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山日月本平平一触此老奇趣生_杜诗详注,执教者:李秋华高二六班,兵车行,杜甫,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形象、再造形象,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3、在比较阅读中对李白和杜甫两大诗人进行研究性学习。,2、联系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了解统治者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杜甫生平简介,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读书和壮游时期,代表作望岳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等,十年困守的结果,使他变成了忧国忧民的诗人,文风走向现实主义。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45-48岁代表作春望、悲陈陶、羌村、和“三吏”、“三别”等,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高峰。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以后成都浣花溪建草堂后经严武荐任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不足半年,辞职回草堂。漂泊十一年间,竟写诗一千多首,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770年冬,死在由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杜甫长安十年的生活概况,杜甫于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来到京城长安,他满以为从此可以实现仕途上大展鸿图的政治抱负,但他的希望落空了。,杜甫到长安的第二年,恰值唐玄宗下诏,命有一艺之长的人到京参加考试,而实际主持这次考试的李林甫却玩弄手段,下令不录一人。杜甫参加了这次欺骗性的考试,结果大失所望。天宝十年(751年),唐玄宗接连举行三个盛典,杜甫借机写了三篇文章献给玄宗,玄宗十分赞赏,让他待制集贤院,命宰相对他的文章进行考试,但由于李林甫从中作梗,考后却永无下文。,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同时,他的经济条件也日益恶化。由于在奉天县令任上的父亲病故,断绝了经济来源,所以他的生活非常辛酸、困苦,甚至到了“卖药都市,寄食朋友”的地步。,由于政治失意和生活困苦,杜甫对黑暗的现实认识一步步加深,思想感情一天天地接近人民百姓,从此,反映人民的疾苦成了他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写了不少传世佳作,兵车行就是其中之一。,写作背景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首诗的说明来读。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歌行: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体裁简介,沉郁顿挫: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形成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杜甫诗歌所要表达的人生情感非常强烈,而同时这种情感又受到理性的节制。他的思虑常常很复杂、心情常常很矛盾,所以他需要找到恰当和适度的表达方法。这样,使得诗中的情感之流成为有力度而受控制的涌动。,这首诗属于歌行体。“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这首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集团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显然已超出感叹而变为怨愤,这是全诗的基调。必须始终把握住这个基调,才能读好这首诗。,整体感知:,把握文意和全文抒情基调:,1、送别场面2、征夫控诉3、悲惨生活,全文基调:怨怒,悲怆凄惨的出征图震撼心弦的送别图,思考:作者如何将“惨别”的场面描写得撼人心魄?,第一层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开头几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第一段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这幅惨别图的?,方法提示:抓关键字词修辞的角度各种感觉描写方法(如行动、语言、心理、细节等)(或其它表现手法),场面描写,“辚辚”“萧萧”:听觉,出征士兵,可见出征士兵之多,士兵家属,“走相送”“牵”“顿”“拦”“哭”“干(细节描写),可见分别时的痛苦、悲伤、绝望,的气氛,渲染了凄惨,哪些字词、句子强烈体现了场面的凄惨?,凄惨,“弓箭”“在腰”:视觉,“不见咸阳桥”(视觉、夸张),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牵衣留恋、不舍顿足悲痛、愤怒拦道阻止哭无奈、愁苦连续四个动作更将送行者的留恋、悲怆、愤恨、绝望的感情与神态完整地展现出来。诗人笔下,灰尘弥漫,车马人流,令人目眩;哭声遍野,直冲云天,震耳欲聋!集中展现了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生死离别之情,实际上是写人民的怨愤,也表达了反对开边政策的情绪。,造成惨别的原因是什么?,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把边庭战士的重大伤亡和统治者的拓边野心作对比,指出了战争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全文的主旨。,苦难根源,诗文还从哪些方面具体展现“点行频”带给人们的苦难?,戍边无休止家园尽荒芜索租从何出青海群鬼哭,鉴赏“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对比。这是对前两句“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所作的形象说明,使人心酸。古代孩子留长发,15岁开始用头巾束发。如今,一个刚到束发年龄(成年)还不怎么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伍,而且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这是何等可怜啊!所以,连里正也动了心,替他束发。人过40,头发渐白,又刚从前线回来,理当休息了,不料又被派到前线去。