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跨文化交际概论.ppt_第1页
第1章跨文化交际概论.ppt_第2页
第1章跨文化交际概论.ppt_第3页
第1章跨文化交际概论.ppt_第4页
第1章跨文化交际概论.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一关于文化的概念,二关于交际的概念,三关于语言的概念,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1.文化“文化”的概念古已有之,指与“武力”相对的文德教化。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汉刘向说苑指武)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晋束广微补亡诗由仪),一关于文化的概念(一)文化的定义,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后来“文化”一词被日语借入,到近代作为英语culture的对译词。再后来“文化”作为日语借词又被现代汉语吸收,于是“文化”就同英语的culture有了直接的词源关系,并衍生出“文明”、“教育”等含义。,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在文化学或文化人类学中,“文化”一词通常指人类社会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全部活动方式以及活动的产品。就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而言,它的意义是明确的。然而专家们给“文化”所下的定义可以说各有千秋。在众多的关于文化的定义中,文化人类学家泰勒(Tylor)和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的定义比较受人推崇。前者着眼于文化的整合性和精神性,后者着眼于文化的功能性和制度性。,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马林诺夫斯基把文化视为一种具有满足人类某种生存需要的功能的“社会制度”,是“一群利用物质工具而固定生活于某一环境中的人们所推行的一套有组织的风俗与活动的体系”。,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着眼于跨文化语言交际的研究,还有两位学者关于文化的定义更准确、更直接。这两个定义都强调了文化的民族性,前者突出了民族内部的规范,后者突出了民族之间的差异。,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社会语言学家戈德朗夫(Goodenough)指出,文化是“由人们为了使自己的活动方式被社会的其他成员所接受、所必须知晓和相信的一切组成。作为人们不得不学习的一种有别于生物遗传的东西,文化必须由学习的终端产品知识组成”。本尼迪克特(Benedict)认为,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一种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的方式”。,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一般认为,“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概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风俗习惯、语用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广义:指人类在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通常情况下,提到“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的狭义方面,即文化的精神形态方面。,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2.文化定势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若干群体或社团,这些群体或社团对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共享,使其成员形成、发展并强化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及与之相适应的交际文化。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倾向于把某一文化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视为该文化定势的代表或整体文化形象。这种整体式的文化取向通常被称为文化定势。,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在文化学研究领域,通常把文化分为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也就是说,文化的概念具有层次性,一种整体文化中往往包含了各种不同的次范畴“变体”,形成某种文化圈内的亚文化圈。亚文化产生于亚群体,亚群体是某个民族内部的群体分化,他们在亚群体中享有共同的信仰、价值观、行为准则、交往规范以及认知模式。不同亚群体之间在所觉、所思、所言、所为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既有“大同”的一面,也有“小异”的一面。,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1.交际的符号性人是一种“符号的动物”。人类创造文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明和运用符号的过程。在人类的文化创造中,人类不断把对世界的认识、对事物和现象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转化为一定的具体可感的形式或行为方式,从而使这些特定的形式或行为方式产生一定的象征意义,构成文化符号,成为人们生活中必须遵循的习俗或法则。,(二)文化的特征,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文化的符号性导致文化和交际具有同一性。交际是文化的编码、解码过程,语言是编码、解码的工具,也是它的传承和储存系统。我们可以把文化概括为“符号和意义的模式系统”。模式指文化的规则性和稳定性;符号指代表现实的语言、非语言或其他什么东西;而意义则指人们赖以生存的文化是一个意义系统,是人们对所处社会中的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等方面的诠释。,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2.民族的选择性文化不可能凭空产生和存在,必须植根于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总是以相对集中聚居并有共同生活历史的民族为区分单位的。因此一定的文化总是在一定民族的机体上生长起来的,民族群体是民族文化的土壤和载体,文化的疆界通常总是和民族的疆界相一致,民族的特征除了体貌特征之外就是文化的特征,所谓民族性主要也是指文化上的特性。,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因此文化具有选择性。人类可供选择的行为规则是无限的,然而每一特定文化所选择的规则是有限的。文化这一集体无意识的不可避免的产物是群体或民族中心主义,人们会无意识地以自己的文化作为解释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他们习惯于把自己的文化作为观察别人行为的窗口,其结果是自己的行为会被无意识地认为是正确的,或是有道理的。,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3.观念的整合性文化是群体行为规则的集合,可以被理想化地推定可能出现在某一社会或群体的所有成员的行为之中。历史所衍生及选择的传统观念,尤其世界观、价值观念等文化的核心成分,尽管不属于行为范畴,也会像电脑一样为人们编制行为和思维程序,规定交际行为的内容和方式以及编码过程,因此世界观、价值观等常被称为“文化实体”、“民族性格”。,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整个民族文化又有一个或少数几个由价值选择结果为出发点的“文化内核”,这样的文化内核就像遗传因子一样无所不在地渗入该民族的所有文化细胞之中,发挥着整合文化的潜在作用,从而使整个文化产生一种保守性、内聚性、排异性和对外来文化要素的同化力。文化的整合性是一种文化得以自我完善和形成独特面貌的动力。,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4.动态的可变性文化的稳定性也是相对的。一方面,既然文化是一种为了满足人类生存需要而采取的手段,那么当生存条件有了变化,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必然要发生变化,这是文化可变性的内在原因。另一方面,从一种文化的外部而言,文化传播、文化碰撞可能造成其内部要素和结构的量的变化,也可能促使这种文化发生质的变化,导致进化、退化、没落、重组或转移等结果。,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表层文化结构(物质形态)的变化,无论从速度和质量方面,都远远超过深层文化结构(精神形态)的变化。