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翻译课程实用翻译教程范仲英编著外语系史汉生副教授主讲,1,TheCurriculumDesignOfTranslationClass1.AimsThis60hourstranslationcourse(2-hourseach)willbefocusedon:Improvingthosestudentstranslationunderstanding.Enhancingpersonalskillswithcommunicativeability.Trainingtheirtranslationskills,2,2.ObjectivesMorespecificfortheaims,providingbasicteachingmethodsforwhatistobeaccomplished.A.Speakclearlyandaccuratelytothestudentswhosebehaviorsandoutlooktheyareintendedtoaffect.B.Beembracedbythecoursegroup,ideallybecause75%ofthecontentswillbethetranslationBook,25%willcomefromoutsidethebook.C.Haveclearanddirectimplicationforteaching,learningandassessmentonthe60-hourscourse.ProfessorShiwillprovidepre-test/diagnosisandtestpaperD.ActiveLearningClassa.students-centredb.groupworkorinpairsc.ITd.questionsandanswerse.casestudiesf.translationpractice,3,ProgressPlan,4,5,PrefaceThetitleofprofessorFanZhongyingsbook,AnAppliedTheoryofTranslation,isbothappropriatedandfullyjustified,forthetheoryproposedinthisvolumehasbeenappliedbyFanZhongyingandhisstudentstoawidevarietyoftexts.Thisisoneoftheprincipalreasonswhythistextissobroadlyapplicabletosomanyoftheconstantlyrecurringproblemsfacedbyalltranslators.Moreover,itdemonstratesquiteclearlythattranslalationpracticewithoutanadequatetheoryproducesonlyhaphazardresults,whiletheorywithoutpracticeiscompletelysterile.Withtheinsightgainedfromexperienceandabroadknowledgeofhowlanguageswork,FanZhongyinghascombined“ruleswithreasons,”thatis,hehasshownhowrulesofthumb,arenotenoughfortranslators.Theymustalsoknowthereasonsforsuchrules,sinceonlythencantheybeappliedwithinsightanddiscrimination.WhatmakesthisbookapracticalintroductiontotheproblemsfacedbybeginningtranslatorsistherealismwithwhichFanZhongyingevaluatesboththestrengthsandtheweaknessesoftheaveragetranslator.Moreover,thetextisrealisticaboutthelimitsoftranslatability,duetothediversitiesofcultureandthestrikingcontrastsinfigurativeexpressions.,6,Perhapsthemostimportant-aspectofthisVolumeisthewayinwhichitdealswiththecomplexproblemofequivalencebetweenthesourceandtargettexts.FanZhongyingrightlyinsiststhatcompleteidentityofmessagesisimpossible.Onthedesignativelevelofinformativefunctiononecanonlyaimattheclosestapproximation,andingeneralitispossibletoObtainafunctionaliysatisfactorycorrespondence.Butequallyimportantandforsomeliterarygenresevenmorecrucial一isthespiritofthetext,thatnebulous,butextremelyessential,featureofthestylewhichresultsfromthecorrectanalysisandtheappropriatetreatmentoftherhetoricalpatternsintherespectivelanguages.Furthermore,onecannotfollowthepracticeofsometranslationtheorists,whoseemwillinginsomecasestosacrifice-thestyleforthesakeofcontentorthecontentforthesakeofstyle.Bothcontentandstyleareinseparablylinkedinanytext,andsuccessintranslatingmeansdealingcreativelywithbothoftheseaspectsofcommunication.,7,FanZhongyingcandealmeaningfullywiththeproblemsofcon-tentandstylebecausehetreatscommunicationonamoreprofoundlevelthanmanybooksdealingwithtranslating.Heisconcernedwithhowlanguagesmanagetoconveyideasbymeansofparalinguisticdevices(forexample,pauses,voicequality,intonation,and1evelsofloudness)andextralinguisticaccompaniments(forexample,gesture翻译新闻题材必须对国内外时事,包括新闻人物、各国重要地名、政治、经济、文化状况都了如指掌;翻译科技文章则要求对所译专业比较熟悉。