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薏苡根_第1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薏苡根_第2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薏苡根_第3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薏苡根_第4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薏苡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现代本草系列文库 薏苡根薏苡根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 “薏苡根” 的现代视点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薏苡根薏苡根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打碗子根(草木便方),五谷根 (分类草药性)。 基源 为禾本科薏苡属植物薏苡的根。 原植物 薏苡Coix lacryma-jobi L 历史 李时珍纲目 载曰:“一种圆而亮厚,坚硬者,其米少,即粳也,但 可穿做念经数珠,故人亦呼为念珠云,其根大如匙 柄,结而味甘也。” 此描述符合“薏苡”的特征,李时珍以前的本草大多 将“意苡”与“薏米”通称“薏苡”,如本经即是。 形态 须根粗壮,海绵质,秆直立,丛生,高12m, 有10多节,节多分枝。 叶片扁平,长840cm,宽13cm,中脉粗壮,边缘 粗糙。 总状花序腋生;总苞卵圆形,琅质,坚硬,有光泽, 顶端渐尖呈喙状。 颖果小,含淀粉少,远不如薏米饱满。 花果期69月。 (图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1144页图798) 生境与分布 生长于池塘、河沟、山谷、溪涧及屋边的 潮湿地区。 分布及栽培几遍全中国。 全世界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野生或逸生。 。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挖根,洗净,晒干。 【药性】: 性味 苦、甘,寒。 滇南本草:“性寒,味苦、微甘。” 纲目:“甘,微寒。” 浙江民间草药:“性凉,味淡。” 归经 滇南本草:“入脾、膀胱经。” 功效 清热,利湿,健脾,杀虫。 主治 黄疸,水肿,淋病,疝气,经闭,带下,虫积腹 痛。 本经:“下三虫。” 补缺肘后方:“治卒心腹烦满,又胸胁痛欲死, 锉薏苡根,浓煮取汁服。” 陶弘景:“小儿病蛔虫,取根煮汁糜食之。” 滇南本草:“清利小便。 治热淋疼痛,尿血,止血淋,玉茎疼痛,消水肿。” 本草蒙筌:“治肺痈。” 纲目:“捣汁和酒服,治黄疸。” 草木便方:“治胸痞满,劳力内伤。” 分类草药性:“治疝气。” 浙江民间草药:“治白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 使用注意 本草拾遗:“煮服堕胎。” 。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滇南本草:“治血 淋:薏苡根6g,蒲公英3g,猪鬃草3g,杨柳根3g。 水煎,点水酒服。” 单方应用 纲目:“治黄疸如金:薏苡根,煎汤频 服。” 梅师集验方:“治蛔虫心痛:薏苡根500g切,水 1400ml,煮600ml,服之。” 海上集验方:“治经水不通:薏苡根500g。 水煎服之,不过数服,效。” 延年秘录:“治牙齿风痛:薏苡根120g。 水煮、含漱,冷即易之。” 闽东本草:“治黄疸,小便不利:薏苡根15g。 洗净,杵烂绞汁,冲温红酒半杯,日服2次。 或取根60g,茵陈30g,冰糖少许。 酌加水煎服,日服3次。” 湖南药物志:“治淋浊、崩带:薏苡根15 30g。 水煎服。” 闽东本草:“治风湿性关节炎:薏苡根30 60g。 水煎服,日2次,或代茶频服。” 闽东本草:“治小儿肺炎,发热喘咳:薏苡根9 15g。 煎汤调蜜,日服3次。”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3):“驱蛔:水煎液浓缩至 每1ml含生药15g。 每日服药1次,每次150ml,连用2天。” 中华药膳宝典:“治痰浊水饮阻滞胞络之经闭: 薏苡根30g。 切段,水煎。 早、晚空腹饮用,连服10余剂方有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