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高考脉搏,切实加强备考指导——贵州省盘县教育局2013年新课标语文高考教师培训(二).ppt_第1页
准确把握高考脉搏,切实加强备考指导——贵州省盘县教育局2013年新课标语文高考教师培训(二).ppt_第2页
准确把握高考脉搏,切实加强备考指导——贵州省盘县教育局2013年新课标语文高考教师培训(二).ppt_第3页
准确把握高考脉搏,切实加强备考指导——贵州省盘县教育局2013年新课标语文高考教师培训(二).ppt_第4页
准确把握高考脉搏,切实加强备考指导——贵州省盘县教育局2013年新课标语文高考教师培训(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6/10,1,准确把握高考脉搏,切实加强备考指导贵州省盘县2013年新课标语文高考教师培训(二)北京市特级教师黄仕泽2012.10.13,2020/6/10,2,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上午,我们主要对新课程语文高考考试大纲进行了解读,就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高考方案以及2013年新课程高考语文命题趋势进行了分析,并从总体上对2013年新课程高考的语文复习备考的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下面,我们再一起来回顾6年来全国课标版试卷的考点考查情况,探讨其命题规律,把握高考脉搏,并对2013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策略提出一些操作性的建议。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2020/6/10,3,一、关于新课程高考语文试题的总体评价2012年高考语文“课标卷”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2年(课程标准实验版)来命题的,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符合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这套试卷稳定、平和、清新;在保持时代特色的同时,增加了文化含量,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2020/6/10,4,(一)依“标”扣“纲”,结构调整科学2012年的“课标卷”结构由原来“大纲卷”的按题型(客观到主观)分2张试卷,调整为按能力(阅读到表达)分2张试卷。阅读题由58分增加到70分,占全卷的47%;表达题80分,占全卷的53%。“课标卷”的这个结构框架更符合语文学科的认知规律。另外,“课标卷”紧扣考试大纲,将语言文字运用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个板块中考查,更有利于考生思维的缜密,也使表达体系字、词、句到篇章更加流畅和完备。,2020/6/10,5,(二)试卷稳定,体现“课改”精神2012年的“课标卷”是依据考试大纲来命题的,对必考部分的“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4大块内容和选考部分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内容进行考查,知识点覆盖面大,考试大纲所规定的6个层级的能力都考查到了,所考查的知识点、能力层级与考试大纲完全一致。就“课标卷”而言,连续几年的格局不变,板块设置、题型分布、考点安排、赋分情况都基本一致,体现了“课标卷”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全卷识记的内容很少,在侧重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目标下,全卷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引导语文教学回归教材,突出强调语文能力和素养,与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并且要具体落实的目标一致。,2020/6/10,6,(三)试题平和,难度略有下降与2012年的“大纲卷”相比,2012年的“课标卷”难度呈下降趋势,试题难易适中,没有出现偏题、怪题,中等难度的试题数量明显增加,区分度较好。如“文言文阅读”选自宋史,继续保持全国试卷从“二十四史”中选人物传记的思路。与“大纲卷”相比,这套试卷的题型、考查能力点完全一致,实词“属”、“怀”、“易”、“阙”的释义大部分也出自教材;文言文翻译中的关键字“否”、“浇浮”、“内治”与“路”、“与”、“然安”、“旧治”都比较容易把握。又如“名篇名句默写”篇目全部出自“课程标准”规定的应该掌握的64篇之内;作文依然采用了新材料作文的形式,材料指向明确,审题难度大大降低。,2020/6/10,7,(四)内容清新,洋溢时代气息2012年的“课标卷”体现了对现实的高度关注,语言材料紧扣时代脉搏,内容清新,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如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一直以现实生活语言为基础,关注中学生的语言实际,平实、亲切。所选的成语如“芝兰玉树”、“闻过则喜”、“上下其手”、“从一而终”等本来就是生活语言。成语、病句题里涉及的“旅客投诉中心”、“哈佛燕京图书馆”、“欧债危机”等概念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又如“写作”,让考生就“船主和漆工”这一寓言,围绕责任心、良知、善良、与人为善、敬业以及要建立健全对好人好事、见义勇为者进行保护、奖励、表彰等机制,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导向,让好人不吃亏,让好人有好报,让好人有尊严,要懂得感恩等角度立意,命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引导考生做担当社会责任的人,而不是做在象牙塔中坐井观天的脱离实际的“书虫”。,2020/6/10,8,二、新课程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2013年,贵州省将迎来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后的第一届高考。由于贵州省新课程高考采用的是“课标卷”,因此,全面分析2007年以来6年的高考语文“课标卷”,认识其命题特点与规律,将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2013年的复习备考方向。(一)第一大题现代文本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本大题有3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现代文本阅读板块,原高考第一个阅读文段常考科技说明文,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改考一般论述类文章。试题设置是筛选信息、理解分析等传统题型,着重考查学生理解概念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有降低趋势。