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百姓心中那盏希望之灯——吉林供电公司农村电气化建设回访纪实 _第1页
为了百姓心中那盏希望之灯——吉林供电公司农村电气化建设回访纪实 _第2页
为了百姓心中那盏希望之灯——吉林供电公司农村电气化建设回访纪实 _第3页
为了百姓心中那盏希望之灯——吉林供电公司农村电气化建设回访纪实 _第4页
为了百姓心中那盏希望之灯——吉林供电公司农村电气化建设回访纪实 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为了百姓心中那盏希望之灯吉林供电公司农村电气化建设回访纪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居住在白山松水间的吉林市常山镇同兴村的村民们原以种植庄稼和采集木耳、山野菜为生。改革开放后,通过电气化村的建设,村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笔者来到同兴村,充分体会了在“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这“三新”雨露的滋润下,绵绵黑土地上农民的幸福生活从点蜡到上网来到已完成电气化改造工程的常山镇同兴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排排红瓦白砖的农房、一根根整齐的电杆,一条条飞架的银线我们走进村民刘喜成的家,刘大爷今年85岁,身体十分硬朗,5岁的时候跟随家人从山东迁到了同兴村。一谈到电的话题,刘大爷便打开了话匣子“俺这儿没有通电前,干啥事都难照明灯换了一茬又一茬,用过火油灯、煤油灯、瓦斯灯,后来开始点蜡。夏天还好说,冬天每天得用两三根蜡,赶上个逢年过节的,还要更多些“电器”啥的也只有手电筒和收音机,听收音机是俺们了解国家大事、开心解闷的唯一办法。有一次收音机坏了,很长时间都不知道是星期几俺村的小孩要在油灯下写字看书,打米磨面要到3公里外的镇上去,吃水要压井打水,一到夜晚漆黑一片现如今,可大变2/5样儿了你看俺屋里这新电视、电冰箱和全自动洗衣机,屋外是俺儿子的小面粉加工房,俺还安了个潜水泵,现在跟城里人一样,也用上了自来水。”说到这儿,刘大爷脸上掩不住的喜色,“有电用真好、真舒心、真方便”介绍完自家的变化,刘大爷对我们说“走,我带你们在俺这周围转一转。”他边走边说谁家添了电烤箱、电磁炉、电脑,谁家建了小加工作坊,谁家办了养殖场记者问他“买电脑做啥”“上网查农业生产和致富信息呗”刘大爷爽朗地笑着,难掩满心的自豪自离开至归来同兴村村长乔洪义告诉笔者,改革开放以后,村里通电了,刚开始只是家里有条件的才能用上电。所以,在农网改造前,电的不充足、不稳定也给乡亲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男娃长大上学、当兵、打工走了,女娃大了都嫁到外地前两年,咱们实施的“户户通电”工程,就连住在山里的养殖户都给架了线。而且,供电所的服务特别到位,谁家在电的方面要是有个什么事儿,打个电话,修理工就来到家门口,再也不是过去打雷时电线断了劈死一头牛也没人管的时候了乔村长说,那年,施工人员为了加快建设速度,每天天一亮就出发,天黑才收工,从太阳升起干到太阳下山。他们的精神使村民深受感动,大家自发地前来帮忙,拉电3/5线,抬器材,有的老人年纪大了,帮不上忙,就把自己种的花生拿出来感谢咱们电力职工。你要知道,这花生可是老人最值钱的家当,也是最真挚的谢意。但咱们施工人员不拿百姓一样东西,饿了就啃方便面,或是自带的干粮如今,村里电很充足,乡亲们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想法也多了,搞山产品加工、办养殖场,看到大家的腰包都鼓了起来,外出务工的村民们全都张罗着回来呢把“盲区”变覆盖桦甸市金沙乡珠子营、柳树、工农三个村地处偏僻,在无线通讯已十分普及的今天,还是移动电话的信号盲区。在这三个村,尽管很多村民早就拥有了手机,可在村里用手机打电话还是个无法实现的难题,因为“不在服务区”。为了满足大家的通讯需求,桦甸市移动通讯公司准备在三个村新建三座发射基站,彻底消除这里的信号盲区。消息传来,三个村的村民都非常高兴,但是,建基站要用电,基站都建在高山上,架设输电线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到了汛期,天气变化无常,施工作业的条件极为恶劣,而且供电部门的防汛任务也很重,怎么办呢“建发射基站是农民期盼已久的好事情,绝不能因为我们供电部门的原因拖延基站的建设工期,一定要克服困难,快速送电,使基站早日建成、投入使用。”桦甸农电金沙供电所的张俊4/5涛所长组织了三个施工小组经过两天时间的紧张工作,终于将电送到了三个发射基站的建设工地。目前,三个基站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三地群众在欣喜之余对农电人感激万分。让服务更贴心笔者走到桦甸供电分公司的营业窗口,恰好赶上一位村民大爷前来校表,大爷说“你看俺们这儿十里八村的,谁不夸咱们服务好听说农电公司的服务窗口又增加了校表的服务台,我正好进城,就把表带来看看,还是免费的”经过窗口员工热情耐心的讲解,大爷了解了电子表的功能,乐呵呵地骑着自行车回家了为响应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三新”发展战略,吉林供电公司共投资64万元,使地区所辖无电户全部通上了电,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将以更高的标准,满足新农村未来510年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深秋的乡村呈现着宁静之美,偶尔会看到在已实现户户通电的乡路上满载而归的农用拖拉机。这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思,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农村电气化工程建设不仅仅给村民们带来了安全优质的电能,更带来了致富奔小康的机遇,而实现“三新”战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