一般说来,从事科技翻译工作,最好是通晓外语的本行专家,由熟悉本专业的行家翻译出来的东西,远比精通外语的门外汉要强得多。一个外语工作者要丛事某种专业的翻译工作,除继续提高外语水平外,还要努力学习该专业,使自己逐渐成为熟悉该专业的行家。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翻译实践表明,译者丰富宽广的知识,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对原文的理解,由于原文理解深刻透彻,翻译时就可以摆脱原文语言的束缚,灵活自如地表达原意。另一方面,由于对所译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己对这方面事物的了解来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把原意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更好地为读者所接受,收到接近原文信息所表达的效果。,12,4.工作态度所谓工作态度是指翻译时对待翻译工作所持的态度: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还是马马虎虎草率从事。翻译时我们常常可以见到两个水平(包括外语水平、汉语水平和知识水平)不相上下的人,由于不同的王作态度,一个认真负责,一个草率从事,结果两人的翻译质量相差颇为悬殊。就是同一个人,字斟句酌,精雕细刻,反复校改译出来的东西,也比他赶任务的详品要高出一大块。由此可见,养成认真细致的翻译作风,对于提高译文质量,影响极犬。翻译课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解决学生外语水平、汉语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问题。当然,翻译实践对于提育学生的外语水平、汉语水平和知识水平,会有一些好处,但这毕竟不是翻译课的目的。翻译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使学生在这三者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发挥最大作用,提高翻译质量。因此,有志于从事翻译工作的同志,应该干方百计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汉语水平和知识水平。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为今后从事翻择工作打下牢固坚实的基础。然而,培养良好的翻译作风,即解决工作态度问题,则是翻译课的一项重要伍务。从事翻译教学的同志,除去传授翻译理论方面的知识,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实际翻详能力之外,应该从第一堂课就开始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翻译作风,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了较高的翻译水平,再加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翻译质量就有了保证。,13,1.2翻译课的性质,翻译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是技巧还是科学?所谓技巧是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某种技能技巧,如学钢琴,学游泳,学开车等。这种学习靠教师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不断练习,大量实践,才能掌握,才能获得所学的技能技巧。所谓科学也就是知识,教学的目的在于知识的传授。通过课堂讲授,大量翻阅参考书,认真思考,分析研究,悟出道理就可以掌握这门知识。翻译课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翻译能力。而获得这种翻译能力,光靠课堂上传授知识是办不到的。不做练习就学不会翻译,这就和不下水就学不会游泳一样。很明显,翻译是一门技巧课,翻译课必须给学生足够的实践练习机会。否则,是学不好翻译的。然而,翻译本身又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必须学习这个规律,掌握这个规律,才能翻译得好。把规律上升到理论就是翻译理论。另外,从事多年翻译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往往能自己总结出一套翻译的具体作法。这套具体作法实际上是一条捷径。按照这套作法可以译得快,译得好,效率高,省力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翻译技巧。翻译理论(包括翻译技巧)是一门科学,值得下工夫去学习。只有学了翻译理论,掌握了翻译规律并在其指导下进行翻译实践,才能提高翻译能力。,14,既然翻译是技巧又是科学,进行翻译教学应该是有理论又有实践,二者紧密结合。也就是又讲理论,掌握翻译规律;又做大量练习,获得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搞文学翻译的人常常发现翻译不仅仅是技巧,是科学,它同时又是艺术。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本身就是艺术品。译品也应该是艺术品。为此,翻译必须是对原作的一种艺术再创造。一篇成功的译品应该是原作的艺术复制,应该保持原作的神韵和丰姿,应该具有原作的艺术魅力。只有这样,翻译文学作品的任务才算完成。