,9,“一般论述类文章”考题配备(2007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现在不断有人提问1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008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所谓“变形”(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1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009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唐诗现在又开始(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010年)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书”本是指文字符号(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2011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诗经原来是诗(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012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摘编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的技术)1.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020/6/10,10,“一般论述类文章”考点分布下面是20072012年全国课标卷(2010年起称,之前称“宁夏海南卷”)对“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部分考查的考点分布情况:,2020/6/10,11,2020/6/10,“一般论述类文章”备考建议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20072012年全国课标卷对“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考查内容主要涉及艺术和文学方面的论述类文章;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语文特色,对引导考生领略传统文化精髓、提升审美能力有积极作用;考查的题型和知识点相对稳定,主要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理解,信息的筛选整合,内容要点的概括,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2013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部分时要注意以下两点:,2020/6/10,13,1树立整体阅读观念在高三第一轮备考时,要重点训练“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首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进而把握文本及文本特点(“一般论述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主要采用叙述、分析、判断、议论的方法,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我们在阅读此类文章时,要注意把握文中的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分析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等)。论述文的做题思路与科技文是不同的,它是议论性的,要找论点、论据,明白论证过程。把这几年的前3小题放在一起比较,我们发现,在题目配备上基本上每年就是:定点型选择题、散点型选择题、推断型选择题。读文本的大致步骤:(1)先找论述对象,重要语句内,词与词比较,把握重要词语信息;(2)再看主要的论点,语段之内,句与句比较,筛出并把握重要语句(3)最后再看论据与全文的论证结构关系。连缀重要词语信息,把握语段大意和文章思路。,2020/6/10,14,2.树立一种考能观念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的是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全面、系统、透彻弄懂相关的科技知识。因此,我们在做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试题时,必须排除与选文相关的一般常识性知识的影响,完全靠选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020/6/10,15,3具备两种心理状态一是专注。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聚精会神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二是仔细。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的所设的题目虽然其涉及的所有信息均来自选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设置选项,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仔细,马虎、大意是万万不可的。,2020/6/10,16,4明确三个答题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只有这样,才能总体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而不会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明确以下问题:(1)文章说了什么事,什么新发现,或介绍了什么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2)总的观点倾向怎样;(3)全文可分几个层次。第二步,针对试题,尤其是选项,到原文中查找相关语句。第三步,把选项和在原文中找到的相关语句进行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2020/6/10,17,5坚持答题“三字方针”(1)读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确定体式,明确每段的中心内容,尤其要关注首尾段。勾画出关键词,如可能、将、一些、正在、主要、如果、假如、但是、因此、正是、几乎等,初步掌握全文的意思及中心。再读题干选项,注意选项与题干的关系,把握题干中定语所指定的解题范围,排除范围外的选项。(2)找找出选项在原文中的位置范围(依题干找出检索范围、段落及角度)(3)比比较选项和原文信息有无漏、衍、换现象,如此物变彼物(偷换概念)、可能成必然(说法绝对)、将来变现在(提前实现)、部分成全部(扩大外延)、结果变原因(因果倒置)、说东改道西(意思不符)、有一却说三(夸大作用)、未然变已然(混淆时间)等。