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固体燃料..ppt_第1页
第一章-固体燃料..ppt_第2页
第一章-固体燃料..ppt_第3页
第一章-固体燃料..ppt_第4页
第一章-固体燃料..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篇,燃料概论,学习本篇的目的及内容,通过介绍各种燃料的特点和使用性能,以便有效地使用燃料和掌握生产工艺对燃料的技术要求固体炭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固体燃料,天然固体燃料的分类木质燃料矿物质燃料矿物质燃料煤的作用现代工业热能的主要来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更多地应用于化学工业,进行综合利用。,煤,煤的种类煤的化学组成及表示方法煤的使用性能,煤的种类,煤的来源:根据生物学、地质学和化学方面的判断,煤是由古代植物变来的,中间经过了极其复杂的变化过程根据母体物质炭化程度的不同,可将煤分为四大类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泥煤,泥煤是最年轻的煤,由植物刚刚变来在结构上尚保留着植物遗体的痕迹质地疏松、吸水性强、含天然水分高达40以上风干后的堆积密度为300450Kg/m3在化学成分上含氧量最多,高达2838含碳较少在使用性能上挥发分高、可燃性好、反应性强、含硫量低机械性能很差、不适于远途运输,只可作为地方性燃料在工业上用来烧锅炉或作气化原料生产焦炭,褐煤,泥煤经进一步变化所得,因能使热碱水染成褐色而得名已完成植物遗体的炭化过程在结构上:与泥煤相比,密度较大,堆积密度为700800Kg/m3在化学组成上:含碳量较高,氢和氧的含量较小,挥发分产率较低在使用性能上:粘结性弱,极易氧化和自燃,吸水性较强新开采出来的褐煤机械强度较大,但在空气中极易风化和破碎,因而不适于远地运输和长期储存,烟煤,是一种炭化程度较高的煤与褐煤相比:在结构上,挥发分较少,密度较大,吸水性较小在化学组成上,含碳量增加,氢和氧的含量减少烟煤的最大特点:具有粘结性,这是其他固体燃料所不具备的,因此成为炼焦的主要原料不是所有的烟煤都具有同样的粘结性也不是所有具有粘结性的煤都适于炼焦根据粘结性的强弱及挥发分产率的大小,烟煤又分为长焰煤、气煤、肥煤、结焦煤及瘦煤等不同品种冶金工业和动力工业不可缺少的燃料,也是近代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无烟煤,矿物化程度最高的煤,也是年龄最老的煤结构特点:密度大,含碳量高,挥发分极少,组织致密而坚硬,吸水性小,适于长途运输和长期储存。优点:发热量大、灰分少,含硫量低,而且分布较广。主要不足:受热时容易爆裂成碎片,可燃性较差,不易着火。,煤的化学组成,各种煤都是由某些结构及其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根据元素分析值,煤的主要元素是碳,其次是氢,并含有少量的氧、氮、硫,它们与碳、氢一起构成可燃化合物,称为煤的可燃质除此之外,在煤中还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不可燃的矿物质灰分(A)和水分(W),称为煤的惰性质,碳(C)煤的主要可燃元素,煤的炭化程度越高,含碳量就越大氢(H)煤的主要可燃元素,但含量比碳小得多;并且随着煤炭化程度的加深,含氢量先增加后减少,在含碳量为85时达到最大值;氢在煤中有两种存在形式:可燃氢(有效氢)化合氢在计算煤的发热量和理论空气需要量时,氢的含量以有效氢为准氧(O)煤中的一种有害物质,随着炭化程度的加深,含氧量逐渐减少氮(N)一般情况下不参加燃烧反应,是燃料中的惰性元素,但在高温下能与氧结合生成对环境有害的气体NOx,硫(S)硫在煤中有三种存在形式:有机硫:来自母体植物,与煤成化合状态,均匀分布黄铁矿硫:与铁结合在一起,形成FeS2硫酸盐硫:以各种硫酸盐的形式存在于煤的矿物杂质中有机硫和黄铁矿硫都能参加燃烧反应,因而总称为可燃硫或挥发硫,而硫酸盐硫则不能进行燃烧反应硫在燃料中是一种极为有害的物质硫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危害人体健康和造成大气污染在加热炉中造成金属的氧化和脱碳在锅炉中引起锅炉换热面的腐蚀在焦炭中的硫影响生铁和钢的质量,灰分(A)煤中所含的矿物杂质(主要是碳酸盐、粘土矿物质及微量稀土元素等)在燃烧过程中经过高温分解和氧化作用后生成一些固体残留物煤中的灰分是一种有害成分直接关系到冶金焦炭的灰分含量从而影响高炉冶炼的技术经济指标对烧煤工业炉而言,灰分含量高的煤不仅降低了煤的发热量,而且容易造成不完全燃烧并给设备维护和操作带来困难;另外,灰分熔点太低时,灰分容易结渣,有碍于空气流通和气流的均匀分布,使燃烧过程遭到破坏。对炼焦用煤来说,一般规定入炉前灰分含量不应超过10灰分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没有固定的熔点,只能以灰分试样软化到一定程度时的温度作为灰分的熔点;灰分的熔点与灰分的组成及炉内的气氛有关,其熔点一般在10001500之间,灰分(A),水分(W),水分也是燃料中的有害成分降低了燃料的可燃质在燃烧时消耗热量固体燃料中的水分包括两部分外部水分(湿分或机械附着水):不被燃料吸收而是机械地附着在燃料表面上的水分,含量大小与大气湿度和外界条件有关;通过粉碎并在大气中自然干燥到风干状态即可除掉。