D )A. 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B. 心室等容舒张期末容积 C. 心输出量D.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E. 心室等容收缩期末容积35. 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基本相同的是(D )A. 收缩压 B. 舒张压 C. 外周阻力 D. 心输出量 E. 平均动脉压36. 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B )A. 心房压力 B. 大动脉血压 C. 心室收缩期心室内压D. 心室舒张期心室内压 E.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37. 心室肌的前负荷可以用下列哪项来间接表示( B )A. 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B.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C. 心室等容舒张末期容积D. 动脉血压 E. 快速射血期末期容积39. 下列哪项叙述与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无关(C)A. 心肌收缩力 B. 心室舒张末期充盈血量 C. 大动脉管壁弹性D. 动脉血压 E. 心率40. 下列评价心功能的指标中,可在不同个体间进行比较的是(E )A. 搏出量 B搏出功 C心输出量 D心室内压变化速率E心指数41. 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C )A. 动脉瓣关闭 B. 动脉瓣开放 C. 房室瓣关闭 D. 房室瓣开放E. 动脉瓣和房室瓣同时关闭42. 第一心音到第二心音期间代表( B ) A心室舒张期 B心室收缩期 C心房收缩期 D心房舒张期E等容收缩期46. 体循环中血流速度最慢的是( C )A. 主动脉 B. 小动脉 C. 毛细血管 D. 小静脉 E. 腔静脉47. 体循环中血流速度最快的是( A )A. 主动脉 B. 小动脉 C. 毛细血管 D. 小静脉 E. 腔静脉50. 整体条件下,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压力差主要是(D )A. 收缩压 - 舒张压之间的压力差 B. 动脉压与静脉压之间的压力差C. 左心室与右心室之间的压力差 D. 主动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间的压力差E. 循环系统各组织部位的压力差51. 主动脉在维持舒张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于主动脉(D )A. 管壁厚 B. 口径大 C. 血流速度快 D. 管壁弹性大E. 距离心脏较近52. 老年人主动脉弹性减退伴小动脉硬化时,血压的变化是( D )A. 收缩压变化不大,舒张压降低 B. 收缩压变化不大,舒张压升高C. 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D. 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E. 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 53. 关于动脉血压形成的机理,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C )A. 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两个因素有关B. 心室收缩时可释放动能和势能C.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与主动脉压的变化幅度相同D. 左心室的射血是间断性的,动脉血流是连续的E. 大动脉弹性降低,脉压增大54. 关于动脉血压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B )A. 心室收缩时,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达最大值称为收缩压B. 平均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2C. 其他因素不变时,外周阻力增大,舒张压亦增大D. 心肌收缩力加强,一般与收缩压增高有关E. 动脉血压随机体状态、年龄的变化而变化55. 生理情况下,影响收缩压的主要因素是( B )A. 心率的变化 B. 心搏出量的变化 C. 外周阻力的变化D. 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变化 E. 血液粘滞性的变化56. 影响正常人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 C )A. 大动脉弹性 B. 心输出量 C. 阻力血管的口径 D. 血液粘滞性E.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57. 通常情况下,影响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D )A. 血液粘滞性 B. 红细胞数 C. 血管长度 D. 小动脉口径E. 血管内血流速度58. 关于静脉,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C )A. 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支配B. 安静时,可容纳了全身血量的一半以上C. 回心血量不受体位变化的影响D. 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E.静脉血管有管径大、管壁薄、容易扩张的特点59. 中心静脉压增高主要反映( B )A. 心输出量增多 B. 心脏泵血功能减弱 C. 静脉回流减少 D. 淋巴回流减少 E. 静脉回流速度慢60.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中,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A. 中心静脉压升高有利于静脉回流 B. 深吸气时有利于静脉回流C. 在直立状态下,足背静脉血流不利于回流 D. 下肢活动时有利于静脉回流E. 心功能降低时不利于静脉回流61. 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B )A. 是指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内的血压 B. 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时,中心静脉压较低C. 其正常变动范围为412cmH2O D. 是反映心血管机能状态的一个观察指标E. 中心静脉压偏低,常提示输液量不足62. 心肌收缩力增强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这是因为(E )A. 动脉血压升高 B. 血流速度加快 C. 心输出量增加 D. 心房流入心室的量减少 E. 