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消防水源问题的探讨_第1页
关于城市消防水源问题的探讨_第2页
关于城市消防水源问题的探讨_第3页
关于城市消防水源问题的探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消防水源探讨摘要:论述了独立消防水池作为消防水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即因地制宜地利用市政供水管网、区域消防水池和非市政水作为消防水源,减少或取消自建消防水池。关键词:消防水源分体式消防水池区域消防水池市政给水管网城市消防给水探讨黄海峰1,袁剑平2(中国苏州,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武汉)文摘:论述了单位单独修建消防水池作为消防供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因地制宜地选择城市供水管网、区域消防水池、非城市供水作为消防供水,不再单独修建消防水池或减少消防水池数量的对策。关键词:消防供水、单独修建的消防水库、区域消防水库、市政供水网虽然火灾在统计意义上是一个罕见的事件,但一旦发生,无法有效扑灭,可能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我国许多灭火失败的案例都是由于消防供水缺乏保障造成的。可见,消防水源在城市消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消防规范的要求,大多数建筑都应建立自己的消防水池作为消防水源。这种自建自管消防水池的分散模式似乎已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但这种模式暴露出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如何实现消防水源的“经济、安全、有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点火池模型中的问题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以下简称建筑法规)规定,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消防水池:当生产和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值时,市政供水管道、进水管或天然水源不能满足室内外消防用水量;(2)市政给水管道为支管或只有一根进水管,室内外消防用水量之和超过25l/s。虽然该规定考虑到了市政给水管网和天然水源的功能,但大多数城市给水管网的消防和供水保证率不足,天然水源不具备消防车取水的条件,经常无法使用。根据建筑规范,3000m3以上的多层建筑(住宅除外)室内外消防用水量之和一般大于25L/s,因此几乎所有消防水池都需要修建。但是,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以下简称“高规”)的要求,高层建筑必须配备消防水池(二级高层住宅除外)。依靠建设单位自建消防水池已成为解决各地消防水源问题的固定模式。然而,在这个公式中有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1.1资源浪费大量单位乱建消防水池,浪费宝贵的水和土地资源,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如果一个大城市的消防水池的数量是5000个,并且每个水池平均计算为400m3,那么近200万m3的水将被长时间闲置。当游泳池定期清洗时,将池水排入城市下水道,并注入新鲜水。如果池水每年清洗两次,泵送的池水总量相当于规模为100,000 m3/d的水厂40天的总供水量!如果每个消防水池按12万元的投资(包括土地成本)计算,一个大城市的消防水池建设成本可达数亿元,而全国的数字更是惊人。然而,一些数据显示,当消防车用于扑灭城市中的建筑火灾时,如此巨大的消防水池的利用率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由于设计或管理不当,给消防带来不便为确保消防供水安全,规范规定,当城市供水管网消防供水能力有限且无天然水源时,应设置消防水池。然而,由于以下原因,它经常适得其反:由于消防水池的分散建设,虽然该区域消防水的储存量远远超过消防的实际需要,但受到产权、管理等因素的限制,相邻建筑的消防水池无法相互支撑、统一分配。消防队灭火时只能使用本单位自建的消防水池。考虑到大量消防水池的建设成本,该标准对自备消防水池的蓄水能力要求较低,消防水池的蓄水能力不能满足消防的实际需要。特别是,新的消防技术的应用增加了消防的实际用水量,并且在一个单独的自建消防水池中储存水更加困难。在一些土地使用紧张的项目中,有时即使设计人员按规范要求的容量设置消防水池,甲方也会因资金不足、面积紧张等各种原因,随意减少容量或全部取消安装,给建筑物的消防安全带来隐患。此外,分散建造的消防水池由不同级别管理人员的不同单位管理,导致一些水池储水不足,甚至多年没有水。一旦发生火灾,肯定会延误飞机。2对策我国各地区、各城市的经济发展仍然很不平衡。各地区应充分考虑当地经济、自然条件等因素,合理规划消防水源,确保消防供水安全。