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第四章 离子注入.ppt_第1页
西电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第四章 离子注入.ppt_第2页
西电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第四章 离子注入.ppt_第3页
西电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第四章 离子注入.ppt_第4页
西电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第四章 离子注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离子注入,主讲:毛维mwxidian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概述,目的:掺杂(1954年,Shockley提出);应用:COMS工艺的阱,源、漏,调整VT的沟道掺杂,防止寄生沟道的沟道隔断,特别是浅结。定义:将带电的、且具有能量的粒子入射到衬底中的过程。,注入温度低:对Si,室温;对GaAs,Ene:Se(E)为主,则Rk1E01/2k1=2/ke对非晶Si:ke1x103(eV)1/2m-1;对非晶GaAs:ke3x103(eV)1/2m-1;注入离子初始能量E0Ene:Sn(E)为主,且假设Sn(E)=Sn0,则Rk2E0k2近似为常数。,1.总射程R定义:注入离子在靶内走过的路径之和。R与E的关系:根据能量的总损失率,则,式中,E0注入离子的初始能量。,4.2注入离子在无定形靶中的分布,4.2注入离子分布,2.投影射程XP:总射程R在离子入射方向(垂直靶片)的投影长度,即离子注入的有效深度。3.平均投影射程RP:投影射程XP的平均值,具有统计分布规律几率分布函数。,4.2注入离子分布,4.标准偏差(投影偏差)RP反映了RP的分散程度(分散宽度)。5.R,RP,RP间的近似关系M1注入离子质量,M2靶原子质量,4.2注入离子分布,4.2.1注入离子纵向分布-高斯分布注入离子在靶内不断损失能量,最后停止在某处;注入离子在靶内的碰撞是一随机过程;注入离子按一定的统计规律分布。求解注入离子的射程和离散微分方程,距靶表面为x(cm)处的浓度分布为,高斯函数Nmax=0.4NS/RP峰值浓度(在RP处)(后面具体推导)NS注入剂量(通过靶表面单位面积注入的离子数),4.2注入离子分布,在实验中,入射离子的剂量(即垂直入射在靶表面单位面积上的离子数)是人为控制的,它是一个己知量。设Ns为沿x方向的剂量,则,令:,则:dx=RPdX,由图可见,浓度分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在平均投影射程xRp处有一最高浓度,在平均投影射程Rp两边,注入离子浓度对称下降,x-Rp越大,下降越快。在x-RpRP处N(x)/Nmax=e-1/2=0.6065,pn结的位置:,常用离子在硅中的注入能量(KeV)与射程()等数据的关系,4.2注入离子分布,4.2.2横向效应横向效应与注入能量成正比;是结深的30-50;窗口边缘的离子浓度是中心处的50;沿x方向垂直入射各向同性非晶靶内,注入离子空间分布函数为:,4.2注入离子分布,4.2.3沟道效应(ionchanneling)非晶靶:对注入离子的阻挡是各向同性;单晶靶:对注入离子的阻挡是各向异性;沟道:在单晶靶的主晶轴方向呈现一系列平行的通道,称为沟道。,硅晶体的原子构型,沿轴的硅晶格视图,4.2注入离子分布,沟道效应:离子沿沟道前进,核阻挡作用小,因而射程比非晶靶远的多。好处:结较深;晶格损伤小。不利:难于获得可重复的浓度分布,使用价值小。减小沟道效应的途径注入方向偏离晶体的主轴方向,典型值-70;淀积非晶表面层(SiO2);在表面制造损伤层;提高靶温;增大剂量。