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流域地貌系统流水地貌,引言:,流水地貌:是由地表流水作用塑造的各种地貌的统称。,地表流水,坡面流水,沟谷流水,河流,间歇性流水,经常性流水,片状流水,线状流水,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第一节流水作用,一、水流运动特征,(一)层流与紊流,层流水质点有一定的轨迹,与邻近的质点作平行运动,彼此互不混乱。,紊流水质点作不规则运动,并且互相干扰,在水层与水层之间夹杂了大小不一的旋涡运动。,(二)河道横向环流与螺旋流,1、横向环流河道水流除向下游运动外,还存在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横向流动,表层的横向水流与底部的横向水流方向相反,这样在过水断面上就形成一个闭合的流动系统,称为横向环流。单向环流:地转偏向力、弯边惯性离心力(弯曲河流)双向环流:底部辐散型、底部辐聚型(平直河流)2、螺旋流横向闭合的水流运动与纵向上的水流运动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螺旋状前进的水流,称为螺旋流。,这种环流一般出现在中枯水位时的平直河道。此时河道中的水流中部流速比两岸快,形成中部下凹的水面,所以,两岸的表层水流向河中心汇聚,而底层水为了补充两岸流水的水量,向两岸流动,形成底部辐散型的双向环流。,底部辐散型的双向环流,底部辐聚型的双向环流,这种环流一般出现在平直河道的洪水期。在洪水期河床横剖面上河床中部的水量往往比两岸的水增加的快些。这时的水面略呈上凸形,表层水从河流中心流向两岸,而两岸水为了补充河流中流失的水量,自底部流向中心,构造底部辐聚型的双向环流,河流横向环流与螺旋流示意图,二、流水作用,(一)侵蚀作用:片状、线状,1、片状侵蚀-坡面流水表现为:雨滴的溅击、对坡面的冲刷作用强度的影响因素:(1)气候:降雨量和降水强度;(2)地形:坡度和坡长;(3)斜坡组成物质;(4)植被,一般坡长愈长,沿程流量不断增加,冲刷能力相应增强,但随着坡长的增加,水流搬运的泥沙量随之增多,水流因耗能而使冲刷能力变小,甚至产生泥沙的堆积。,影响到斜坡的抗蚀力和渗透率。一般松散物质组成的斜坡较基岩易冲刷,坡面径流是地表水流形成的初期阶段,它具有水层薄、流路广、作用时间和流程短等特点,雨滴降落的最大速度达79m/s,对地面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据测定:雨滴降落能使粒径小于0.5mm的土粒击溅到60cm以上的高度,水平距离可超过1.5m。斜坡上的土粒受到雨水冲击以后,约有60%70%的土粒向下坡移动,只有25%40%向上坡移动。,why?,水量流速,坡度愈大,流速加快,冲刷能力增强,但坡度加大却又使坡地单位面积上的受雨量减小,造成冲刷能力的相应减弱。,降雨强度不变时,坡度与坡面侵蚀强度的关系:,据观测:在坡度小于20的范围内,坡面径流的冲刷能力,随着坡度的加大而迅速增大;大于20冲刷能力乃有增加;至40左右达到最大值;此后,冲刷能力就随着坡度的加大而递减。,植被对坡面径流冲刷强度的影响:,防止雨滴对坡面的直接冲击;减少坡面径流量;降低径流速度;根系和有机质固结土壤,增大抗蚀力。,延长,2、线状侵蚀:,流水加深河床与河谷的作用称为下蚀作用;下蚀作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流的动能、含沙量、河床坡度以及河床组成物质的抗冲强度。下切侵蚀主要是通过底部辐射型的双向环流来完成的。,下蚀作用:,朔源侵蚀:,又称向源侵蚀,是线状流水向分水岭方向的侵蚀。它是河流下切侵蚀作用的结果;其使河床伸长,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流水拓宽河床和河谷的作用称侧蚀作用;主要是通过单向环流和底部辐聚型的双向环流来完成的;结果河床发生侧向迁移,河谷拓宽,并导致河曲的发育。,底部辐聚型的双向环流,(二)搬运作用:,推移:泥沙颗粒沿河床底滚动、滑动称为推移。跃移:床底泥沙呈跳跃式向前搬运。悬移:水流中携带细小的泥沙以悬浮状态进行搬运。溶解质搬运:河流带走溶解于水中的溶解质。