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之剪力及弯曲应力.ppt_第1页
梁之剪力及弯曲应力.ppt_第2页
梁之剪力及弯曲应力.ppt_第3页
梁之剪力及弯曲应力.ppt_第4页
梁之剪力及弯曲应力.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梁之剪力及彎曲應力,觀念及計算教師:林威廷製作,瑞芳高工建築科媒體教學工程力學(二),剪力及彎曲力矩之觀念,1.梁:凡能承受與軸方向垂直之橫向載重之構件均可稱之。2.梁之內力:如圖下圖梁之任一點切開,其斷面所包含之內力有(1)軸力(N):與梁斷面軸向平行之力。(2)彎矩(M):使梁產生彎曲或旋轉之力。(3)剪力(V):與梁斷面相垂直之力。,瑞芳高工建築科媒體教學工程力學(二),剪力及彎曲力矩之觀念,3.剪力與彎矩慣用之符號:4.剪力與彎曲力矩之分析:在靜定梁結構之分析,其最主要目的乃求其支承反力,並繪製成剪力圖及彎矩圖,而剪力及彎矩之計算常見之分析法有:(1)切面法(2)面積法。,瑞芳高工建築科媒體教學工程力學(二),剪力及彎曲力矩之計算,1.剪力圖(V-dia)與彎矩圖(M-dia)的繪製步驟:(1)先求反力。(2)由左邊畫至右邊。(3)無載重(a):剪力圖為一水平直線,彎矩圖為傾斜線。無載重(b):剪力圖若無變化,彎矩圖為一水平直線。(4)集中載重:剪力圖為垂直跳躍線,彎矩圖為一折線轉點。,【繪圖準則】,瑞芳高工建築科媒體教學工程力學(二),剪力及彎曲力矩之計算,(5)一次均變載重:剪力圖為二次拋物線,彎矩圖為三次曲線。(6)偶矩載重:剪力圖為水平點,彎矩圖為垂直跳躍線。(7)彎矩值的大小為剪力圖的面積。(8)彎矩圖為剪力圖之高一次函數。(9)若遇梁上有外加順時針力矩作用時,彎矩圖為向上跳躍;反之逆時針力矩,彎矩圖為向下跳躍。,瑞芳高工建築科媒體教學工程力學(二),剪力及彎曲力矩之計算,2.基本載重之等值力系(面積)與作用位置(形心):,瑞芳高工建築科媒體教學工程力學(二),剪力及彎曲力矩之計算,3.相似三角形與相似二次拋物線之比值關係:4.基本之剪力圖(V-dia)與彎矩圖(M-dia):,瑞芳高工建築科媒體教學工程力學(二),剪力及彎曲力矩之計算,5.荷重W、剪力V及彎矩M之關係:(1)荷重、剪力及彎矩之關係表:,瑞芳高工建築科媒體教學工程力學(二),剪力及彎曲力矩之計算,(2)微分關係:W=即載重強度等於剪力之變化率。V=即剪力等於彎矩之變化率。可求出最大彎矩。,瑞芳高工建築科媒體教學工程力學(二),剪力及彎曲力矩之計算,(3)積分關係(面積):VB/A=即A至B兩點之剪力差值等於A至B兩點之向上載重圖面積。MB/A=即A至B兩點之彎矩差值等於A至B兩點之剪力圖面積。,瑞芳高工建築科媒體教學工程力學(二),危險斷面,1.危險斷面(臨界斷面):當梁之斷面尺寸相同時,產生彎矩之絕對值為最大時之截面;亦為應力最大之截面(若梁之斷面尺寸不相同時)。2.討論:(1)剪力等於零(V=0)處未必是危險截面,必須就彎矩圖之局部極大值加以比較,其中彎矩值之絕對值為最大時之截面才是危險截面。(2)懸臂梁之危險斷面一定在固定端。(3)簡支梁之危險斷面在剪力圖之剪力由正變負處或由負變正處。,瑞芳高工建築科媒體教學工程力學(二),簡支梁之計算,例題1:,瑞芳高工建築科媒體教學工程力學(二),簡支梁之計算,1.先求各支點反力2.自梁上各有負荷的點拉一向下之垂直線3.在適當的位置劃一水平線4.在水平線上由左至右依序將各應力劃上即得剪力圖5.重複3跟4步驟在剪力圖下方劃彎矩圖,瑞芳高工建築科媒體教學工程力學(二),簡支梁之計算,步驟1.先求各支點反力(1)Ma=0-50 x3+5Rb=0=Rb=30()(2)Fy=0Ra+Rb=50=Ra=20(),瑞芳高工建築科媒體教學工程力學(二),簡支梁之計算,步驟2:自梁上各有負荷的點拉一向下之垂直線,瑞芳高工建築科媒體教學工程力學(二),簡支梁之計算,步驟3:在適當的位置劃一水平線V為剪力,M為彎矩,瑞芳高工建築科媒體教學工程力學(二),簡支梁之計算,步驟4:在水平線上由左至右依序將各應力劃上即得剪力圖剪力圖之變化乃由自由體圖中獲得,若力為集中負荷,則剪力V在受力位置做向上或向下之變化。,瑞芳高工建築科媒體教學工程力學(二),簡支梁之計算,步驟5:重複3跟4步驟在剪力圖下方劃彎矩圖1.彎矩圖之變化乃由剪力圖中獲得,變化之大小由剪力圖之面積決定。2.最大之彎矩必產生在剪力=0之處,如圖其變化之大小為20X3=60(剪力圖之面積)。,瑞芳高工建築科媒體教學工程力學(二),簡支梁之計算,例題2:集中荷重,瑞芳高工建築科媒體教學工程力學(二),簡支梁之計算,1.先求各支點反力2.在水平線上由左至右依序將各應力劃上即得剪力圖3.在剪力圖下方劃彎矩圖,瑞芳高工建築科媒體教學工程力學(二),簡支梁之計算,步驟1:先求各支點反力(1)Ma=01/2LxP+RbxL=0=Rb=P/2()(2)Fy=0Ra+Rb=P=Ra=P/2(),瑞芳高工建築科媒體教學工程力學(二),簡支梁之計算,步驟2:在水平線上由左至右依序將各應力劃上即得剪力圖剪力圖由左至右故:1.支點向上P/22.有力之作用才有變化,向下P3.向上P/2回到剪力軸,瑞芳高工建築科媒體教學工程力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