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定的文档消防工作的方针和原则我国消防法在总则中规定“消防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消除结合的方针,遵循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科学准确地阐明了“预防”与“消除”的关系,正确反映了灭火的基本规律。“预防为主”,一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每个人都高度重视消防工作。二是普及防火知识,提高预防和扑灭早期火灾的能力。第三是建立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来保证措施的实施。例如,公司制定了“明火作业管理制度”和“危险品管理制度”。“防消结合”是指在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各种灭火准备,及时灭火。首先要做的是做好心理准备,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发生火灾,科学地指挥并迅速扑灭。其次,要有材料准备,即一系列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政府”、“部门”、“单位”和“公民”是消防工作的主体。政府的统一领导、部门的依法监督、单位的全面负责和公民的积极参与都非常重要,不可忽视。这是消防法确立的消防工作原则。燃烧的基本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燃烧,俗称火。通常伴随着火焰、冷光和/或烟雾,我们称之为燃烧。任何物质燃烧时,都有一个从未燃烧状态到燃烧状态的过程。那么这一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可燃、氧化剂(助燃物质)和温度(点火源)。可燃物质只有在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情况下才能燃烧,这是不可缺少的。1.可燃物质:任何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质。自然界中的可燃物质有很多种,根据其物理状态可分为三类:气体、液体和固体。2.氧化剂(助燃物质):能帮助和支持可燃材料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材料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和助燃物质。一般来说,氧化剂主要指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中的21%。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3.温度(点火源):指提供可燃物质与氧气或助燃剂反应的能源。点火源有很多种。明火是点火源,包括我们吸烟的烟火。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公司规定工厂禁止吸烟。一旦你在工厂区吸烟,周围的可燃和助燃条件将引起火灾。4.连锁反应:具备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一定意味着燃烧必须发生。在必要条件中,还有“量”的概念,它是燃烧或连续燃烧的充分条件。(1)一定的可燃浓度。(2)一定的氧含量。(3)一定的点火能量。(4)不受控制的连锁反应。第2节燃烧类型燃烧有多种类型,主要有闪络、点火、自燃和爆炸。1.闪燃: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固体)表面会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汽,一旦接触到火就会立即熄灭的燃烧现象。发生闪光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这在灭火中有重要意义。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液体的闪点越低,火灾风险就越大。2.火:可燃物质连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火;迷你吧3.自燃: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和其他火源的情况下,由加热或自加热和蓄热引起的可燃材料的燃烧称为自燃。可燃物质自燃的最低温度是该物质的自燃点。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风险就越大。4.爆炸:由于物质的快速氧化或分解反应,温度和压力分别或同时升高的现象称为爆炸。当爆炸发生时,化学能或机械能转化为动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普通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1)物理爆炸:液体迅速膨胀成蒸汽或气体,压力迅速升高,大大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而引起的爆炸,如蒸汽锅炉、液化蒸汽钢瓶等爆炸。(2)化学爆炸:由物质本身的化学反应引起的爆炸,产生大量气体和高温。可燃气体和灰尘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属于这种化学爆炸。在消防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可燃气体、蒸汽、粉尘、液滴和空气或其他氧化介质的爆炸,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第三节燃烧产物的毒性燃烧物质产生的所有物质,如气体、热量、可见烟雾等,都称为燃烧产物。