,河流携带泥沙及溶解质,并推移床底沙砾的作用。,(三)堆积作用(河流能力降低时)(河床坡度降低、河流流量减少、人工筑坝等),第二节河床、河漫滩、阶地,河谷断面图,S夹沙力K常数V河流的流速,Q流量V流速A河流断面面积,一、河床地貌,(一)河流的自我调节作用(水流河床),当水流所携带的泥沙量它的挟沙力时,它就从河床上攫取泥沙,因而发生冲刷。相反,如果水流挟沙太多,超过了它的挟沙力,其中一部分较粗的泥沙就会堆积下来。,河床变宽,河床变窄,(二)河流纵剖面,1、河流纵剖面从河源到河口,沿河床最低点所作的剖面。一般河流,上游河段纵剖面坡度较陡,中下游坡度较缓,从总体上看,大多数河床的纵剖面呈凹形。,2、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到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步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蚀到该面以下,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终极基准面海平面局部基准面岩坎、湖泊、干流水面、大坝,基准面的变化可导致河流的冲淤变化,引起河流纵剖面和横剖面的调整:如果侵蚀基准面上升,由于河流纵坡降的减小,河流流速减小,将导致挟沙能力的降低和河床的淤积;相反,会导致河床侵蚀。,侵蚀基准面变化是引起溯源侵蚀的最主要的原因:,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水面比降减少,水流挟沙能力减弱,河流发生堆积;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因基面下降而出露的河床坡度增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开始在新出露的河段发生侵蚀,然后逐渐向上游发展,导致溯源侵蚀。溯源侵蚀是河床纵剖面调整与变化的主要过程。,3、均衡剖面,均衡剖面指河流处于平衡条件下的纵剖面。河流平衡是指河床侵蚀与堆积之间的平衡。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相对平衡。河流平衡的另一含义是自动调整。经典的理论认为,处于均衡状态下的河流纵剖面是一条平滑的凹形曲线。,(三)河床地貌的类型,1、沙波与沙垄:,沙波,沙垄,逆行沙波,平坦床底,沙波与沙垄:沙波近底水流与不平的床面相互作用形成。波高仅数厘米,波形不对称,迎水坡缓而长,背水坡陡而短。迎水坡冲刷,背水坡堆积,沙波缓慢下移。(形状:平行状、鱼鳞状)若流量或坡度进一步增大可形成沙垄,沙垄的规模随河流的大小而异,大江沙垄波高以米计,波长则以百米计,下移速度快;流量或坡度再增大,大量推移质转化为悬移质,沙垄消失,再次形成平坦床面。但这时紧贴床面有大量泥沙在运动,故平坦的床沙上形成平行于流动方向的线状构造(水流线理)。当水流动力再增加,便形成逆行沙波,逆行沙波波形对称,波幅较大,表面起伏与水面波动起伏一致,迎水坡堆积,背水坡冲刷,逆行沙波体是向上游方向移动的。,边滩,沙埂,深槽,心滩,2、浅滩与深槽:,浅滩与深槽:,在冲积河流的河床上,分布着各种形态的泥沙堆积体,高度在平水位以下,统称浅滩。浅滩之间,水深较大的河槽称为深槽。浅滩的形成是在河道展宽、流速突然变小等情况下泥沙堆积而成;而在河流凹岸和河床的狭窄段,因水流冲刷,形成深槽。浅滩河床的形态有:边滩、心滩、沙埂。(当心滩的高程超过平水位时,它就转变成江心洲),3、石质浅滩和深槽、岩槛与壶穴(山区河流基岩河床),石质浅滩是由基岩或粗大的乱石组成,多分布在山区峡谷河段,常形成急流险滩。石质深槽与石质浅滩相间分布,沿地质构造破碎带发育。岩槛是河床底部坚硬岩石处,与下游河床形成一个不连续的陡坡,常形成瀑布或跌水,并构成上游河段的地方性侵蚀基准面。壶穴是基岩河床中被水流冲磨的深穴。壶穴分布在山区石质河床基岩节理充分发育或构造破碎带。,(四)冲积河床的平面形态,可划分为顺直微弯、弯曲、分叉及游荡型等四种河床类型。,1顺直微弯型河床河床曲折率小于1.5,但深泓线可弯曲;两岸边滩交错分布,横断面上边滩与深槽并列;上下边滩之间有沙埂相连,纵剖面上深槽与浅滩相间。