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溶液的依数性-总结_第1页
稀溶液的依数性-总结_第2页
稀溶液的依数性-总结_第3页
稀溶液的依数性-总结_第4页
稀溶液的依数性-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结冰的路面撒盐的原因是什么?,提问,1.高山上煮鸡蛋为什么不熟?,2.夏天腌黄瓜为什么“出汤”?,(沸点),(渗透压),(凝固点下降),.,2,第二章稀溶液的依数性,ColligativePropertiesofDilutedSolution,3,.,溶液的一般概念,溶解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溶质的物理分散,吸热过程,溶质分子溶剂化,放热过程,4,.,引起溶液的性质不同的因素溶质的本性溶液的颜色、导电性、表面张力等。溶液的浓度溶液的蒸气压、沸点、凝固点、渗透压等。溶液的依数性(稀溶液的通性),5,.,为什么要学习稀溶液的依数性?,人体内包含大量的、形形色色的溶液体系。正常的生理功能依赖于内环境(主要是液体环境)的稳定。当溶液组成改变时,溶液的某些性质将依从稀溶液的依数性规律而发生改变。稀溶液的依数性,对细胞内外物质交换与运输、临床输液、水及电解质代谢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6,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渗透压,7,.,注意稀溶液的依数性只适用于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0.2molkg-1以下),对电解质溶液或浓度较大的非电解质溶液,由于溶质的溶剂化及溶质微粒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力,溶液的依数性规律将发生偏差。,8,.,本章学习要求及重点,理解稀溶液依数性的概念。掌握稀溶液的蒸气压降低、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渗透压产生的原因及变化规律。能够熟练应用稀溶液依数性的相关公式进行计算。了解稀溶液依数性在医学上的意义。,9,.,一、液体的蒸气压,2.1溶液的蒸气压下降,10,.,在一定温度下,当液相蒸发的速率与气相凝结的速率相等时,液相和气相达到平衡,此时,蒸汽所具有的压力称为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3.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vaporpressure),符号:p单位:帕斯卡(Pa或kPa),.,11,几种液体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对于某一物质,一定温度下,其蒸汽压是个定值。同一液体,温度越高,蒸汽压越大;蒸汽压越大,越易挥发,.,12,二、溶液的蒸汽压下降,实验结果:在相同温度下,P水P葡萄糖。,结论:含有难挥发性溶质溶液蒸气压总是低于同温度纯溶剂的蒸气压,左水,右葡萄糖,.,13,pp,pA*p=p=pA*xB,p表示溶液的蒸气压下降。,(2-2),.,20,在稀溶液中nAnB,因而:,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蒸气压的下降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而与溶质的种类和性质无关。,适用条件: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21,22,.,2.2溶液的沸点升高,沸点(boilingpoint):当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液体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就是该液体的沸点。,Tb=KbbB,Kb-溶剂的沸点升高常数,它只与溶剂的性质有关(p12表2-2),23,.,溶液沸点升高的原因?,溶剂中加入难挥发性溶质后,溶液的蒸气压下降,要使溶液蒸气压等于外压,必须提高温度。,.,24,图2-3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25,.,由Raoult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bB)成正比。因此可以得到:溶液的沸点上升也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颗粒数有关,而于溶质的本性无关。,26,.,溶液沸点上升的定量关系为:,Tb=TbTb0=KbbB,(2-4),Tb为溶液的沸点升高;Tb为溶液的沸点;Tb0为纯溶剂沸点;Kb为溶剂沸点升高常数,只与溶剂本性有关,27,.,1.纯溶剂的沸点恒定,溶液的沸点不恒定。,2.溶液的沸点是指溶液刚开始沸腾时的温度。,3.溶剂的沸点升高常数Kb只与溶剂的本性有关,其值可通过实验确定。,式(2-4)的意义在于:溶有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的稀溶液的沸点升高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溶液浓度越大,其蒸气压下降越多,则沸点升高值越大。,注意:,28,.,凝固点(freezingpoint)是物质的固、液两相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此温度下固相与液相平衡共存。,一、液态纯物质的凝固点,纯水的凝固点(273.15K)又称为冰点,即在此温度水和冰的蒸气压相等。,2.3溶液的凝固点降低,29,.,二、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溶液的凝固点是指刚有溶剂固体析出时的温度。,注意:溶液的凝固,开始析出的是溶剂的固体(不含溶质,水为溶剂时析出的是冰)。,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凝固点总是比纯溶剂凝固点低,这一现象称为溶液的凝固点降低(freezingpointdepression),30,.,溶液凝固点降低的原因?,图2-4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溶液的蒸气压下降,31,.,和沸点升高一样,对于难挥发性的非电解质溶液,凝固点降低亦正比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Tf为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Tf0为溶剂的凝固点;Tf为溶液的凝固点;Kf为溶剂凝固点降低常数,只与溶剂本性有关,式(2-5)的意义: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32,凝固点下降法测分子量,Tf=KfbB,.,33,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33,.,34,例1取0.749g谷氨酸溶于50.0g水,测得凝固点为-0.188,试求谷氨酸的摩尔质量。