一、火灾现场热烟气的一般毒性效应热烟气的一般毒性效应包括缺氧、高温气体对呼吸道的热损伤和烟尘对呼吸道的堵塞。1.低氧人们一直在呼吸。正常空气中的氧气占21%(体积比)。在火灾现场,由于可燃材料的燃烧,特别是在封闭环境中,火灾现场的氧气含量降低。一旦火灾发生,火灾现场的氧气会迅速下降,导致头痛、气短、判断迟缓、意识不清甚至死亡。2.高温气体的热损伤在火灾现场,由于可燃材料的大量存在,火灾发展迅速,火灾现场的气体温度迅速上升。根据一般室内火灾升温曲线,火灾中心在5分钟后可上升到500摄氏度以上。人类皮肤对温度非常敏感。一般来说,在120度时可以忍受15分钟,在145度时可以忍受5分钟,在175度时不到1分钟就会造成皮肤烧伤。人类呼吸系统的各种器官都非常脆弱。吸入高温气体会导致组织坏死甚至死亡。3.热烟气的毒性效应火灾中的热烟由碳颗粒、焦油状液滴和倒塌的房屋和落下的天花板扬起的灰尘组成。吸入呼吸道系统后,烟雾阻塞并刺激内部粘膜,其毒性作用随温度和烟雾直径而变化。二。碳氢化合物燃烧产物的毒性棉花、木材、纸张及其产品都是常见的碳氢化合物。它们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而一氧化碳是在缺氧条件下产生的。据统计,火灾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大量有毒气体,约80%的火灾死亡是由吸入有毒气体造成的。这是我们在组织疏散、逃生和灭火时必须注意的问题。(1)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它不易被人察觉,是燃烧产物中最典型的有毒气体,是导致火灾死亡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当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0.5%时,如果一个人呼吸20-30分钟就有死亡的危险。当含量达到1%时,人会在1-2分钟内窒息、中毒和死亡。(2)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微酸性的气体,溶于水。毒性相对较小,当浓度为2%时,人们会感到不舒服。当浓度为5%时,人们无法忍受呼吸。当浓度在7%到10%之间时,人会在几分钟内失去知觉,出现紫色斑点并死亡。消防和灭火第一节火灾原因一、生活中人为因素引发火灾的原因1、粗心使用火;2、粗心用电;3不小心使用油;4、粗心吸烟;5、玩火;6.燃放烟花爆竹二。生产活动引发火灾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电焊和气焊在各种生产活动中,电焊和气焊的使用非常普遍。在电焊、气焊或切割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大量火花和熔渣,点燃周围的可燃材料并引起火灾。因此,当我们进行明火作业时,我们必须清理周围的可燃物,并严格遵守公司的明火作业管理制度。即“八不”、“四要”和“一清”动火作业前的“八个注意事项”:1、防火、灭火设施不落实,不动火;2、周围易燃杂物未清除,不烫手;3.附近难以移动的乙烯液体的结构没有采取安全预防措施和动火作业。4.不得对含有易燃液体(如油)的容器和管道进行动火作业,这些液体未经清洗干净,并有残余油排出。5.对于已经充满气体并且由于热膨胀而有爆炸危险的容器和管道,没有采取安全预防措施,也没有进行动火作业。6、所有易燃易爆物品的车间、仓库和场所,不排除易燃易爆危险,不动火;7.在高空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时,下列易燃物品未清理干净或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不允许动火作业。8、未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不动火。动火作业中的“四要素”1、动火作业前要制定现场安全负责人;2、现场安全负责人和动火作业人员必须随时注意动火作业情况,发现不安全迹象,要站好立即停止动火作业;3.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4、动火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动火作业后的“清理”:动火作业后,动火作业人员和现场工作负责人应彻底清理现场火灾品种经检验无安全隐患后,方可离开现场。第二个原因是机器摩擦。在机器运行过程中,由于未能及时添加润滑油或清除附着在机器上的杂质和废物,在机器加热并点燃附着的物体后,经常会出现漂浮物体燃烧或火花。第三个原因是设备差。设备不良、老化或损坏的“疾病”操作经常导致火灾。例如,如果配电线路的绝缘层老化和损坏多年,两条电线短路时会着火。此外,在电气设备的长期使用中,导线之间的连接或导线与开关、安全装置、仪表等电动工具之间的连接不牢固,经常导致接触电阻过大而引起火灾。第四个原因是静电放电在许多生产场合,摩擦和冲击产生的静电引起的火灾事故也很常见。例如,当易燃和可燃液体在塑料管中流动时,由于摩擦会产生静电火花,从而点燃易燃和可燃液体的燃烧和爆炸。另一个例子是,当油罐装卸易燃液体如汽油时,它们受到震动和冲击,油表面的静电积聚,导致火花和火灾。第五个原因是非法操作许多生产行业、生产区域和生产岗位都有明确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措施。遵守规章制度,就能保证安全,违反安全规章制度就会有危险。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产工作中,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决不能粗心大意。以上是我们需要注意的生产活动引起火灾的原因。三。自然因素引起的火灾某些物质自燃或雷击引起的火灾不被认为是由因素引起的,通常被归类为自然因素引起的火灾。