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安新庄文化看黄帝轩辕国在迁安尹小燕 文博副研究员黄帝是少典之子 ,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创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修明政治,整顿军旅,顺应四时五方的自然现象,种植五谷,安抚百姓,使远方人民也能安居;方诸侯都尊轩辕为天子。天下有不顺从命令的,黄帝便去征伐;平定之后,即便离去。披荆斩棘,开山通道,没有过过一天安适的日子。这就是史记中所载的“黄帝居无定所”。关于黄帝时期的历史研究,后人一直没有中断过。史学界一直认为黄帝活动在我国北方的燕山一带。河南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绍连在他的华夏文明之源说:“炎帝、黄帝都不是某一帝的称号,而是这两个部落首领的沿袭性称号。在我们已逐渐懂得和清楚古人所编织的“三皇五帝”其实是一些族群的祖先历史。从这个角度去看,古代有关“三皇五帝”的文献资料、神话传说与史前文化大多非常吻合。苏秉琦先生说:“考古发现正日渐清晰地揭示出古史传说中五帝活动的背景。五帝时代以五千年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以黄帝为代表的前半段主要活动中心在燕山南北”。河北滦河岸边的迁安市安新庄文化,是仰韶文化与红山文化的中心地带,从大量史料、出土文物、当地传说,证明迁安正是黄帝部落活动的中心。1、迁安的地理位置适合渔猎和农业生产迁安位于京、津、唐地区,西部北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滦河(古称濡水)与青龙河(古称玄水)穿境而过,迁安现在有普查统计的古遗址200余处,其中7处旧石器时代遗址,18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42处夏、商、周遗址;67处战汉时期遗存。显示了5-6千年时的黄帝时代,此地至少有18个氏族集团生活在这里,从事渔猎与农业生产,而且后人继承和发扬了远古文化并逐渐发展壮大。经调查邻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往东有卢龙(1处)、抚宁(7处)、昌黎(2处);往西有迁西(10)、遵化(1处)、玉田(2处);往南有滦县(1处)、滦南(1处)、乐亭(2处);往北有青龙(10处)、宽城(2处)、兴隆(10处)、平泉(11)、丰宁(5处)内蒙,这组数据可以看出迁西县和青龙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较多,他们的地理位置是迁安近邻,同属滦河文化。迁安安新庄、万军山、杨家坡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上遗留着大量的打制细石器和磨制精良的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石铲、砍砸器、研磨器、石凿、石锛;石网坠、石箭镞等;石磨盘、 石斧等反映了磨碎谷物、种地使用的农业生产生活用具。而各种石、陶网坠、石箭镞不仅反映了当时较发达的捕鱼业,其生活资料有相当部分是依靠渔猎获得。大石网坠还有一个用途,就是先民用来压茅草屋防止被风刮起而在房檐挂一串。安新庄遗址是滦河流域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遗物不仅和中原文化、北方文化有共性之处且有自身的特点,他们的时代早于或同于红山文化。河北省文物专家文启明在安新庄遗址再认识中说:安新庄遗址是冀东(包括京津两市)一带新发现的相关遗址中最为重要的,他不仅填补了这一地区史前文化遗存的空白而且为研究冀东、辽西地区新石器文化中的类型、年代、特征相互关系及河北考古文化的编年序列提供了宝贵资料。安新庄遗址面积116000平米,分为甲类和乙类遗存,由于缺乏明确的地层和碳十四数据,只能依靠相关遗址出土的陶器加以分析比较进而推断年代,甲类年代在距今62005800年之间,乙类遗存距今5865年5400年之间,乙类遗存与黄帝时代相吻合。继安新庄遗址发现以后,近年在滦河中下游以及燕山南北两麓的广大区域内又发现多处与安新庄遗址有关的遗址。