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_第1页
锦鲤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_第2页
锦鲤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_第3页
锦鲤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_第4页
锦鲤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锦鲤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锦鲤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1.口服法:药剂混合于饲料中,治疗营养失调或细菌性疾病及内部疾病。2.药浴法:主要是驱除体表寄生虫,治疗细菌性的外部疾病。3.局部治疗:治疗外伤及身体表面疾病,局部外伤治疗。4.注射疗法:各种细菌性疾病可采取肌肉或腹腔注射。5.手术治疗:鱼鳍外伤或变形施以整形手术。病毒性疾病痘疮病(1)病因:秋未和冬季水温较底时出现(15度左右)(2)症状:发病初期,体表或尾鳍上出现乳白色小斑点,覆盖一层很薄的白色的黏液,以后逐步扩大,以致蔓延全身。病灶部分的皮肤表面增厚而形成大块石腊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长到一定大小和厚度就会自动脱落,并于水中败坏水质,脱落部位又重新长出新的增生物。感染痘疮的病鱼逐渐消瘦,游动迟缓,食欲较差,常沉在水底,陆续死亡。(3)治疗:#0。10。3MG/KG氯霉素药液长期药浴。#用氯霉素注射鱼体,用量为每尾25MG。(4)预防:#池中加注新水,随时抽取池底脱落物,改良水质。#强化秋季培育工作,加强营养,使锦鲤在冬前有一定肥满度,增强抵抗低温和抗病的能力。#用呋喃西林12MG/KG全池遍洒,预防痘疮的发生。真菌性疾病肤霉病(水霉病、白毛病):鱼体上长了一层“白毛”,如果不及时治疗,当病菌侵入到体内时,鱼就会逐渐衰弱死亡。当寄生在鳃部时就形成鳃霉病,常引起爆发性死亡。(1)病因:肤霉病是一种丝状菌(水霉、绵霉、SAPROLEGNIA)所引起的,多半发生在鱼数从多的水池或混浊的死水中,如鱼体瘦弱或有外伤时更易感染,病变处长大量棉絮状菌丝,故又称白毛病。锦鲤患肤霉病的原因,主要是捕捉、搬运时*作不小心,擦伤皮肤,或因寄生虫破坏鳃和体表,或因水温过低冻伤皮肤,以致水霉的孢子侵入伤口而感染。当水温适宜时(1525度左右),35天就长成密集的菌丝体,感染数量很多时会导致病鱼的死亡。水霉全年都存在,秋末早春是流行季节。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当孵化水温低时,在鱼卵上极易发生水霉病。(2)治疗:#用1.5%2.5%的食盐水洗净,除去毛状物,然后涂上2%的红药水,再以鱼用土霉素药浴。#用0.1%1%浓度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涂抹伤口和水霉附着处。#用1:15000尝试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浸泡鱼体35分钟。#用10MG/KG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鱼体半小时。(3)预防:#拉网、捕捞、运输和放养鱼种时,*作要细致,不使鱼体受伤。#用1:15000浓度孔雀石绿水溶液浸洗鱼卵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3天,可预防鱼卵水霉病。#受伤亲鱼,在伤口涂抹龙胆紫或高锰酸钾,可防止水霉菌感染。#每公顷水塘用75KG菖蒲、7.515KG食盐和225300KG人尿混合后,全池遍洒,每月1次。细菌性疾病皮肤发炎充血病(1)病因:患病的多为个体大的当年鱼和一龄以上的锦鲤,春末到初秋是流行季节,可引起鱼类大量死亡。水温2030度时最易流行,20度以下时,仍会出现少数病鱼,并不断死亡,这个温度范围也是鱼类生长的旺季,因此危害很大。当温度降至10度左右时此鱼病不再发生,可利用这个规律对病鱼进行温控治疗。(2)症状:皮肤发炎充血,以眼眶四周、鳃盖、腹部、尾柄等处较常见,有时鳍条基部也有充血现象,严重时鳍条破裂。病鱼鳞片通常完整,没有脱落。病鱼浮在水表或沉在水底,游动缓慢,反应迟钝,食欲较差。(3)治疗:#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MG/KG浓度浸洗鱼体。当水温20度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2132度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0.20.3MG/KG浓度全池遍洒,病情严重可提高浓度为0.51.2MG/KG,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用红霉素22.5MG/KG浓度浸洗鱼体,水温在34度以下,浸洗3050分钟,每天1次,连续35天,直到病情好转。#注射链霉素或卡那霉素,每千克鱼重注射12万15万国际单位,通常只注射1次,患病严重时可在第五天注射第二次。#用氟哌酸(诺氟沙星)内服,每10KG鱼体重每天用药粉0.81.0G,每天一次,连续服用六天。#用利凡诺20MG/KG浓度浸洗,当水温520度时,浸洗1530分钟;2132度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早期治疗效果显著。#用利凡诺0.81.5MG/KG浓度遍洒有特效。#使用上述处理方法的同时进行盐水浴,效果显著。(4)预防:#合理密养,维持水中溶氧量在5MG/L左右。#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新。#定期遍洒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预防疾病发生。赤皮病(出血性腐败病)(1)病因:赤皮病由荧光极毛杆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引起,鱼体受伤,易患此病。