,15,1.3学习翻译理论的必要性,过去出版的一些有关翻译和如何提高翻译水平一类的书,如英汉翻译教程等,大部分谈的是具体的翻译技巧(如增词、减词、重复、正反等),也就是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什么样的翻译技巧。这类书籍并没有从理论的高度来阐述翻译的一些带根本性的大问题,也没有去探讨有关规律性的问题。这一类书讲的是翻译技巧,不是翻译理论。学习这种翻译技巧有没有用?对于提高翻译水平有没有帮助?我们认为,学习翻译技巧有用,对提高翻译能力是有帮助的,应该认真学习。必须指出:翻译技巧是人们从事多年翻译工作的经验总结。凡有经验的翻译工作者,在翻译时实际上都在使用这类翻译技巧,只不过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罢了。笔者50年代在北京大学学习时,并未学过什么翻译技巧,翻译课就是进行大量翻译实践:练习-讨论-讲评。再加上毕业后的翻译实践,也就掌握了翻译技巧。可见,不学翻译技巧照样可以搞翻译,不过需要译者在大量翻译实践后自己去总结罢了。现在有人把多年从事翻译实践的经验总结出几条技巧,给初学者提供了方便,使他们在大量实践之前,就能掌握这些技巧。那又何乐而不为呢?但是,我们认为,对翻译技巧应该有个正确的评价。有人把翻译技巧看成是万能的灵丹妙药,以为只要把翻译技巧学到手,就万事大吉,就一定能把翻译搞好。这种看法不对。因为:,16,1.翻译技巧到底是别人的经验总结,初学者学了之后到完全掌握,灵活运用,还有相当一段过程。不经过一定数量的实践练习,很难把别人的经验总结,变成自己能运用自如的技巧。2.翻译技巧只告诉我们在某些具体情况下翻译应该使用的技巧,只是部分情况,不是全部。因而很不全面,有局限性。实际上,翻译中有许多问题,技巧并未涉及。如:1)用词不同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为了表达原意,译语要使用个与原语相差很远的词。如“红茶译成英语为blacktea,红变成了black,而英语blackcoffee一词汉译时却成了不加牛奶的咖啡,black译成了“不加牛奶的。类似的例子还有:Stopthief!抓贼呀!WhiteSale床上用品大减价淡季anoffseason工作证IDcard,17,2)词的搭配不同不同的语言词与词的搭配往往不同。原语可以搭配的词,译语常常不能搭配,翻译时必须换用别的词。如:makemoney挣钱wet5now雨加雪althoughthemorningwasyoung天色尚早一场大雪aheavysnow高低杠asymmetricban(1)Hisround,openfacewasbrightwithintelligenceandgoodhumour.他圆圆的脸蛋儿,坦率,机敏,和蔼可亲。3)语言结构不同有时甚至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了保持原意,译文在句子结构上与原文相去甚远。如:Nocomments.无可奉告Weneetalkingheads.招收电话员启事严禁烟火NOSMOKE.配合默契goodteamworkThisisVOA,signingon.美国之音,现在开始播音。上述三种情况,各类有关翻译技巧的书均未涉及,而这种情况翻译时经常遇到。这类问题,技巧是解决不了的。另外,修改翻译时的依据是原文的意义和译文的效果,即译文是否如实地表达出原意,而不是某种技巧是否正确运用。例如:,18,(2)Suchideasoftenproduceonlyfalsehopeandunnecessary原译:这种想法常常会产生虚假的希望和不必要的恐惧。改译:这种想法常常只会产生盲目乐观和不必要的恐惧。(3)Andthebeautyofthepearl,winkingandglimmeringinthelightofthelittlecandle,cozenedhisbrainwithitsbeauty.原译:珍珠在小蜡烛的亮光中闪烁着,以它的美丽哄骗着他的脑子。改译:美丽的珍珠,在烛光下闪闪发亮,使人神往,令人陶醉。(4)对外汉语教研室A: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B:ChineseProgramforForeignStudents,19,以上三例的改译原则是根据原文的意义并使之更符合译语的习惯,改译后译文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然而,这并不是根据某种技巧进行修改的。如例(4)译文A是根据中文逐词翻译的,接近原文,也符合英语用法。但是这种名称国外5如见,读起来也不太自然。美国许多大学设有专教外国学生的英语教研室,叫做EnglishProgramforForeignStudents。译文B模仿了这种表达方式,简炼、自然,也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另外,还有一些有关翻译的重大规律性问题,如翻译标准,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等,技巧也解决不,只能靠翻译理论来解决。翻译理论就是研究和探讨翻译固有的内在规律,发现翻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翻译理论就是帮助翻译工作者了解翻译规律,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翻译理论的可贵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在于能用来指导翻译实践,提高翻译质量。为提高翻译水平而学习,这就是学习翻译理论的目的。,20,1.4翻译理论的任务以指导翻译实践提高翻译质量为己任的实用翻译理论,主要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性质问题。主要是探讨有关翻译的重大规律性问题,包括什么是翻译,翻译的目的,翻译的特点、要求,对等与翻译,形似与神似,以及翻译过程中的语言分析和探讨可译性的问题等等。2.标准问题。从理论的高度来探讨翻译标准问题,应该用什么标准去衡量翻译质量,回顾评价现行的翻译标准,如何找出一个完美、科学、切实可行的翻译标准。翻译人员应力争达到什么样的翻译水平,应该避免什么样的翻译。3.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以提高翻译质量。,21,思考题:1.为什么要学习翻译理论?学习翻译理论对提高实际翻译能力有什么好处?2.翻译技巧为什么不是理论?技巧与理论有何关系?3.