一般来说,我们对能引起自燃或有防雷设施的危险品管理不善,不能起到防雷的作用。闪电有三种类型。首先,闪电直接击中建筑物并引起火灾。第二是闪电的次级效应。第三,闪电沿着电线或金属管道系统进入建筑物内部的高潜在火灾。第二节防火的基本措施和灭火原则(a)根据t1.控制可燃材料。杜绝使用可燃材料或限制使用可燃材料和使用不可燃材料,从而有效控制火灾的发生。例如,工艺管道的保温材料采用不燃材料。2.控制氧气含量。对于可燃物质,当氧气浓度降到一定浓度以下时,就不会发生燃烧。3.控制点火源。控制点火源以防止因电线老化、电气开关点火、禁止在工厂区域吸烟以及监督明火作业而导致的点火。(2)灭火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1.冷却和灭火:对于一般可燃固体,应冷却至其燃点以下;对于可燃液体,当其冷却到闪点以下时,燃烧反应将终止。当用水灭火时,水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降低燃烧温度,使火焰熄火,即冷却灭火。2.窒息和灭火:各种可燃材料的燃烧应在其最低氧气浓度下进行,低于该浓度时燃烧不能持续。用来降低氧气浓度的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等。3.隔离和灭火:可燃是燃烧条件的主要因素。如果可燃物与火源或氧气分离,燃烧将自动停止。4.化学灭火:是用灭火剂与连锁反应的中间自由基反应,从而中断燃烧的连锁反应,阻止燃烧继续进行。常用干粉灭火剂的主要灭火机理是化学抑制。第三节火灾分类根据国家标准火灾分类的规定,火灾分为四类:甲、乙、丙、丁:甲类火灾:指木材、棉花、羊毛、大麻、纸张等含碳固体可燃物的火灾。被烧毁了。扑灭甲级火灾: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水冷,但对于防水物质,如布和纸,应尽量减少因水损坏造成的损失。二氧化碳和干粉灭火剂应用于扑灭珍贵的书籍和档案。乙类火灾: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甲醇等燃烧的火灾。乙类消防:首先切断可燃液体的来源,将燃烧区容器内的可燃液体排放到安全区域,燃烧区内可燃液体的容器壁用水冷却,以减缓蒸发速度;及时使用大剂量干粉和其他灭火剂扑灭液体火灾。丙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炔、氢气和其他燃烧的火。丙类消防:为防止可燃气体爆炸,一般选用干粉和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丁类火灾:指易燃金属。如钾、钠、镁、铝和镁合金等。D级灭火:例如,镁和铝在非常高的温度下燃烧,水和其他常用灭火剂不起作用。钠和钾的火不应该用水扑灭。水与钠和钾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和氢,这将促进火的猛烈发展。使用特殊的灭火剂,如干砂等。还有一种活火:指燃烧有生命的物体。扑灭明火: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效果好,因为这两种灭火器的灭火剂绝缘性能好,不会造成触电和人身伤害事故。但是,最好先切断带电物体的电源。根据损失,火灾可分为重大火灾、重大火灾和一般火灾。这里不讨论如何分离的细节。第四节火灾发展阶段:火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发展过程一般经历五个阶段:初始阶段、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广电南京市2025秋招行业解决方案岗位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中国移动台州市2025秋招心理测评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 国家能源绵阳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财务审计岗位
- 中国移动邵阳市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产品陈列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移动迪庆自治州2025秋招网申填写模板含开放题范文
- 2025年水泥销售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国移动潜江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技能类
- 广安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油气储运与管道岗
- 鹤壁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机电维修岗
- 《保护患者隐私》课件
- 无人仓库运营成本分析-洞察分析
- 人教版九年级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电子版
-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及填表说明
- DL∕T 831-2015 大容量煤粉燃烧锅炉炉膛选型导则
- 工业园区环保管家技术方案
- 《西方管理思想史》课件
- 纽伦堡审判国际法
- 2024年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妇产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验收汇报
- 2023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组合(ICF-RS)评定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