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医 诊 断 学 延边大学中医学院,绪 论,中医诊断的含义,诊察了解病情资料 通过中医四诊方法 分析判断病种、证候 运用中医辨证思维方法诊断诊察病情,判断病证,得出证名和 病名诊断。,诊,断,中医诊断学,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 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科。 基础课、主干课、桥梁课。,概念,地位,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四诊辨证辨病病案,(一)、四诊(诊法),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四种方法,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手段, 简称“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望诊,-观察病人的外在表现,神色形态身体局部舌诊排出物色质等,闻诊,问诊,切诊,望诊,-观察病人的外在表现,神色形态身体局部舌诊排出物色质等,闻诊,-听声音 嗅气味,的异常变化,问诊,切诊,望诊,-观察病人的外在表现,神色形态身体局部舌诊排出物色质等,闻诊,-听声音 嗅气味,的异常变化,问诊,-询问病人有关疾病情况,自觉症状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既往病史等,切诊,望诊,-观察病人的外在表现,神色形态身体局部舌诊排出物色质等,闻诊,-听声音 嗅气味,的异常变化,问诊,-询问病人有关疾病情况,自觉症状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既往病史等,切诊,-脉诊:切按脉搏,以测知脉象的变化 按诊:切按病体某些部位,了解异常 征象,四诊合参,四诊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检查了解、收集病情资料每种诊法各有其独特的方法和意义,不能互相取代,必须结合应用。,临床往往通过问诊提示检查内容,望时有问有闻;有时又是望诊在先,闻诊在后。,四诊顺序,-不必固定,四诊是收集临床资料的主要方法,而收集临床资料则要求客观、准确、系统、全面突出重点,这就必须“四诊并用”、“四诊并重”、“四诊合参”。 难经所提出的神、圣、工、巧之论,并非将四诊的意义分成等级,而是强调其各自的重要性及掌握这些技巧的难易程度。,(二)、辨 证,分析、判别证候的病理本质,得出证名诊断。,辨证的主要依据,-四诊收集的病情资料(症状、体征及病史等),症,-症状和体征是中医诊断的基本依据,-对疾病当前阶段病理本质的概括(病位、病位、病性、病势等),证,证是对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性两方面的综合。证名证的代名词,用病机概括的证名诊断证候证的外候,是指该证的特定临床表现证型指临床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二)、辨 证,如何进行辨证?,证 候-胁肋灼热胀痛,厌食腹胀(临床表现) 口苦,尿黄,身目发黄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病 位-肝胆 病 因-湿热 病 机-肝胆湿热,肝胆湿热证,辨证诊断的思维过程,四诊 收集病情资料(症状、体征及病史等) 综合分析、判断辨证 概括其病理本质(病位、病因病性等),证名诊断,治疗,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四诊收集到的病情资料进行辨别、分析、综合,概括其病理本质,得出证名诊断的思维过程。,认真收集病情资料-通过四诊合参综合分析、判断-运用中医理论得出证名诊断-概括当前病理本质,概念,要点,(二)、辨 证,八钢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其他辨证方法(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经络),辨证方法,(三)、辨病,判断病种,确定病名诊断,辨病,病名,对疾病全过程特点与规律的概括,疾病,在病因作用下,正邪斗争、阴阳失调,具有特定发展规律的病变全过程,具体表现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不同阶段前后衔接的证候,中医诊断内容包括: 辨病(病名诊断) 辨证(证名诊断)辨病属临床各科研究的内容,(四)、病案书写,病案,又称病历,古称“医案”、“诊籍”, 是临床关于病人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病案室医疗、科研、教学、管理、司法的 重要资料,必须及时、全面、如实地记录国家对病案的书写有统一的格式和要求, 病案书写是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普遍联系、整体、动态的观点,(一)、司外揣内,外外在的病理现象内内在的病理本质,观察分析外在的病理现象,可以推测体内的病理变化。,原理,“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整体、联系),黑箱,(二)、见微知著,微微小、局部的现象著明显、整体的变化,通过微小的,局部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情况。,原理,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当代“生物全息”理论局部是脏腑的“缩影”如舌诊、目诊、耳诊、脉诊、面部色诊分候等,(三)、以常达变,常健康、生理状态变异常、病理状态,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异常变化及其变动的程度。,中医望色、闻声、问病、切脉,都是从对比中找出差别,进而认识疾病的本质。,以健康人的表现或状态去衡量病人,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疾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变化多 端,为了作出正确诊断,必须遵循下列 原则:整体审查诊法合参辨证求本病证结合,(一)、整体审察,诊断时,应重视病人整体的病理联系,还要结合环境等变化,综合分析判断。,含义,人是有机整体,人与天地相应。病证的产生,体现整体的失调。,原理,局部的病变 影响全身精神的刺激 气机异常脏腑的病变 气血阴阳失调,(一)、整体审察,从整体上诊察收集病情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要求,注意时、地、人、病的特殊性,认识疾病的前因后果、演变发展趋势等。,了解病史、体质、病因病机、脏腑气血阴阳变化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二)、四诊合参,医生临证时必须综合运用四诊,并将四诊收集的病情资料综合分析判断。 正确诊断 为全面、准确了解病情,作出正确病证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含义,目的,因疾病的复杂性及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只有四诊并重,才能避免片面性和假象,获取全面准确的临床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二)、四诊合参,必须精于四诊、综合运用。