从过去的翻译实践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不好解决?,22,第二章什么是翻译?,要学习翻译技巧,研究翻译规律,提高翻译质量,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翻译,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翻译,翻译的功能如何,作用何在。这就必须对翻译的目的和要求,从理论上作一番研究探讨。2.1交流思想的过程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人们进行的语言活动主要就是交流思想。为了弄清翻译的目的和功能.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人们是如何运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的。人们交流思想有以下三种情况:,23,一、语内交流设甲乙二人进行思想交流。甲把心里要说的话,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告诉乙。在这种情况下,甲为信息发出人(source,以S表示),把心中的想法,即原始思想originalthoughtp以To表示用语言(language,以L表示)表达出来L成为一个信息(message,以M表示)。乙为信息接受人(receptor,以R表示)。他听了或看了以后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一种思想即得来d思想(acquiredthought,以Ta表示)。其过程见图一:(图略)上述交流思想的结果是乙听懂了或看懂了甲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信息M,从而Ta=To。这样,交流就成功了。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交流思想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因而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媒介。但这里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即甲乙双方都懂这种语言(如甲乙都是中国人,都懂汉语),这个交流才有可能实现。这种交流是在同一语言内部进行的,所以叫做语内交流(intralingualcommunication)。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交流形式。二、语际交流上面说过,交流思想必须通过语言来进行,而这种语言必须是甲乙双方,即信息发出人和信息接受人,都通晓的语言才有可能。倘若丙是个英国人,他不懂汉语,甲这个中国人又不懂英语,甲和丙就不能交流思想。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不通。这时,若乙这个中国人也会英语,又愿意把甲所说的或所写的信息用英语重新表达一遍,成为再现信息(reproducedmessage,以Mr表示)。这样,丙就有可能昕懂或看懂甲说的话,并在头脑中形成了再现思想(reproducedthought,以Tr表示),其过程见图二:,24,上图M一-Ta是理解过程,用汉语即原文语言或叫原语(sourcelanguage,以SL表示)进行。Ta一-Mr是表达过程,用英语也就是译文语言或叫译语(targetlanguage,以TL表示)进行。翻译(从M到Mr)在语际交流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丙这个译文信息接受人Rr,正是通过译文信息Mr而懂得了体现在原文信息M中的原始思想To。然而,实际情况要比这更复杂得多。从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的观点来看,语言是脱离不了社会文化的,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往往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语际交流实际上又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关于这一点,以后还要详细阐述。,25,三、信息传播书面交流有两种情况,一是少数人之间的个人交流(individualcommumcation),一是少数人与广大读者之间的交流,或叫信息传播(masscommunication)。前者指书信、合同、字据、遗嘱等,后者指作者以出版物的形式,出版4本书或发表一篇文章,信息接受人不是某些个人而是广大读者。这里主要谈后一种情况。原作者S将自己的To写成一本书或一篇文章M,出版或发表后凡是懂得SL的读者都能看懂,看后在头脑中形成了Ta。M的读者包括以SL为本族语、第二语言或外国语的人。不懂SL的人是无法看懂的。因而体现在M中的To的传播范围受SL的限制,只在通晓SL的人口范围内。若有人把原作M翻译出来,即把原文M用另一种语言TL重新表达出来,成为译文Mr,这时,凡是懂得TL的人也都能看懂。这样一来,原作者的To不仅通过M传播到通晓SL的读者,而且又通过译文Mr传播到了通晓TL的-这主。其过程见图4:图略,26,2.2翻译的功能综上所述,翻译是思想交流的桥梁(使不懂原语的人,能通过译文而懂得体现在原文信息中作者的思想、意图、观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接力(使原文信息能传播得更远,能传播到更多的人那里)。这就是翻译的目的和功能。由于翻译是桥梁和接力,只能是原文的再现。译文信息只能是原文信息通过译语的再现。否则,就起不到桥梁和接力的作用。为此,必须要求Tr=Ta,只有这样,才是合格的翻译。否则,就是失败的或不合格的翻译。附带说明一下,原始思想To是存在于原作者头脑中比较抽象的东西,而他表达出来的信息M,则是有形之物。因而我们通常把体现在Mr中的Tr与体现在M中的Ta进行比较,而不是把Tr直接与To比较。2.3翻译的定义根据翻译在人类交流思想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把翻译的定义写成:翻译是人类交流思想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使通晓不同语言的人能通过原文的重新表达而进行思想交流。