,2020/6/10,18,针对某一小题或某一小项时,大致答题步骤如下:(1)定位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本中择出与之“照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照应句。弄清代词的指代意义(近指:这、这些;远指:那、那个;不定指:某、某些)。确定文段的中心句(主旨句、首括句、过渡句、修辞句、语篇指示语句和情态语句)。筛选整合信息,注意基本概念和新知识的解释、阐述。把握文体及文体特点(抓观点,材料和思想。结构一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比照比较选项和照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相比照,可以接受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注意选项与原文的严格的对应关系,找到题干或选项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除法(尤其是转述绝对的选项),有的情况下,选项的信息是建立在原文一段或几段相关信息的概括的基础上的,切不可简单机械地寻找一一对应的关系机械地答题。(3)判定对照中需要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从而快速、准确判定选项的正误。选项是对文章要点的转述,转述方式有三:概括式(具体变抽象),具体式(抽象变一般),同义变式(变换句式换说法。如:因果与果因,条件与因果)。务必有针对性地判断选项的转述,是否符合原文的句间关系及表达意图。,2020/6/10,19,(二)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有“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3个分题,7道小题,共36分。新“课标卷”将文言文、古代诗歌、名篇名句整合在一个板块,有利于考生思维的整体性和知识迁移的体系性,同时与“大纲卷”相比,增加了古诗鉴赏和名篇名句的考查分值,充分肯定了优秀传统文化对考生的熏陶作用。1第一分题文言文阅读本题4道小题,共19分。文言阅读遵循从正史中选材的命题思路,节选的材料,均来自正史,均是人物传记,三道选择题词语解释、信息筛选、内容分析概括,考点准确、难度适中;两道翻译题也很能反映考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2020/6/10,20,“文言文阅读”考题配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2007年)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2008年)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节选自晋书嵇绍传)(2009年)朱昭字彦明,府谷人。(节选自宋史朱昭传(2010年)花云,怀远人。(节选自明史花云传)(2011年)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节选自宋史何灌传)(2012年)萧燧字照邻(节选自宋史萧燧传)4.词语理解实词(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7)孤城济期(2008)启堪器许(2009)摄婴薄乘(2010)杖翼趣徇(2011)汲迎敛彻(2012)属怀易阙5.句子信息筛选(3分)(2007)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D(2008)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是(2009)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2010)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2011)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2012)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6.文章文意解析(3分)(2007)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008)6下更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009)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010)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01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01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7.翻译古文今译(10分)两道翻译题(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2020/6/10,21,“文言文阅读”考点分布下面是20072012年全国课标卷对“文言文阅读”部分考查的考点分布情况:,2020/6/10,22,2020/6/10,23,“文言文阅读”备考建议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20072012年全国课标卷对“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考查与“大纲卷”一样选择的是“史传类”文章,且传主往往是忠、勇、智等方面比较突出或在某方面有较大贡献的正面人物(如“朱民安居”的韦丹,“敢于直言谏劝”的嵇绍,“坚决主张抗敌”的朱昭,“艺高人胆大”的花云,“行事有成”的何灌,“不畏权贵”的萧燧);设题角度也与“大纲卷”相同,考查实词、人物评价(筛选信息)、文意理解、翻译句子4个知识点,题型和赋分也与“大纲卷”相同。另外,通观2012年全国17套高考语文试卷,从选文上看,共有11套是人物传记,其中5套(全国“大纲卷”、全国“课标卷”等)取材于史传类文章,其他省、市选择的是历代文人创作,另有6个省、市选择了奏疏、史论、集序等政论文和游记。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时要注意以下两点:,2020/6/10,24,(1)回归教材,做好知识积累通过对以上几年古文考试题的对比分析,我们会发现,文言文备考要点:文言文考查是知识积累和判断能力紧密结合的考查;知识积累三要素: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文言知识积累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文言实词积累;文言文阅读要求的判断能力是:确认、整合和发散。由于高考文言文的命题原则是材料出课外,但考点的内容根基在课内。