内部水分:达到风干状态后燃料中所残留的水分,包括被燃料吸收并均匀分布在可燃质中的化学吸附水和存在于矿物杂质中的矿物结晶水。只有在高温分解时才能除掉。,成分表示方法及其换算,固体燃料的成分通常是用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数来表示应用成分:各种组分在应用基中的质量百分数叫做燃料的应用成分干燥成分:以不含水分的干燥基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来表示燃料的化学组成可燃组分:只用C、H、O、N、S五种元素在可燃基中的百分含量来表示燃料的成分,煤的使用性能和分类,为了合理地利用煤资源和正确制定煤利用的工艺技术方案和操作制度,除了了解煤的化学组成外,还必须了解它的使用性能煤的工业分析值煤的发热量比热、导热系数粘结性及结焦性耐热性反应性和可燃性,煤的工业分析值,煤的工业分析内容包括测定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的百分含量煤在干馏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挥发分(V):在干馏过程中,除部分水分外,逸出的全部气体。主要包括煤的矿物结晶水、挥发性成分及热分解产物等。包括CO2、CO、H2、CH4、CmHn、N2以及一部分热解水和矿物结晶水。挥发分逸出后所剩下的固体残留物叫做焦块,其中的碳素称为煤的固定碳固定碳100(AWV)挥发分和固定碳的含量与炭化程度有关,随着炭化程度的提高,挥发分的含量逐渐减少,固定碳不断增多。,煤的工业分析:根据国家标准,煤的工业分析是将一定质量的煤加热到110,使其水分蒸发,以测出水分的含量,再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850,并测出挥发分的含量,然后通以空气使固定碳全部燃烧,以测出灰分和固定碳的含量。挥发分多的煤,干馏时可以得到较多的煤气和焦油,燃烧时火焰较长。固定碳多的煤,干馏时焦炭的收率高。因此,煤的工业分析值是确定煤的用途和制定工艺制度时不可缺少的原始依据。,煤的发热量,发热量定义:工程计算中规定,1kg煤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燃烧热计算发热量的意义:评价燃料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计算燃烧温度和燃料消耗量不可缺少的依据发热量的表示方法高发热量Q高:燃料完全燃烧后燃烧产物冷却到使其中的水蒸气凝结成0的水时所放出的热量低发热量Q低:燃料完全燃烧后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气冷却到20时所放出的热量,煤的发热量计算:利用氧弹式量热计直接计算,也可以根据下面的方式计算根据工业分析值计算根据元素分析值计算煤的发热量也和炭化程度有关,随着炭化程度的提高,发热量不断增大,当含碳量达到87左右时,发热量达到最大值,以后开始下降。,比热和导热系数,煤在室温条件下的比热为0.841.67kJ/(kg),随着炭化程度的提高而变小,实验发现,煤的比热与水分和灰分成线性关系煤的导热系数一般为0.2320.348w/(m),随着炭化程度及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粘结性与结焦性,粘结性:粉碎后的煤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煤的颗粒相互粘结形成焦块的性质结焦性:在工业炼焦条件下,一种煤或几种煤混合后的粘结性,也就是煤能炼出冶金焦的性质粘结性和结焦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在本质上也有相同之处,通常粘结性好的煤的结焦性也较强了解粘结性与结焦性的意义可以使我们知道某种煤是否适于炼焦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对于煤的气化和燃烧性能有很大影响,具有强粘结性的煤在气化和燃烧时由于煤的粘结,容易结成大块,严重影响气流的均匀分布。煤的粘结性的测定方法以坩埚法最为普遍,它是在实验条件下用坩埚法测定挥发分产率之后,对所形成的焦块进行观察,根据焦块的外形分为七个等级,称为粘结序数,以此来评定粘结性的强弱。,煤的耐热性,煤的耐热性指煤在加热时是否易于破碎而言的,耐热性的强弱能直接影响煤的燃烧和气化效果耐热性差的煤(无烟煤和褐煤),气化和燃烧时容易破碎成碎片,防碍气体在炉内的正常流通,并容易发生烧穿现象,使气化过程变坏。无烟煤耐热性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结构致密,加热时因内外温差而引起膨胀不均,造成了煤的破裂,但经过热处理后,可以改善其耐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