,解:Tf=KfbB=Kf(mB/MB)/mA,MB=KfmB/mATf,35,.,1.扩散:如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扩散由分子本身的热运动引起,2.半透膜(semipermeablemembrane):,只允许某些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透过的薄膜。,可作为半透膜的物质:细胞膜、肠衣、火棉胶膜、玻璃纸、萝卜皮等。,2.4溶液的渗透压,36,.,半透膜示意图,渗透现象,37,.,渗透现象示意图,38,.,渗透(osmosis):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纯溶剂进入溶液(或从稀溶液向浓溶液)的净迁移。,渗透的目标:缩小溶液的浓度差。,39,.,产生渗透现象两个的必备条件:,渗透方向:溶剂分子从纯溶剂向溶液或是从稀溶液向浓溶液渗透。,有半透膜存在;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40,.,3.渗透压,渗透压示意图,渗透压阻止渗透作用所施加与溶液的额外压力。,渗透压的符号为,单位为Pa或kPa。,41,.,二、溶液的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浓度和温度的关系同理想气体方程式一致。VantHoff(范托夫)V=nRT或=cBRT,第二节稀溶液的依数性,:渗透压;V:溶液体积;R:气体常数;n:溶质物质的量;c:物质的量浓度;T:绝对温度;R=8.314kPaLmol-1K-1,41,.,对非电解质的稀溶液来说,渗透压的大小可表示为:,在溶液浓度很稀时:cBbB,故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可看作近似地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bB成正比。,VnRT,cBRTbBRT,42,43,.,(1)0.2molL-1葡萄糖溶液与0.2molL-1蔗糖溶液,对于电解质溶液,范托夫定律应写成:=icRT,(2)0.2molL-1NaCl溶液与0.2molL-1葡萄糖溶液(提示:每个NaCl粒子可以离解成一个Na+和一个Cl-),请大家比较下列两组物质的渗透压:,44,.,例将2.00g蔗糖(C12H22O11)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求溶液在37时的渗透压力。,解:C12H22O11的摩尔质量为342.0gmol-1,则,45,.,利用稀溶液的依数性可以测定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大分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用测渗透压力的方法;,而测定小分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用凝固点降低法。,.,46,三、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渗透活性物质:溶液中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分子/离子)统称为渗透活性物质。,根据VantHoff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对于任一稀溶液,与c成正比。,1.渗透浓度(osmolarity):,因此可以用渗透活性物质的量浓度来衡量溶液的渗透压大小。,47,.,渗透浓度(osmolarity):,所谓渗透浓度就是渗透活性物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体积。即渗透活性物质的总浓度。,符号:cos单位:molL-1或mmolL-1,表2-4列出了正常人血浆、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中各种渗透活性物质的渗透浓度。,48,.,2.等渗、高渗和低渗溶液,等渗溶液:渗透压相等的两种溶液。,高渗溶液:渗透压不等的两种溶液,则渗透压相对高的称为高渗溶液。,低渗溶液:渗透压相对低的称为低渗溶液。,医学上以血浆渗透压作为标准规定在280320mmolL-1的溶液为等渗溶液。高于此范围者为高渗溶液。反之,为低渗溶液。,如:50.0gL-1的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9.0gL-1)、12.5gL-1的NaHCO3溶液等是等渗溶液。,49,.,将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a.在生理盐水中,b.在较浓的NaCl溶液中,c.在较稀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逐渐皱缩,皱缩的红细胞互相聚结成团。这是因为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力低于浓NaCl溶液,红细胞内的水向外渗透引起。,红细胞的形态没有什么改变,因为生理盐水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力相等,细胞内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红细胞逐渐胀大,最后破裂,释放出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使溶液染成红色,即溶血。这是因为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力高于浓NaCl溶液,细胞外的水向细胞内渗透引起。,.,50,CellularRespondstoBodyFluidTonicity,Isotonic,51,.,晶体渗透压力(crystalloidalosmoticpressure):低分子晶体物质产生的渗透压力如:电解质、葡萄糖、氨基酸等。,(二)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力(colloidalosmoticpressure):高分子胶体物质产生的渗透压力。如:蛋白质、糖类、脂质等。,血浆总渗透压力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