所以文言文复习一定要紧扣教材复习,把必修1至必修5中每一篇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现象进行归纳整理,如文言实词120个,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文言虚词(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必须掌握)、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后置、主谓倒装)等,使文言知识系统化,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25,高三文言文备考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先细复习课本,要求学生对课本古文熟成诵,把120个实词在每一课文中落到实处,整理出每一课中的文言现象。最好的方式是我们老师分工合作,把每一课中出现的文言现象带上课文中的例句,整理归类,印发给学生,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与监督下完成。当然,文本阅读的重点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并不重要;备考复习中,要看需要,读文本是巩固文言实词的重要手段;考试中,是否读文言文的文本,要根据自己和题目需求确定。第二步,做一定量的精选的古文段,重点关注正史中的文化名人专记。如十大名医、竹林七贤、著名谏官、武将、忠官、酷吏等。决不可为了省事,见一篇古文,是题就让学生做,就去讲。一定系统化,分类去做,一轮下来,学生就会对古文中常用的古地名、区域划分、官职名、古人称谓、升迁贬谪的专用属语、不同官职之间的关系、人们对某一类人的常规态度、古传记中的用语习惯、断句规律等就有了一个比较系统而熟悉的认知,高考时再遇到一从没见过的古人传记,就会有似曾相识之感。如果没有现成的资料怎么办,最好的方法还是我们在座的老教师们分工合作,分头选编整理。,2020/6/10,26,(2)精讲精练,掌握答题技巧答题要领:明大意(知人明事);通词句(结合语境);能辨析(五W: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经过,几个时间,几个地点,发生发展的原因多少原因。1Who、2What、3When、4Where、5Why);利用已知解未知,分析答题过程,从最后一题开始,倒着做。“实词理解”题考查的词语均为一词多义的实词。而且都是在过去课本中出现过的,比较常见的实词,虚词一直没考,我们没课改时的全国卷,也已多年没考过虚词了。这就为我们在文言文备考时指明了复习的方向。文言实词要点:重点是古今词义有差异又有关联的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要将知识积累和语意推断结合,不能单凭知识积累,也不能只靠语意推断;备考中,要对选项逐个甄别,目的是巩固相关知识并且强化聚焦判断意识;考试中,不必逐一推断,根据题目要求,首先对最有把握的选项快速判断。将选项给出的词义或解释结合语境,代入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2020/6/10,27,“筛选并提取信息”题问题形式相同,主要是考查学生古文阅读能力,字面句意是否读懂。信息筛选要点:考查范围是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甄别,次要信息只是干扰;考查的实质不是筛选的方法,而是理解相关文意的切入点;备考中,要致力于把握文意,不要致力于琐细方法的钻营;考试中依题目要求,把文句放回文本排除误点,快速判断。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2020/6/10,28,“内容的概括与分析”题要求与难度都有所提高,主要是考查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原文。解析文意要点:考查范围是对文章中内容的全面理解,错项的误点是明确的;考查的实质不是概括分析,而是逐次理解相关文意的切入点;备考中,要逐项择定选项在文中的对应句,逐一做比较判断;考试中,择定选项的文中对应句,快速突破选项的一处误点。全文把握:注意人物、事件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既要注重比照原文,又要注重归纳分析。性格表现:先找出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要注意“谁的”、“什么性格”。内容归纳: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2020/6/10,29,“文言文翻译”题考查平时要求的句式、词类活用等。文言翻译要点考查范围是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所用材料多为卷文言选句;考查的实质是理解文言文,重点是语句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备考中,要坚持直译为主,尽量将每个单音节词译为双音节词;考试中,快速理解句意,对照题目的理解;聚焦疑点、比较思辨。翻译标准是“信、达、雅”,重点是“信、达”。(“信”占8分,“达”占2分。)答题要领(一大原则四项注意):不脱离语境理解句意;注意重点词语的意义;注意特殊句式;注意词类话用;注意译文通畅。答题方法:先分解(按句子成份剖解,找出动词,句意自见);再对应(字对词,排语序)“61”方法:替(古今异义现代替古代,如:兔走触株)、扩(一词多义单音扩双音,如:折颈而死)、留(人、物、地、官名词)、增(省略句)、减(语气助词,如:者、也、哉、之)、移(倒装句)猜(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后组合(重在调整,前后照应,确定复句关系)。要坚持“直译”,培养语境意识: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句意,联系上下文去准确翻译句子。对于翻译句子而言,点面结合的含义有两层:一是以文段为面,以所译句子为点,由面及点,求“通”而不求“懂”;二是译句子时以句意为面,以关键词为点,由面及点。点上得分,以面上得分为基础。,2020/6/10,30,文言文翻译歌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句不离段,词不离句。全都理解,连贯一起。保持对应,力求直译。直译不便,酌情意译。比喻借代,互文婉曲。言简紧缩,繁笔铺叙。务须做到,合情合理。难解句子,千万留心。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本意。词句段间,联系紧密。若有省略,补足成分。加上括号,表明本意。遇有倒装,调整词序。人名地名,官职典章,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度量器物,通不必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实词虚词,随文释义。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察全句。释解当头,活用注意。多种用法,古今联系。全篇译完,还须仔细:逐句对照,字字落实;体会语气,句子流利;错字别字,务使灭迹;标点符号,也要查对;改无再改,方可停笔。,2020/6/10,31,2第二分题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道小题,共11分。所选诗词大都非是名人作品,生僻词少易懂,有注解。赋分方面,与课改前相比,分值加大。8.简答题目(5分),9.简答题目(6分);难度方面,有所减低。特别是把07、08两年年与09、10、11年相比较,就更明鲜了。但2012年问法上异于常规,由以往的情感、手法、意境、作用考查转向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难度有所增加,目的在于打击以往的诗歌鉴赏套路化,旨在引导学生真正读懂古诗词。