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KREPORT,经筋理论与筋针疗法,部门名称/汇报时间/汇报人,目前针灸现状与反思,针灸辩证追随中内辩证思路,难以全程指导针灸理法方穴术针、药作用途经不同针灸临床多见筋病,而治法大多筋病脉治。筋病脉病不分,法不对症,取效较慢多种针法涌现,理论研究不足。针刀、刃针、浮针等,大多用西医理论阐释,缺乏中医特色西方干针疗法,否定源自中医针灸疗法提出了激痛点、肌筋膜链理论,探究经筋,经筋理论萌芽于足臂十一脉灸经、形成于内经。在灵枢经筋中明确提出十二经筋的循行、病候及治则。十二经筋起于四肢爪甲,结于关节等处,终于头身,其病候随循行和结聚部位而异。主要表现在经筋的拘挛、疼痛、抽搐、弛缓等。对经筋病证主要采用以痛为腧的治则。后世医家进一步充实、完善了经筋理论。如隋杨上善指出:“十二经筋内行胸腹郭中,不入五脏六腑”。并阐发治经筋病以痛为腧的原理:“故曰筋者无阴无阳,无左无右以候痛也”。明张介宾更明确提到经筋的生理功能特点:“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孙思邈千金倡用阿是穴等等。,历代研究经筋代表人物杨上善,隋唐时代医学家。约生于575年,卒于670年,曾在隋大业年间(605年至616年)任太医侍御,精于医术,诊疗出奇,能起沉疴。对黄帝内经有着较深研究,曾奉敕注内经,取素问及灵枢的内容,重新编次,著成黄帝内经太素一书,共30卷,是分类研究内经的第一家。故宋代林亿等指出:“及隋杨上善纂而为太素,今睹其例。取素问、灵枢之文,错综以致注解者,后世有两经分类之书,上善实为此唱首。”另外,还著有黄帝内经明堂类成,今仅存钱本第一卷,名为黄帝内经明堂。在学术思想方面,杨上善著黄帝内经太素在对内经分类研究的同时,保存了内经中一些原文的较早面貌,而且在考校字义、诠释发挥和引录古书佚文方面,均有其学术价值。,本书是早期分类编纂、研究、注解黄帝内经的黄帝内经太素的语译本。本书以与其成姊妹篇的黄帝内经太素校注中的黄帝内经条文为底本,保持了原书体例、分类,对缺佚之卷有所增补。原文部分尽量减少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只对原文中生僻古奥的字词和术语做了简要注释。语译部分以直译为主,参以意译。全书30卷(缺卷第一、四、七、十八、二十),仍保持黄帝内经太素的体例、分类。对全书每卷原文中的生僻古奥字词或中医术语,在自然段末予以注释。语译工作是本书重点,以直译为主,间或参以意译。全书译文深入浅出,晓畅通达,既反映了原书原意,又便于读者学习研究,是语译黄帝内经太素的上佳之作。,历代研究经筋代表人物张景岳,张景岳(15631640),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名介宾,字惠卿,号景岳,因其室名通一斋,故别号通一子。同时因为他善用熟地,有人又称他为“张熟地。”他是杰出的医学家,古代中医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时人称他为“医术中杰士”、”仲景以后,千古一人“,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书于天启四年(1624年)。张景岳对内经研习近三十年,认为内经是医学至高经典,学医者必应学习。但内经“经文奥衍,研阅诚难”,确有注释的必要。内经自唐以来注述甚丰,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注为最有影响的大家,但王氏未注灵枢,而各家注本颇多阐发未尽之处。素问灵枢两卷经文互有阐发之处,为求其便,“不容不类”。故景岳“遍索两经”,“尽易旧制”,从类分门,“然后合两为一,命曰类经。,经筋理论研究,历代医家都仅有经筋的提法,没有将其理论运用于临床,这是由于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历代医家均详于十二经脉的生理、病理及辨证的研究而略于经筋。临床上,多以灵枢经脉十二经“是动”、“所生病”指导针灸的临床辨证治疗,对临床一些典型的、与经筋有关的筋肉关节病证,也多笼统地以经脉所过进行解释,而未落实到具体的病变部位经筋,更没进一步阐明其病理特征。对经筋有关问题的论述也欠具体和系统。这无疑不利于对筋肉、关节等经筋病证的临床诊疗,也妨碍了针灸学中关于经筋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近代经筋研究,推拿骨伤界黄敬伟(壮医经筋疗法)韦贵康(经筋疗法)台湾黄国松(经筋手法)涌现出了多种经筋疗法:如拉、伸、刮、宗、正、拔、松筋及拍打经筋、筋磁、经筋捆扎疗法等。,针灸界关吉多教授贺普仁(火针)薛立功(长圆针)宣蜇人(粗银针)朱汉章(小针刀)田纪均(刃针)董福惠(铍针)张心曙(腕踝针)符仲华(浮针)刘农虞(筋针),西医对经筋的研究,筋膜结缔组织与经穴相关性的研究国外对筋膜的专门研究集中在美国、德国、荷兰等科研机构,将筋膜作为一种生物组织的研究,转向系统研究,部分学者提出了全身筋膜是“力学网络”“信号转导网络”的假说。召开了次国际会议,07年德国Ulm大学、英国Westminster大学等8家知名科研机构联合主办了第一届国际筋膜研究大会,09年举办了第二届大会,大会以“常规与替代医疗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为主题,研究领域涵盖了筋膜解剖学、筋膜生物力学及生理学、筋膜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筋膜病理学及治疗学、替代疗法的筋膜机制等方面。