其中经过发掘的有冀东三和县孟各庄、迁西县东寨、西寨、北京平谷上宅、北埝头、天津蓟县围坊、下埝头、米勒院、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赵宝沟、小山、万军山等遗址。目前冀东地区新石器文化遗存类型分为四类:上宅早期、西寨一期、西寨二期、安新庄乙类。迄今在滦河中下游一带先后发现多处类似安新庄甲类的遗存,但典型的红山文化遗存却没有发现。安新庄乙类遗存的泥质钵、筒状罐以及彩陶风格,石器中极少见到舌形石耜、石锄等大型打制石器,与红山文化区别较大。近年在滦河中下游发现的有关遗址中,除安新庄外,很少有赵宝沟与红山两个文化共存的遗址。而滦河中上游承德地区、京津冀结合地区却发现多处内含赵宝沟和红山两处遗存的遗址。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即辽西的兴隆洼、赵宝沟等遗存所代表的北方文化,沿着老哈河、大凌河向西,即冀东北地区发展时,受到北上的中原文化及当地土著文化不同程度的抵制。特别是在滦河中下游地区南北文化得到了融合,形成了以安新庄两种遗存为代表的文化。也就是说中原的部落集团向北来时,在承德一带和北方向南来的部落产生冲突,那么就来到迁安一带,在这水草肥美,适宜居住的地方建立了大本营。安新庄遗址是北来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冀南下潘汪文化、后岗下层文化等相互结合的产物。这种诸多文化的融合为黄帝部落来迁安建都提供了佐证。2、从彩陶中分析安新庄文化的时空框架可与黄帝文化对应。北方的红山文化应与颛顼帝相对应安新庄遗址最重要的是发现了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中都不见的刻绘兼用的彩陶。彩陶色彩有红、赭红两种,大多绘在器物表面,个别饰红衣和内彩,花纹多为横宽带以及少量三角纹,常见器形有有敛口平底钵、折腹钵、敞口盆、小口壶、盂等。红山文化的彩陶全为黑彩和紫彩,花纹多为平行斜线、菱格、鳞文、勾连涡纹、蝌蚪文,总特点是比较明快。而安新庄不见黑彩。安新庄乙类遗存所显示的文化面貌尽管与红山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区别有很明显。从陶系看,二者均有泥质红陶,夹砂褐陶、泥质灰陶和细泥磨光黑陶,但相比之下,安新庄泥质红陶所占比例较大。 仰韶文化的彩陶以着色彩绘的细红陶最佳,颜色多偏红、红褐色,纹饰多蛙纹反映生殖崇拜,通常作为祭器;甘肃多为土色、紫褐色、土黄色,古朴的魅力;山东多黑色,从各地方出土的彩陶颜色反映出地域的不同,有可能是当地的土色形成当时的颜色,也极有可能是因地理方位反映地域管理者,按适合的五行相生的原则,自己控制的颜色。因为在8000年前的伏羲时代,就已经形成八卦、五行,伏羲用它来帮助人们预测天气、方向等。那么黄帝时代就已经很成熟的运用八卦和五行了。五行为金木水火土。而东方属木、黑色为水,水生木。西方属金,色调多控制在土色或土黄色;南方属火,颜色多红色;北方属水,颜色多为黑色。中央属土,颜色可为红或赭色,寓意火生土。淮南子.春五.时则记录了五帝管辖的范围:“五位: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 东至日出之次,拂木之地,青丘树木之野,太皡、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以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司者,万二千里;中央之极东至于碣石,黄帝、后土所司者,万二千里。西方之极,自昆仑绝流沙、沉羽、西至三危之国,少皞、蓐收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北方之极,自九泽穷夏晦之极,北至令正之谷,有冻寒积冰、雪雹霜霰漂润群水之野,颛顼、玄冥之所司者,万二千里”。东、西、南、北、中的五个方位有五位帝王管辖,那么我们就应该这样看,碣石山以东是太皞、句芒管辖的区域,山东“龙山文化”应与之对应;昌黎北户以南,归炎帝管辖“仰韶文化或裴李岗文化”与之对应;对于“碣石”有三个定义,夏禹贡:夹右碣石入于河,传曰:碣石海畔山。史记。夏本纪索引曰:汉书地理志云:碣石在右北平骊城县西南。新唐书平洲石城下云:有临渝关,有碣石山。若史记苏秦传南有碣石、雁门之饶。