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实验报告的实验步骤_第1页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的实验步骤_第2页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的实验步骤_第3页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的实验步骤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一:大肠杆菌DH5和BL2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实验步骤】1 从LB平板上挑取新活化的大肠杆菌DH5单菌落,接种到5mL LB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过夜。2 取1mL培养物接种到100mL LB培养基(250mL三角瓶)中,37振荡培养23h。3 将菌液转移到50mL离心管(2管)中,冰上放置15min。4 4 4000 rpm 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倒置使培养液流尽。5 用20 mL 冷CaCl2溶液悬浮菌体沉淀合并成一管,在4 4000 rpm 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6 用10 mL 冷CaCl2溶液悬浮菌体沉淀,冰浴30min。7 4 4000 rpm 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用2 mL的冷CaCl2溶液悬浮。8 分装到数个EP管中,每管200 uL,冷冻保存备用。实验二:目的基因质粒(T-SOD或T-IL218)和表达载体质粒(PET32或PET30)的转化及大量提取【实验步骤】一、载体的转化(无菌条件,冰上进行)1、取200 uL 新鲜制备的感受态细胞,分别加入质粒DNA 2 uL(PET32a,IL-18),混匀,冰上放置30min。2、将EP管放到42 保温90s,冰浴 2min。3、加入800uL LB液体培养基,37慢摇复苏1 h。4、将100 uL 的复苏细胞涂布在含有Amp(100mg/mL)的LB培养皿中,正置平皿30min(使菌液被培养基吸收)。5、倒置平皿37培养16 h,出现菌落。二、质粒的提取1 挑取单菌落接种于100 mL 加入50uL Amp 的LB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过夜。2 过夜培养的菌液加入1.5 mL的小指管(20个每组)中,每次1 mL,4,12000 rpm,离心1min,4次,弃上清。3 加入150uL溶液悬浮细胞,漩涡振荡,室温静置10min。4 加入350uL溶液(新鲜配制),轻微颠倒混匀20次,冰浴5min。(不能再剧烈震荡)5 加入300uL溶液(冰上预冷),颠倒混匀20次,不能剧烈震荡,冰浴10min。6 4,12000 rpm,离心10 min,取上清转移至另一离心管中。7 向上清中加入0.6倍异丙醇,轻轻混匀,室温静置20 min。8 4,12000 rpm,离心10 min,弃上清,倒扣于吸水纸上,吸净液体。9 用1mL 70%乙醇洗涤质粒DNA沉淀2次,每次4,12000 rpm,离心3min,吸去上清。10 55烘干至无酒精,加入20uL TE,所有集成一管后加入RNase 12uL,37消化12h,-20保存。11 电泳分析。制胶:0.14g琼脂糖,20mL 1TBE缓冲液,溶解后倒入制胶板,放入梳子,冷却凝固待用。点样:6uL质粒+1uL上样缓冲液。电压:180V,电泳至蓝色带距离点样孔3cm。实验三 目的基因质粒和表达载体质粒的酶切及其产物的分离纯化【实验步骤】1 酶切酶切体系试剂 小量酶切 大量酶切 灭菌水 5uL 质粒 10uL 88uLEcoR 0.5uL 1uLHind 0.5uL 1uL10Tango buffer 4uL 10uL终体积 20uL 100uL按以上酶切体系加入0.5 mL EP管中,37放置3h,电泳回收片段。(点样:酶切体系100uL+上样缓冲液20uL。)2 酶切产物的回收1) 将单一的目的DNA条带从琼脂糖凝胶中切下(尽量切除多余部分放入干净的离心管中,称取重量。2) 向胶块中加入3倍体积溶胶液(如果凝胶重为0.1g,其体积可视为100uL,则加入300uL溶胶液),50-55水浴放置10min,期间不断温和地上下翻转离心管,以确保胶块充分溶解。注意:溶胶时,如果溶胶液变为红色(正常情况下为淡黄色),可向含有DNA的胶溶液中加10-30uL 3N醋酸钠(pH5.2)将溶液调为淡黄色,否则将会影响DNA与吸附柱的结合,影响回收效果。3) 将上一步所得的溶液加入一个吸附柱中(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13,000rpm 离心30-60s,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重新放入收集管中。