中心静脉压较低63. 健康人静脉收缩引起心搏出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B )A. 外周阻力增大 B. 前负荷增加 C. 后负荷增加 D. 心率加快E. 静脉回流减少,心脏负担减轻66. 下列关于微循环直捷通路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D )A. 经常处于开放状态 B. 血流速度较快C. 主要机能是使一部分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而进入静脉D. 在皮肤中较多见 E. 在肌肉中较多见67. 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等于( A )A.(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十组织液静水压)B.(毛细血管血压十血浆胶体渗透压)一(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C.(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E.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68. 血浆蛋白浓度下降可导致水肿,其原因是( E )A.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B.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D.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E. 有效滤过压增大69. 在生理情况下,促进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是(E )A. 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 B. 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C. 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 毛细血管血压与组织液静水压E. 毛细血管血压与组织液胶体渗透压70. 下列情况下,能使组织液生成减少的是( D )A. 大量血浆蛋白丢失 B. 淋巴回流增加 C. 静脉回流加快D.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E.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71.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主要是( B )A. 细胞膜通透性 B.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C. 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D. 血管壁上的载体和泵 E. 毛细血管壁的平滑肌72. 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是维持毛细血管内外的( B )A. 电解质平衡 B. 胶体渗透压和水平衡 C. 晶体渗透压平衡D. 营养物质和代谢物质平衡 E. 压力的平衡73. 外周阻力血管的舒张,主要取决于( E )A. 副交感神经舒血管纤维的紧张性增强 B. 交感神经胆碱能作用加强C. 交感神经舒血管纤维紧张性加强 D. 交感神经舒血管纤维紧张性降低E. 交感神经缩血管纤维紧张性降低74. 交感神经舒血管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B )A. 肾上腺素 B. 乙酰胆碱 C. 去甲肾上腺素 D.组胺 E.多巴胺75. 在正常情况下,支配全身血管舒缩,调节动脉血压的主要传出神经是( A )A. 交感缩血管纤维 B. 交感舒血管纤维 C. 副交感舒血管纤维D. 副交感缩血管神经 E. 迷走神经76. 下列哪种情况可使心输出量增加( C )A. 刺激心迷走神经传出纤维 B. 由平卧位转为直立位 C. 颈动脉窦内压降低时D. 心率加快,超过200次min E. 心交感神经受抑制时77. 降压反射的最终效应是( D )A. 降低动脉血压 B. 升高动脉血压 C. 减弱心血管活动D. 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 E. 失血后动脉血压受到调节78. 人体从卧位到直立位时,维持动脉血压稳定的原因是( B )A. 心率减慢 B. 减压反射减弱 C. 减压反射加强 D. 静脉回流减少E. 静脉回流增加79. 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增多时,可反射性的使( C )A. 心率减慢,收缩力增强 B. 心率加快,收缩力增强C. 心率减慢,收缩力减弱 D. 心率加快,收缩力减弱E. 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80. 关于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在血压突然升高时起作用,平时不起作用 B.在血压突然降低时起作用,平时不起作用C.平时经常监视动脉血压的变动 D. 在动脉血压在100140mmHg范围内波动起作用E.窦内压越高,其反射作用越敏感81. 心交感神经对心脏活动的作用,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C )A. 末梢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 B. 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是b受体C. 产生负性变时效用 D. 使心室搏出的血量增多 E. 房室传导加快84. 心迷走神经对心脏的兴奋作用,可被下列哪种受体的拮抗剂所阻断( A )A. 阿托品 B. 普奈洛尔 C. 酚妥拉明 D. 十烃季胺 E. 可乐定86. 关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B )A. 平时对心血管活动不起明显的调节作用 B. 可反射引起呼吸加深,节律减慢C. 可反射引起心率加快 D. 可反射引起动脉血压升高E. 在低氧窒息和酸中毒等情况下发挥明显作用87. 肾上腺素不具有下述哪一项作用( C )A. 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B. 使骨骼肌血管舒张 C. 使皮肤血管收缩D. 使房室传导加快 E. 促使心率加快88. 下列物质中缩血管作用最明显的是( E )A. 肾上腺素 B. 肾素 C. 血管紧张素原 D. 血管紧张素E. 血管紧张素89. 与肾上腺素相比较,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是( B )A. 使心输出量增加 B. 使外周阻力增加 C. 使心肌收缩力增强D. 使心率加快 E. 使房室传导加快90. 正常体内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A )A.