索引以为在常山九门,则此去绝远,不得解夏书之碣石也。碣石山在秦皇岛昌黎是正确的,而且大禹、齐桓公、燕昭王、秦始皇父子等24位帝王都游历过此地碣石山。而朝鲜在迁安东部夏官营马哨一带,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有明确标示。永平府志载:朝鲜城,在府境内,箕子受封之地,属北平郡,且迁安夏官营镇马哨村南出土文物“箕”簋,“卜”鼎,证明朝鲜城“箕子国”就在迁安。而“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就是从昌黎的碣石山过迁安的马哨一带的,穿过黄帝(大人)之国(安新庄一带)。自碣石山往西到河北边境,中央之极为黄帝管辖“安新庄文化”应与之对应。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等热爱天文地理的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确切地说明了黄帝管辖的方位与范围。那么黄帝管辖的区域正是东到昌黎碣石山,北到燕山,南到黄河以北,西到河北边境。都城就在迁安安新庄、新寨,谌新庄一带无疑。从迁安众多的新石器时代文物遗址和安新庄遗址的特殊文化证明了黄帝部落在此建都的有根据的。中央为黄帝,五行属土,他制造的彩陶都是红色,五行属火,火生土,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而红山文化是北方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文化类型,其范围大致在内蒙古东南和辽西一带,北达乌尔吉木伦河和西拉木伦河流域。南及朝阳地区凌源。东至哲理木、锦州地区,中心在辽西和昭盟一带。因此这一带的文化一定属于颛顼管辖。 3、安新庄、西寨、玄辛庄三处祭祀场所反映了黄帝在迁安安新庄遗址位于滦河三级台地。面积11.6万平米。相连的新寨村、谌新庄也有大面新石器遗址,是连在一处的很庞大的氏族聚居地。根据老文化工作者张德生(后为司法局副局长)亲眼所见,1976年村南高台地上因下雨土坎塌下,发现大批的陶钵、陶罐覆放,陶器相当完整,专家认定这是一个祭坛。这些陶器存放在唐山,正赶上唐山大地震均遭破坏。迁西西寨遗址坐落于滦河北岸向阳高台地上,其下即为滦河,出土有羼云母和滑石粉的夹砂褐陶、夹砂红陶,遗址东西侧均有较大范围的河滩区,是围网捕鱼的理想所在,当时的氏族成员拣选大小相近的天然河片石加工成小网坠,用在撒网上。可以推想,当时捕鱼是先以围大网,在大网内再辅以撒网捕鱼,重要的是遗址南侧有一处祭祀地,东西长15米,南北宽12米,摆放着上下两层陶器群,分为五大组,每组均放置有大小不等的红顶钵和筒形罐、碗等陶器。一些相同类型的大小陶器套放堆积在一起,围成直径约2米的圆形器物群,全部背山面河。部分陶器内放置一枚打制的石球,有的存有幼辕的颌骨。祭祀地还发现陶塑半身像、石质双人头像及太阳纹刻石,这些发现不仅体现了原始社会崇拜意识的成熟。而且让我们领略到原始艺术的魅力。大型祭祀坛与迁安安新庄遗址相距20公里。杨各庄镇玄辛庄新石器时代石棚、安新庄遗址和西寨遗址的大型祭坛,为黄帝祭祀提供了佐证。祭祀是中华的初始文化之一,1.8万年的山顶洞人就有人在尸体旁撒赤矿粉反映灵魂不灭观念下最早的祭祀现象。 黄帝时代祭祀已经相当发达。封禅书记载:黄帝曾上泰山封禅,还在华山、首山、太室、太山、东莱“与神会”。封禅是一种祭祀,是中国原始社会发展到以农耕经济为主要经济生产手段时,出于对土地的热爱,又由于受社会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所限,尚不能正确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以有效的抗拒旱、涝、风、雹、病、虫等自然灾害而确保历史丰收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祭土地、山川以祈求丰收的一种活动。此种活动,大约在六七千年前,伴随着农耕为主要经济生产的实际社会情况而产生,原始社会早期的自然崇拜与万物有灵的观念认为自然界的精灵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可以造福于人。大约到了五六千年就已形成了一种礼制。