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3页
关于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4页
关于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关于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七大将扩大就业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建设中,实现充分就业对于发展国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认真总结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我省促进就业工作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措施,根据省政府领导意见,由省政府研究室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告如下。一、近年来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主要成效(一)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了全省就业工作的平稳发展根据中央部署,自XX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认真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提出了就业优先战略,确定了“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强化再就业服务和帮助困难群体就业”等五大工作目标,提出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要与增加投资相结合、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国有企业改革相结合、与城市化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五个结合要求,并以省政府名义将就业再就业目标下达各地州,要求各地把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就业人数、控制失业率等目标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配套政策和操作办法,形成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机制,全省就业工作平2/8稳发展,各项就业指标基本实现。XXXX年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年均增加约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累计54万人,年均登记失业人数1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家产业就业人数万人次,其中,省外流动就业人数为万人次;累计投入使用就业再就业资金亿元;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万人,实现再就业万人,再就业率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万人,失业保险基金收入亿元,支出亿元,有万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127个,职业介绍机构共1715个,其中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1518个,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1359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855个。(二)劳动力市场体系和现代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云南省劳动力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90年代逐渐培育并随着国家“金保工程”的实施而不断发展,至今,一批设施、功能较为齐全的地方性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包含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等内容的就业服务体系以及职业介绍咨询服务网络基本形成,通过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已经成为我省劳动用工的主导方式。一是全省城乡普遍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XX年,全省129个县(市、区)所辖的53个街道已经全部建立了劳动3/8保障所(站),1517个乡镇上已经有1301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全省851个社区中,已有637个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建设,使劳动保障工作重心下移、更贴近群众,窗口前移、更方便群众。二是全省基本完成了劳动力市场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并逐步完善了劳动力市场的职能。“十五”期间,全省各级劳动力市场场地建设面积达82,平方米,其中州、市级为14,平方米,县级为68,平方米。市场内设有求职与用人登记、信息发布与查询匹配、职业指导与政策咨询、推荐介绍与现场招聘等服务项目和窗口。全省各地先后筹集劳动力市场建设资金8,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38万元,省级补助万元,各州、市、县自筹7,万元。各级政府除资金投入外,还以其它方式支持劳动力市场建设,如房产、土地、办公用品、设备等,折合资金3,万元。XX年年,云南全省共有职业介绍机构1865个,其中,省级1个,地、州、市级16个,县区以上140个,街道51个,乡镇级1,477个,其它部门开办的28个,个人开办的169个。职业介绍工作人员2,675人。劳动保障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完全覆盖了全省县以上行政区域,乡镇职业介绍机构已覆盖了全省乡镇的,工作覆盖面达到90以上。全省劳动力市场载体建设形成了以省级劳动力中心市场为龙头,以16个州、市为劳动力分市场,128个4/8(不含丽江市古城区)县级公共介绍机构为骨干、其它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为补充的劳动力市场体系。(三)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成效显著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劳务输出)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省委、省政府将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和三项扶贫工程的重要任务来抓,加大了输出前的引导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强化了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全省劳务输出规模稳中有升,劳务收入稳定增长,输出区域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已经成为缓解城乡就业矛盾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省劳动保障部门数据显示,XX年年110月,全省当年共输出劳务人员万人次,完成年计划任务的172。其中境外输出万人次,占;省外输出万人次,占输出人数;省内输出万人,占输出人数,县内输出万人,占输出人数的。预计全年输出150万人次,完成年计划80万人的187。XX年起,我省开始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劳务输出项目,当年省级投入1,万元,其中劳动力市场建设费380万元、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费用万元,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7,251人,输出劳务人员239,600人次,完成省下达计划任务43,500人的550,当年实现劳务收入约亿元。XX年投入1,317万元,其中劳动力市场建设费5/8120万元,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费用1,197万元,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3,398人,输出劳务人员24,4728人次,完成省下达计划任务39,900人的613,当年实现劳务收入约亿元。XX年年投入1,848万元,其中劳动力市场建设费18万元,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费用1,830万元,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2,018人,输出劳务人员313,510人次,完成省下达计划任务36,600人的856,当年实现劳务收入约亿元。(四)失业保险有效发挥了保生活、促就业的作用全省失业保险制度在巩固中不断发展,统筹级次提高,实现了“地级统筹,省级调剂,财政补贴”的管理方式,失业保险基金稳步增长,有效发挥了保生活、促就业的作用。到XX年底,全省参保人数回升达到万人。5年间,全省失业保险基金收入亿元,与“九五”相比增收亿元,增长166;基金支出亿元,与“九五”相比增加亿元,增长232;省级向9个州市调剂失业保险基金亿元,与“九五”相比增加亿元;救助失业人员达到万人,与“九五”相比增加万人,增长164;帮助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与“九五”相比增加万人,增长71。(五)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昆明市东川区是我省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东川的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大量劳动者6/8失业,最高时登记失业率达。为有效促进东川区企业的转产经营和改善劳动者就业状况,XX年4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东川建立再就业特区,对东川再就业特区劳动就业提供许多优惠政策,为东川再就业特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我省其他类似的资源型城市成功探索出一条发展道路。XX年年末,东川区户籍总人口为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万人;全区农业劳动力人数11万人,富余劳动力人数万人,外来流动人口5,100人。在实现就业方面,XX年年城乡就业人数17,938人其中在职就业农民工11,117人;在本地就业6,821人其中“两后生”826人,下岗失业人员4,836,大中专毕业生750人,技校毕业生409人。XX年年毕业后实现就业的“两后生”361人,复退转业军人就业92人,劳务输出人数11,174人。在失业方面,XX年年新增城镇失业人员4,709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400人,“两后生”2400人,复转军人100人,其他人员1,809人;外地户口到东川就业489人。XX年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比上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在再就业资金使用方面,自XX年东川再就业特区建立以来,中央、省、市三级共安排再就业资金亿元。XX年年支出再就业资金2,万元。截止XX年年末,累计结余再就业7/8资金3,707万元。二、当前我省就业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近年来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但是也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十一五”期间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还十分繁重,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一)劳动力总量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就业再就业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城乡就业需求的快速增长与社会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之间,在人口不断增加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双重作用下,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而且更趋复杂。据劳动保障部门测算,我省有农村劳动力2,091万人,其中还有500万人需要在今后几年转移就业,加上每年有37万左右的城镇新增劳动力、登记失业人员,以及100万省外常年入滇就业的外来人员,特别是仍在实施的企业改革和事业单位改制,导致由就业转失业的人数增加,全省每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居于1617万人的高位上,我省GDP每增加一个点,仅能带动万人就业,若经济增长保持9的速度,我省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不超过30万个。因此,就业压力非常大,就业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二)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边疆、贫困省份,据“五普”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