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B.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C. 局部组织代谢产物D.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E. 血管内活性物质91. 以下关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效应正确是( E )A. 两者的升压效应相同 B. 两者引起的心率变化相同C. 与血管a受体结合,血管舒张 D. 与血管b受体结合,血管收缩E. 在完整机体中,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往往可出现心率减慢现象二、多项选择题1. 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有( ACE )A. 0期去极化速度慢 B. 有明显的平台期 C. 3期复极由K+外流引起D. 0期去极化主要由Na+ 内流引起 E.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较其它自律细胞快2. 心房肌的生理特点为( ABCD )A. 具有兴奋性 B. 具有传导性 C. 具有收缩性 D. 具有内分泌功能E. 具有自律性3. 心肌的生理特性应包括( ABCD )A自律性 B. 传导性 C. 兴奋性 D. 收缩性 E伸展性4. 心脏内有自律性的组织包括( BCDE )A. 心房肌和心室肌 B. 窦房结 C. 左、右束支 D. 房室束E. 浦肯野细胞5. 心脏自律性细胞的特点为( ABCD )A. 4期能自动去极化 B. 窦房结P细胞自律性最高 C. 窦房结是正常起搏点D. 除窦房结外,其他自律组织为潜在起搏点 E. 潜在起搏点不受窦房结控制6. 影响自律性的因素有( ABC )A.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B. 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C. 阈电位水平D. 0期去极化速度 E. 3期复极速度7. 心脏传导性的特点为( BCDE )A. 特殊传导系统兴奋传导速度较均匀 B. 按一定顺序传导兴奋C. 房室交界传导慢 D. 心室内传导快 E. 心肌细胞之间有缝隙连接结构8. 在心室收缩能力和前负荷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心肌的后负荷,可使( ABE )A. 搏出量暂时减少 B. 等容收缩期延长 C. 射血期延长 D.射血速度加快E. 射血末期心室内余血量增多9. 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的长短决定了( AC )A. 有效不应期的长短 B. 相对不应期的长短 C. 动作电位时程的长短D. 超常期的长短 E. 全心舒张期的长短10. 心脏慢反应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ABC )A. 0期去极化速度慢 B. 0期去极化时程长 C. 无明显的复极1期D. 有明显的平台期 E. 有稳定的静息电位12. 和骨骼肌相比,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征是( ABCD )A. 动作电位时程长 B. 存在明显的平台期 C. 参与离子活动的种类多D. 有效不应期长 E. 绝对不应期短14. 在正常心动周期中( ABCE )A. 心房收缩处在心室舒张期内 B. 部分心房舒张处在心室收缩期内C. 心室心缩处在心房舒张期内 D. 心室舒张处在心房收缩期内E. 全心舒张期是指心房和心室都处于共同舒张期内15. 心室肌收缩活动的特点是( ABCD )A.不受意识控制 B.为“全或无”式收缩 C.呈“绞拧”式收缩D.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E.不易受细胞外液中Ca2+浓度变化的影响16.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 BCDE )A. 外周血管阻力 B. 心肌收缩能力 C. 动脉血压 D. 心率E.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7. 评价泵功能的指标有( ABCE )A. 心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收缩压 E. 搏出功18. 大动脉壁弹性的作用是( ACD )A. 缓冲动脉血压 B形成外周阻力 C暂时贮存血液功能D. 心舒期推动血流继续流动 E大动脉硬化使脉压减小 19. 全心舒张期由下列哪几期组成( ABCD )A. 等容舒张期 B. 快速充盈期 C. 减慢充盈期 D. 心房舒张期E. 心房收缩期20. 使中心静脉压升高的因素包括 ( ABC )A. 心脏射血能力减弱 B. 输血或输液过多 C. 容量血管收缩D. 微动脉收缩 E. 静脉回流量减少21. 促进静脉回流的因素有( ABCE )A. 容量血管收缩 B. 心肌收缩力加强 C. 骨骼肌的节律性挤压 D. 呼气时 E. 吸气时22. 促进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 BC )A. 微动脉收缩 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D. 毛细血管血压下降 E. 组织液静水压升高24. 刺激心迷走神经可引起( ABC )A. 心率减慢 B. 心房肌收缩力减弱 C. 房室传导速度减慢D. 心输出量增加 E. 自律性升高27. 血管紧张素的作用是( ABD )A. 促进醛固酮释放 B. 使全身微动脉收缩 C. 使肾素释放减少D. 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多 E. 降低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28. 关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有( ACE )A. 两者均属于儿茶酚胺类物质 B. 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和释放C. 肾上腺素可与a、b两类受体结合 D. 去甲肾上腺素只与a受体结合E. 去甲肾上腺素可用作升压药三、填空题3、中心静脉压过高,通常可提示心室射血机能_。5、心率过快引起的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由心室_期明显缩短所致。6、心脏各自律组织电活动的共同点是_期存在_过程。7、心脏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0期是由_引起,去极化的速率_。8、大动脉弹性减退可使脉压数值_。9、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_。四、解释名词1.心指数4.中心静脉压 5.微循环6.有效滤过压五、问答题:1. 比较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波形特点及其形成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