对土地山川的祭祀,便逐步演化为郊祭按着金木水火土、东西南北中,在京郊建立祭坛,以东青、南赤、西白、北黑、中黄填以五色土,以时而祭,为了象征中央的集权统治,还要以黄土覆盖于祭坛的四方之上,以示“君临四方”之意。而玄辛庄新石器石棚墓是在一个圆形的土山上,上有三个石棚很像古代筑土的祭坛,玄辛庄石棚墓反映的是氏族首领的私有制萌芽。专家对石棚的理解,a、石棚是宗教祭祀纪念物。b、石棚是原始社会氏族公共活动场所。c、石棚为墓葬。我认为杨各庄镇玄辛庄石棚应该是氏族首领专门祭祀的场所,它的地理位置正是安新庄、万军山两处新石器遗址的中心位置。它与轩辕黄帝筑祭坛应有着必然的联系;玄辛庄石棚、安新庄遗址和西寨遗址的大型祭坛,这些祭坛有祭天礼地的功能,为黄帝祭祀提供了佐证。4、安新庄遗址有宫殿居址、有制造业、养殖业、文化发达1978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此调查和小面积试掘,发现近百件新时器时代的遗物,有居住址,有红烧土面和灰坑及大面积的夯土层说明有宫殿居址。(当时的宫殿就是夯土,半地穴房屋)。发掘发现,有养殖的牛羊、鹿骨等;大量的骨器制品、玉器制品、细石器制品;有制造陶器的作坊。出土的陶器陶质细腻火候高,大量的磨光黑陶碗制作精致漂亮,火候高,纹饰多为压印几何形,似赵宝沟文化。夹砂陶可分为粗砂和细砂,陶质极硬。纹饰有指甲纹、网格纹、几何纹、水波纹和连环纹等多达几十种,丰富多彩、刻工精细是这里的一大特点。这里既有仰韶文化中罕见的夹砂直腹陶罐,也有红山文化中少见的磨光黑陶、圈足器和指甲纹、几何纹。地表发现用燧石、玛瑙、石英和砂岩打制的大量细石器,说明这里有专门的细石器加工业;有用墨玉制作的圆形玉块;扣庄乡村民张满曾在这里捡到了玉猪龙;而平时在遗址捡到的玉器标本与杨各庄镇玄辛庄新石器时代石棚墓出土的玉器如出一辙,形如鸡骨白,类似良渚文化。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人类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文化艺术,发明了养殖、种植,与各种制造工业。5、安新庄遗址出土的“天鼋”是黄帝的族徽安新庄遗址还出土了新颖别至的多角形砍砸器(形状像龟)天鼋,经调查发现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中原文化、及周边地区的遗址中都不曾见到“天鼋”形砍砸器,。这就是安新庄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特色。天鼋被北京大学于希贤教授和李赓教授认定为黄帝的族徽。这里不仅出土了石质抽象“天鼋”、还出土了陶器象形“天鼋”。(如图)按古史传说,图腾崇拜时期的黄帝以渔猎为主,氏族部落的图腾是鼋、鱼、蛇、蛙都是两栖与水生动物,按照先民的观念,他们是可以互相渗透互化的,鼋与鳖同类,天鼋即神话了的大鱼鳖。黄帝有熊氏实为有能氏,熊为能之误,尔雅释鱼有言“鳖三足,能。”在神话中三足鳖与三足蟾、三足鸟一样,都是神。夏源于黄帝族,图腾亦同左传昭公七年云:“鲧殛羽山,其神化为黄熊,入于羽渊。”这里的黄熊也是鱼鳖。柯斯文认为,死亡是返回自己氏族图腾那里去。黄帝后裔周人自称:“我姬氏出自天鼋。”其图腾也是鱼鳖。鱼鳖和蛇、龙是一回事。山海经大荒西经云: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可见鱼是蛇的演化,黄熊亦化黄龙。韦昭注:“鼋,或为蚖。蚖、蛰、蜴、象龙”山海经郭璞注:“死(尸)三岁不腐、剖之吴刀,化为黄龙。亦见鱼、鳖、龙、蛙、鱼通。鲧生禹,禹也是黄龙,玄鼋。拾遗记中记禹治水:“禹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这里黄龙、玄龟(即玄鼋)即禹。由此可见黄帝族(轩辕氏有熊氏)、夏族(夏后氏)以至周族先民的图腾信仰都是鱼、鳖、蛇、蛙、龙之类。在长城出版社环球世界馆藏文物.物证文明一书中发现了卢龙与迁安交界处陶林口水库早年曾出土过大量的距今5500年“青白玉龙凤组合图腾徽号祭祀礼器”。通过这些玉龙凤、天鼋等族徽崇拜物,说明人类始祖文明已在这里创造。“天鼋”与“龙凤玉图腾”在这里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让我们的赫赫始祖黄帝时代创造的文明,终于在迁安的今天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6、迁安有轩辕山和轩辕黄帝后裔居住的轩辕村轩辕山就是迁安的龙山。