,(三)、辨证求本,求本:探求疾病证候发生的机理(病机)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四诊收集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病史等情况),进行辨别、分析、综合、概括,以探求对疾病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辨证求本,(四)、病证结合,“病”与“证”都能反应疾病的病理本质,但侧重点不同 病 全过程,基本矛盾 证 当前阶段,主要矛盾,只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抓住疾病本质。,辨病为探求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抓住贯穿始终的基本矛盾,有利于从全过程、特征上认识疾病的本质。辨证重在对当前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等病理本质的概括,抓住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故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四)、病证结合,辨病与辨证 先辨病后辨证确定了病名,便可根据其演变规律而提示常见的证型。 先辨证后辨病当疾病本质尚不能充分反映时,先辨证既有利于当前的治疗,又可通过对证的变化观察,揭示疾病的本质。,顺 序,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秦汉及以前时期晋唐宋金时期明清及民国时期现代研究,(一)、秦汉及以前时期,黄帝内经-阐述了望闻问切诊法,为中医 诊断学奠定了基础 ,中医典籍著作 “诊籍”西汉淳于意首创,最早的病志记载记录了 病人的姓名、居址 、病状、方药及就诊日期等,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第一部临床医学论著,辨证论治著作,创立六经辨证难经-四诊“神圣工巧”的技能,独取寸口,(二)、晋唐宋金元时期,脉经-西晋。王叔和著,是我国现存 最早的脉学专著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等著, 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诊断 专著,(三)、明清及民国时期,问诊张介宾景岳全书,归纳为“十问”。舌诊清.杜清碧增补敖氏伤寒金镜录,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脉诊李时珍濒湖脉学李中诊家正眼,辨证 沈金鑫杂病源流犀脏腑辨证为纲 清代诊法专著 吴谦等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清.叶天士温热论创卫气营血辨证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三)、明清及民国时期,现代研究微观望诊,对症状和体征不明显的患者,可借助实验诊断或仪器检测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直接到间接,使一部分不易为医生感官觉察的病情得以及时发现,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现代研究规范化、客观化研究,开展了病证规范化研究,制定了各科病、证诊断标准,建立了病、证诊疗体系。研制和引用了一些用于中医诊断的仪器,如脉象仪、舌诊仪等在运用声学、光学、电学、磁学等知识和生物医学工程、电子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多学科综合研究,获得了一些成就。,本学科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利用感官诊察病者的症状和体征,要掌握四诊的方法、技巧、运用,从病证的现象中探求其病理本质,做到四诊综合运用、辨证求本。,五、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一)、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二)、加强临床实践,重视能力培养(三)、学会中医辨证思维的方法,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一、全面系统学习与重点掌握相结合1、通读教材,全面系统学习2、记忆与思考相结合3、归纳总结与综合运用相结合二、纵向联系与横向比较相结合“有比较才有鉴别”,小结,中医诊断学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主要内容四诊、辨证、辨病、病案书写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基本原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辨证求本、 病证结合学习方法掌握基本理论、重视临床实践、锻 炼辨证思维能力,【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诊断”、“诊法”、“症” “证”、“病”、“辨证”、“病案” 含义。 掌握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2、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3、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简史及学习方法。,复习思考题,名词:诊断 辨证 病案 四诊合参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什么?4、中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混凝土施工设备使用与维护方案
- 土建施工工艺流程管理
- 2025年碳排放管理师(员)考试仿真试题及答案一-全国职业技能
- 机电设备安装自控系统方案
- 水库水流调节设备选型方案
- 2019采购实习总结
- 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
- 2025年度新版安全生产法培训测试题及答案
- 金融人才银行招聘面试高频题目
- 2024年反假币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普洱市森洁乳胶制品有限公司灭菌乳胶医用手套工厂项目环评报告书
- 著名文学著作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教育阅读名著鉴赏课件PPT
- 泛微协同办公应用平台解决方案
-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讲解教学课件
- 医药行业专题报告:VCTE技术(福瑞股份子公司)专利概览
- GB/T 42430-2023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检验
- 《现代汉语》课件修辞
- 某园区综合运营平台项目建议书
- 创造适合教育(2017年0613)
- 易驱ED3000系列变频器说明书
- 农机行政处罚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