(多分布在比较狭窄的河谷,或两岸抗冲击性较强的河谷中。),2弯曲型河床(曲流型)(河床曲率1.5),弯曲型河床的演变主要表现在横向变形上,特点是凹岸不断后退,凸岸不断淤长,从而产生河曲蠕移。当弯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下两个反方向河弯按某个固定点,呈S形向两侧扩张,河曲颈部越来越窄,形成狭窄的曲流颈,洪水时,水流冲溃河曲颈部后引起自然裁弯取直。河弯裁直后,废弃的旧曲流逐渐淤塞衰亡,形成牛轭湖。曲流类型:自由曲流、深切曲流,裁弯取直,牛轭湖(月亮湖),发育在平原上,其形态经常改变。,离堆山,发育在山区,因地壳上升下切而成,3分叉型(江心洲型)河床,河床宽窄相间,窄段为单一河床,宽段由一个或几个江心洲间隔成两股或多股汊道。,4散乱型(游荡型)河床,河床宽浅,较顺直,浅滩、心滩众多,水流散乱,无固定主槽,槽滩高差不大,河汊密布,且汊道不稳定。河流的含沙量和输沙量都很大,河床严重淤积。黄河下游就是这类河床。(地上河),二、河漫滩,(一)河漫滩的形成与发展*(重难点),河漫滩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河床侧蚀(河谷展开)、洪枯水位变化河漫滩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河床浅滩雏形河漫滩成熟河漫滩河漫滩的二元结构:下部为粗粒的河床相沉积物(推移质),通常由砾石和砂层组成,是河床侧向移动过程中沉积下来的;上部为细粒的河漫滩相沉积物,多为粉沙淤泥,是洪水期泛滥时悬移质沉积。(距河床越远,泥沙颗粒越细),展宽加高,二元结构形成,河谷继续展宽,分布在河床两侧,洪水期被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称为河漫滩。(平水期出露)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宽度往往比河床大十几倍到几十倍,极宽广的河漫滩也称为泛滥平原或冲积平原。,山区河流河床的横向移动缓慢,河漫滩狭窄,当洪水漫滩后,滩面上的流速仍然比较大,形成砾石河漫滩。,山区河流,想一想:为什么山区的小河能推动大石,而平原区的小河只能推移小泥沙?,艾格定律:推移质的重量与水流流速的6次方成正比,即G=V6。由于山区的坡度大,河流的流速比平原区的小河大得多,所以山区的小河能推动大石头,而平原区的小河只能推移小泥沙。,(二)河漫滩类型,在弯曲型的河床中,凹岸被蚀、凸岸堆积主要发生洪水期,所以河床的侧向移动往往是跃进式进行的。一次洪水作用使凹岸发生强烈侵蚀,相应地凸岸发生强烈堆积,形成一条顺岸弯曲的沙坝,称为滨河床沙坝(沙坝横剖面呈不对称形态,向河床一侧呈缓坡,向岸一侧为陡坡)。平水期堆积物较少,成为分隔前后两次洪水期的两列沙坝之间的洼地。在多次洪水作用下,随着河曲的发展,凸岸形成一系列弧形垄岗状沙坝与洼地相间的扇形地,称为迂迴扇。迂迴扇上垄岗的辐聚方向指向河流下游,向上游辐散。,1河曲型河漫滩,2汊道型河漫滩,分布于分汊型河床中,由于底部辐聚型双向环流,在河床中心泥沙堆积形成众多心滩;心滩头部受水顶冲,位置不断下移,心滩下端接受沉积,形成向下伸展的浅滩和附属沙嘴;汊道型河流往往水流散乱,河汊密布,沙滩众多,由于水位暴长暴落,在沙滩上形成一系列垄岗与洼地相间分布的地形,岗洼延长方向与堆积沙滩时的水流方向平行。,3堰堤式河漫滩,在顺直或微弯河段,由于河水在洪水期漫溢河岸,大量悬移质在岸边附近沉积下来,形成天然堤。在多次洪水作用下,天然堤不断增高,河床也不断淤高,成为地上河。天然堤后是低洼地,常形成湿地、沼泽或湖泊。,三、河谷地貌与河流阶地,(一)河谷的基本形态,从河流的横断面来看:包括谷坡和谷底二部分。谷坡上常有阶地发育。谷底由河床和河漫滩组成。从河流的纵向来看:上游河谷深窄,谷壁陡峭,呈V形谷,河床纵剖面坡降较大,谷底多急流、瀑布,两岸山嘴交错分布;中游谷地宽浅,表现为U字形,发育有河漫滩和阶地;下游河谷宽广,河床坡度较小,多曲流和分汉河道,有广阔的河漫滩或冲积平原发育。,(二)河流阶地,河流阶地由于地壳上升、气候变化或基准面的变化,河流下切,河床不断加深,原先的河漫滩高出一般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的地貌。