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鸟鸣涧》与《致杜鹃》_第1页
对比分析《鸟鸣涧》与《致杜鹃》_第2页
对比分析《鸟鸣涧》与《致杜鹃》_第3页
对比分析《鸟鸣涧》与《致杜鹃》_第4页
对比分析《鸟鸣涧》与《致杜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比分析鸟鸣涧与致杜鹃 摘 要:鸟鸣涧和致杜鹃都属于自然抒情诗,本篇文章主要从对大自然的感受方式、诗歌体现出来的诗人的人生观这两方面入手分析两首诗的差异之处。 关键词:鸟鸣涧;致杜鹃;对大自然感受方式;人生观 一、对大自然感受方式 (一)王维对大自然的感受方式 诗人是从整体入手、偶然地去感受自然的,所见所闻只是偶然映入了诗人眼帘,只是那一刹那,大自然所呈现的情景与作者的心灵相契合,这就是所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体现。天人合一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看法。王维受到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家的影响,受佛家影响最大。把三者结合起来,这里的“天人合一”可以理解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不自觉的合一,人摆脱世俗的观念、欲望,在大自然中展现出自己的本性,与自然合一。“天人合一”不能刻意为之,而要靠刹那的顿悟,刹那的契合,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缘。佛教的缘起论就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因此又可以进一步引申到“空”这一层面来,本诗正好也是围绕着“空”字来写,在这个“空”字中隐藏了作者的人生观、人生态度,我将在第三部分详细论述。 (二)华兹华斯对大自然的感受方式 华兹华斯着眼于从一个特殊的点“杜鹃的歌声”来感受大自然。我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大自然非常丰富、美丽,无穷无尽。把大自然感受完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通过一些特殊的点来感受。第二,华兹华斯受基督教泛神论的影响,认为上帝的灵魂不在天国,而在大自然中,大自然无处不有上帝的精神存在,而人的灵魂又是依存于大自然界,与人类世界的激烈的动荡相比,大自然却是如此的有序、稳定。因此打心底里,他就对自然,对自然的每一物有着钦佩、赞美之情。在他的诗歌中,杜鹃已经不是一只普通的鸟,它是春之骄子、是无形的影子、是一种歌声或迷、是希望、是爱、是被人渴望的受祝福的鸟,他认为现在的世界不配作它的家,可见在华兹华斯眼中,杜鹃地位之高。它的歌声是打开作者如黄金般记忆的钥匙,它的歌声让世界变得像缥缈的仙岛般神圣而纯洁。杜鹃被赋予了这种伟大的力量,而在基督教的观念里,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只有上帝才拥有创造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本诗中一只小小的杜鹃鸟拥有了改造世界的能力,拥有了神性,由此体现出华兹华斯受泛神论的影响。 二、所体现的人生观 (一)王维的人生观与人生态度:一切皆是空,既来之则安之 就诗歌中“桂花”这一意象而言,“蟾宫折桂”寓意进士及第,桂花象征着文人的荣誉;“桂”又与“贵”之谐音,因此有荣华富贵的寓意。诗句中“桂花落”寓意着仕途失意。诗人未见桂花开,却见桂花落,或许是因为花开时,被凡事所扰,无心来山野之中欣赏桂花的盛开,而此时却有闲情逸致来看山林中飘落的桂花,就说明此时的诗人仕途失意、不受俗事所累。但诗人并未因为仕途失意就郁郁寡欢,反而调侃自己为“闲人”,赏山林之景,悟人生之理。可以看出其用“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面对生活。 从诗歌所呈现的意境来看,桂花无声地飘落悄悄爬起的月亮惊得鸟儿发出清脆的叫声,寂静山涧只回旋着鸟儿的鸣叫,这一幅动景传达出“静”的意味,充满空灵之感。诗人想到这不就与“四大皆空”的佛教主张同理吗?时光逝去,花开花落,自有其规律,不因其他原因改变。万事万物皆如此,盛衰自有其理,又何必因为“盛”而喜悦,“衰”而感伤呢?一切皆空。这便是诗人传达的人生观。诗人便是在这种内在感受与自然相契合的这一时刻,写下这首诗来表达内心的顿悟的。 (二)华兹华斯的人生观与人生态度:寄希望于上帝。在大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华兹华斯对杜鹃进行了各种赞美,他受泛神论的影响,因此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就可以看作是他对上帝的赞美。他对杜鹃的敬畏就可以看作是他对上帝的敬畏。在“杜鹃的歌声”的指引下,让他由现在联想到过去黄金般的时光,在回忆过去的美好中,他的心灵得到了安抚。在诗歌的最后他不禁赞美道:杜鹃啊!你这受祝福的鸟!你使世界起了变化它象是成了飘渺的仙岛,成了配得上你的家!世界像缥缈的仙岛一般纯洁、和谐。此时在作者眼中,世界似仙岛和谐而纯洁,这是作者在杜鹃的帮助下安抚了心灵之后看到的世界,看得出作者的心灵得到了很好的安抚,进一步体现出杜鹃力量的强大,体现出诗人对杜鹃的赞美与感激,对神的感激。出杜鹃对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让世界更美好。对杜鹃的崇拜与感激,进而表现出作者对上帝的崇拜和感激。 杜鹃的歌声帮助作者安抚了心灵,诗人也是主动细听杜鹃的歌声的,由此可以得出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归宿的人生态度。 三、总结 这两首诗歌都属于自然抒情诗,但对大自然的感受方式以及诗歌所体现的人生观与人生态度都有着较大的差异。王维侧重于从整体入手、偶然地去感受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契合;华兹华斯则是从一个点入手去感受自然。诗人们在诗歌中也体现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