比如现代生活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要比信仰、价值观、世界观等的变化明显得多。所以“同国际接轨”是有限的,因为能“接轨”的多数属于文化结构的表层,而不是它的深层。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深层文化的差异、冲突都是无法避免的。,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交际即文化,文化即交际”,两者是相通的。没有交际难以形成文化,而文化就是在交际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是冻结了的交际,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只有同一文化的人们在行为规范方面具有共性,或交际双方共享某一文化规范,才能进行有效的交际。跨文化交际是不同主流文化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只有双方互相理解或遵循对方的文化,才能保证交际达到预期的目标。,二关于交际的概念(一)交际的本质属性,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1.有意识行为和无意识行为在正常交际中,人们惯常的交际行为是无意识的,或意识性很弱;但在陌生的环境中,人们的交际行为有时会是有意识的,或自觉的。这意味着在与文化背景相似的人交际和与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交际时,交际行为是有差异的;也意味着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失误或误解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跨文化交际中某些与对方文化规范相悖的无意识行为恰好被对方意识到,可能就会产生特定的消极反应。,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2.编码过程和解码过程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过程,信息交流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心理活动。具体地说,编码是一个把思想、感情、意识等编成语码(如言语或非言语行为以及书面语等符号)的过程;而解码则是一个对从外界接受的符号或信息赋予意义或进行解释的过程。,有效的沟通,只有在发出信息的人和接收信息的人共享同一或相近的语码系统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交往双方使用同一种语言说话。而仅仅共享同一语言符号系统还不够,交际双方对其他相关因素的理解和把握也许更重要。主要包括三个层面:(1)文化背景(2)交际情景(3)代码系统,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3.语法规则和语用规则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必须遵循某些规则,除了固定的词法、句法等语言规则之外,还有具体的文化规范及其制约下的语用规则。同一文化背景的人们共享这些规则,他们之间的交际并不困难;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这些规则方面存在差异,他们之间的交际会变得困难。从另一角度看,只要人们掌握了有关的文化规则,有效交际就是可以实现的。,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往往会对彼此交际行为的结果进行预测。交际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和交际情景中进行的,而且交际行为有其固有的语言规则以及语用规则,因此交际过程是一个交际双方对彼此的交际行为的结果进行预测的过程。这种预测可能是自觉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预测的准确程度取决于对交际环境因素及其与交际行为相互作用的关系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文化和语用规则掌握的熟练程度和运用的灵活程度。,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语言交际在本质上属于信息传播,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构成,必须具备构成系统的基本要素。信息论认为,一个信息传播系统的构成,必须有信息输入(X)和输出(Y)以及处于共同的变换(R),用简单的公式表示,信息传播可描述为:,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二)交际的构成要素,通常来说信息传播系统的构成包括七个环节:1.传播者(具有交际需要和愿望的具体的人)2.编码(传播者依据社会、文化和交往规则,运用某种语言的词法、句法等规则对语码进行选择、组合和创造信息的过程)3.信息(传播者编码的结果)4.通道(把信息源和信息接收者连接起来的物理手段或物质媒介)5.接收者(信息接收者)6.解码(接受者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化为意义的过程)7.反馈(接收者对所接收的信息所采取的相应行为的选择),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1.交际媒介与语言符号(1)交际媒介与符号语言交际是一种交换活动,也需要一种媒介,需要一种能代表确切含义的“符号”作为交际的中介。简单地说,“符号”就是用某种能感知的形式来代表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结合体。由形式和意义两个要素构成。人类语言用声音形式来表示意义,通过听觉途径来感知和理解话语。,三关于语言的概念(一)语言是交际工具,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人类为什么选择声音作为符号的形式呢?,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一是使用方便。声音是每个人都能发出来的,没有“重量”,便于携带,张嘴就能说,不需要任何专门的设备。二是容量最大。几十个语音单位(音位)通过排列组合构成几千个音节,组成数十万个词语,表达现实世界中的所有事物或现象。三是效果最佳。说话可以大声疾呼,也可以慢声细语;不管多么复杂的道理,动人的感情,都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2)语言符号的特征“符号”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荀子对此作出了论断: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约定俗成”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从本质上来说是任意的;另一方面,特定的名称和特定的意义一旦结合在一起,常常就会具备所谓的“理据的可探究性”。任意性通常就单个符号而言,符号组合则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根据的。,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2.交际工具与辅助工具(1)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仅次于有声语言的交际工具。文字的创制使语言由凭听觉感知的口头形式转化成为凭视觉感知的书面形式,从而克服了语言在交际中所受到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增强了语言交际功能的发挥。同语言比较起来,文字属于辅助性的。首先,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离开了语言,文字就没有了依托。其次,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文字出现之前,语言早已存在几十万年了,文字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2)盲文和手语盲文和手语属于特殊群体使用的交际工具。盲人通过触觉触摸硬纸版上凸出的圆点符号来进行“阅读”。手语的使用对象是聋哑人,它不是一般正常人交际时伴随的手势,而是一种视觉符号。,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3)旗语、灯语和号语这些符号只在有限的范围内使用,能传递的信息也是很有限的。,1.思维依托于语言“言为心声”,“言者,意之声”,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是人们头脑中“内部状态的外部表现”,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思想的一系列词”。,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二)语言是思维工具,“说什么”或“怎么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想什么”和“怎么想”。因为“说什么”和“怎么说”只是思考的结果,“想什么”和“怎么想”才是思考的过程。,思维和思想又有联系:因为不管怎么去想,总会想出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