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无限制地超期服役,统治者的残酷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人们的心理有何变化?为何会有这种变化?表达什么感情?重男轻女重女轻男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以自我宽慰烘托哀叹,更显出哀叹之深。这样的心理变化也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悲痛欲绝、怨愤。,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结尾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结尾写青海战场的景象,好像是用摄影机拍下的一个全景镜头:漫山遍野,白骨纵横,在阴沉的天色和蒙蒙细雨中,不时地闪出磷火,传来凄厉的鬼哭声。如此阴森的景象,真叫人不寒而栗!这样描绘古战场的悲惨的景象,其意仍在讽今揭露“开边”政策的罪恶,发人深思。,这首诗中的警策应是哪两句?理由是什么?古人云:“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首诗首尾均为场面描写,警策不在此。处在诗篇中间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才是警策,前一句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后一句揭示了苦难的根源,这正好概括了本诗的主题;而且这句诗锋芒直指最高统治者武皇,给统治者以警戒,显示了诗人巨大的勇气,所以说这一句是本诗警策。,课文总结这首诗通过以亲人送别出征战士的场面描写引入行人问答,由个人痛苦经历扩展到全社会,由点到面,由现象到本质地勾画出安史之乱前的一个历史时期里社会的真实状况,再现了时代的苦难,层层深入地揭示了苦难的根源,表达了人民强烈的反战愿望。基本结构:以送别出征战士的场面描写开头,以行人答问为主体。贯穿全文的主要感情是:怨愤,服役时间之()边庭流血之()田园荒芜之()犬鸡被驱之()官府逼租之()青海白骨之(),哭:,文学要讲究“逼人性”。胡适,诉,启下,深化,长,多,广,悲,惨,急,结尾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结尾写青海战场的景象:漫山遍野,白骨纵横,在阴沉的天色和凄凄细雨中,不时地闪出磷火,传来凄厉的鬼哭声。,(鬼哭图),名句赏析,2.“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3.“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有什么含义?,1.“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二句表达了什么内容?在整首诗中有什么作用?,语句赏析,1.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一系列的动作,体现了送行者怎样的情感?,连续的四个细节动作,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的细腻入微,诗人笔下,灰尘弥漫,车马人流,令人目眩;哭声遍野,直冲云天,震耳欲聋!集中展现了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在整首诗中有什么作用?,所写内容: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生死离别之情,实际上是写人民的怨愤,也表达了反对开边政策的情绪。作用:这两句诗是第一段的关键所在。前四句都是为它做铺垫的。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有提挈全诗和设置悬念的作用,因为二、三段的内容极其深刻地说明了这震天哭声的由来。,2.“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这是对前两句“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所作的形象说明,读罢使人心酸不已。古代孩子留长发,15岁开始用头巾束发。如今,一个刚到束发年龄还不怎么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伍,而且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这是何等可怜!所以,连里正也动了心,替他束发。人过40,头发渐白,刚从前线回来,理当休息,不料又被派到前线去。,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残酷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从这年龄的跨度中可以看出壮士们无期限地超期服役,控诉了统治者的残忍和罪恶。,3.“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有什么含义?,这两句写社会心理的变化。在封建社会里,人们重男轻女,生男则喜,生女则悲;因为男子是主要劳动力。可是现在不同了,反以生男为“恶”,生女为“好”。,这种变化是由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造成的,反映了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这两个句子,上句是自我宽慰之辞,下句是哀叹之辞,以自我宽慰烘托哀叹,更显出哀叹之深。这样的心理变化也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于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白居易,1.造成惨别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小结,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把边庭战士的重大伤亡和统治者的拓边野心作对比,指出了战争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全文的主旨。,苦难根源,点行频-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从“道旁过者问行人”开始,让当事者,即被征发的士卒作了直接倾诉。“点行频”,意思是频繁地征兵,是下文叙事的总纲,是全篇的“诗眼”。它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是以汉喻唐,实指唐玄宗。杜甫如此大胆地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这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激烈抗议,充分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2.