注意:胶块完全溶解后最好将胶溶液温度降至室温再上柱,因为吸附柱在较高温度时结合DNA的能力较弱。4) 向吸附柱中加入700uL漂洗液(使用前请先检查是否已加入无水乙醇),13,000rpm 离心30-60s,倒掉废液,将吸附柱重新放入收集管中。5) 向吸附柱中加入500uL漂洗液,13,000rpm 离心30-60s,倒掉废液。6) 将离心吸附柱放回收集管中,13,000rpm 离心2min,尽量出去漂洗液,将吸附柱开盖于室温1-2min,彻底晾干,防止残留的漂洗液影响下一步的实验。7) 将吸附柱放到一个干净的离心管中,向吸附膜中间位置悬空滴加适量65-70预热的洗脱液,室温放置2min。13,000rpm 离心2min收集DNA溶液。8) DNA产物-20保存。完毕后电泳检测回收与纯化效果:DNA回收纯化后,电泳检测应为单一的一条带,如果切胶过程中不慎带上染带,回收后电泳结果可能会出现两条以上的带,这时应重复上述方法进行回收与纯化。实验四 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的重组及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实验步骤】1载体与目的基因的连接1) 在一1.5mL EP管中加入2uL酶切后的载体DNA与6uL目的DNA片段。2) 添加1uL的10buffer以及1uL的T4DNA连接酶,总体积10uL。3) 16水浴条件下保温过夜连接。2感受态细胞与连接产物的转化1) 取感受态细胞BL21(实验一制备) 200uL,加入6uL连接产物,轻轻用枪吹打混匀(不可震荡)。2) 冰浴30min。3) 热激:42保温90S,冰浴2min。4) 加入800ul LB培养基,37慢慢复苏30min。5) 将复苏菌液4000r/min离心1min,先吸去800L上清,再将细胞吹散成细胞悬液,取50L细胞悬液直接涂布在含氨苄青霉素(Amp)100ug/ml、X-gal和IPTG的LB选择平板上。6) 将平板正向放置30min左右至液体被吸收,倒置平板37培养1620h出现菌落,其中白色为重组质粒。 3 重组子的鉴定(蓝白斑筛选,小提质粒比大小和酶切分析)1)将白色单菌落接入3mL 含抗生素(Amp)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过夜。2)按实验二的方法提取质粒DNA,20uL RTE溶解DNA沉淀。3)双酶切质粒DNA 20uL 体系,方法同上。4)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重组质粒和它的酶切产物。(酶切鉴定重组子可见重组成功的重组子有两个条带:一为切为线性的PET32a质粒条带,一为目的基因条带。)实验五 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及表达产物的SDS-PAGE分析实验I 、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实验步骤】1. 分别挑取白斑菌落(重组菌株)、蓝斑菌落(非重组菌株)于5ml 含AMP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190r/min振荡培养过夜(注意取菌株要在超静工作台上操作,一定注意无菌)。2.分别取过夜培养菌1ml接种到5ml含AMP的LB液体培养基中(蓝,白斑各3管,作好标记),于37摇床培养4h左右,达到1个OD值。3.因为诱导剂IPTG的量,诱导条件,诱导时间,培养基成分都可影响诱导表达,所以可按如下6组设计培养摇瓶时间(t/h)IPTG/ul 温度T/ 样液5732 白5737白5742白5732蓝5737蓝5742蓝4.分别取 6支试管按上述表格控制条件,摇瓶培养5h。5. 取1ml摇瓶后菌液于离心管,共6支,4低温离心,12000 r/min,5 min,收获菌体,弃上清,取沉淀(菌体可放-20存放备用)。6.向每支试管沉淀均加入200L TE液,将细胞悬浮。7. 每管加入200L 2 X SDS buffer。开水煮沸5min,再冰浴2min,4,12000 r/min,5 min,取上清液做凝胶电泳。8.观测结果及分析(实验)。实验 SDS-PAGE检测表达蛋白【实验步骤】1 配制分离胶分离胶配方双蒸水分离胶缓冲液30%胶贮液10%SDSTEMED10%AP6.7ML5ML8ML200L15L150L按要求装好胶板按比例调好分离胶,混匀后加入两玻璃夹缝中,到上口约2cm处,并小心在胶面上加入 1cm 蒸馏水,约 40 min,等胶自然凝聚后倾斜倒,出蒸馏水,并在两玻璃板夹缝中水平插入 1.5 mm 的梳子(在胶面上加入蒸馏水称水封,其目的是保持胶面平整和防止空气进入,影响凝胶)。2.按配方配制好浓缩胶浓缩胶配方双蒸水浓缩胶缓冲液胶贮液10%SDSTEMED10%AP6.1ML2.5ML1.3ML100L15L75L混匀后加入到分离胶上,并没过梳子,待凝固后小心拨出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