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劝学》知识点梳理_第1页
高三一轮复习《劝学》知识点梳理_第2页
高三一轮复习《劝学》知识点梳理_第3页
高三一轮复习《劝学》知识点梳理_第4页
高三一轮复习《劝学》知识点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劝学荀子,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渐培养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迁移运用能力2、掌握重点文言知识,提炼写作话题。,【学习目标】,复习自主储备内容,1、自主储备文言知识。(包括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作家作品及文体知识等也可简单了解),3、探究文本,挖掘文意,储备作文素材。(理清文本的层次、主旨、论证结构等。),2、背诵、默写、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复习自主复习的步骤,1、通读文本,回忆文意和主旨。2、细读文本,把握词义和句意。3、再读文本,整理文言知识。(包括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注意:发散思维、联系课内其他文本。4、思考文本,积累素材。(最好动笔写成议论小段),【背诵课文】,复习基础正字音:,退,輮()舆()槁暴()砺()参省()须臾()跂(),蛟()跬()骐骥()驽()锲()镂()跪()蟮()螯()楫(),ru,y,gop,l,j,cnxng,y,q,jio,ku,qj,n,qi,lu,gu,shn,o,【写名句】,(1)故木受绳则直,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2年北京安徽)(2)_,非能水也,。君子生非异也,_。(12年大纲)(3),而神明自得,_。(12年山东江苏)(4),无以至千里。(09年山东)(5)蟹六跪而二螯,_,用心躁也。(11年山东),【积累课文基础知识】,(1)第一段重点字词:劝、已、之、于、为、中、以为、曲、则、就、砺、乎、知、翻译句子:“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积累课文基础知识】,(2)第二段重点字词:之、所学、跂、疾、彰、生、于翻译句子:“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积累课文基础知识】,(3)第三段重点字词:焉、跬步、无以、锲、镂、寄托翻译句子:“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1.望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C.先达德隆望尊D.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远看,盼望、希望,声望,农历十五日,首先注意课下注释中该字词的意思然后回忆其他课文中是否出现过同样的意思最后归纳一下他都有哪些意思,2.绝A.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以为妙绝D.佛印绝类弥勒E.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F.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停止,隔绝,极点,非常,横渡,断绝,2、归纳总结本课中的“而”:A.而寒于水而致千里而绝江河而青于蓝而闻者彰而见者远B.顺风而呼登高而招吾尝跂而望矣吾尝终日而思矣C.蟹六跪而二螯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E.而神明自得F.锲而不舍,表转折,表修饰,表并列,表递进,表因果表承接,表假设,【练习“而”的用法】近三年出现“而”的用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朝济而夕设版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我腾跃而上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假设),(顺承),(修饰),(顺承),(顺承),(转折),(转折),(修饰),(修饰),本课中出现的其它常用虚词:2.之:A.锲而舍之:B.筋骨之强:C.青,取之于蓝:D.蚓无爪牙之利:E.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F.輮使之然也:,代词,代朽木。,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代青,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代词,木,之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师说以贻之(他)代人非生而知之者(事理)指示代词,表近指:之二虫又何知(这,此)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可不译.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音节助词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顷之,烟炎张天。动词译为“到,往”“到去”: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练习,指出下面“之”的意义和用法1.石之铿然有声者2.久之,目似瞑,意暇甚3.辍耕之垄4.夫晋,何厌之有5.多于南亩之农夫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8.四海之大9.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0.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2音节助词,不译3动词,“到”4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5结构助词,“的”6结构助词,“取独”7指示代词,“这类”8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9动词,“到”10结构助词,取独,【写作素材整理】,(1)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他认为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学思精通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思是学与行之间的关键,学而不思者则不明。因此,理想的“大儒”不只是博学多能,最重要的是有超常的理性判断能力。本材料可用于_、_等话题的写作。(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学习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人的道德情操也是不断培养与提高的过程。本材料可用于_、_等话题的写作。,学与思知与行,积累过程很重要,【写作素材整理】,(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本材料可用于_、_等话题的写作。(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本材料可用于_、_等话题的写作。(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本材料可用于_、_等话题的写作。,)方法是重要的借助于外物往往能让理想早日成为现实,持之以恒优势与劣势,专心干一行,爱一行,写作素材积累写作素材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角度点拨,持之以恒,写作素材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角度点拨,借助于外物往往能让理想早日成为现实,2008年高考满分作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粒米成罗,聚沙成塔。老子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正说明了“积小成大”的哲理吗?荀况劝学篇里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样证明积累的意义。世间万事万物,无不在见证着大事是由小事构成的。,【劝学内容回顾及写作特色】,寓议于喻鲜明生动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灵活,有的用同类事物设喻,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有的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请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方法,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从“生命”“真情”“青春”“信念”“个性”等话题中选取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佳作片段】,生命生命如画,有浓墨泼洒,也有淡笔轻描;生命如歌,有轻吟浅唱,也有高歌猛进。君不见李太白、杜子美之一生,浓墨泼洒,铸就生命之伟大;裴多菲、雪莱之一生,淡笔轻描,终写尽生命之真谛。君不见轻吟浅唱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高歌猛进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生命是山,我们无法预估它的长度,却可追求它的高度。生命是路,它是由一块块不起眼的石头组成的,而不是铺金布银。它在平平淡淡中尽显生命之完美。生命是一叶扁舟,航行于茫茫沧海之中,只有经历暴风雨的洗礼,才会迎来明天海上初升的太阳。生命如一条奔涌的大河,以排山倒海之势勇往直前,尽力展示着自己的波澜壮阔。它汪洋恣肆,挟卷一切,在人们的惊羡中一泻千里,融入那一望无际的海洋。它还必须承受独自流淌的孤独,必须冲破眼前的一切险阻,必须体验一路上的恐怖。这一过程,跌宕起伏,坎坷曲折。,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_。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_,_;_,_。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_,_,_。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_,_;_,_。,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_,_;_,_。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_,_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