山海经北次三(经)山之首曰:“太行山东北200里曰龙侯之山。又东北200里曰马成之山。又东北70里曰咸山,其上有玉石。又东北200里,曰天池之山。由东北300里曰教山,多玉。又东北曰200里曰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有鸟焉,其状如枭而白首” 。从太行山距东北1170里有轩辕山,地理位置正在迁安境内。迁安城南有一座龙山,坐落于滦河南岸,苍茫跳跃,山西面的龙爪上就是五万年至一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原始动物群所显现的黄土时代,和草炭年代和石器制造业在全国闻名,一万多年前的骨针、骨锥上面的刻画纹饰,堪称是旧石器时代的杰出作品。山东侧有黄龙峪,有商周古墓群,山上有商代遗址,还有很多如战国历史典故,如老马识途、蚁能之泉等。天官书云:“轩辕,黄龙体。可知天鼋与黄龙同类。汉书武帝纪云:“禹治鸿水,通轩辕山化为熊。” 由此可知轩辕就是龙,轩辕山既是迁安的龙山,龙山不仅孕育了远古文明也让这种文明延续了下来。礼记郊特牲认为,由于轩辕重视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不仅使对天文气象的观察、历法的制定在中国有了很大进步,农业生产也有了很大提高。古史记载称轩辕“有土德之瑞、以土德而王,以土地之黄色,称轩辕为黄帝。”黄帝发明了农业生产,并传承了下来。在龙山的西南20华里有一个轩辕村叫轩坡子。位于沙河驿镇,村里多户轩姓。1972年,轩秀民在祖坟香寺的地里拉沙土垫猪圈,看到一截石碑,挖出发现,顶部被毁了一角,他曾记得这块青灰色的棉石碑,是文革时期被毁的。但底座已经不知去向。他把石碑拉到家门口。用水刷干净,看见了石碑上的文字。九十年代,有人曾想买这块石碑,他没卖。因为,这是祖物,自己是轩辕氏的后代。十年前,北京历史学家任重远先生在本地考察古迹,他认定黄帝曾经征战和生活在燕山一带,五千年前的安新庄遗址,就是黄帝古都。那一年的夏天,他来到轩坡子村,考察轩辕氏的后裔,找到轩秀民,执意带走了石碑,并交给迁安博物馆收藏。如今,这块石碑,就在博物馆。此碑长86厘米,宽45厘米,碑刻周边二方连续的牡丹云形花纹,中间刻有“显祖考桧枝轩辕公讳孔儒配任、任氏之墓”,右上刻“乾隆四十六年岁次辛丑季春月壬辰乙酉谷旦立”,左下刻有“孝孙轩辕尚德、尚义曾孙璞、珮、珍、玉封祀”。这是乾隆四十六年,轩辕尚德和轩辕尚义兄弟二人为他们的祖父立的石碑。由此,可以确认,至少,在清朝乾隆年间,他们家族的姓氏还是复姓轩辕。那么迁安的轩辕氏,究竟来自哪里? 当地传说轩辕氏来自陕西的洪桐县,那里有棵大槐树.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分别从大槐树出发,迁居中国各地。据轩秀民介绍,听爷辈的轩凤雨老人讲过,在唐朝以前,轩辕氏有一人在朝里当王爷,带着他的家族来到这里居住,取名轩坡子。明朝时为避讳朱元璋的“元”字音,而改姓一个字“轩”。到了清朝又恢复姓轩辕,只是晚清在朝为官的轩辕姓氏官员得罪了皇帝,又改姓轩。 此地的老农民说,他们这里年年风调雨顺,从来也没有大旱大涝过,别处都有旱涝时,他们这里总是粮食大丰收,不减产。直到现在也是如此。由此,可以认定迁安地区在黄帝战蚩尤的时代,这里是后方粮草的根据地。轩坡子村西香台寺山,是一处商代遗址,承接着安新庄遗址的文化源脉,地表遍布着商、周、汉、辽、遗物和一些寺庙上的明代建筑构建。历史是延续的,是代代相传的,在这块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从事着刀耕火种的生涯,轩辕家族已在此传承了五千多年的文明。安新庄遗址和西寨遗址是滦河沿岸典型的大型遗址,这两处文化确立了滦河区域内黄帝文化的时空框架。7、伏羲在迁安定都 楚帛书说:“伏羲法定令支为帝都”。迁安周朝时为令支国。以令支为帝都的还有炎帝、黄帝、舜、禹等。大禹确实在迁安归口之水,明朝万历二十七年永平府志记载:“尧都冀州,命禹治水,任土作贡,夹右碣石入于河。”既然是把水引入渤海的碣石山边,那肯定是治理滦河的归口,因为归口堵塞被淹的正是在滦河中下游平原上生活的远古居民。 8、迁安蚕姑庙黄帝正妃嫘祖迁安众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纺线工具陶纺轮,安新庄出土的最多,有圆形、菱形中间是圆孔,有粗有细,是捻绳子或捻细线的坨。