过去强调赏析,现在重在考查学生读懂了没有。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如此重视基础,相信对新课改的语文教学有一个非常好的导向。“古代诗歌阅读”考题配备,2020/6/10,(2007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小斋即事刘一止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注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指棋盘。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2020/6/10,(2008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题李世南画扇蔡肇(zhao)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2020/6/10,(2009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2020/6/10,(2010年)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雨雪曲江总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2020/6/10,(2011年)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2020/6/10,(2012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2020/6/10,“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布下面是20072012年全国课标卷对“古代诗歌阅读”部分考查的考点分布情况:,2020/6/10,39,2020/6/10,40,“古代诗歌阅读”备考建议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2007年2012年全国课标卷对“古代诗歌阅读”部分的考查,分值11分(与“大纲卷”相比增加了3分);题型相对稳定,2道小题均为主观题;从选材上看,2次选宋诗,2次选宋词,1次选乐府诗,1次选唐诗;从考查点设置上看,是“一诗两问”,重点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大多以单独鉴赏的方式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能力。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2013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部分时要注意培养以下四种意识:,2020/6/10,41,(1)审题意识题干一般包含着命题角度、阅读范围、答题方式三方面的提示性信息,下笔前一定要吃透题干要求。首先,要在“读题译题概括”与“读题指向文本”两方面下功夫,按照正常的顺序进行解读,划定答题区间,并进行整合。然后再根据赋分,确定答点,先总(概括知识点)后分(分析阐释),纲举目张,进入答题程序。(2)流程意识古诗鉴赏的解答应该遵循这样三个步骤:第一,反复体味,读懂原诗。要做到“五看”:一看题目,二看作者,三看诗歌,四看注释,五看试题。第二,看清要求,明确方向。第三,注意表达,规范作答。诗词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写什么(人事物景);为什么写(知人论世、目的意图、思想感情)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入景而悟情。(顺序:意象想象画面意境情感);怎样写(艺术手法、语言特色)。总起来说就是:先明确写了什么,再弄清怎样写法,最后读懂为何而写。通过诵读(默读),深入体察作品,鉴赏古诗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反之,就可能步入误区。理解诗意是关键,参悟意象是手段,情景关系情为主,紧扣诗题析通篇。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2020/6/10,42,(3)练习意识全面把握鉴赏要领,做到三练:练判断,练理解,练表述。高考考查的诗歌鉴赏是鉴赏的准备与基础;理解诗歌并且泡开诗歌是回答问题的基础;泡诗和答题都是“读”“写”的综合训练。可以把“诗词赏析”与“语句的扩写”结合起来练习。什么是“泡”诗?诗是语言的精华,高度浓缩,字都是以一当十,理解诗歌时,关注诗歌的题目、诗序、注释、作者和标点,确切把握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将诗句意思连缀整合。遇到不甚明了的意象,要根据相关意象、相关诗句推断。把含蓄、跳跃的诗句“泡”开,变成散文、故事,变成诗人的一篇日记。这就是把诗给“泡”开了。,2020/6/10,43,(4)答题意识掌握答题的常用模式与基本思路,规范表述:古诗鉴赏表述:分析所运用的手法,分析所描写的景象,分析所表达的情感,分析所产生的效果。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意(表层含意)+该字词描述的景象+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诗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说明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词语作用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抒情形象的分析的表述:描写内容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所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间接考查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诗歌意境的体味的表述: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特点)交融的感情。表现手法的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的情感。诗词风格赏析题的表述:该诗的语言特色特色体现及分析表达情感。,2020/6/10,44,3第三分题名篇名句默写本题1道小题3个分题,共6分,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所考篇目均未超出课标要求的64篇。原大纲版高考有课内有课外,现在调整为默写课程标准推荐的64篇诵读篇目(其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的14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的50篇),名句默写降低了难度。,2020/6/10,45,“名篇名句默写”考题配备(2007)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分)(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置杯焉则胶,(庄子逍遥游)(2)连峰去天不盈尺,。