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实验报告_第1页
六味地黄丸实验报告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味地黄丸的制备【历史来源】中医所说的六味地黄丸均是指宋代医家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记载的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记载地黄丸,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 ,茯苓去皮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实际上脱胎于汉代医家张仲景金匮要略肾气丸,张仲景金匮要略肾气丸,地黄八两,薯蓣四两,山萸肉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三两,牡丹皮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上为末,炼蜜合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肾气丸分别记载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痰饮咳嗽,消渴小便利淋病5个篇章中,而且分别使用过八味肾气丸,肾气丸,崔氏八味丸等方名【实验目的】 1 掌握塑制法制备蜜丸的方法和操作要点 2 熟悉蜜丸制备对药材和辅料处理原则3 了解蜜丸的质量要求【实验提要】 1 丸剂的制法有塑制法,泛制法和滴制法2 供制丸用的药粉应为细粉或极细粉,起模 盖面 包衣的药粉的性质选用【实验器材】 电磁炉 铁锅 勺 盆 蜂蜜 药材【实验原理】 利用中药细粉或者中药提取物与辅料(润湿剂 吸收剂 稀释剂 粘合剂)混合制得可塑性的团块,再制条 分粒 搓圆而制得六味地黄丸【实验内容】 六味地黄丸【处方】 熟地黄80g 山茱萸40g 牡丹皮30克g 山药40g 茯苓30g 泽泻30g 【处方分析】六味地黄丸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 山茱萸补养肝肾,且能涩精 山药补益脾阴,也能固肾,均为臣药,三药配合,肝肾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地黄用量是山茱萸和山药用量之和,固仍以补肾为主,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泄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丹皮清热泻肝火,并制山茱萸之温涩,三药称为三泻,均为佐药。六味合用,三补三泻,用于治疗肾阴亏损而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盗汗,消渴 【功能主治】 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盗汗遗精,骨蒸潮热,消渴等症 【制法】1 炼蜜:温度达到116-118.含水量14-16, 出现淡黄色有光泽翻腾,均匀的细气泡,用手有粘性即可 2 和药:取已经混匀的药材细粉100g于药盒内,在药材细粉中加2勺左右的中蜜,将药材的粉与中密混合均匀,制成软硬适宜的软材3制条 成丸 再将软材分为若干丸条,分粒,搓团,每丸9g左右4 为保持丸粒表面光滑,可加适量豆油【工艺流程】 : 加热至116118加入至软硬适宜蜂蜜炼蜜和药 制条 相对密度1.37左右加适量豆油分粒与搓圆【成品形状】 本品为棕黑色的蜜丸,味甜而酸【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圆整均匀 色泽一致 蜜丸应细腻滋润 软硬适中 2 质量差异注意: 炼蜜可以减少水分 去除杂质 破坏酶活性 杀死微生物 增加粘度【装量限度】 9g(15)=8.55g9.45g参考文献1张兆旺.中药药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2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