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即原语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即译语)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这里所谓感受是指信息接受人看了或昕了信息后在自己头脑中的反应,包括对信息概念的认识、理解,以及通过信息的思想感情所受到的感染、影响等。关于大致相同的感受,详见第五章翻译的标准。,27,思考题:1、你认为翻译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活动?2、翻译怎样才能起到桥梁和接力的作用?,28,第三章翻译的性质,3.1写作的特点这里所谓写作就是指用原语进行写作或创作(originalwriting)。写作的特点,可概括为“心中有数,自己决定”。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写什么?作者在动笔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确定写作的题材,打算写关于哪方面的事,包括哪些内容。然后收集这方面的素材,进行分析整理加工,逐渐形成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写文章就是要阐明或宣传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以此来影响读者,使他们接受自己的看法。或者在动笔之前,作者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或者对于一些事物进行观察或试验后已经得出一些结论,写文章就是对自己看法的论述。写文艺作品也是这样,必须确定题,进行构思,然后动笔。但是,不管作者准备写什么题材,论述什么内容,宣传什么观点,提出什么看法,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写什么是由他自己决定的。也就是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作者要写什么东西,从题材到内容,从写作意图到预期达到的效果,是心中有数的。写的是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发表的是自己的见解,讨论的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论述的是自己熟悉的专业。对于要写的内容,作者熟悉,内行,甚至是专家,因而写起来得心应手。,29,二、给谁看?在动笔之前,作者还得考虑一个问题,即文章或作品是写给谁看,为谁而写,即写作对象,也是由作者自己决定的。对此作者也是心中有数的。众所周知,针对不同的读者要用不同的写作方法,例如,对青年读者和老年读者写法不同,儿童读物和妇女读物也不一样。他们关心的问题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文化水平也不一样。作者在写作之前,要充分考虑这一点,对不同读者要选用不同的题材、体裁、内容和表达方法。这样,作者就可以使自己写出来的东西,符合写作对象的口味,适合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特点。写出来的是他们关心的,感兴趣的,爱看的东西。三、用词结构和表现手法作者表达原始思想总得采用某种表现手法,作者可根据作品内容、读者对象以及个人的喜爱、擅长,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作者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和写作对象,选用不同的词语、结构、文体、风格。作者在用词结构和表现手法方面也是心中有数,自己决定的,他喜欢用什么词,就用什么词,擅长怎么写就怎么写。不喜欢不熟悉的可以不用。这样,不同的作者往往因用词结构不同,表现手法不同,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以下是两个不同风格的例子,翻译时要注意尽量保持原作风格。,30,(1)Besidetheflashinglight,Millerhadfrequentbutnotsevereheadaches,whichheattributedtobusinesstension,lackofexerciseandtoomanycigarettes.At42,hehadrealizedtheambitionofmanybrightyoungengineers:toownamanufacturingbusiness.除去闪光之外,米勒还经常头痛,但不太厉害。他把这种现象归因于工作劳累,缺乏锻炼,吸烟太多。他42岁就实现了许多青年有为的工程师梦寐以求的宏图大志:自己有个工厂。(2)IjoinedtheMarineCorpsatseventeen.Iwasverymixedup.Iwantedtobecomeafirst-classcitizen.IwantedtobeacceptedandIwasveryproudofmyuniform.Mymomdidntwanttosignthepapers,butsheknewIhadtobettermyselfandmaybeIdgetaneducationintheservices.我参加海军陆战队时,才17岁。那时我思想很混乱。我想做个上等公民,又想参军入伍,我以能穿上军装而感到自豪。我娘不愿意在参军申请书上签字,但她懂得我应该改善我的处境,也许我在军队里还能受到一些教育。,31,如果把例(1)与例(2)的原文作一比较,就不难发现,这两篇东西在风格上有较大差别。例(1)是一种书面叙述体,文字简练优美。例(2)是一种口语体,用第一人称的故事叙述者文化水平不高,因而用的是一种比较平淡的通俗的口语体,结构比较松散。同一个译者在翻译这两篇材料时,注意到这二者风格上的差异,有意识地采用了不同的译文风格。例(1)译文比较严谨,语言简练并使用了一些四字成语,使文字优美富于表现力。例(2)译文则采用口语体,以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人的身份来说话,避免使用优美词句和四字成语。,32,3.2说话的特点用原语说话或交谈(originalspeaking)与用原语进行写作,其特点大体相同。除此而外,会说话的人往往能根据不同的对象,决定说什么,善于抓住对方的心理,谈些对方感兴趣的事。在表现手法方面还可以包括一些书面语言没有,也无法做到的手段,如声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语气的轻重以及手势、眼色或面部表情等等。