安新庄遗址还出土了石緺,就是扁平的石头上有两个细长的凹槽用来给绳子刨光的。出土了大量的骨针、骨锥、骨梭等缝纫工具,人们可以剥取野麻纤维,织成麻布衣服。易系词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孔颖达说:“垂衣裳者,以前衣皮,其制短小。今衣丝麻布帛,所作衣裳,其制长大,古云垂衣裳也“。又后汉书,礼仪志记:“祀先蚕,礼以少牢”;隋书,礼仪志载:北周(557581年)尊嫘祖为“先蚕”;路史,后纪五引蚕经言:“黄帝元妃西陵氏,曰嫘祖,以其始蚕,故视为先蚕。”轩辕黄帝以战争的手段止息野蛮的掠夺性战争,建立了统一的国家之后,他懂得发展生产,改善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于是命人占日占月,顺天地之纪,营造立法,适时播种百谷。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而他的妻子则带头养蚕,倡导于民,以丝帛取代皮革,改善人们的穿衣,衣食温饱比原先有了改善,天下自然安定。这便是黄帝以衣食而治天下的道理。从爪村出土的骨针、骨锥证明迁安一万两千年以前的古人,就开始缝制衣服以御寒和避羞了。而到了新石器时代石质和陶制纺轮的普遍使用,证明原始纺织品已出现。明朝万历二十七年永平府志记载:蚕姑庙在迁安县西十五里。迁安有蚕姑庙村,距城西南十五里,早年庙宇,供奉的蚕神就是黄帝正妃嫘祖。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迁安西南部一带桑树繁茂和女子美貌的体现。甲骨文令支为纺织之意。嫘祖发明了养蚕,创作了抽丝纺织,带动了这一带有很多织女纺织,这里的养蚕缫丝纺织业流传至今。西寨遗址出土美女雕像就是围得丝巾。9、万军山发现陶祖生殖崇拜图腾与生殖崇拜,母系氏族崇拜女性,黄帝是父系氏族早期,开始崇拜男性。天鼋、车辕、轩辕、玄、土、且(祖)这些都代表男性。迁安段青龙河为玄水,上游叫大沮水,下游叫小沮水,(沮、且、祖通假字)大小玄庄这些遗留的名称应该都与生殖崇拜有关。诸多事物证明,男性生殖器是轩辕黄帝族崇拜的图腾。2010年12月份我去万军山遗址考查时发现了陶祖,证明此地有生殖崇拜的实物。长城出版社环球世界馆藏文物土物证文明一书中,高立群早期收藏了迁安东界地处陶林口水库早年出土的大量的反映生殖崇拜的玉器,还有黄帝四个面孔的玉器,上面还有文字,为黄帝在迁安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0、地名、传说与黄帝发明风水之道记载:相传黄帝战蚩尤与涿鹿,蚩尤善于运用天时地理,于浓雾时袭击黄帝军队,使黄帝不知方向,而多次失败,后得贤臣(一说九天神女从天而降)之助发明了指南车,使黄帝善辨地形,将蚩尤打败。路史(前纪)轩辕氏云:“轩辕氏作于空桑之北,绍物开智,见转风之蓬不已者,於是作制乘车,耜四轮璞,轩横木为轩,直木为辕,以尊太上古号曰轩辕氏。”汉书古今人表颜师古注引张宴云:“(黄帝)作轩冕之服,故谓之轩辕。”竹书记年黄帝轩辕氏曰:“帝游于首山,乘素车元驹。”古今注舆服云:“黄帝与蚩尤战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兵士皆迷,于是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首山亦为首阳山,史记和各书记载有五所,各有案据,首阳山说文云:首阳山在平洲。即龙山的南端与滦县交汇的地方,黄帝游于首山,说明他的住所在迁安。迁安有车辕寨、轩辕擂鼓台,传说黄帝发明了车,古人称小车的一根曲辕为“轩”,对大车的两根直辕,则称为“辕”。古人说,黄帝之名称轩辕,盖由他造车而得,黄帝和大臣在轩辕擂鼓台发明制作了一面两千多斤重的大鼓,但却不好搬进鼓亭,只好问道广成子,广成子指点,在迁安三岭村收大将力牧,他一人就把鼓举上轩辕亭。力牧二子在迁安白道子采药治好了黄帝母亲的病,建昌营西北石门村九头鸟山有风后洞,可直通渤海,风后发明了指南车,呼气神风,吹散蚩尤雾,立下战功。风后洞为黄帝命名,流传至今。建昌营唐朝曾建有三皇庙。而迁安归口向来留传大禹治水累死黄龙笑死龟的典故传说。11、轩辕国、轩辕台山海经海外西经由南往北记述的顺序为:灭蒙鸟夏后国三身国一臂国奇肱国女祭女戚鸢鸟丈夫国巫咸国女子国轩辕国白民国肃慎国。