,多次下切形成多级阶地,多次下切形成多级阶地,阶地表面常遗留昔日谷底或河漫滩的沉积物。,1、阶地的基本形态:,可分为阶地面和阶地坡,2、河流阶地的成因:*(重难点),形成河流阶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较宽阔的谷底和河流下切侵蚀。,气候变化水量、含沙量,构造运动,间歇性,活动期(抬升期)河流下切,相对稳定期河床堆积和拓宽,构造阶地,干湿交替,湿润期(下切),干旱期(堆积),气候阶地,侵蚀基准面下降,陆动型构造上升,水动型海面下降,河口出现裂点,溯源下切,3、河流阶地的类型:,侵蚀阶地:由基岩组成,多见于构造抬升的山区河谷中。堆积阶地:多见于河谷的中下游,其形成过程首先是河谷侵蚀成宽广的谷地,然后冲积物加积,最后河流下切形成阶地。上叠阶地内叠阶地基座阶地埋藏阶地,(a)侵蚀阶地阶地由基岩组成,阶地面上没有或残余零星河流沉积物,多见于构造抬升的山区河谷。,(b)上叠阶地形成后期阶地时,河流下切达不到原河谷底,且每次下切深度都比前一次小,河谷底部仍保留早期冲积物,因此,每一较新阶地就叠置于较老阶地之上。,(c)内叠阶地河流下切深度每次都达到原河谷底,新阶地套在老阶地之中,呈内叠相接。,(d)基座阶地以基岩为基座,基岩顶面覆有河流冲积物。是由于构造抬升,河流下切,并切过原先河谷的底部而形成。,(e)埋藏阶地是早期形成的阶地,被后期河流冲积物所掩埋而形成。,作业2链接,河流入海、入湖或入水库,与注入水体相互作用的地段,称为河口区。在河口地区形成的地貌,叫做河口地貌。一、河口区的分段:1近口段:指从潮区界到潮流界的河段。河床内的水流表现为向着海洋的单一流向,在地貌上完全是河流形态。2.河口段:在潮流界与口门之间,这里具有双向水流,地貌上表现为河道分叉,河面展宽,出现河口沙岛。3.口外海滨段:从口门到水下三角洲前缘坡折处为止。以海洋作用为主,除潮流外,还可能有波浪和海流的影响。地貌类型表现为水下三角洲或浅滩。,第三节河口区地貌(河口湾和三角洲),河口湾,潮流界,朝区界,口门(海岸线),水下三角洲前缘坡折处,二、河口区的特征,、两种介质:河水的性质与注入水体性质往往有明显的区别,两种性质不同的水体在河口相会,就会出现一些独特的现象,如盐水楔、平面射流、浊流。、三重作用:河流、波浪、潮流相互作用。、双向水流:径流向海,涨潮向河,潮流受到径流的影响,其涨落潮的流速、历时及潮位往往会发生变化。涨潮时因受到径流的顶托,其流速有所减小,涨潮历时缩短,潮位升高;落潮由于与径流流向一致,相互叠加,其流速有所增加,历时增加。,、快速沉积:河口地区是世界上沉积速率最快的地方之一。河水径流在河口受到海水或湖水的顶托,流速减小,导致沉积;涨潮流进入河口受到径流的顶托,;河流出口门,失去河床的束缚,断面展宽,;不同介质的水体混合,原来呈胶体悬浮状态的物质絮凝沉积。、生物生产率高:由于河流将大量营养物质带到河口地区,营养丰富。,三、河口湾,河口湾被海水淹浸的河口区,多呈喇叭状或漏斗状,走向往往与海岸延伸方向直交。成因:(1)河流泥沙缺乏;(2)潮流和波浪作用强大;(3)冰后期海平面的上升,是形成现今河口湾的重要因素。,四、三角洲,三角洲是由河流补给的泥沙沉积体系,是河口区堆积的平原,分布于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的地区。其平面形态多呈三角形,顶端指向下游,底边对着外海。,(一)三角洲形成的基本条件:,1前提条件丰富的泥沙来源。据研究,当河流的年输沙量与年径流量的比值,大于0.24时,可形成三角洲;小于0.24时,则往往发育河口湾。2必要条件河口沿岸无强大的波浪和海流。这样可以保证河流带来的泥沙不至于被波浪、潮流等带走。3有利条件口外海滨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因为广阔的浅水区对波浪有消耗能量作用,有利于三角洲的成长;陡而狭窄的大陆架可使泥沙直接进入深海,造成水下峡谷和洋底扇。