这些非语言表达手法,也可以称做准语言表达方式,常常是口头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口头交流往往是当面进行的,说话的人可以直接看到对方的反应,包括昕懂了没有,是否有兴趣,是否同意自己的观点等等,可以根据这种反应决定下一步谈什么,怎样谈。,33,3.3翻译的特点一、人云亦云翻译则与上述情况完全不同。表达的不是自己的思想,而是别人的观点、想法、经历。译者说的不是自己要说的话,而是别人说了什么,你也说什么。因而翻译只是人云亦云,译者起着代言人、传声筒的作用,把别人的思想、意见、观点、感情、体验,根据已经表达出来的口头或书面材料,重新表达一番,因而内容不一定熟悉,观点不一定同意,专业不一定内行。二、不容更改写作时作者有充分自由,可以自己选择题材,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词语、比喻,自己擅长的表现手法。对于自己不清楚或没把握的东西可以不说,自己不熟悉的词语及表达方式可以不用。翻译则完全不同,别人的思想已经表达出来了,或己见诸文字,或已经说出来了。原文的思想内容,用词结构,表现手法已是成品,译者不得更改,没有选择余地。不管你喜欢不喜欢,熟悉不熟悉,只能按照原文的容、风格、情感、表现手法照译出来,不得增删或更改。三、先理解,后动笔用原语写作和说话,原始思想自己最清楚。而翻译时只能通过原文信息M去了解、捕捉原作的思想内容、目的意图、意见观点。通过原作去了解原始思想,即理解,是翻译很重要的过程之一。理解后才能进行表达。用原语进行写作或说话,只有一个过程,即表达,就是把自己的原始思想说出来或写出来。翻译则有两个过程:于是理解,二是表达。即先理解原作的思想内容、目的意图,然后,再用译语表达出来。,34,四、克服原语的干扰一种语言有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使用习惯,SL使用的词语、结构、比喻,在TL不一定适用。翻译一方面要忠实于原文,一方面又要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SL的一种说法,TL偏偏没有,或形式相似意义不同,或意思相似而形式不同。翻译时要不断考虑如何保存原作思想内容,又要使译文自然流畅符合译语的表达方式。3.4翻译的难处由于翻译的特殊性能,翻译过程中常出现一些特有的困难:一、理解的困难翻译要求译者对原作理解得最深最透。但实际上,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常常不如一般读者。因为对于一般读者说来,原语就是本族语;而对译者说来,原语常常是外国语。理解外国语同理解本族语是会有很大差距的。除此而外,有时同一材料,不同的人理解也不一致。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除读者本身的因素外,还有两个原因:原文本身寓意不明。有的原文本身就意思不明确,也可能是作者表达得不好,也可能是作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含泪其词。2.时代不同。对于年代久远的著作,由于读者对时代背景不熟悉,也会产生理解不一致的现象。但无论如何对原作基本意义的理解应该一致。否则,翻译就不可能。对于理解不透的原作,译者应尽量保持原作的字面意义。但实际上,译者本人都不明白的地方,翻译出来的东西读者是很难弄明白的。所以,要靠阅读译文来研究某些高深的科学技术,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局限性。,35,二、读者不同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不同。原作针对性强,采用的题材、体裁、内容及表现手法,完全符合原文读者的要求、兴趣、爱好。而译文读者常常在文化素养、理解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不同于原文读者。因此,译文的针对性很差,容易增加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困难。不少译者常常采用译者注的方式进行补救。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不同译者要通过已经用SL表达出来的原作M,来了解原始思想To,然后再用TL重新表达出来。由于SL和TL语言不同,在用词、句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等方面均不相同。原文M已用SL表达出来,翻译时极易受SL的影响而造成Mr的语言不自然、别扭甚至晦涩难懂的现象(见以下例句译文A)。遇到这种情况,应大胆摆脱原文的束缚,用地道的译语表达出来(译文B)。(3)Johnstoodfromthechair.A:约翰从椅子上站起来。B:约翰站了起来。(4)Earlierscientiststhoughtthatduringamanslifetimethepowerofhisbraindecreased.A:早些时候的科学家们认为,在人的一生中,脑子的机能会逐渐减弱。B:从前科学家认为,人越老,脑子的机能越衰退。,36,例(3)译文A“从椅子上站起来”不符合汉语习惯,不仅不像中国话,而且意思也对。它给人的印象是这个人原来站在椅子上。照汉语习惯,原来坐着,现在站了起来,就叫“站了起来”。例(4)译文A原文抠得太死,结果语言很别扭,意思也不太清楚。译文B译得活一些,也更符合汉语习惯。翻译要“钻进去,跳出来”。钻进去是指钻研原作,吃透原作;跳出来就是要摆脱原文语言方的影响和束缚,设法按照译语的表达习惯把原作重新表达出来。者的人钻进去以后跳不出来,为了忠实于原文形式,常常置译语表达习惯于不顾。结果,译出来的东西不符合译语的表达方式,生硬、晦涩、费解、甚至不知所云。反之,也有人为了使译文“优美流畅”,置原文于不顾。结果,译出来的东西与原文出入很大,实际上,这是对原文的歪曲和捏造,严格地说这不能叫翻译。以上两种偏向,是翻译独有的常见的两大通病:翻译症(详见第九章翻译症)和马虎翻译(详见第五章翻译标准54三)。翻译时必须努力克服这两种不良倾向,这就增加了翻译的困难.精通数门语言的人用不同语言表达同一千原始思想时,为了达到同一效果,往往会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一个小学生称呼老师时,会用中国话说:张老师,用英语说MissBrown,用俄语说AHHaIIETPOBHa(安娜彼得洛夫娜)按俄语的习惯,学生常直接称呼老师的名字和父名以示尊敬。