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酮病_第1页
奶牛酮病_第2页
奶牛酮病_第3页
奶牛酮病_第4页
奶牛酮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奶牛酮病,危害病因临床症状发病机理诊断治疗预防,一、危害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导致酮血症、酮尿症、酮乳症和低糖血症的一种营养代谢病。调查显示:在美国每年有4 5的奶牛患临床酮病,在我国高产牛群中,临床酮病的发病率一般占产后母牛的220,而亚临床型酮病的发病率一般占产后母牛的1030,且酮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酮病奶牛可降低产奶量和乳汁质量。对乳汁质量的影响表现为增加乳汁脂肪和尿素浓度,降低蛋白质和乳糖浓度。酮病奶牛表现延迟发情,卵泡囊肿增加,人工授精次数增加,受孕率降低,空怀时间延长。酮病可增加真胃移位和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 酮病虽能够治愈,也很少引起奶牛死亡,但酮病发生后治疗费用的增加、奶产量大幅度的降低、乳成分的改变、繁殖率的降低及淘汰率的升高等问题给牧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控制和预防酮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二、病因,1.乳牛高产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母牛分娩后的46周出现泌乳 高峰,但其食欲恢复和采食量的高峰约在产犊后810周。2.日粮营养不平衡和供应不足 饲料供应过少、品质低劣,饲料单一、日粮不平衡;或精料过多、粗饲料不足等,均会使机体的生糖物质缺乏,可引起能量负平衡。3.产前过度肥胖 分娩后严重影响采食量的恢复。4.脂肪肝引起酮体代谢障 奶牛先有脂肪肝,后才患有酮病。由于脂肪肝引起肝脏代谢紊乱、糖原合成障碍而加剧了血中酮体含量的升高。另外,与产乳热、真胃变位、肾炎、蹄病等疾病;饲料中钴、碘、磷等矿物质缺乏和各种应激因素及其它内分泌紊乱有关。,三、临床症状,消耗型(85%) 食欲降低、精料采食减少,拒绝采食青贮饲料;体重迅速下降,很快消瘦,腹围缩小;产奶量明显下降且乳汁容易形成泡沫。皮肤弹性降低,粪便干燥、量少,有时表面附着一层油膜或黏液;瘤胃蠕动减弱甚至消失。呼出的气体、排出的尿液和乳汁中有烂苹果气味(丙酮味)。神经型 突然发病,初期表现兴奋,精神高度紧张、不安,大量流涎,磨牙空口咀嚼;视力下降,走路不稳,横冲直撞。12 d后转入抑制期,反应迟钝,精神高度沉郁,严重者处于昏迷状态。隐性酮病 一般在产后1月内发病,产奶量稍微下降;病初血糖含量下降不显著,尿酮浓度升高,后期血酮浓度才升高,通过酮体检测和血糖含量检测才能确诊。使奶牛的内分泌紊乱和激素分泌失调,引发繁殖性能下降。,四、发病机理,瘤胃微生物发酵所产生的乙酸、丙酸和丁酸。反刍动物体内的葡萄糖约50来自丙酸,乙酸和丁酸少部分转变为乙酰乙酸和-羟丁酸,而在二者为能量时,须消耗草酰乙酸,而丙酸又是草酰乙酸的先质。当体内糖消耗过多、消耗速度过快,引起糖供给和糖消耗间不平衡。一方面,瘤胃微生物发酵所产生的丙酸用于生糖增多,使乙酸和丁酸被利用为能量受阻,转为生酮途径。另一方面,当糖供给不能满足糖需求时,引起血糖浓度下降,于是迅速动员体脂肪和体蛋白加速糖元异生,同时也加速了酮体的生成。而组织利用酮体时需消耗草酰乙酸,在草酰乙酸先质丙酸缺乏的情况下,酮体利用率降低。最后出现低血糖症和高酮血症。另外,激素调节发挥作用,血糖浓度下降,胰高血糖素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促进脂肪动员蛋白分解,最终使酮体增多。高浓度的酮体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同时低血糖使脑组织缺糖可使牛嗜睡。当丙酮还原成-羟丁酸脱羧生成异丙醇,可使病牛兴奋不安。,五、诊断,对于临床上比较典型的酮病病例,可根据其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及特有的酮体气味作出初步诊断。