目前国际开展筋膜研究的机构大约有200多家,涉及40多个国家,主要来自欧美知名医学院校,其中以美国佛蒙特大学医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德国乌尔姆大学医学院、荷兰Vrije大学等人体科学研究团队。国内南方医科大学原林教授的团队,通过数字模拟人的研究,提出了筋膜学,从维持生命周期延长的角度提出人体分为两大系统,即由未分化结缔组织支架在神经和免疫系统的参与下构成的人体支持与储备系统与被该支架支持和包绕的各种已分化功能细胞构成人体的功能系统。原林等筋膜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7,西医对经筋的研究,肌筋膜激发点(MPrt)激痛点干针疗法肌筋膜链由此在美多个州立法,公开否认源自中国针灸。,研究经筋的现状与必要性、迫切性,针灸临床多见经筋病症,但大多筋病脉治。马莳曰:“经皆有筋,筋皆有病,各有治法”重经络、轻(少)经筋研究;经筋理论有别于经脉理论;经筋理论与临床实践证实了其重要性;筋病与脉络病如何区别?临床经筋疗法应用,但有关概念不清,如经筋、经筋病、经筋疗法等研究经筋理论有利提高针灸临床诊疗。,经筋概念,经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主要类似于西医肌腱、筋膜和韧带。广义包括了肌肉与部分神经十二经筋主要是指与十二经脉密切相关的肌腱、韧带、筋膜、肌肉与部分神经等组织。十二经筋大体按十二经脉的体表循行路线分布,外联缀四肢百骸,内布散体腔九窍,相互联系,在经气的濡养下发挥主司运动,稳固脏器等生理作用的一个网络系统。,经筋的特性与作用,灵枢经脉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为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说文解字“筋,肉之力也”内经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经筋的特性与作用,人体有600多块肌肉人体运动六向运动前俯后仰、左右转侧、左右旋转机体运动大多为肌群的协调运动太阳阴阳学说手少阳主动筋经筋阳明拮抗筋有节制的运动太阴三才学说足少阴协调筋厥阴,筋脉系统假说,筋、脉系统源于灵枢.经脉、灵枢.经筋篇。写作体例相同(循布、病候、治则),而内容有别经筋与经脉是既有联系更有区别的二大网络系统。筋、脉具有各自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特点,经筋与卫气,经筋分布于筋肉骨节,布散头窍,深入体腔,贯通脊柱,而联缀百骸,维络周身。其禀受四末“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素问痹论篇)之卫阳之气的温养,“柔则养筋”而发挥“主束骨而利机关”的生理功能。机体为了适应经筋“主束骨而利机关”的俯仰转侧、屈伸旋转的静动迅变的复杂运动,必有赖于慓悍滑疾之卫气,由四末阴阳数筋并发,向心速行,“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协调阴阳,方能实现。在病理上:经筋病变与卫气不足,腠理空虚,风夹寒湿,乘虚侵袭,入腠袭筋有关,由于经筋“中无有孔”,不能传输病邪,故其表现为病位局限、病情轻浅、不易传变。,卫津学说,津血同源,血行脉中,化津脉外,滋养筋肉,液充腔窍。营卫之气,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温煦筋肉,皮坚护外。故经筋受卫津温养而“主束骨而利机关”。卫津同居脉外,气为津之帅,津为气之母。卫为阳,津为阴,津之布散有赖卫气的温运,津可载气又能生气,二者可分而不可离。卫者悍气,慓疾滑利为顺,坚涩滞缓为逆则病,故素问痹论篇曰“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可见,卫气不充或不足易招致外邪入侵,邪阻经筋,气不布津,津聚为肿,津凝为痰,邪气与卫气交缠成结为痛,筋失温煦则筋急,久之,筋失濡养而筋纵。,经筋学说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卫津学说营卫、津血分布脉之内外,各司其职营行脉中,血位脉中输送气血、传递信息、平衡阴阳卫行脉外,津浸筋肉、液居孔窍卫外、滋润五体、滑利孔窍得气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有感得气激发营气酸麻胀重等无感得气激发卫气针游于巷,经筋理论,始于足太阳,向心循布阳受气于四末阴阳并行,结聚关节束骨利关节卫津学说循布孔窍,深入体腔维系九窍内脏邪袭腠筋寒则筋急筋性痹病卫郁津滞筋性窍病劳损经筋热则筋纵筋性腔病,筋脉系统假说,经络系统可分为二部分,即具备输送气血、传注病邪的经脉、络脉、奇经八脉等脉道系统与不具备输送气血、传注病邪的经筋、皮部、经别系统。,联络运动禀受卫津卫外屏障输送营血营养全身传递信息平衡阴阳,十二经筋筋十二皮部筋脉系统十二经别脉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奇经八脉,经筋学说提出的一些新观点,筋脉分类法经筋与经脉是既有联系更有区别的二类网络系统辨病别位法倡导切合针灸专科特点的辨病施治方法筋病、脉病(经脉、络脉、奇经八脉病)、脏病随病分刺法筋病舒筋、脉病通脉(经络病调经络)、脏病补泻,经筋病疏卫柔筋经筋疗法-筋针疗法(无感浅刺)疾病脉络病和营通脉得气导气脏腑病调补脏腑得气补泻或针药结合,筋针疗法,筋针疗法,属经筋疗法范畴,是经筋针法的一种浅刺针法。