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886.16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卡拉胶》与《GB 15044-2009 食品添加剂 卡拉胶》相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1. 适用范围与分类:新标准对卡拉胶的定义和分类更加明确细致,根据来源和性质的不同,卡拉胶被更精确地分类,以便于管理和使用。

  2. 技术要求:GB 1886.169-2016对卡拉胶的质量指标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增加了部分检测项目或调整了原有项目的限值,以确保食品安全性和产品质量。例如,可能对微生物指标、重金属含量、杂质限量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3. 检验方法:新标准引入或更新了检验卡拉胶质量的分析方法,这些方法更为科学、准确,能够更好地反映产品的真实状况。包括但不限于采用更现代的检测技术和设备,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4. 标签标识:GB 1886.169-2016对卡拉胶产品的标签标识要求进行了规范,要求更详细的产品信息标注,如成分、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商信息等,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5. 实施日期与替代关系:新标准明确了其生效日期及对旧标准的替代情况,指导企业和监管部门按照新标准执行,确保市场上流通的卡拉胶产品符合最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6-08-31 颁布
  • 2017-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886.16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卡拉胶_第1页
GB 1886.16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卡拉胶_第2页
GB 1886.16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卡拉胶_第3页
GB 1886.16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卡拉胶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886.16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卡拉胶-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016 前 言本标准代替009食品添加剂 卡拉胶。本标准与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酸不溶物、留溶剂(异丙醇、甲醇)、菌落总数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指标要求及检验方法;删除了大肠菌群的指标要求;修改了硫酸酯(以总灰分、酸不溶灰分的检验方法;部分检验方法的引用标准调整为最新发布的版本。01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卡拉胶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红藻(植物为原料,经水或碱液等提取并加工而成的食品添加剂卡拉胶。产品为(种基本型号的混合物。2 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感官要求项 目要 求检验方法色泽类白色或淡黄色至棕黄色状态粉末或颗粒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硫酸酯(以w/%15asw/%w/%15w/%w/%丙醇、甲醇),w/%b)/(mg/s)/(mg/0162 表2(续)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镉(mg/g)/(mg/时间为4h。1:商品化的卡拉胶产品应以符合本标准的卡拉胶为原料,可含有用于标准化目的的糖类、用于特殊胶化或稠化效果的氯化钾(钠、钙)、柠檬酸钠、六偏磷酸钠、乳酸钙等盐类,以及干燥过程中带入的增稠剂、乳化剂。注2:提取溶剂为乙醇、异丙醇和(或)甲醇。生物指标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 微生物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g)g10g5g)解于100制成1100的稀释度溶液。0163 附 录 般规定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6682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和制品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601、602和60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醇溶液:85+15。化钾溶液:甲基蓝溶液:1 取4200热至约80,不断搅拌直至试样溶解,用水补充蒸发损失的水分,使溶液冷却至室温,变成半透明黏滞液体,并能产生凝胶状物。