,(二)三角洲的发育过程:,河口地区水流比降减小,水面展宽,水体混合,流速急剧降低,造成泥沙迅速沉积,形成河口沙坝、河口沙嘴、水下天然堤(胚胎阶段);随着河口沙坝的出现与发展,大大缩短了过水断面面积,迫使河流分流,形成汊道,汊道又会产生新的更多的河口沙坝,引起汊道再度分流,出现新的汊道,汊道又形成新的河口沙坝;河口沙坝不断接受沉积,逐步堆高,向海扩展,出露水面成为河口沙岛;河口沙岛与由废弃的汊道、港湾转化而成的湖泊、沼泽和天然堤等共同组合形成三角洲平原,其与向海延伸的水下三角洲部分紧密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三角洲沉积体系。河口沙坝的形成和河流的分汊,是三角洲发育的主要方式。,(三)三角洲的沉积体系:,河流、湖泊、沼泽、潟湖等沉积,海陆过渡相沉积(砂质、交错层理和波状层理),海相沉积(泥质、水平层理),为什么许多油气矿床都跟三角洲有关?,(四)三角洲的类型:,1、根据三角洲的进退,可将三角洲分为:建设性三角洲向海淤积推进,处在发育中破坏性三角洲因侵蚀后退2、根据河流、波浪和潮流作用强弱,可以划分为:河流型三角洲以河流作用为主波浪型三角洲以波浪作用为主潮流型三角洲以潮流作用为主。,鸟足状三角洲河流作用为主(密西西比河)汊道较稳定,在主要汊道迅速向前推进的同时,一些次级汊道向两侧伸出,形似鸟足。扇状三角洲河流作用为主(黄河)由于河道分汊,并经常改道,导致三角洲比较均匀地向外扩展,形似扇子。,3、根据平面形态,可将三角洲划分为:,尖头状三角洲波浪作用为主(台伯河)由于波浪的侵蚀作用使得河口两侧侵蚀后退形成平直的轮廓,而河口附近由于泥沙供应比较多而向海突出,形成尖头状(鸟喙状)。洲岛形(指形)三角洲以潮流作用为主(巴布亚湾)一般在近岸部分由涨潮形成的泥滩,向海部分在落潮作用下,在分流的河口内及出海口地段上,形成一系列与潮流方向平行的带状或指形沙坝。,扇形三角洲,扇形三角洲,洲岛形三角洲,是界于尖头形与洲岛形三角洲之间的过渡类型,一、水系,第四节水系及其特征,(一)水系的内涵,水系是指一条干流及其所属各级支流共同组成的河流系统。通常用两种方法来表示干、支流的相互关系:分支法与分级法,(二)水系类型(地质、地貌条件),1树枝状水系:水系特征是支流多而不规则,主、支流之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形式为树枝状。在岩性均一、地形比较平坦的地区最为常见。2格状水系:主流与支流呈直角或近似直角的格状。这种水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构造控制而发育的,常出现在褶曲构造区域,如主流发育在向斜轴部,则支流来自向斜两翼,一般与主流成直角相交。3平行状水系:以各级河流相互平行排列为特点,平行的岭谷往往受较大的构造控制。如在单斜岩层的地区,主流的流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在主流的一侧形成很多平行的支流。,4放射状和环状水系:在穹隆构造山区或火山锥上,各河流顺坡向四周呈放射状水系。如果穹隆构造山的地层软硬相间,河流逐步破坏穹隆山,其支流沿剥蚀出来的软岩层走向发育成圆环形。5辐合状水系:在盆地地区,河流由四周山岭向盆地中心集中,构成向心的辐合水系,如塔里木河、四川盆地等。6网状水系:河口三角洲地区及滨海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在平面上呈网状排列。,(三)水系的发育,1水系发育的初期:河网密度小,地面切割深度不大,支流短小而且数量少,一般分为一、二级支流。2水系发育的中期:随着河流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流域的集水面积扩大,地面切割深度增加,河道延长,发育新的支流,河网密度增大。为水系的繁盛时期。3水系发育的晚期:河流的下切侵蚀与侧蚀不断加强,由于流域各河流发育不平衡,大河袭夺或兼并侵蚀能力较小的河流,使水系改观。由于河流长期侵蚀,河谷地面高度降低,冲积层加厚,水系密度逐渐减小,为水系的合并阶段。,二、分水岭的迁移与河流袭夺*,(一)分水岭的迁移,分水岭是指河流之间、把相邻流域分隔开来的高地。在自然界,分水岭可以是山地、丘陵、高地等。多数情况下,分水岭是不对称的,这是因为:1构造条件的控制:在山区,岩层、构造常导致山坡坡度的不对称,形成分水岭的不对称。2侵蚀基准面的控制:分水岭两侧的侵蚀基准面的高低和侵蚀基准面与分水岭的距离影响山坡剥蚀后退的速度,从而产生分水岭的不对称现象。