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_第1页
测量-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_第2页
测量-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_第3页
测量-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_第4页
测量-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小区域控制测量,1、控制测量概述2、导线测量3、边角网测量4、交会定点5、高程控制测量,6.1概述,一、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1、“从整体到局部”2、“先控制后碎部”3、“先高级后低级”,二、必须掌握的概念1、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种。2、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3、测定控制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4、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国家平面控制网,国家高程控制网,城市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三、图根测量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制点,简称图根点测定图根点位置的工作,称为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的作用有二:1、直接作测站点使用,进行碎部测量2、做为临时增设测站点的依据,城市或厂矿地区的高程控制分为二、三、四等水准测量和图根水准测量等几个等级,它是城市大比例尺测图及工程测量的高程控制。同样,应根据城市或厂矿的规模确定城市首级水准网的等级,然后再根据等级水准点测定图根点的高程。水准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为23km,城市建筑区为12km,工业区小于1km。一个测区至少设立三个水准点。,在城市或厂矿等地区,一般应在上述国家控制点的基础上,根据测区的大小、城市规划和施工测量的要求,布设不同等级的城市平面控制网,以供地形测图和施工放样使用。图根点的密度(包括高级点),取决于测图比例尺和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至于布设哪一级控制作为首级控制,应根据城市或厂矿的规模。中小城市一般以四等网作为首级控制网。面积在15km以内的小城镇,可用小三角网或一级导线网作为首级控制。面积在0.5km以下的测区,图根控制网可作为首级控制。厂区可布设建筑方格网。,6.2导线测量,一、概述,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图线,称为导线,构成导线的控制点,称导线点。,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值;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二、布设形式,1附合导线,2.闭合导线,3支导线(支导线的点数不宜超过两个,一般仅作为补点使用),三、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1、踏勘选点,布网设计,埋石(埋桩)、编号、作点之记2、测量导线边长3、观测水平角(连接角和折角)4、同高级控制点连测,实地选点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3)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4)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除特殊情形外,应不大于350m,也不宜小于50m,(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四、导线测量的内业工作,(一)附合导线坐标计算,1坐标方位角的计算与调整,推算出CD边的坐标方位角为,计算角度闭合差,图根导线的角度容许闭合差为,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各边坐标增量分别为,fx=x计-x理=x计-(x终-x始)fy=y计-y理=y计-(y终-y始),3.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二)闭合导线坐标计算1、角度闭合差不同2、坐标增量计算不同(三)坐标反算1、先计算象限角2、判断象限角和坐标方位角的关系3、求算方位角,例如图所示附和导线,已知Xb=1072.53,Yb=11737.66Xc=1489.66,Yc=12069.96,各连接边与连接角如下所示,求各导线点的坐标.,1.求角度闭合差f=642.求改正数分为-104*-11-103.改正后的角值B138182611502031217311013204443741085555C1380008,4.推算各导线的坐标方位角AB1121824B17036501240572123340822345852594C3474802CD3054902,5.求算坐标增量B139.37111.891292.1780.002399.5967.533460.2899.864C125.80-27.16417.21332.12fx=0.08fy=-0.180.20/606.34=1/3000,6.求改正后的坐标增量B1-1339.36111.9212-2492.1580.0423-2499.5767.5734-1360.2799.894C-24125.78-27.12,7.坐标值B1072.5311737.661111.8911849.5821204.0411929.6231303.6111997.1941363.8812097.08C1489.6612069.96,6.3小三角测量,三角测量广泛应用于山区、丘陵、城监区等区域性的首级控制和整体性加密控制。小三角测量:在小范围内布设边长较短的小三角网,观测所有三角形的内角,丈量12条边的长度,用近试平差的方法对角度进行调整,然后应用正弦定理推算各个三角形的边长,根据已知边的坐标方位角和已知点的坐标推算出各点的坐标。,一、边角网概述,二、布设形式,(b)中,以往主要是通过三角测量(即观测全部水平角)的方法来建立三角网。