飞湍瀑流争喧豗,。(李白蜀道难)(3)俄顷风定云墨色,。,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老夫聊发少年狂,右擎苍,锦帽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008)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分)(1)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士戴其行。二三其德。(诗经氓)(2)锦瑟无端五十弦,_。_,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3)烟笼寒水月笼沙,_。商女不知亡国恨,_。(杜牧泊秦淮)(4)醉翁之意不在酒,_。山水之乐,_。(欧阳修醉翁亭记),2020/6/10,46,(2009)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诸葛亮出师表)(2)无丝竹之乱耳,。,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2010)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2)千里马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不以千里称也。(韩愈杂说(四)(3)莫笑农家腊酒浑,。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2020/6/10,47,(2011)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曰:“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2)西当太白有鸟道,。地崩山摧壮士死,。(李白蜀道难)(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晦明变化者,。(欧阳修醉翁亭记)(2012)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人皆有之,。(孟子)(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君子不齿,其可怪也欤!(唐散文师说)(3)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宋词永遇乐),2020/6/10,48,“名篇名句默写”考点分布下面是20072012年全国课标卷对“名篇名句默写”部分考查的考点分布情况题:,2020/6/10,49,2020/6/10,50,“名篇名句默写”备考建议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20072012年全国课标卷“名篇名句默写”部分的考查,分值6分(与“大纲卷”相比增加了1分),2007年、2008年两年是四选三,2009年开始改为3个分题必做,每题2分;选句涉及初中、高中教材,2009年以后均为两文一诗(词),切初中2题,高中1题。值得注意的是,蜀道难和醉翁亭记考查了两次,只是所考句子不同。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2013年高考“名篇名句默写”部分时要注意以下两点:,2020/6/10,51,(1)分散记忆,默写准确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七年级至九年级的50篇优秀诗文篇目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的14篇古诗文篇目一定要会背诵默写,尤其是篇中的易混易错字一定要记准确,不能似是而非。需要强调的是,往年考过的篇目复习时也不能放弃。关于名句名篇的复习备考,因为它属于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识记,所以关键是要背诵识记。首先,要将所采用全国卷前三年已考查过的名句排除在外(因为一般不会短期内重复考查),把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名篇挑选出来,有计划、分阶段地利用早读等时间进行背诵。特别要把名篇中的名句、次名句作为重点勾画下来,加强背诵。背诵识记,要做到熟读成诵,反复诵读,反复识记。一般情况下,过一段时间还需再重新背诵,以巩固背诵的效果,防止回生或遗忘。其次,要加强理解,寻找规律,科学识记。虽然要求熟读成诵,但也不能是死记硬背。要结合对全文的理解,加深对名句、次名句的深入理解,只有真正对其含意领会贯通了,结合其含意来背诵就容易一些。另外,要善于寻求文本内在的规律,如意思的层进、排比、对偶等规律去背诵,这样就能较快地达到科学背诵的目的,也不容易回生、遗忘,使自己的识记更加牢固、可靠。再次,识记必须绝对准确。要像朱熹在训学斋规中所说的那样:“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2020/6/10,52,(2)写后检查,认真细心本题每答对一空给1分,出现多字、少字、错字、别字,该空不给分。所以,要看清题目要求,认真作答,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情况。要养成写后认真检查的好习惯。名句名篇的考查能力层级虽然要求不高,但评分标准要求很严。往往一个句子中有一处错误(如错字、别字、漏字、加字、颠倒等),整句就不能得分。因而,要在“背准写对”上下功夫,不仅能流利地背诵,还要能准确地书写出来,不写错字、别字,不漏掉一字、不添加一字,不颠倒字词顺序,而且书写要规范、工整、清晰。据专家统计,这一题平均得分为2.5分,不要小看了这六分,好好备考,其实是不会丢这么多的。建议把这些必背诗文选编出来,带上译文与注解,校对无误后,印成单行本,作为我们的校本课程,发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背写,把这6分搞定。,2020/6/10,53,高考名句名篇默写满分计划目标:2013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背诵拿满分,志在必得!对策:2012.092012.12.31期间,每周用一课时,12月下旬完成。操作:感悟20072012年6年全国课标版6套试卷和20042012年9年大纲版高考全国卷、全国卷16套真题中的“名句名篇”背诵。(2012.09.012012.10.05)熟记教材“名句名篇”。(2012.10.082012.11.0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七年级至九年级的50篇优秀诗文篇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的14篇古典诗文。以训练突破“名句名篇”的瓶颈。(2012.11.08-2012.12.31)2013年高考情景式名篇名句默写50例(附答案)采用全国卷名校联盟:2013年高考名句名篇“仿真题”(附答案)2013年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大练兵(本校语文备课组编印,附答案),2020/6/10,54,(三)第三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道大题含4道小题,共25分。