“行人但云点行频”:有何作用?,结尾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结尾写青海战场的景象:漫山遍野,白骨纵横,在阴沉的天色和凄凄细雨中,不时地闪出磷火,传来凄厉的鬼哭声。如此阴森的景象,真叫人不寒而栗!这样描绘古战场的悲惨的景象,其意仍在讽今揭露“开边”政策的罪恶,发人深思。,初读诗歌、整体感知,通过阅读兵车行,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这首诗歌展现出许多触目惊心的画面,例如咸阳桥头悲惨送别图、血流成海图,你还能找出其它的画面吗?,田亩荒芜图健妇犁耕图县官索租图青海白骨图,整体感知:,这是一首古体诗,它是侧重于叙事的。它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要抓住这件事的几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并说明全文的基调是怎样的?,唐玄宗天宝年间,唐王朝穷兵黩武。为了和吐蕃继续作战,在长安一带大肆征兵,造成老百姓生离死别的惨痛后果。本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是怨愤的,这是全诗的基调。,造成这一切苦难的根源,明确:点行频(频繁的点兵出征),是什么?,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开拓边疆的雄心还没停止),2.诗歌中是怎样呈现这一送别场面的?它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的?,全副戎装的出征士兵;哭嚎顿足的爷娘妻子;飞扬起的滚滚风尘。隆隆的战车声;战马的嘶鸣声;队伍的脚步声;军官的呵斥声人们的号哭声;喧闹的混杂不清的人语声。,视觉,听觉,诗人用这些细节给这个场面渲染了极其凄惨的气氛,借此表达了人民对无休止的“开边”战争的怨愤。,“点行频”到底给人民带来了哪些巨大的苦难?,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农业生产的被破坏(田地荒芜)。,夸张,“点行频”到底给人民带来了哪些巨大的苦难?,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戌边。,长期服役的痛苦,(对比),“点行频”到底给人民带来了哪些巨大的苦难?,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苛捐杂税的威逼,“点行频”到底给人民带来了哪些巨大的苦难?,心理创伤(心理活动),田地荒芜(夸张手法),长期服役(对比手法),苛捐杂税的威逼(反问手法),课文总结这首诗通过以亲人送别出征战士的场面描写引入行人问答,由个人痛苦经历扩展到全社会,由点到面,由现象到本质,勾画出安史之乱前的一个历史时期里社会的真实状况,再现了时代的苦难,层层深入地揭示了苦难的根源,表达了人民强烈的反战愿望。基本结构:以送别出征战士的场面描写开头,以行人答问为主体。贯穿全文的主要感情是:怨愤,课后回顾,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讨论:试将这首诗跟李白古风其十九相比较,说说二者的艺术风格有什么不同。,古风其十九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背景:安禄山攻破洛阳之后,烧杀抢掠,百姓惨遭屠戮,血流成河,而叛贼却衣冠簪缨,住进去朝廷。,古风与兵车行之比较,李诗写人民的苦难,是诗人想像在遨游太空时俯视所见,而且写得很概括;杜诗写人民的苦难,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行人”)形象实现的,十分具体。处理题材方式的不同,是风格不同具体表现的一个方面。李白让仙人跟他一道看到人民的苦难,也表现了他的飘逸风格;杜甫的伤时忧国,表现了他的沉郁风格。,第二层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行人问答写了哪些内容?,第二层:(1)战士超期服役(2)战争祸及农事(3)行人申诉委屈,“行人但云点行频”:有何作用?,“点行频”,是下文叙事的总纲。意思是频繁地征兵,是全篇的“诗眼”。它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原来是唐王朝统治者为开拓疆土,不惜用人民“成海水”的鲜血频繁地发动侵略战争。控诉之矛直指皇帝唐玄宗。这也是本诗的主旨。杜甫如此大胆地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这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激烈抗议,充分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怨愤),名句赏析,服役的时间很长。一个刚到束发年龄(15岁)还不怎么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伍,而且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这是何等可怜啊!所以,连里正也动了心,替他束发。人过40,头发渐白,又刚从前线回来,理当休息了,不料又被派到前线去。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残酷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激烈抗议,充分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怎样理解这几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名句赏析,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战争除了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以外,还带来了什么?,山东的广大地区,人烟萧条,田园荒芜,见不着男劳力,即使有一些妇女在把犁耕种,也难改变“禾生陇亩无东西”的局面。战争对生产造成的危害,缺乏劳动力,使得生产凋敝。,名句赏析,第三层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概括这一层内容。,第三层:(1)申诉奈何不得(2)生男不如生女(3)战争惨烈情景,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名句赏析,这是一句反问,它击中了统治者那无人耕作而还要缴纳租税的荒谬逻辑。一个“急”字,一个“索”字,说明百姓的奴役之重,官府的索租之紧。,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这反映了怎样的心理?,名句赏析,在封建社会里,人们重男轻女,生男则喜,生女则悲;可是现在不同了,反以生男为“恶”,生女为“好”。