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哲学论文关于古代管理哲学中的用人艺术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管理哲学论文关于古代管理哲学中的用人艺术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管理哲学论文关于古代管理哲学中的用人艺术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管理哲学论文关于古代管理哲学中的用人艺术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管理哲学论文关于古代管理哲学中的用人艺术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哲学论文关于古代管理哲学中的用人艺术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摘 要:管理要以人为本,正确合理地任用人才是中国古代管理哲学的核心内容。在考察相关的古代文献的基础上,将古代用人艺术归纳总结为知人、用人、励人和容人四方面,并结合现代管理科学,指出这种古老的用人艺术在新时代的管理实践中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管理;用人艺术;古代哲学 :A :1672-3198(xx)19-0049-2 管子霸言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管理要以人为本。人是社会实践中唯一能动的要素。管理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其主要的主体和客体就是人,人既是管理的中心也是管理的对象。因此,人在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中国几千年来的管理实践和理论,“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是其核心。 古代管理哲学中“以人为本”思想体现在众多方面,而用人则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无论古今中外,用人都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自古以来,成功的 _或者说管理者都不是孤军奋斗的,他们的成功都建立在驾驭人才的基础之上。一名成功的管理人员,他本身也必定是一位精通用人艺术的大师。远至古代有作为的君王如秦皇汉武之辈,近至当代成功的企业家如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等人,无一不拥有一套独特的用人之道。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能占据益州,与曹、孙三足鼎立,建立自己的一方霸权,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善于识人、善于用人(尤其是对诸葛亮这类人才的任用);而运筹帷幄、才能过人的诸葛亮之所以会估计错误失了街亭,最主要的理由还是因为他一时用人不慎,没有很好地做到知人善任,错误地任用了马谡,以至于后来不得不唱起了“空城计”。这些都很生动地说明了用人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对于用人的重要性,古人很早就有所认识,于是诸子百家在各自的学说中或多或少都对用人之道进行了总结和概括。管子强调用人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言勇者试之以军,言智者试以官。试于军而有功则举之,试于官而事治者则用之。”墨家提出“尚贤”,要求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唯贤是用。被儒家奉为六经之首的易中也有不少可以视作用人原则的内容,如坤卦象传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从管理哲学角度理解,就是指管理者应该像大地那样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所以作为管理者应当有宽容的精神,在用人的过程中要宽厚待人。汉末魏晋时的曹操提倡“唯才是举”,颁布“求贤令”;诸葛亮分人才为上宾、中宾、下宾三类,并提出七条“知人之道”;而在与魏、蜀三分天下的吴国,其 _孙权也以实际行动实践着他的用人之道,努力做到“求”、“用”、“信”、“容”。 尽管在不同时代中,不同学派提出的关于用人方面的管理思想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还是大同小异。总结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管理哲学中的用人智慧,基本上都可以归结为知人、用人、励人、容人四个方面。 1 知人的艺术 知人就是要识别人才,了解人才的长处和不足。这是用人的前提和基础。论语有言:“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诚能知人,则天下无余事矣。”可以说,知人是任用人才过程中最难的一步。对人才认识不足或认识得不正确,会直接导致用人的错误和失败,从而影响到整个管理行为。因此,正确地认识人才、评价人才,在管理中至关重要。 要正确地认识人才,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总的说来不外乎是德才兼顾、大处着眼和因公废私这三个原则。 一般而言,人可以分为四类:德才兼备,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无德无才。除了最后一类人之外,前三类人都有可取之处,用人时当然以第一类即德才兼备的人最为理想。然而,德才兼备的人才相对而言并不多,在需要大量人才的时候,往往还需要考虑到有德无才和有才无德这两类人,根据所掌握的人才的资料,衡德量才,视具体情况任用。因此,所谓德才兼顾并非指强求人才一定要德才兼备,而是要求管理者能够根据需要,在德与才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合理地安排工作,并采取相应的约束手段,使所用之人既可以胜任工作,又不至于胡作非为。这就需要有成熟良好的监察、考核和赏罚制度,促使人才不断进步。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又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或多或少总会有缺点,因此知人必须从大处着眼。看待任何人或事物都要辩证地看,从大处看,看其本质,看其长处,千万不可抓住小节吹毛求疵。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人有缺点,也必会有优点。若只看他人的缺点不看其优点,往往很容易会错失了人才;而若将注意力放在发掘他人长处上,则能发现更多的人才。打个比方,千里马虽然食量大于普通马匹,但其日行千里的超常能力也是普通马匹难以比拟的,若只看到千里马的不足之处(食量大),而放弃了它,或是像对待普通马匹一样地饲养它,埋没了它日行千里的才能,岂非是暴殄天物,可惜也哉。 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人才,还需要存有因公废私之心,既不受感情的影响,也不受他人的干扰,不怕压力,不受诱惑,唯才是举。只有这样才能公平公正地看待人才,真正做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除了上述的三条原则,知人还讲究一定的策略。诸葛亮曾将知人之道概括为七个“观”:(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2)穷之以辞而观其变;(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4)告之以难而观其勇;(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这七点可以说已经考虑得非常全面,时至今日还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2 用人的艺术 古人常说:“知人善任。”知人之后就应该合理地任用人才了。要合理地任用人才,就要做到人尽其才。 首先,应该做到因事择人,随才器使。根据工作的要求和对人才的认识,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使才当其位,既要避开“大材小用”也要避开“小材大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失街亭的理由就在于未能因事择人,以致才职不符,最后导致战争失败。只有在合适的位子上安排合适的人,才能更好地发挥然人的才能,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应该做到人员精干,也就是不用多余的人。一个部门人员泛滥,势必会影响到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出现人浮于事的不良风气。而且,人员过多也会造成管理的混乱,降低工作效率。众所周知,宋代之所以会有积贫积弱的情况,绝大部分理由就在于冗官。宋朝 _为了防止官员权利过大,设置了许多副职,形成层层抑制之势,这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经济负担,而管理层次的增加导致管理幅度过大,从而使管理效果大打折扣。历史给了我们生动的反面事例,我们应该吸取教训,无论企业还是机关都应完善定员制度,精简机构,并适当引进竞争机制,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此外,用人时还应注意取长补短、集体配合。“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单一地任用人才难免会有顾此失彼的时候,而群体配合、协调使用就可以弥补这一点。人才配套,要求既有通才又有专才,既有技术人才又有管理人才,使人才之间产生良好的互补效果,并激发良性竞争,从而在不增加人才投资的前提下更充分地发挥人才的作用,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