,*由于分水岭两侧的不对称,必然导致两坡河流溯源侵蚀的速度不同。溯源侵蚀速度快的一坡,其河源源头便较快地向分水岭伸展,使分水岭不断地降低,并不断地向坡度较缓的一坡移动。,(二)河流袭夺,分水岭迁移的结果,侵蚀能力强的河流夺取了侵蚀能力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水系的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河流发生袭夺后,抢水的河流叫袭夺河,被袭夺的河流上段称为被夺河,发生袭夺的地方,河流流向极不自然,往往有明显的转折,称为袭夺弯。被夺河在袭夺弯以下的河段,称为断头河。在袭夺弯和断头河之间的局部河段,因断绝了水源,成为新的分水高地,但仍保持着原来的河谷形态,称为风口。,金沙江被认为曾流入红河,后被长江袭夺。长江为袭夺河,金沙江为被夺河,红河为断头河。思考:图中最可能为河流袭夺点的是?,第五节沟谷流水地貌,沟谷流水是由坡面流水作用发展而成的暂时性线状流水,是在暴雨或冰雪大量融化时形成的瞬时洪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原或山麓地带分布广泛。具有以下特点:流速快;流量变化大,暴涨暴落;含沙量大,泥沙粒径大小不一。沟谷流水在流动过程中的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统称为沟谷地貌。,一、侵蚀沟谷的发育,1、侵蚀沟谷是指沟谷流水不断冲刷、切刻斜坡而形成的深浅不一、长度不等的长条形负向地形。2、根据侵蚀沟谷的纵横剖面形态和演变过程,可把沟谷的发育分为三个阶段:(1)切沟(2)冲沟(3)坳沟,宽、深约12m,横剖面呈V字形,沟缘明显,沟底纵剖面与所在坡面大致平行,沟底无稳定的堆积物。,在水量丰富的情况下,部分切沟在流水侵蚀过程中加深、加宽、加长,发展成冲沟。横剖面呈宽底V形,沟头产生陡坎和跌水,沟底纵剖面与原始斜坡剖面不一致,呈凹弧曲线,沟谷下端有部分堆积物存在。,沟谷不再下切加深,纵剖面坡度相当平缓,沟底有沉积物覆盖,一般都已开垦为农田。沟坡平缓,没有明显的沟缘,横剖面是宽浅的U字形。,二、沟谷流水形成的地貌组合,沟谷流水地貌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自上游到下游可分为三部分:集水盆地;沟谷主干;洪积扇。,指沟谷上游的小型集水洼地,是集水盆地水、沙的通道,具有谷深、坡陡、沟床纵向坡降大,跌水发育等特点,暂时性沟谷水流挟带的大量泥沙、碎屑物质在出山口处堆积的扇形堆积体(湿润地区小规模的扇形地称冲积扇或冲积锥),洪积扇,1、洪积扇的成因:山区沟谷坡度大,遇到大雨或暴雨,水流非常迅速,常形成洪流;洪流的流量大,又由于具有很大的流速,能携带大量碎屑物质;沟谷流水在流出山口后,由于坡度变缓,流速减慢,并形成散流,加之蒸发和下渗,水量减少,搬运能力大大减弱,使大量物质发生堆积,形成以沟口为顶点的向山前倾斜的扇状堆积地形。山麓地带的洪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互联合,就形成广阔的山前洪积平原(或称为山前倾斜平原),2、洪积扇的特征:(1)形态特征:平面上呈扇形,规模较大;顶部与沟口相连,坡度较大,向边缘坡度逐渐减小;洪积扇表面发育有放射状散流,且不稳定,经常改道。(2)组成物质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自扇顶到扇缘可分为三个相带:扇顶相:扇中相:扇缘相:,位于洪积扇顶部。通常表现为舌状叠覆的砾石堆积体,砾石粒径大,其间发育有砂、黏土填充。堆积层厚度大,分选差,透水性强。,位于洪积扇的中部。组成物质比扇顶细,主要由砾石、砂和粉砂组成。扁平的砾石呈叠瓦状向上游倾斜,常见交互层理。,位于洪积扇的边缘。组成物质较细,由亚砂土、亚黏土组成,具有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3、洪积扇的分布:广泛发育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麓地带。