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壳管式蒸发器的设计过程_第1页
干式壳管式蒸发器的设计过程_第2页
干式壳管式蒸发器的设计过程_第3页
干式壳管式蒸发器的设计过程_第4页
干式壳管式蒸发器的设计过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干式管壳式蒸发器的设计过程初步规划过程:已知的冷却能力和制冷剂质量流量(如果制冷剂质量流量未知,可通过=/()找到)。(1)计算冷冻水的体积流量=/(对于冷冻水出口温度,对于冷冻水入口温度)(2)估算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使用普通铜光管时,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为523-580 W/(m2),使用紧密排列的小直径铜管时,传热系数可提高到1000-1160 W/(m2)。使用强化管的热交换器的传热系数将增加得更多,并且增加多少取决于使用铜光滑管时的水速度和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即水侧的传热系数和制冷剂侧的传热系数)(3)预计换热面积=/(初步规划换热面积应考虑过热对换热系数的影响,因此规划换热面积应比校核计算换热面积增加15%30%左右。应根据过热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范围。另外,管板和挡板占据换热面积,不参与换热,因此初步计划换热面积应增加约5%)(4)单管程换热器管程的横截面流通面积/(为了保证润滑油被带回压缩机,换热管出口处的制冷剂流量大于4m/s,制冷剂的质量流量一般约=100kg/(m . s)。质量流量越大,制冷剂侧和整体的热交换系数越高)(5)每次通过的管数n=4/(di2)(di是所选热交换管的内径)(6)根据估算的热交换面积,每根管子的长度L=/ND0(D0是管子的计算直径)(7)确定合适的管程数N和换热管长度L,N=L/l(换热管长度与壳体直径之比通常为610)。GB151-1999推荐的换热管长度为1.0、1.5、2.0、2.5、3.0、4.5、6.0、7.5、9.0、12.0米等。)。(8)管子总数Zm=nN对应于已知参数的字母表示壳体内径di、流量n、平均管数Zm、总管数Zt、管板厚度b、挡板厚度b、挡板数Nb、挡板间距s1、s2、上槽口高度H1、上槽口中的管数nb1、下槽口高度H2和下槽口中的管数nb2。管的直径为d0,排列成三角形,具有一定的管间距,管的数量nc接近壳体的直径,管的长度l。制冷剂从下端进入管,在管中蒸发,并从上端离开蒸发器。从上到下,应确定每个工艺管道的数量。1.有效传热面积=2.管外传热系数的计算(1)挡板的平均间距s=(2)横向循环的横截面积=(3)横向速度=(4)挡板上上下槽口的面积按公式(9-77)计算。计算值取自下表。的价值H/Di0.150.200.250.300.350.400.45千字节0.07390.1120.1540.1980.2450.2930.343(5)上下缺口面积的平均值=(6)纵向速度=(7)几何平均值u=(8)管外传热系数平均冷却液液位温度=。根据该温度,水的物理性质数据如下:=9.73,运动粘度系数,热导率,然后外部传热系数=0.223.管内传热系数的计算假设由内表面计算的蒸发器热通量大于4000(这一假设将在后面进行检验),管内部传热系数=这里是管道的内径,C值可以在下表中找到。系数与蒸发温度的关系C102R11R12R22R113R142-30-10100.570.821.041.461.802.121.642.022.54/0.691.001.261.55每个管道中R22的质量流量质量流量=将上述参数代入公式=可以得到管内的传热系数4.制冷剂流动阻力和传热温差的计算(1)制冷剂流动阻力的计算(1)制冷剂饱和蒸汽流量(2)蒸发器出口处的蒸发温度=2(3)沿程阻力系数=(4)饱和蒸汽沿程阻力(5)两相流中制冷剂的阻力=两相流中R22阻力传热系数与质量流量的关系(kg/(m.s)4060801001502003004000.530.5870.6320.670.750.820.981.20总电阻=5(2)对数平均温差在=2附近,每改变0.1兆帕的压力,饱和温度就会改变约5.5,因此蒸发器是在入口处制造的。制冷剂的温度为对数平均温差5.由内表面计算的传热系数和热流(1)传热系数当管道内侧的污垢系数取=0,管道外侧的污垢系数取=810-5 /W时,则=(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