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掀“智能”改造热-机器人概念股走牛_第1页
制造业掀“智能”改造热-机器人概念股走牛_第2页
制造业掀“智能”改造热-机器人概念股走牛_第3页
制造业掀“智能”改造热-机器人概念股走牛_第4页
制造业掀“智能”改造热-机器人概念股走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造业掀“智能”改造热 机器人概念股走牛“中国制造2025”从今年3月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开始,A股市场上的机器人概念股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在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两市有31只机器人概念股走出了翻倍行情,其中华丽家族、中信重工涨幅更是超过了300%。本报记者调查了解到,正在兴起的包括机器人在内的智能装备行业走向春天的同时,也意味着激烈的竞争和分化已经开始。广州日报记者 陈海玲wind统计显示,自3月5日“中国制造2025”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机器人板块上涨了142.62%,是同期大盘涨幅的近三倍。其中华丽家族以323.31%的涨幅领跑,中信重工紧随其后,涨幅317.98%。多家制造企业涉足机器人对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指出,要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有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落地及实质性推进,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十个重点领域迎来黄金发展机遇,A股中机器人概念股的牛市行情将继续向纵深演绎。中银国际认为,机器人产业带来了长期的政策利好,民生证券则认为,“中国制造2025”将引爆机器人大市场,是我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上市公司机器人去年将营业收入的5%投入在研发领域,旨在提升机器人核电技术等软实力。中投证券认为,随着新产能释放、定增项目落实及外延并购的推进,承载“中国制造2025”之风的机器人将实现高速跨越式发展。去年12月,康力电梯5330万元增资参股紫光优蓝,强势进军机器人行业。楚天科技也联手国防科技大学布局医疗机器人,提前抢占医疗服务机器人的市场领先地位。此外,化工后处理自动化设备龙头博实股份出资1亿元收编微创外科机器人项目,进军高端医疗领域;瑞凌股份与德国焊接机器人公司合作,提升在“智造”领域的竞争力和估值,巨星科技更是抛出了10亿元的定增方案用于加码机器人业务,成长空间再度被打开。机器人概念股迎来机遇国泰君安认为,在“中国制造2025”的推动下,“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迎来利好的机器人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另外,机器人的物种属性也决定了国家对其扶持力度会持续加大,未来或有新的支持政策出台。长江证券研报表示,受益于政策的密集发布,未来几年机器人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龙头企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个股方面重点推荐华昌达、海得控制、巨星科技、机器人。记者调查现状:“机械手”七成零部件要进口2014年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开始硝烟弥漫,据悉,我国机器人产业园遍地开花,全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已激增至近40个,去年国产机器人厂家已达到800余家,但中国的机器人企业还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记者到珠三角的制造业中进行了调查。据悉,我国目前通常所称的“机器人”实际指的只是机器人庞大的产业链条中的“机械手”行业。2014年中国机械手市场的销售量达到5.5万台,其中国产机械手1.6万台,占据了28%的市场份额,其中减速器、控制器等70%的核心零部件还严重依赖进口。出路:国产机器人要找自己的技术未来该怎么走?“我认为我国的智能化装备工业要走定制化的、智能装配线的生产路线,而且要把关键核心的技术掌握,智能装备这个市场才有可能做大。把程序开发出来,做适合我国制造业需求的智能化装备工业才有出路。” 昨天在新三板挂牌的和氏技术董事长王丽萍告诉本报记者。前景:人口红利下降机器人需求增我国机器人的市场前景依然十分巨大。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机器人销量仅为3500台,2013年为36860台,2014年则攀升至57000台,同比增长55%,连续两年坐上全球第一大市场的宝座。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开始,一直在享受着“人口红利”,但现在这种红利则正在慢慢消失,劳动力逐渐短缺。广东中山的威力电器总裁刘亮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操作一台注塑机的两名工人一年的成本是10万元,但是国产机器人3.5万元一个,可以顶两个工人用。这笔账算下来,买一台机器人不到半年就回本了。”据悉,2011年,美的空调大概是500亿元的营收规模,工人的数量在50000名以上,2014年总营收接近700亿元,工人数量是26000人; 而2018年美的将要实现营收1000亿元,工人的数量降至20000人的目标。青岛海尔也正在大张旗鼓地建设互联工厂,未来还将投入巨资对所有的工厂进行智能化的改造。而海信刚刚从日本进口了13台机器臂。格力电器的珠海工厂也使用了数十台机器人。 htt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