,经筋针法的演变,“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靈樞經筋“病在筋,調之筋;病在骨,調之骨,燔針劫刺其下及與急者;病在骨,焠針藥熨。”素問調經論“恢刺者,直刺傍之,舉之前後,恢筋急,以治筋痹也。”灵枢官针篇“關刺者,直刺左右,盡筋上,以取筋痹,慎無出血,此肝之應也。或曰淵刺,一曰豈刺。”灵枢官针篇,经筋针法的演变,卫津学说邪入卫郁舒卫柔筋“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素问刺要论“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灵枢官针篇“必一其神,令志在针,浅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神,气至乃休”灵枢终始“刺营勿伤卫、刺卫勿伤营”难经,安全无感速效针法筋针疗法,筋针疗法:是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特制筋针,选取“以痛为输”之筋穴,浅刺皮下,激发卫气,无感得气,舒筋散津,从而速治筋性痹病、筋性腔病与筋性窍病的一种独特的针刺疗法。,筋针疗法的特点,安全无毒浅刺皮下,卧针而刺取穴简捷以痛为腧、以结为腧、以舒为腧无痛无感无痛进针,无感得气即刻见效针刺前后即刻取效达50%以上(港大临床观察)简便易学取穴简捷、刺法简单适应症广筋性痹病、筋性腔病、筋性窍病经济方便一针在手,行医全球,有关经筋理论、临床研究发表的论著,1刘农虞.谈“以知为数”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6):672刘农虞.议“燔针劫刺”J.中国针灸,2013,33(S1):102-1043刘农虞.深刺犊鼻、内膝眼穴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0)857-8584刘农虞.析“以痛为输”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2):55-575刘农虞.得气与气至J.中国针灸,2014,34(8):828-8306刘农虞等.筋针对112例软组织损伤即刻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J.香港中医杂志,2014,9(4)65-87刘农虞.筋针治疗筋性耳病临证体会J.香港中医杂志,2015,10(1)62-648刘农虞.经筋与卫气J.中国针灸,2015,35(2):185-1889刘农虞.筋针治疗软组织损伤即刻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9):927-92910刘农虞.经筋理论指导诊治盆腔疾患的新思路J.中国针灸,2015,35(S1):72-411刘农虞.筋针治瘖病案感悟J.中国针灸,2015,35(S1):91-212刘农虞.筋针的作用机制探析J.中国针灸,2015,35(12):1293-5,有关经筋理论、临床研究发表的论文,通讯作者*:1李秀珍,陈海勇,郑晓,刘农虞*.针刺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系统评价J.中国针灸,2014,34(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官方兽医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燃煤锅炉司炉实际操作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临海市豪情汽车工业学校专任教师招聘真题附答案
- 制造企业设备维护记录模板
- (2025年)燃气维修工人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计量技术比武试题库(判断题)及答案
- (2025年)土建检查主管、检查员岗位必学程序考试试题(含答案)
- 汽车维修店客户满意度调查模板
- 2025年物流安全协议年度执行书
- 2025年茶叶品牌加盟合同书
- 抖音直播培训方案
- 2025宁夏回族自治区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聘工作人员13人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学校食堂满意度测评及管理方案
- 2025安徽清水街道招聘就业专干6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 可靠性工程师培训讲义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光的反射现象》
- JCT2112-2012 塑料防护排水板
- 110kV线路运维方案
- 北京第十三中学分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 泌尿外科-尿道损伤
- 湖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生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