(植被稀疏、土壤干燥松散)4、新构造运动与洪积扇的变形:叠置式洪积扇洪积扇形成以后,如果山体不断抬升,山前平原相对下降,在已经形成的洪积扇上,往往有新洪积扇形成,而且部分地覆盖在老洪积扇上,形成叠式洪积扇。念珠式洪积扇如果上升的规模、幅度都比较大,老的洪积扇也随着抬升,则在它的下方将形成新的洪积扇,新老洪积扇呈串珠状。不对称叠置式洪积扇如果新构造运动在山前不等量升降,则新的洪积扇轴线向一侧移动,使新、老洪积扇向一侧垒叠,并形成不对称的形态。,气候变化会影响到沟谷水流流量的变化、含沙量的增减及搬运颗粒大小等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洪积扇范围的大小。气候由干变湿,洪积扇面积变大,纵向坡度变缓;气候由湿变干,洪积扇面积变小,纵向坡度变陡。,70多岁的老人赫文忠在痛失老伴和小孙女后,一个人站立在被掩埋的屋顶上泣不成声,三、泥石流,2004年,23日晚24日晨,一场暴雨袭击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引发严重的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水灾害。此次灾害已造成10人死亡、7人失踪、4人受伤。,2004年8月25日,逃离虎口的宽裕乡铁厂村村民用手机向外界亲人报平安。,痛失母亲的赫仲军亲手用芭蕉叶盖在老人身上,洪水冲垮的房屋,泥石流过后,受灾村民背负家当前往安置点.,1、概念:泥石流是在山区突然爆发、历时短暂、运动速度快、含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等固体物质并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山洪、龙扒),(1)按照泥石流物质组成分类:泥石流:泥石流中土体由黏土、粉砂、砂、砾石、卵石直至漂砾等各种粒径的颗粒组成。泥流:泥石流中土体主要由黏土、粉砂和砂组成,缺少或很少砾石和卵石颗粒。水石流:泥石流中土体主要由大量的砂、砾石和卵石组成,缺少或很少黏土和粉沙颗粒。,2、分类:,(2)按照泥石流的流体性质分类:,3、泥石流的分布:,泥石流多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推土机租赁与工程进度保证协议
- 2025年大宗货物运输集装箱清洗与消毒服务合同
- 2025版网约车司机信用保证合同实施细则
- 2025版绿色环保瓦工班组工程承包协议
- 2025年度水暖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冷链送餐配送合同书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在新能源行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报告
- 2025房地产项目财务顾问与项目后期运营协议
- 2025版教育培训商标使用权转让协议
- 文物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策略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报告
- 纤支镜在麻醉科的应用
- 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 《矿业权评估指南》
- 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样式
- 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 整套教学课件《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研究生
- 手机拍照技巧大全课件
- RBA(原EICC)ERT应急准备与响应培训课件
- 工业建筑钢筋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2023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