在临床实践中,可用快速简易定性法检测尿、乳中有无酮体存在。其方法是取硫酸铵100 g、无水碳酸钠100 g和亚硝基铁氰化钠3 g,研细成粉末,混匀;然后取粉末0.2 g放于载玻片上,加尿液或乳汁23滴,加水做对照,出现紫红色者为酮体反应阳性,不出现红色者为阴性反应。牛酮病的实验室诊断 血液酮体简称血酮,指血液中丙酮、乙酰乙酸和-羟丁酸(BHBA)之和。 奶牛血糖含量在500 mg/L以下,血酮升高到200 mg/L以上及出现临床症状可诊断为临床型奶牛酮病,血酮在100 mg/L200 mg/L为亚临床酮病,60 mg/L100 mg/L为可疑酮病。,六、治疗,1、替代疗法 即葡萄糖疗法。静脉注射50葡萄糖500l 000mL,反复注射。2、激素疗法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肌肉注射200600 IU, 或可的松100 mg 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3、 其他疗法 神经性酮病 水合氯醛内服,首次剂量为30 g,随后用7 g,每日2次,连服数日。 解除酸中毒 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5001 000 mL,静脉注射1次。 每天补充100 mg硫酸钴,可用于辅助治疗酮病。静脉注射促反刍液:10氯化钠溶液500 ml,10葡萄糖酸钙100150 ml,10安钠咖30 ml,VB1注射液30mL,一次肌肉注射,亚临床酮病奶牛在产后6周8周内每天每头饲喂丙二醇250 g500 g 丙二醇是一种生糖先质,给予丙二醇能提高血糖水平,减少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和酮体,它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代谢的,一部分在瘤胃内发酵为乳酸和丙酸,丙酸在肝细胞中转化为葡萄糖,另一部分直接被瘤胃壁和胃肠道所吸收,在肝脏内通过糖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此外还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肝脏组织脂肪酸的动员,即减少肝脏生酮作用的底物。,七、预防,1.防止奶牛产前过肥或过瘦 对于过瘦的奶牛,提前干奶期1周2周可有效预防酮病的发生。超过3个月干奶期即使奶牛只采食玉米青贮也容易导致肥胖,因此奶牛适宜的干奶期是45 d70 d。2.增强奶牛食欲 饲喂全价日粮可在围产期增强奶牛的食欲和增加对干物质的摄入量。3. 避免劣质饲料 在奶牛干奶期应给予优质的纤维饲料,促进瘤胃的消化能力。奶牛分娩后的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应不超过16,消化能在12.958 MJ体重,从产前4周5周应逐步增加能量供给,直至产犊和泌乳高峰。,3.在日粮中添加脂肪和饲料添加剂 a.脂肪:在日粮中添加35的保护脂质,可提供较高的血糖水平和较低的血酮水平。 b尼克酸:每日添加36 g尼克酸,可有效降低血中B一羟丁酸盐水平;尼克酸可影响瘤胃代谢并增加丙酸盐水平,增加菌体蛋白产量,同时显著提高产奶量。 C离子载体:在日粮中添加离子载体如莫能霉素和拉沙里菌素,可改变瘤胃的新陈代谢,降低乙酸生成、增加丙酸盐产量。,4.避免应激因素 在管理中,分群和合理的饲养空间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分群饲养青年母牛可分别提高采食量14和产奶量9,长度大于0.5 m的饲槽对奶牛的采食行为和采食量没有影响,0.2 m0.5 m的饲槽对奶牛的采食行为和采食量有不同影响,小于0.2 m能够降低奶牛的采食时间和采食量。 高热和潮湿等环境应激对奶牛采食量、免疫系统、繁殖性能和产奶量均有负面影响。 有报道奶牛的上限温度是2526,但也受奶牛生理状态和环境状况的影响,如高产奶牛比低产牛更容易发生热应激。25时可轻度降低采食量,30以上时显著降低奶牛的采食量。通过遮荫和降温(如电扇和洒水)可以预防热应激。,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