春季和秋季是流行季节,可引起鱼类大量死亡。此病与水质有密切关系,溶氧量低、有机质含量高时易发生此病。(2)症状:病鱼皮肤局部或大部发炎充血,背鳍、尾鳍等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口腔和肌肉正常。病鱼鳞片脱落(和皮肤发炎充血病的区别),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3)防治方法:与皮肤发炎充血病相同。肠炎病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引起。肛门红肿,肠管充血发炎,严重时鳍基充血,腹部出现红斑,剖腹时有腹水流出,整条肠呈红色或紫色。防治方法:#用漂白粉1MG/KG全池遍洒。#每公顷水深1M,用生石灰225375KG全池遍洒。#每10KG鱼用磺胺脒1G,做成药饵投喂。#每10KG鱼用大蒜50G,做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三天。#每10KG鱼用干地锦草50G,做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三天。黏细菌性烂鳃病(1)病因:由柱状纤维黏细菌(CYTOPHAGACOLUMNARIS),又称鱼害黏球菌(MYXOCOCCUSPISCIOCOLA)引起。锦鲤患病较少,只在水温20度以上即春末至秋季才会发病。鱼无任何外观异状而大量死亡。(2)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带有一些污泥。有时鳃丝尖端组织腐烂,造成边缘残缺不全;有时在鳃的某一处或多处腐烂,而不在边缘。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甚至被腐蚀成一个略成圆形的透明区,俗称“开天窗”。由于鳃丝组织被破坏,病鱼呼吸困难,常呈浮头状,由此引起大量死亡。(3)治疗:#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MG/KG浓度浸洗鱼体。当水温20度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2132度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0.20.3MG/KG浓度全池遍洒,病情严重时可提高浓度为0.51.2MG/KG,用作预防和早期治疗。#用利凡诺20MG/KG浓度浸洗,当水温520度时,浸洗1530分钟;2132度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早期治疗效果显著。#用利凡诺0.81.5MG/KG浓度全池遍洒有特效。#用漂白粉1MG/KG浓度全池遍洒,此法只用于室外大鱼池。#用大黄2.53.75MG/KG,每0.5KG干品大黄放入10KG淡氨水(0.3%)浸泡12小时后,连同药渣全池遍洒。此药适用于室外大池,特别是多年使用呋喃类,已经产生抗药性的锦鲤养殖有显著疗效。#用食盐2%浓度浸洗510分钟,对预防和早期治疗有效。(4)预防:#对鱼池定期消毒,保持水质清洁,减少病菌发生的机会。#使用新鲜饲料和活体生物饵料,对预防此病有明显作用。白头白嘴病(1)病因:由纤维黏细菌(CYTOPHAGASP.),又称黏球菌(MYXOCOCCUSSP.)引起。锦鲤苗对此病很敏感,是鱼种阶段主要病之一,而大鱼通常不发病。刚开始时仅死亡二三尾,次日便增至数十尾,第三日便大批死亡,发病之快,来势之凶较为罕见。在水温20度以上即春末到秋季发病。(2)症状:病鱼的头部和嘴圈为乳白色,唇似肿胀,以致嘴不能张开而呼吸困难呈浮头状。有些病鱼颅顶和眼圈周围有充血现象,呈现“红头白嘴”症状。病鱼通常不合群。(3)防治方法:与黏细菌性烂鳃病相同。竖鳞病(松鳞、立鳞)(1)病因:竖鳞病由点状极毛杆菌(PSEUDOMONASPUNCTATA)引起,主要危害个体较大的锦鲤,每年秋末至来年春季水温较低时是流行季节。(2)症状:病鱼体表粗糙,鳞片竖立,外观呈松球状,严重时眼球突出、呼吸急促、背部翻转过来,以至死亡。鳞囊水肿,其内部积存着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如果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就会有液体从鳞囊中喷射出来。病鱼沉于水底或身体失去平衡,腹部向上,最后衰竭而死。(3)治疗:与皮肤发炎充血病相同,结合食盐水浸洗效果会更好。(4)预防:#防止鱼体受伤。#亲鱼产卵池冬季要进行干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在饲料中加入5%粗制金霉素或土霉素投喂。#用维生素E内服。每10KG鱼体重每天用0.30.6G长期服用,患病时加大到0.60.9G(连续1015天)作为辅助治疗药物。打印病(1)病因:打印病由点状气单胞杆菌点状亚种(AEROMONASPUNCATATAPUNCTATA)引起,主要是*作不当,使鱼体受伤而感染致病。春末至秋季是流行季节,主要危害一龄以上的大鱼。(2)症状:病灶部位常在体侧的臀鳍上方,肛门附近的两侧,极少数在身体前部。最初皮肤发炎,出现红斑,随着病情的发展,鳞片脱落,肌肉腐烂,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并有出血发红现象,好像打上一个红色印章。严重时病灶部位的肌肉往往烂穿,可见骨骼和内脏。病鱼身体瘦弱,食欲减退,游动缓慢,终至衰竭而死。(3)防治方法:与皮肤发炎充血病相同,另外使用高锰酸钾药液涂抹患处效果显著。腐皮病(溃疡病):和打印病非常相似,处理方法也类似。区别是病鱼背部红肿腐烂,病灶不定型,严重时背鳍脱落。白皮病:由白皮极毛杆菌引起,从背鳍后部至尾柄鳍基部的皮肤发白,呈白雾状,手摸鳞片粗糙、无黏液,将死的病鱼,往往头部朝下、尾鳍向上呈倒立状。防治方法:#*作时要小心,防止鱼体受伤。#金霉素12.5MG/KG或土霉素25MG/KG浸洗鱼体30分钟。#用漂白粉1MG/KG或五倍子24MG/KG全池遍洒。穿孔病(洞穴病)(1)病因:穿孔病由鱼黏球菌(MYXOCOCCUSPISCIOC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