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剂的自然霉变与防霉措施_第1页
外加剂的自然霉变与防霉措施_第2页
外加剂的自然霉变与防霉措施_第3页
外加剂的自然霉变与防霉措施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添加剂的自然霉变及防霉措施一、混凝土外加剂的自然霉变和霉变特性南方和北方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实验室经常遇到一个困惑的问题,那就是收集几天后,留在容器中的少量泵送剂样品会膨胀变形,甚至破裂。这种现象是混凝土外加剂的自然霉变。这是因为从混凝土外加剂的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都保持在自然的细菌状态。除了合成母质(未参与缩聚的游离甲醛量已达到临界杀菌浓度)外,各种复合混凝土外加剂均含有缓凝和保塑成分,如糖类和羟基羧酸盐,且所有这些原料均不归类为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因为它是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人们可以吃它,细菌也可以”。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混凝土外加剂滋生细菌和霉菌是不可避免和常见的。区别只在于发霉的程度和它是否影响质量。复合混凝土外加剂的霉变大多发生在搅拌站地面储罐的气液界面和侧壁,呈圆形斑点或线条,多为褐色、绿色、浓绿,表面有浅色蓬松或棉絮状菌丝;然后它发展到液面,呈现出离散的岛状漂浮物体,在块体之间不时出现线状气泡;当模具严重膨胀时,将充满整个储罐的液位,像毛毡一样厚而坚韧(厚度可达1 4厘米),表面出现收缩,伴随着不良特征酸腐蚀气体的出现和逸出。发霉添加剂溶液的酸碱度一般会降低0.52.0。从菌落的外观来看(没有进行专业的显微镜检查),估计它属于分枝杆菌和酵母。二。复合混凝土外加剂霉变分析1.根据霉变的发生趋势、频率和程度,将复合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分为:普通型优于于中效型,中效型优于高效型。该顺序与三种复合外加剂中所含营养成分的顺序完全相同。2.根据复合混凝土外加剂所选用的高效基体类型,只有磺化酮醛体系复合衍生的产品似乎具有天生的防腐防霉能力。到目前为止,作者还没有发现磺化酮醛体系复合产品中有任何霉菌形成的情况。据推测,酸碱度接近14的强碱性环境不适合真菌生长。除磺化酮醛体系外,其他母质配制的混凝土外加剂均有不同程度的霉变。3.根据复合混凝土外加剂选用的缓凝保塑组分分析,糖原料远优于羟基羧酸盐原料,尤其是糖蜜(即橙汁)及其衍生产品(糖钙)。4.从地理上分析(因为作者先后在宁夏、广东和上海工作过),霉变发生在珠江流域多于长江流域,而在长江流域多于西北。地理纬度越低,它就越发霉。5.根据季节分析,高温高湿的夏季是霉变高发时期,尤其是在多雨的天气。由于降雨,细菌源被无意带入添加剂储罐。因此,打开或部分打开的储物盒的霉变倾向也高于有盖储物盒。6.长假期过后也会发霉。非长假期间,搅拌站处于正常连续运行状态,外加剂的“消耗-补充”处于动态平衡,新生产的新鲜无菌低菌泵送剂不断加入,即储罐中菌落的临界浓度不会突然上升。另一方面,节假日期间生产将停止,储罐中的添加剂将不会被消耗、补充或泵送。这种静态有氧条件容易滋生霉菌。(注意:霉菌和大多数细菌都是需氧细菌)7.据信,萘合成厂的许多员工都遭受过冷凝釜“爆炸聚结”事故。在复合混凝土外加剂的霉变中,出现了类似的“霉菌爆炸”现象,没有预警,完全是突发性的。众所周知,在适当的自然条件下(营养、温度、湿度、氧气、酸碱度),细菌有惊人的繁殖速度。它们能在20 30分钟内繁殖一代,一天一夜繁殖72代。当遇到极其罕见的细菌繁殖条件并叠加时,就会出现“霉菌爆炸”现象。与正常的几千倍甚至几十万倍相比,“产酶、产酸、产气”等真菌代谢产物的突然爆炸,特别是未知酶发酵分解的未知产物的大量产生,极大地改变和变异了原复合混凝土外加剂的组成和性能,使外加剂对混合混凝土的作用完全失去控制,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在1998年和2004年,在一个城市的搅拌车中发生了几起糖蜜泵送剂混凝土快速凝结事故。根据分析,推测事故与糖蜜发霉有关(因为随后快速凝固的去除与水泥中的石膏无关)。三。灭菌和质量保证试剂测试寻找和筛选一种正确有效的工业杀菌剂是复合混凝土外加剂防霉抗霉的关键。作者试用了几种工业杀菌剂,如醛类、含氯、过氧化物、亚硝酸盐、脱氢乙酸、酚类等。间接效应检验表明后者更合适、更有效。