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育教育论文关于德育教育要注重“语言美”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摘 要 “语言美”是德育教育十分需要并有效的手段,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如能以语言美为媒介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语言美”的德育内涵、“语言美”的德育需求和“语言美”的德育注重三个方面谈德育教育过程讲究“语言美”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 德育教育 语言美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排除当今社会日益发达的信息工具外,主要方式有语言、神态和动作。而语言是人际交流最主要和最直接的途径。那么,什么样的语言在人际交流中能起到最佳的效果呢毋庸质疑,“真”的、“善”的、“美”的语言在人际交往中能起到润滑剂的效果。教育学生是人际交流的一种特殊状态,需要讲究交流策略,特别是教师与犯错学生之间的交流,更需要讲究语言的技巧,如果能做到“语言美”,则会有更佳的教育效果。 一首好歌除了要有动听的旋律,还要有优美的语言,一首好诗除了要有音律的平仄,还要有精练的用词,这就是语言美的力量。美的语言之所以富有吸引力,理由在于,它本身就是从语言矿藏里提炼出来的精华,是人类文明史上社会经验的总结、文化生活的结晶、存活智慧的瑰宝,是人类思想百花园中的奇异花草。 语言美就是人际交往中言辞的美,社会美之一,是心灵美在言语上的表现,包括交谈的内容、方式等,基本要求为: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以及和气、文雅、谦逊、有礼貌。语言美是心灵美的直接体现。不同时代、民族的人和具有不同文化素养、思想情感、道德品质、语言表现力的个体,其语言美有不同的表现形态。语言美是交际的必要手段,直接影响语言交际的效率和人际关系的协调。 美的语言向学生揭示伟大与渺小、真理与谬误、善恶与美丑、现象与本质等的辩证统一关系。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注意语言美,不仅可以化解矛盾,培养情操,甚至还可以推动学生智力的发展,发展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德育过程中的“语言美”是德育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德育工作的本质要求。德育在其内涵上说,就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凸现“美”的要求。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个“美”,不仅包括自然界的美,也包括人类社会的美;不仅指人的外貌、服饰美,更指人的内在、精神美。德育工作者的“美”包括了他们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做到了这些,德育工作必将水到渠成。 语言,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美的语言,有利于人与人的交流;美的语言,有利于古老文化的传承;美的语言,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十分重视、认真研究教育中讲究语言美的理由,让人们用美的语言说话,让人们用美的语言交流。 人皆有自尊心,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与脆弱,更需要老师的悉心呵护。在此前提下,学生才会在一种健康、自由、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另外,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语言美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心灵美、行为美。运用美的语言,进行思想交流,使他们自觉地同语言环境中不健康的因素作斗争,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用美的语言来规范自己,用语言美来推动各方面的美。 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使教育保持通畅的基础,语言美是锻造良好师生关系的不可或缺的介质。有了语言美的教育,才能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自然会舟随水动,并不时泛起靓丽的涟漪。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认为:教育孩子有如春雨润物,急风暴雨只能水过地皮湿,不但滋养不了“根”,而且还容易损伤“苗”。古人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又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饭不熟是因为火候不到,树不直是因为管理不善。不是孩子没学好,而是我们的功夫没有做到家啊!而功夫到家和语言到位有直接的关系。 德育教育的内容从宏观到微观都考验着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艺术。要使德育工作如“春风”般吹开学生的心房,滋养学生的心田,就要在教育语言中增加营养,并让这种营养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甘露,组成学生心灵美的印记,进而转化为学生心灵美的基因,影响自身,留传子孙,美化社会,滋养文化。 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大多都希望自己的语言在内容上能够简洁、精炼,在形式上能够优美、动听,在效果上能够达到使听者“耳醉其音”、“心醉其情”。达到语言美需加强语言修养,提高思想文化素质与心灵美的培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则要追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对于教育者,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要热爱学生 对学生的爱是一股伟大的力量,热爱学生是摆脱焦虑和绝望的良药。凡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们对学生都能做到“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尊重理解、赏识激励”,从而使自己对学生的教育“游刃有余、左右逢源”。“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特别是对“理由生”的教育,“理由学生”在被老师找来交流的时候,会竖起一道“心理防护墙”,对老师的教育会保持警惕,如果老师言语激烈,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伤害,他们会作出防御甚至会和老师产生冲突。只有做到对“理由生”一视同仁,以“爱”为基石,以语言美为媒介,才能使教育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其根本的功能。 2.要尊重学生 和谐的良好的教育是以尊重为前提的。教师要摈弃过去过于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的教育观。对“理由生”的教育则更要求宽容与忍让,而不能“挖苦”、“讽刺”学生,甚至比对一般的学生更要细致耐心。有时候,老师“恨铁不成钢”的心理真的会让“铁”难以成“钢”。霍懋征先生强调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最近网络上流行这样一段话要善待每一位同学:考10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成为科学家;考8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可能和你做同事;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捐钱给学校的;考试*的学生你也要对他好,他将来会*的;中途退学的同学,你也要对他好,他会成为比尔盖茨或乔布斯。这段文字虽然带有调侃的味道、功利的色彩,但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平等对待学生的要求,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3.要给学生做榜样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说:“一篇美好的言辞并不能抹煞一件坏的行为。”此言说明行动的力量胜过语言的力量,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是语言美的典范。教师借助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思想,所以,有效的教育,教师自身首先必须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以“恶”的语言对待学生,会让“恶”成倍积累。德育过程也适用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德育工作者如果用“恶”的语言传递信息,则“恶言”得以传播;德育工作者如果用“美”的语言教育学生,则“美言”德育传播。 而古罗马哲学家塞奈尔曾经说过:“命令的道路是冗长的,范例的道路既简单又实际。”教师的语言榜样在学生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以美的语言教育学生,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美好的享受,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则会使学生心生厌恶,口服心不服,甚至会使学生形成言行不统一的“反教育”的后果。 德育从宏观来说,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道德基础的;从微观来看,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为了让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达到应有的效果,让我们从语言美开始,以教师的语言美带动学生的语言美,从而带动学生的道德美,进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国自学考试现代设计方法自考试题及答案
- 5G技术实时监控应用-洞察与解读
-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 学习行为数据分析-第6篇-洞察与解读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旅游类专业综合能力测试真题模拟详解
- 2025广西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招聘专任教师、辅导员38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边缘计算下的数据存储方案-洞察与解读
- 关境数据融合策略-洞察与解读
- 衡水文综中考试卷及答案
- 家校沟通平台构建-洞察与解读
- 校园师生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教案
- 四川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22-2035年)
- 3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变电工程电气专业)-2024年版
- GB 44495-2024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
- NBA球星库里课件
- 顶管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 充电桩维护合同
- 工程项目质量风险源识别及管控措施
-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实施方案
- 工业厂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