事实上只有这样称呼才符合语言的习惯也符合说话人的身份,表达出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若按中文习惯译成TeacherBrown或YqTe皿HHILaMBaHOBa(伊凡诺娃老师),则不符合译语习惯,同时也失去了原来的尊敬之义。因而翻译时就应该按原语的语言习惯,作适当调整,这样才能表达出原意而且通顺自然。,37,四、材料不熟悉翻译的另一难处是译者对原作表达的题材不一定熟悉,专业不一定内行,对原作者使用的词句、表达方式、写作风格,不一定喜欢,不一定擅长。因之,翻译前译者应下工夫学习有关的知识。搞文学翻译,要对于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对所描写的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风俗、习惯、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原作,做好翻译工作。当然,这也就造成了翻译的困难。3.5翻译与说写孰难孰易?用原语进行说写的人心中总要有话可说。要言之有物,事先必须作大量准备工作,确定写作内容。有了材料还要考虑怎么写,给谁看等一系列问题。这是用原语说写的难处。翻译完全是把别人的思想,用译语进行说写,上述一切努力全都免了。所以,有人认为翻译省劲,不要积累材料,不要构思,往往可以多产。这的确是翻译容易的一面。,38,但翻译也有不可低估的困难一面。首先吃透原著,彻底理解,然后,把别人的思想按别人的框框表达出来,这样做很不容易。其次,TL与SL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不仅用词结构不同,而且语言习惯也常常有很大出入。要用TL重新表达,要做到既符合原意保持原作风格,又使译文流畅更不容易。第三,要有广博的知识,对原作所论述的问题和所涉及的事物都必须有足够的了解。第四译者要下工夫去体会原作风格,才能做到保持原作风格。以上这些困难如果都下工夫去解决,实际上不亚于原作者事先进行的大量准备工作。鲁迅写过这样一段话: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容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想。但到真的一译,就会遇到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到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面摸一个急于要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只看见容易的一面,看不见困难的一面,因而不肯下工夫钻研解决。这是一般翻译者的通病,也是译文质量不高的症结所在。,39,思考题:1.翻译与说写有何不同?2.比起说写来,翻译是更难还是更易?3.了解翻译性质之后,译者应在哪些方面下工夫,才能提高翻译质量?,40,第四章翻译与对等,对等(equivalence)就是指不同语言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如一种动物汉语叫“狗”,英语叫dog,汉语的“狗”与英语的dog这两个词就是对等前面说过,翻译是将SL表达的事物用TL重新表达一遍,这实际上是用两种语言SL与TL表达同一事物,这两种语言对同一事物的表达就是对等。因此,翻译实际上就是对等问题,41,4.1词的对等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研究两种语言的对等问题,首先要探讨一下词的对等。不同语言中用来表达同一事物的词,如“战争”和“war”,“医生”和“doctor”,语言不用,意义相同,叫做对等词(equivalent)。根据对等的程度,对等词可分为全部对等和部分对等两种,全部对等是指这两个对等词词义范围完全相同,基本上可以画等号。如:radar=雷达,NewYork=纽约,白血病=leukemia,天津大学=TianjingUniversity。在不同语言中,这种词义范围相等的全部对等词为数甚少。一般说来只有专有名词或科技术语。大多数对等词并非如此。两个词在其所在的语言中各有许多不同含义,其中只有一个或数个词义对等。这种情况通过词的搭配看得尤为清楚。如“拉”和“pull,是对等词,通过词的搭配可以看出,这两个词都可以和某些词搭配,因而在这几个词义上”拉“和pull,是对等的。如:,42,拉门pullthedoor拉断pullapart拉开抽屉pullopenthedrawer拉线开关pullswitch他拉了拉我的袖子。Hepulledmysleeve.但有些英语词可以同pull搭配,它的汉语对等词不能同拉搭配,汉语有些词可以同拉搭配,它的英语对等词却不能同pull,搭配;翻译时必须换用别的词。如:pullatooth拔牙pullin(车)进站pullround恢复健康pul1together齐心协力pulloffaplan努力实现计划拉拉手shakehands拉拉队cheeringsquad拉肚子diarrhea拉选票canvass拉倒forgetaboutit,43,由此可见,拉和pull只有一小部分词义对等,大部分词义并不对等,翻译时要用别的词来表达。所以这两个词只是部分对等。见图五:,拉,pull,部分对等词视其对等程度又可分为完全对等和不完全对等两种。对等词在其对等的词义上大部分是意义相同的,吻合的,如breakfast和早饭,委员会和committee。这种对等叫做完全对等。,44,但有的对等词所表达的词义并不完全相同,它们或词义范围不同,或两词所表达的含义有所差异,不太一致。前者如:英语marry一词既可以表示嫁又可以表示娶。wife可用来表达汉语的妻子、夫人、爱人、老婆等等。cousin相当汉语八个词: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汉语“工厂”一词可用来表达英语factory,plant,mill,works四词的含义。“明显”一词具有英语evidently,apparently,obviously三词的含义。后者如:teenager和“青少年”对等,英语teenager指13岁至19岁的人,汉语“青少年”范围较广,可以指从八、九岁到二十余岁的人。汉语“知识分子”指上过学有知识的人,而英语intellectual则指有学问的、层次较高的知识分子。英语scholar指正在学习的人,也包括有学问的人,而汉语的“学者”则指学识渊博的人。上述两种情况都属不完全对等。由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有时SL中有些词在TL中没有与之相当的对等词。