天津某重点化工企业生产的五氯酚钠是一种淡粉色的小纸团。它最初被用来杀死钉螺以防止血吸虫病。然而,将其移植用于质量好的混凝土外加剂的杀菌防霉,效果显著。然而,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对称性,其降解和自我消除能力差,其自然保留期长,污染生态环境,并被禁止和退出市场。另一种苯酚工业杀菌剂是由一家著名的跨国化工企业生产的。作者将该序列编译为X-F1质量保证代理。X-F1的外观是一种白色物质,具有特有的气味。其主要成分为酚类化合物,有效物质含量99%。对某些细菌和霉菌的长期最低抑制浓度为10 170毫克/千克。它有中度毒性,但其代谢物可以随尿液排出。美国和欧洲共同体允许将其用于柑橘保鲜。因此,在混凝土外加剂中使用应该是安全的。为了便于生产和使用,X-F1质量保证剂必须与其他化学试剂混合成浓度约为30%的工作溶液,并在计量后搅拌混合。混合后,极细颗粒将均匀稳定地分散在复合混凝土外加剂中,有效发挥作用。试验简介:由于自身的专业和仪器条件,不可能进行标准生化试验来测试和评价杀菌效果,采用间接模拟环境暴露效应试验。试验条件为:混凝土搅拌站试块标准养护室,温度-25,湿度-100%;容器是一个400毫升的玻璃烧杯,被测混合物达到400毫升的刻度。两组分别添加和不添加X-F1保质剂。然后,分别加入10毫升的清水和雨水来诱导两组细菌。效果试验是观察霉变,测试水泥浆体的流动性变化。测试结果的简要总结:1.以糖蜜为成分的普通型(166公斤/吨):无保护组在液面线处发现2 3毫米长的菌丝,持续2天;液体表面可见四个大约1毫米的散在霉点,持续3天。5天后,霉斑扩大到5 8毫米,占液面的20%,杯壁上有10多个霉斑。8天后,霉菌斑点覆盖了整个液体表面。8天后,强化组和未强化组的水泥浆体流动性比为新鲜-100: 98,延迟90分钟-100: 94。添加清水的强化组0.8公斤/吨(基于固体X-F1保质剂,下同)无霉斑强化组补充0.3公斤/吨清水,20天后液面无霉斑,杯壁液面线有少量短菌丝。然而,在雨养细菌诱导组中,20天的液体表面有散在的霉斑。强化组0.6公斤/吨的无霉期延长至40天。强化组1.0公斤/吨的防霉期延长至70天。3.未接触原水和雨水的糖蜜原料具有一定的抗自霉性(约20-40天),遇水会立即发霉;且用量大,一般2公斤/吨,30天。在各种复合混凝土外加剂的功能性原材料中,糖蜜对防霉剂的需求量最大,防霉期最短。4.复合混凝土外加剂的防霉措施1.最重要的是,配料厂必须“强化”配料配方中的模具。根据笔者的实践,“强化”水平可分为两类:第一,对于同城市或邻近城市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复合生产厂,供应和运输半径不大,客户对复合混凝土外加剂的消费和消费周期稳定而有规律,一般在2-5天内交货和流通速度快。这种“强化”期可设定为10-15天(考虑到长假停工因素)。如果使用X-F1质量保证剂,根据品种、气候和环境条件,防霉成本约为8-20元/吨。第二,长距离远离其他省市的固定搅拌站,以及小型道路、桥梁和水电建筑工地。前者的距离很远,而后者的消耗量小,循环周期长且不确定。这种类型的“强化”期可定在3月至6月,防霉费用约为15-40元/吨。正如外加剂的科学经济掺量必须通过混凝土试配来确定一样,X-F1质量保证剂在特定应用条件下的合理经济掺量也必须通过试验来确定,既有效又经济。2.使用单位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建议使用密闭储罐(包括地面储罐和搅拌屋顶上的缓冲储罐)。储罐的检查孔也应配备活动盖,以防止和切断外来细菌的入侵。此外,应准备30%浓度的X-F1保质剂工作液。定期清洗或更换品种时,应对雾化喷雾箱进行消毒。当在检查孔观察到储槽中出现霉菌时,也有必要喷洒质量保证剂将其杀死。在长时间休假或因某种原因停工后,应注意在恢复生产期间检查模具的出现情况。出现霉变时,应立即复查外加剂的质量,以判断质量是否因霉变而减弱或降低,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结论:混凝土外加剂的防霉功能一直被国内配料厂所忽视和轻视。偶尔是这样。今天,绝大多数生产工厂仍然没有“强化”,不值得与防腐和保质剂混合。实践证明,混凝土外加剂会自然霉变,并对其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极其偶然和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混凝土质量事故。在霉菌预防问题上采取侥幸的态度,希望快速供应和快速使用的平衡以及新鲜添加剂的持续补充将霉菌浓度保持在临界值以下,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