,4.3注入损伤,4.3.1级联碰撞1.损伤的形成Ed:靶原子离开其平衡位置所需的最低能量。ET:靶原子与注入离子碰撞后获得的能量。若ETEd:靶原子位移,留下空位;若ETEd:位移原子(反冲原子)再与靶原子碰撞,产生级联碰撞。4.3.2晶格损伤,4.3注入损伤,损伤密度例1:B离子,E0=80keV,Rp=250nm;已知:Si晶格间距为0.25nm;初始S(E)=35eV/nm;则ET=350.25=8.75eVEd=15eV,Si不位移;当E=40keV(此时Rp1=130nm),S(E)=60eV/nm,则ET=600.25=15eV=Ed,Si位移,且位移2.5nm/次;设:每个晶面都有1个Si位移,则在B离子停止前,位移Si为120nm/0.25nm=480设:Si位移2.5nm,则损伤体积为Vdam=(2.5nm)2(120nm)=2.410-18cm-3损伤密度=480/Vdam=21020cm-3(占相应体积中所有原子的0.4%),4.3注入损伤,例2:As离子,E0=80keV,Rp=50nm,平均S(E)=1.2keV/nm1个As共产生约4000个位移SiVdam=(2.5nm)2(50nm)=110-18cm-3损伤密度=4000/Vdam=41021cm-3(占相应体积中所有原子的8%),4.3注入损伤,4.3注入损伤,4.3.3非晶层的形成随注入剂量的增加,原先相互隔离的损伤区发生重叠,最终形成长程无序的非晶层。临界剂量形成非晶层所需的最小注入离子剂量;临界剂量与注入离子质量成反比。靶温靶温越高,损伤越轻。,4.4热退火,离子注入所形成的损伤有:散射中心:使迁移率下降;缺陷中心:非平衡少子的寿命减少,pn结漏电流增加;杂质不在晶格上:起不到施主或受主的作用。退火目的:消除注入损伤,使注入离子与位移Si原子恢复正常的替位位置电激活。退火方法:热退火(传统退火);快速退火。,4.4热退火,热退火机理a.无定形层(非晶层):通过固相外延,使位移原子重构而有序化。无定形是晶体的亚稳态,这种固相外延可在较低温度下发生。b.非无定形层:高温下,原子振动能增大,因而移动能力增强,可使复杂的损伤分解为简单的缺陷,如空位、间隙原子等。在热处理温度下,简单的缺陷能以较高的迁移率移动,相互靠近时,就可能复合而使缺陷消失。退火工艺条件:温度;时间;方式(常规、快速)。,4.4热退火,4.4.1硅材料的热退火特性退火机理:复杂的损伤分解为简单缺陷:空位、间隙原子;简单缺陷可因复合而消失;损伤由单晶区向非单晶区通过固相外延再生长得到恢复。二次缺陷(能量较低):(高能量的)简单缺陷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缺陷。注入剂量与退火温度成正比。载流子激活所需温度:低于寿命和迁移率恢复所需温度。,热退火原理示意,晶格原子,杂质原子,晶格原子,杂质原子,晶格原子,杂质原子,晶格原子,杂质原子,晶格原子,杂质原子,晶格原子,杂质原子,晶格原子,杂质原子,晶格原子,杂质原子,退火前后比较,4.4热退火,4.4热退火,4.4.2硼的退火特性区:随温度增加,复合几率增加,点缺陷消失,替位B增加,载流子增加;区:点缺陷重新组合,B被结合到缺陷团,随温度增加,替位B下降,载流子下降;区:产生Si自身空位,间隙B进入空位成替位B。,4.4.3磷的退火特性,虚线:损伤区是非无定形;实线:损伤区是无定形-非晶层;,4.4.4热退火过程的扩散效应,4.4热退火,4.4.5快速退火(RTA,rapidthermalannealing)常规热退火的缺点激活率an低;二次缺陷;导致明显的杂质再分布;硅片变形。RTA机理:利用高功率密度的物质作用于晶片表面,使注入层在短时间内达到高温,以达到到消除损伤的目的。,4.4.5快速退火,特点:退火时间短(1011102秒);注入杂质激活率高;对注入杂质分布影响小;衬底材料的电学参数基本不受影响。种类a.脉冲激光退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