入200新加热并充分混匀,移出冷却,用玻璃棒搅拌溶液,当出现脆性的胶体,说明是以型为主的卡拉胶;出现柔软(弹性)胶体,说明是以果溶液不是胶体,则是以型为主的卡拉胶。入1滴亚甲基蓝溶液,产生纤维状沉淀。定按下述方法制得的试样的凝胶和非凝胶成分的红外吸收光谱。称取2入200拌1h,静置过夜,再搅拌1h,移入离心管(如果样品扩散液太黏,不能移动,可用不超过200以接近1000r/心15去上层清液,残留物中再加入200拌,再次离心处理,将以上两次上层清液合在一起,加入相当于清液体积两倍的乙醇溶液,使其凝结(注意保留沉淀物供以后使用),回收凝结胶并用250凝结胶中压出过量的液体,在60下干燥2h,得到的是非凝胶成分(型卡拉胶)。把以上保留的沉淀物加到25090下加热10却到60。按上述方法将混合物凝结回收,清洗并干燥,所得的是凝胶成分(水溶液,在适宜的非黏性表面上(如聚四氟乙烯)燥层)的薄胶片,测定每张干燥薄胶片的红外吸收光谱。卡拉胶有一切多糖具有的典型的强、宽谱段,范围是1000100酸酯(以丙醇溶液:60%(质量分数)。0164 酸溶液:。化钡溶液:10氧化氢溶液:1+9。埚。温炉。燥器。凝器。样的制备称取试样15g(置于500轻搅拌4去滤液,再用异丙醇溶液洗涤滤渣2次,105干燥至恒重。加50凝回流1h,再加25热至沸腾,在玻璃棒不断搅拌下滴入10持近沸状态约2h(加盖),沉淀,然后用定量滤纸过滤,并用热水洗涤脱氯,将沉淀连同滤纸放进已经煅烧恒重的坩埚中,置于高温炉内,在80025灼烧至恒重,待炉温降至200后,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重。果计算硫酸酯(以质量分数式(算:00%(中:坩埚加残渣的质量,单位为克(g);坩埚的质量,单位为克(g);硫酸钡折算成硫酸根以(的系数;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算术平均值的5%。器和设备0165 置于已恒重的600入约450拌100试样充分扩散。加入足量的水,使最终溶液质量达到500g,置水浴中加热并不断搅拌,200度升至80,停止加热。加水调整蒸发损失,冷却至7677,置于75的恒温槽中。预先将黏度计的摆锤和防护套在水中加热至75干燥后,安装在带有真空1号转子(直径约为19度约为65黏度计上,在30r/果黏度值非常低,可使用超低黏度适配器或同等性能仪器来提高测量精度。注:使用1号转子时某些类型的卡拉胶试样可能会过于黏稠导致无法读数。显然此类样品符合规格要求,但如果由于其他原因需要读取数据,可使用2号转子,并在0100或0500的刻度范围内读取数据。剂与材料盐酸溶液:1+9。热恒温干燥箱。埚(已煅烧至恒重)。于50缓加入20沸5干燥恒重的定量滤纸过滤,并用热水洗涤至无氯离子(加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或浑浊),将沉淀连同滤纸放入坩埚中,然后置于80025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果计算酸不溶灰分的质量分数式(算:w2=00%(中:坩埚加酸不溶灰分的质量,单位为克(g);坩埚的质量,单位为克(g);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算术平均值的10%。剂与材料硫酸。0166 热恒温水浴。热恒温干燥箱。埚(经105,4燥器。表面皿盖住烧杯(必要时加入已恒重的助滤剂),热过程中用玻璃棒频繁摩擦烧杯内壁。加热完后,使用已知质量的坩埚进行过滤。用热水洗涤滤渣数次,将坩埚连同内容物于105下干燥3h,在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果计算酸不溶物的质量分数式(算:w3=00%(中:最终称量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助滤剂的质量,单位为克(g);坩埚的质量,单位为克(g);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A.8 00的试样溶液(悬浮液),按9724规定的方法测定。留溶剂(异丙醇、甲醇)B/测组分标准品:异丙醇和甲醇,色谱纯。白试样:含非常少溶剂的试样。为内标物用,色谱纯。器和设备气相色谱仪:配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顶空进样器。谱柱:石英毛细管柱(0m),涂层为100%二甲基聚硅氧烷,涂层厚度分别为1同等性能的色谱柱。0167 气:氦气。气流速:5mL/温:35保持55/保持6样口温度:140。测器温度:300。样量: 样加热温度:60。样加热时间:10射器温度:70。质温度:80。盖,称重进样瓶,取15过隔片将其注入进样瓶中,混匀,再称重进样瓶,置于顶空瓶中,0加热10匀。置于顶空瓶中,过隔片注入4每个溶剂分别分析),再称重进样瓶,注入后60加热10匀。样溶液的制备称取5置于加入2001摇1h。蒸馏出100水定容至刻度,混匀。称取8g(述溶液,置于顶空瓶中,0加热10匀。别对空白溶液、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进行色谱分析。准因子算:fi=0(中:标准溶液中待测组分的质量,单位为毫克(0168 50质量换算系数;标准溶液中内标物的质量,单位为毫克(标准溶液色谱图中待测组分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积的比值;空白溶液色谱图中待测组分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积的比值。测组分待测组分(异丙醇或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