这种没有对等词的情况在翻译中是屡见不鲜的。鲁迅曾经说,翻译时“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也还得想,一直弄到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面摸一个急于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鲁迅所说的“却没有”就是因为汉语没有这个词的对等词。这种情况也常常给翻译工作者带来困难。对于甲语言中没有与之相当的乙语言对等词,就需要创造。若不创造则只能用解释来进行释义,但解释不是对等,也不能叫翻译。,45,如英美动物学家把所有动物分成三大类,即predator,prey和scavenger。predator指靠捕食其它动物为生的,如虎、狼。prey是指为其它动物所捕食的,如野兔、山羊。scavenger是指自己不杀生,专吃别的动物杀死的动物的,如秃莺、鬣狗。中国动物学家没有这种分法,因而这三个词汉语都没有相应的对等词。翻译时就需要创造,或用解释来进行释义。如:predator以猎食其它动物为生的动物prey被别的动物捕食的动物scavenger吃死动物的动物,46,这种释义清楚明确,也可以为读者所接受,但不是翻译。这时需要进行创造。创造时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意思准确明白,一是易为TL读者所接受。如把predator译为“掠夺者”或“掠夺动物”,就不能为汉语读者所接受。因为读者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若把predator译为“食肉动物”,prey译为“食草动物”,这种译法可以为汉语读者所接受,但意思不确切。因为predator的主要特点是杀生,不是食肉。老鼠偷吃也包括肉食,但不杀生,不能算predator。prey的特点是被吃而不是吃草。有的动物既是predator(因捕食其它动物)又是prey(被另一动物捕食),如蛇吃青.蛙、田鼠,是predator,但又被鹰吃,所以又是prey。又如有人把predator译成猛兽、猛禽,这当然符合汉语习惯,因汉语本来就有猛兽、猛禽这类词,但用它来翻译predator不合适,也不准确。蜘蛛是predator,但它既不是猛禽更不是猛兽。麻雀有时也捕食小虫,也是predator,但谁也不把麻雀叫做猛禽。有人把scavenger译成食腐动物,这也不准确。因为从汉语字面上看给人一种印象,即这种动物专吃腐烂的食物。其实不然。scavenger的特点是它自己不杀生,而专吃别的动物杀死后吃剩下的东西,并不是吃腐烂的尸体。因此上述几种译法都不理想,都是不可取的。,47,根据上述原则可以考虑把这三个词翻译如下:predator猎食动物prey被食动物scavenger食尸动物对于没有对等词的SL词,译成TL时,除去创造外,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用音译加注。如笔者曾把pulque一词译成“葡克水”,然后加上脚注“一种墨西哥人常喝的用龙舌兰汁做成的饮料,香甜可口”。双语词典(bilingualdictionary)如英汉词典、汉法词典、俄英词典等是用对等词来解释词义,即以翻译为释义手段。单语词典(monolingualdictionary)如现代汉语词典、ConciseOxfordDictionary,等,是以解释为释义手段。由于绝大多数对等词只是部分对等。有的是不完全对等,甚至没有对等词,翻译也就是用对等词来解释词义的双语词典,释义往往不太确切。读者查阅双语词典很难了解词的精确含义,很难分辨出词与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如displace,replace,supersede三词查英汉词典意义都是“取代”,但这三者的区别,查英汉词典是看不出来的。又如teacher一词英汉词典的释义是“教员、教师、老师,先生”,其实,这个词的基本词义是“apersonwhoteaches”,也就是“教的那个人”,他可能是以教为职业,也可能不是。英汉词典给人的释义只是前者,没有后者,因而很不确切。又如government一词英汉词典给的词义是“政府”,但在下面句子里显然不是“政府”:,48,(1)Becauseofbadgovernment,thecompanywasinther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通道运算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类-电子与信息大类
-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 说课稿
- 6.19.2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2025-2026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 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四单元 第22课《海底蛟龙-潜艇》说课稿 冀教版
- 关于给领导感谢信15篇
- 六一儿童节开幕词18篇
- 中医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 (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金融科技企业员工股权激励与数据安全合同
- 商业地产抵押担保借款合同范本
- 数据安全国家标准体系(2025 版)
- 潍坊市2026届高三开学调研监测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 抢救护理记录书写规范与技巧
- 2025至2030中国牙刷丝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文明礼仪课件高中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必考知识点提纲
- DB61-T 5125-2025 绿色生态小区建设评价标准
- 秩序员安全培训完整版
- 感染性休克护理新进展
- 2025年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面向高效节能的空调换热器微通道结构优化设计与实验验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