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医学院精品病理生理学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_第1页
中山大学医学院精品病理生理学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_第2页
中山大学医学院精品病理生理学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_第3页
中山大学医学院精品病理生理学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_第4页
中山大学医学院精品病理生理学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sseminatedordiffuseintravascularcoagulation,2005年9月,内容提要,1.DIC的概念2.DIC的病因3.凝血与抗凝4.DIC的发病机制5.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6.DIC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7.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病人,女,岁,因停经周,胎儿肢体脱出阴道口外小时入院,检查发现子宫破裂,立即行全子宫切除。术中出血,病人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即输血、输液,强心等抗休克治疗,待血压回升至正常,查3试验(+)、测凝血时间超过分不凝、血小板减少,凝血时间延长,结合病史,诊断成立,立即在输大量新鲜血同时输入肝素、凝血酶原复合物,并给予支持、对症治疗,病情逐渐好转,各项检查指标转正常,术后天出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概念,DIC是一种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微血栓形成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从高凝状态转变到低凝状态),各种病因激活凝血系统凝血酶增多大量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血小板消耗纤溶系统激活产生纤溶酶FDP形成纤溶、抗凝作用增强,1,3,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原因,妇产科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创伤及手术,抗凝纤溶,凝血因子血小板血管痉挛,纤溶系统AT-,TM-PC系统TFPI,肝素细胞抗凝,凝血酶,TFaCa2+,aaPL+Ca2+,aaPL+Ca2+,选择通路,传统通路,aa等,外凝系统,Ca2+,a,a,胶原,HK,K,PK,内凝系统,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单体,稳定的纤维蛋白,Ca2+,a,Ca2+,少量凝血酶,激活因子血小板活化激活和因子,大量凝血酶,激活纤溶系统,激活抗凝物质,a,fa,血浆激肽释放酶原,血浆激肽释放酶,纤溶酶,补体系统,C3aC5aC3b,5-HT组胺,TF,红细胞溶解,血小板释放PF3,血小板激活,血小板激活剂与血小板膜受体结合,通过G蛋白作用产生第二信使激活血小板发挥其黏附、聚集、释放功能致密颗粒释放ADP等,颗粒释放黏附蛋白GPb/a(b)与纤维蛋白原结合,血小板扁平伸展、聚集、黏附活化血小板表面出现负电荷磷脂,结合凝血因子,形成纤维蛋白网,血小板以伪足伸入网中,使血块回缩,形成坚固血栓,TXA2,TXA2,TX合成酶,PGG2/PGH2,AA,PEPC,PLA2,弱激活剂,强激活剂(胶原PAF),GP,PLC,PIP2,IP3,DG,PKC,肌浆网,Ca2钙调蛋白,肌动球蛋白,分泌,ADP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纤溶酶,纤溶酶原,凝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激肽释放酶,纤维蛋白(原),FDP,水解凝血因子,内,外,内,抗凝血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抑制aaaa由肝和内皮细胞合成与肝素结合后活力大增,血栓调节蛋白,凝血酶,凝血活性降低,凝血酶原,蛋白C由肝合成,活化蛋白C,灭活a、a,蛋白S,内皮细胞表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病机制,组织因子释放,启动凝血系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抗凝调控失调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促凝物质进入血液,组织因子释放,启动凝血系统,组织因子(TF)263Aa跨膜糖蛋白组织细胞破坏,大量组织因子入血内皮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在内毒素刺激下可诱导TF表达组织因子与凝血因子结合,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a-TF复合物激活、因子,产生的凝血酶反馈激活、等,扩大凝血反应,TFaCa2+,aaPL+Ca2+,aaPL+Ca2+,选择通路,传统通路,aa等,外凝系统,Ca2+,a,a,胶原HK,K,PK,内凝系统,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单体,稳定的纤维蛋白,Ca2+,a,Ca2+,缺氧、酸中毒、内毒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启动凝血系统暴露胶原、激活因子,启动凝血反应,血小板激活,同时激活激肽系统、补体系统和纤溶系统内皮细胞抗凝作用减低:TM/PC和HS/AT-系统功能降低,TFPI减少内皮细胞tPA产生减少,PAI-产生增多,纤溶活性降低NO、PGI2、ADP酶等减少,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降低,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a、a、TF,蛋白S,外伤肾上腺素凝血酶ADP,NOPGI2、ADPase,TFPI,灭活aa,TM,PC,APC,凝血酶,肝素,AT,抑制a、a,纤溶酶原激活物(tPA、uPA),纤溶酶,纤维蛋白溶解,阻止血液凝固,红细胞或白细胞大量破坏,红细胞破坏释放磷脂促凝促血小板释放反应释放ADP使血小板聚集促血小板释放反应PF3,白细胞破坏释放TF样物质白细胞激活内毒素、IL1、TNF使中性粒细胞合成和释放TF,组织损伤,白细胞,组织因子,血小板激活,红细胞破坏,羊水、转移瘤细胞,细胞膜磷脂,血管内皮损伤,凝血酶原,凝血酶,内凝系统激活,外凝系统激活,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溶酶,纤溶酶原,aCa2+,LPSTNF,a,FDP,聚集,血栓,胶原,K,PK,其他促凝物质,HK,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肝功能严重障碍血液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肝功能严重障碍,合成抗凝物不足灭活凝血因子障碍肝细胞坏死释放TF病毒、药物损肝并激活凝血因子,为什么孕妇易并发DIC孕3周妊娠末期血液高凝状态血小板增多凝血因子增多、抗凝物质减少AT3、tPA、uPA胎盘产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增多,为什么酸中毒易引起DIC血液高凝状态损伤内皮,启动凝血凝血因子的酶活性升高肝素抗凝活性减弱血小板聚集性加强,分期和分型,分期:1.高凝期:2.消耗性低凝期3.继发性纤溶亢进期,分型:急性型慢性型亚急性型失代偿型代偿型过度代偿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功能代谢的变化出血:最初的表现器官功能障碍:休克:DIC和休克可互为因果贫血:即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出血的原因,凝血物质被消耗而减少纤溶系统激活FDP的形成,FDP抗凝作用,X、Y碎片可与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抑制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Y、E碎片有抗凝血酶作用D碎片抑制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3P”试验(鱼精蛋白副凝试验)检测X片断的存在D二聚体检查凝血酶纤溶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多聚体D二聚体,休克,广泛微血栓形成血管床容量增加血容量减少心泵功能障碍,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icroangiopathichemolyticanemia,概念出现红细胞碎片的的贫血,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