分别从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内容作用、内容探究等个角度进行考查,这些题型都是学生备考中的常规题型,难度不大。“文学类文本阅读”考题配备(200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只说公人将林冲送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林冲见差拨,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1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14.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200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二十年以后,欧亨利)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12.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13.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14.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2020/6/10,55,(2009)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孕妇和牛,铁凝)(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2)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3)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地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2010)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玛兰做梦见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保护人法莫泊桑)(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2)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3)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2020/6/10,56,(2011年)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血的故事林海音)(1)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2012)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马裤先生老舍)(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2)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马裤先生有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2020/6/10,57,“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分布下面是20072012年全国课标卷对“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考查的考点分布情况:,2020/6/10,58,2020/6/10,59,“文学类类文本阅读”备考建议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2007年2012年全国课标卷对“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的考查,题型和考查点相对稳定。“文学类文本阅读”连续6年考查的都是小说(4中2外,且中外名家作品几乎交替出现),侧重于人物、主题、情节和环境的考查。第(1)题采用多项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题干由2007年、2008年的选出错误的两项改为选出最恰当的两项,且改为层级赋分,兼顾考生的不同认知。第(2)(3)(4)题采用简答题的形式。“人物形象”题每年必考,其中2007年和2010年的试题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探究”题较为灵活,人物、主题、情节、标题、性格特点等均可以成为探究对象。因此,2013年的小说阅读备考,应注意以下几点:,2020/6/10,60,(1)培养阅读意识“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备考的重点是小说。小说主要把握作者在怎样的环境背景下,通过怎样的情节,塑造了具有什么性格特点的人物,从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生活。小说是通过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来揭示主题的,设题点是对形象的感知和概括能力。小说阅读考查的重点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地解读等。阅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分析结构,把握情节在阅读小说时,分析作品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概括出故事由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情节脉络,既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小说阅读的一个考查点。小说情节的作用主要有:点题或突出主题;发展了人物性格或表现了人物性格;创造悬念、前后照应、侧面衬托、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线索作用等。第二,分析形象,把握性格一般情况下,分析人物性格应从以下方面考虑:了解人物在具体故事情节中的表现;抓住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特别是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结合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2020/6/10,61,第三,分析环境,把握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心境,暗示人物命运;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奠定感情基调;揭示主旨等。第四,分析技巧,把握主题小说常见表达技巧主要有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