这种变化是由繁重的兵役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造成的,反映了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这样的心理变化也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悲痛欲绝、怨愤。,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名句赏析,结尾描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何作用?,结尾描写什么景象?,描写青海战场的景象:漫山遍野,白骨纵横,在阴沉的天色和蒙蒙细雨中,不时地传来凄厉的鬼哭声。如此阴森的景象,真叫人不寒而栗!,诗人这样来描绘古战场,其意揭露“开边”政策的罪恶,颇能发人深思。诗人的激愤之情也被抒写得淋漓尽致。,这样写有何作用?,服役时间之()边庭流血之()田园荒芜之()犬鸡被驱之()官府逼租之()青海白骨之(),哭:,文学要讲究“逼人性”。胡适,诉,启下,深化,长,多,广,悲,惨,急,再读诗歌,重点突破,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1、开头的场面描写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在这首诗中起什么作用?开头描写了爷娘妻子儿女与出征者生离死别的凄惨场面。2、辚辚萧萧的听觉形象给人什么感觉?有人马杂沓之感,可以想见出征士兵之多。,3、“弓箭各在腰”的视觉形象表明有何作用?他们出发在即,催动亲人们撕心裂肺的悲痛。4、送别的场面中诗人突出地描写了什么细节,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突出了“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走相送”“拦道哭”这些细节。出征者众多,马上出发,亲人闻讯赶来,扶老携幼,追奔呼号,心情既急切又悲痛。因为这是一场生离死别。,从视觉、听觉以及动作等方面,给读者强烈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千万家庭因征战而妻离子散的悲剧,来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所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诗人用这样一些细节真切地表达了人们彻心入骨的绝望悲怆和对无休止的开边战争的强烈怨愤,也表达了诗人对穷兵黩武的开边政策的愤怒批判。,片段二:征人控诉“点行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征人从哪些方面具体展现“点行频”所给征人带来的苦难?,“武皇开边意未已”(即唐玄宗)对最高统治者的强烈抗议,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戍边无休止家园尽荒芜索租何太急青海群鬼哭,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戌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1、“过者”“行人”是谁?“我”与战士2、“点行频”包含哪些内容?表现什么?“或从十五北防河归来头白还戌边。”叙述服役时间过长,占去人的大半生。,3、鉴赏“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这是对前两句“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所作的形象说明,使人心酸。古代孩子留长发,15岁开始用头巾束发。如今,一个刚到束发年龄(成年)还不怎么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伍,而且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这是何等可怜啊!所以,连里正也动了心,替他束发。人过40,头发渐白,又刚从前线回来,理当休息了,不料又被派到前线去。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无限制地超期服役,统治者的残酷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4、鉴赏本诗主旨句“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是以汉喻唐,实指唐玄宗。千百万战士战死沙场,是因为皇帝用武力扩张领土的野心没有停止。杜甫如此大胆地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这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激烈抗议,充分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怨愤),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尊老爱老的发言稿
-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WPS Office)(AI协同)(微课版)课件 模块1、2 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处理
- 时间的小火车课件
- 咏柳古诗的课件
- 时间宝贵课件
- 海底捞员工培训体系
- 大气班主任培训
- 2025版智慧停车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海洋运输船舶维修配件采购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公交车广告投放居间服务合同
- 2025年重庆市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考试(汽车驾驶员·技师、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造价工程师-水运工程造价工程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
- 2025年医学三基考试(医师)三基考试真题(含答案)
- 2025年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火电电力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电网调度自动化运行值班员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化工有限公司3万吨水合肼及配套项目环评可研资料环境影响
- 深圳市失业人员停止领取失业保险待遇申请表样表
- 星级精益班组管理考核评价标准
- 城管协管员考试题库
- 电子厂SMTDIP组装车间计件工资方案
- 宝龙集团酒店盈亏平衡点及回报期测算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