随着电磁波测距仪测距精度及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不断改进着测量的传统方法。三边网测量(观测全部边长)和边角网测量得到了广泛应用,三角网也随之扩展为三边网和边角网。,尤其是边角网,既测角又测边,能有效地提高整个网形的结构强度和点位精度,已成为目前最常用的布网形式。边角网有以下几种情况:a.观测全部边长和全部角度;b.在测边网中加测部分角度;c.在测角网中加测部分边长;d.观测部分边长和部分角度。,1图形良好,边长适中,各三角形的边长接近相等。传距角应不小于30,不大于120,尽可能布设成等边三角形。2为便于扩展和加密,小三角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土质坚实的高处,相邻点位间应互相通视。3.基线点的位置应选在地势平坦、便于量距的地方,三、小三角测量的外业工作,(一)选点埋桩,(二)角度观测,边长主要用电磁波测距仪施测或用精密量距的方法进行。,(三)基线测量,四、边角网的计算,(一)、单三角锁的计算,一、图形条件,即各三角形的内角和应为180度,二、基线条件,即推算出的终边长度应等于已知长度,三、根据改正后角度值,利用正弦定理,即可推出各导线边的边长。四、利用已知AB的坐标方位角,求算出各导线边的坐标增量。五、利用已知的A的坐标,求算各点的坐标。,(二)大地四边形的计算,一、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二、边长闭合差调整计算,三、边长与坐标计算同单三角锁,6.4交会定点,前方交会、后方交会、侧方交会、测边交会,1.D不大于20.1Mmm2.交会角应在30度150度3.编号顺序不能乱4.正切、余切函数取6位,坐标小数点取2位或3位,一、前方交会,二、后方交会,应注意P点不能位于或接近三个已知点的外接圆上,三、测边交会,6.5三角高程测量原理,三四等水准测量建立测区的首级控制网,直接为各项建设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高程控制。图根水准测量多用于平坦地区,测定各平面控制点的高程,以便测图时利用这些控制点作为测站点去测定碎部点的高程。三角高程测量测定山区与位于高层建筑物上的控制点。,A,B,DAB,i,hab,v,h0,i,根据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或倾斜距离和竖直角,应用三角学的公式计算两点间的高差。,当两点距离D300时,应考虑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二、两点距离D300时,考虑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地球曲率的影响:,大气折光的影响:,综合两项的影响:,当D=300,5.9,三、考虑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高差计算公式为:,当采用对向观测,即由A点观测B点,由B点观测A点,取对向观测所得高差绝对值的平均数可以抵消两差的影响,所以三角高程测量,一般采用对向观测,,四、三角高程测量的观测,1、在测站安置仪器,量仪器高i和标杆高s(精确到0.5cm),2、用经纬仪观测竖直角,必须以盘左、盘右进行观测。,3、竖直角观测测回数与限差应符合规定。,4、当两点间的距离未知时,可用三角测量方法计算得到。,五、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1.三角高程测量对向观测所求得的高差(经两差改正后)较差应小于0.1D(D为距离,单位:km),符合要求,则取平均值作为最后高差值。,2.三角高程测量路线测应组成闭合或附合路线。观测结果列于图上,其线路高差闭合差的限值fh容=0.05(D以公里km为单位),3.当观测成果满足要求时,则将闭合差按与边长成正比分配,再用改正后的高差计算各点的高程。,6-6三、四等水准测量,当所求水准点的精度要求较高时,普通水准测量就达不到精度要求,因此必须采取高等级的水准测量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除用于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加密外,还常用作小地区的首级高程控制,以及工程建设地区内工程测量和变形观测的基本控制。,一、观测步骤及检核要求,(一)、三、四等水准测量使用的水准尺,通常是双面水准尺。两根标尺黑面的尺底均为0,红面的尺底一根为4.687m,一根为4.787m。(二)、视线长度和读数误差的限差及高差闭合差的规定见表,1.后视黑面尺读取下、上丝读数,再读取中丝读数。2.前视黑面尺读取下、上丝读数,再读取中丝读数。,在起点与第一个立尺点中间设站,3.读取前视红面尺中丝读数4.读取后视红面尺中丝读数,(三)、观测步骤,四、计算,2.前、后视距差:(11)=DD后D前3.0m,4.前视中丝红面前视中丝黑面:(13)=(7)-(6)46872mm(或47872mm),5.后视中丝红面后视中丝黑面:(14)=(8)-(3)46872mm(或47872mm),1.前、后视距:D视距100(下上)m=(9)(10),前、后视距累积差:(12)=前站(12)+本站(11)=D5.0m,6.(15)=(3)-(8)=后视中丝(黑面)前视中丝(黑面)h17.(16)=(8)-(7)=后视中丝(红面)前视中丝(红面)h2,8.两高差之差:(17)=(15)-(16)0.1=(14)-(13)=h1-h23mm,9.计算高差平均数:(18)=h平(h1+h20.1m)/2,五、检核,1.路线总长:(各站后视、前视视距之和),2.各站视距差之和应等于最后一站累积视距差,3.各站后视黑面、红面读数总和减去各站前视黑面、红面读数总和应等于各站高差(黑面+红面)总和等于平均高差总和的两倍,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1、三等水准测量必须进行往返测量,当使用DS1和因瓦标尺时,可采用单程双转点观测。2、四等水准测量,除支线水准必须进行往返观测和单程双转点观测外,对于闭合和附和水准路线,均可单程观测。3、三四等水准测量每一测段往返测量均应为偶数站。4、在每个测站上,三等水准测量不得二次对光,四等水准测量尽量少做两次对光。5、工作间歇最好能在水准点上结束观测。6、在一个测站上,只有当各项检核均符合限差要求时,才能迁站。,7、当每km测站数小于15时,闭合差按平地限差公式计算,如果超过15站时,按山地限差公式计算。8、当采用单面标尺进行三四等水准观测时,变动仪器高度前后所测两尺垫高差的限值与红黑所测高差之差的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