2.1有条件的城市应主要依靠市政供水网络提供消防用水城市水厂的清水池里有大量的城市消防用水。如果有条件,特别是在新建城区,应通过提高市政管网的供水能力来减少或消除消防水箱。市政管网要保证城市消防供水,必须改善管网的不间断供水,保证必要的消防水量和压力,加强管网消防取水设施的建设。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城市水厂和管网建设。加强城市双电源建设,防止停电停水。确保城市供水网络由至少两个水厂供水,并且城市所有区域的供水网络呈环形排列。阀门应设置在管道的合理部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维护和断水的范围。(2)市政消防给水管网必须保证足够的消防用水和水压。目前,城市消防给水没有专门的设计规定。建筑条例(详见第8.2.1条)规定,城镇和居民区的消防用水量按人口分类,最低为10升/秒,这显然不足以满足10,000人口社区的消防用水。丁、等人提出,城市消防用水量应满足的最低标准是城市消防用水量,即消防用水量(包括室内、室外和保护相邻建筑的用水量)1。对于大城市来说,由于同时发生的火灾数量,需要的水量增加了。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城市应该有较高的供水能力,但是对于一次火灾,没有必要将所有的水量都转移到那里,而是要保证一次火灾所需的消防水量。这一思想也反映在日本和美国的消防用水量规定中(美国的最低消防用水量为4463L/s,日本为75L/s)。由于市区内任何建筑的消防用水量都不大于市政管网保证的最低消防用水量,因此可以直接获得所需的消防用水量(4)当市政供水管道能够满足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需求时,建议室内消防设施加压供水的消防泵直接从市政供水管道中吸水(当然,应采取技术措施防止泵在无火灾时误启动),从而消除消防水池。因为当火灾发生时,由于市政管道可以让消防车直接吸水,室内消防泵也应该被允许直接吸水。目前,上海市规定,当市政供水管径200毫米,且水管能满足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需求时,消防泵可直接从管网中吸水。2.2区域消防水池供水应建在市政供水能力不足的区域对于单水厂供水或分支市政管网的城市地区,市政管网供水保证率较低。区域消防水池可作为消防水源,取代分散自建的消防水池。如果在火灾期间出现市政水源问题,则依靠消防车将水从水池中转到火灾现场,形成一个“流动的水池”,以确保消防用水的可靠性。根据建筑条例,对于人口在40万至100万的城市地区,如果设计一个2592m3的消防水池,其蓄水能力可以满足要求。然而,这里只有一个消防水池。服务半径太大,服务区内的建筑和人数太多,距离最远的建筑太远,无法保证安全。根据实际情况,笔者建议消防水池的服务人数不超过25000人。当然,依靠消防车从水池中取水,这个半径已经超过了规范的要求,所以有必要修改规范,放宽要求,但是可以通过加强消防设备来弥补,比如增加消防车的数量,发展和引进先进的消防设施,装备大容量的水箱消防车(储水可以达到几十吨)。如果某个区域交通拥挤,则应适当减小游泳池的服务半径。对于人口数以万计的地区,消防水池的容量可根据该地区最不利的建筑物来确定。根据高规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的规定,在最不利的条件下计算,区域消防水池所需的存储量为864m3。对于100万人口的城市地区,如果设置40个区域消防水池,总消防蓄水量约为33280m3,远低于单独消防水池的总蓄水量。区域水池的设置应满足消防车吸水高度不超过6米的要求,周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4米的环形交通车道和进水口或取水井。区域公共消防水池建成后,管理、维护和保养将主要由消防队进行,维护费用由财政拨款。当然,对于安装在室内消防设施中的消防泵,特别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如果它们不具备直接从市政管网抽水的条件,它们应该考虑设置自己的吸水井。作者建议它们的容量可以利用香港街道井的储水容量,即大约50m3。在火灾持续期间,室内消防用水将由消防车通过水泵接合器供应。但是,对于超过消防车压力范围的超高层建筑,其储存容量仍应保证室内消防栓和自喷系统在火灾延续期间的总用水量。2.3因地制宜,开辟其他非市政水源作为消防水源为了节约水资源,在保证消防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有条件使用非市政水作为消防水源的城市使用。非市政水作为消防水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合理选择:(1)城市的天然水源如湖水、河水等。当然,自然水源首先要满足可再生能源(4)城市污水再生水、建筑用水和沉淀处理后储存的雨水。水质和水量能够满足消防用水的要求,可以作为消防水源,但需要根据消防水量的要求专门建造一个蓄水池。为了节省基建投资,平时应利用水池进行绿化和浇水,但应采取技术措施,防止被动使用消防水。结论综上所述,城市应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市政管网、区域消防水池和非市政用水作为消防水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