对于轩辕之国的经文:“轩辕之国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此诸夭(沃)之野,鸾鸟自歌,风鸟自舞,凤凰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肃慎,即春秋时期的山戎,世居我国东北部,秦以前被称作肃慎,汉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之际称靺鞨,辽时称女真,曾建立金国,自努尔哈赤改成满,即今天的满族。曾建立我国最后的封建王朝清王朝。肃慎国者即肃慎之族所居之地域。然山戎族在周朝之时,在古迁安地区建立了山戎国,因伐燕国,而被齐桓公打败。白民之国, 商周交替之时商的重臣箕子被周武王封于朝鲜,箕子侯国成立。其受封之地即今之迁安,都城曰:朝鲜城。族人多喜爱白色之民俗即商代尚白之遗风,白衣披发。以上我们依据山海经知道”肃慎之国”。”白民之国”“ 诸夭之野”的地望,都在一处,即在河北省北部的迁安。灵山.灵山在迁安西部与迁西交界. 海拔约600米.这里有地质时代形成的五彩石,有“女娲炼石补天”和“白蛇青蛇在此修炼採药”的传说。“诸夭之野”“夭“其实为”沃“就是有肥沃的土地,迁安北靠群山,地势平坦,属于滦河青龙河的冲积平原,河流有大小17条。多为沙土地,气候温和,物产丰厚。在六、七十年代还有大片清清水泽、鱼虾成群,芦苇草滩、百鸟云集,人们在种田之余,能够自然的捡拾鸟蛋,捕鱼捞虾,以作副业。矿产资源有20多种,金属矿有铁、铜、镍、金,非金属矿有石灰石、长石、石英、燧石、石棉、滑石、高岭土、大理石、石墨、膨润土等。其实,石灰石就是“女娲补天”所用的材料,帮着百姓修补房屋,把房屋露天处补起来,积炉灰来填平道路的泥泞。山海经海外西经言:“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又言:穷山在其(轩辕之国)北;大荒西经云:“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此处“江山”实为“穷山”,郭璞也认为是这样,灵山在其南,那么这个“穷山”因该是迁安北部有长城的山。它的西南就有灵山。山海经.大荒西经说:“有轩辕之台,射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4节 家庭电路教学设计初中物理沪科版五四学制2024九年级上册-沪科版五四学制2024
- 第二单元 焕发青春活力 整体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身边的危险》(教学设计)安徽大学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 2025年词汇语法测试题及答案
- 2025机动车检测站授权签字人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阅读
- 2025医院分诊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医院消毒与灭菌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入职考试试卷(新员工)附答案
- 2025年时事政治试题库(附含参考答案)001
- DB15T 4203-2025草原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技术规范
- 外贸公司简介课件
- 2023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规范
- 法务合同协议模板下载
- 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
- 数控脉宽脉冲信号发生器
- 高考文言文120个常见实词积累练习(学生版)
- 大学实验室安全培训
- 《实战电池性能测试》课件
- 2025年全国共青团团员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50题)
- 《电力宽带微功率无线通信芯片技术规范》
-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课件 16项目十六:细菌生物化学试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