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概述,我国是世界上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乙肝病毒携带达1.3亿,而每年乙型肝炎的发病人数达1千3百万。由于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虽然一些抗病毒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慢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目前,人工肝、肝移植可降低其病死率,但由于经济、技术等条件限制,慢性肝炎总体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我们已知内毒素、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因子的作用,通过致肝细胞凋亡、坏死,在慢性肝炎重型化,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感染的发生上起着重要作用。而对内毒素、感染产生的源头肠道微生态的作用及慢性肝病时肠道微生态的变化,缺乏足够的认识。,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微生态的定义,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人们从宏观生态学向微观层次进行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微观生态平衡(eubiosis)、生态失衡(dysbiosis)和生态调整(ecologicadjus)的一门新兴科学。微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动物、植物与自身定居的正常微生物群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客观关系的科学。,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正常微生物对其宿主在生理情况下,非但无害,而且有益。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在长期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最佳生理状态,双方保持着正常的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流,即微生态学中的“三流运转学说”。因此,宿主的健康、免疫、营养、消化、抗肿瘤作用及生物拮抗、抗衰老等都离不开自身携带的正常微生物群。,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人体有四大微生态区,即口腔、皮肤、阴道、胃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14个,其中绝大部分是细菌。肠道微生物占其中的78%,数量大,品种繁多。据研究估计,人类肠道大约带1kg细菌,其活菌数量达10121013个,这些正常菌参与了宿主的代谢、免疫、生理、生化、生物拮抗等方面的作用,以维持人的健康,此即微生态的平衡。,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肝脏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肠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是阻止肠腔内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到其他组织。当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生物屏障功能下降,就会导致肠腔大量细菌或内毒素向肠内外组织迁移,这一过程叫移位。内毒素血症主要源于肠道内毒素的移位。,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肝脏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肝脏是体内最大的代谢器官,是清除内毒素和解毒的主要场所,也是体内遭受内毒素攻击的首要器官。内毒素血症与肝功能损害互为因果,从而对肝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正常情况下,肠道内、门静脉、外周血中都有少量的内毒素存在。,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少量的内毒素存在于人体内有两大生理功能:机体受内毒素刺激后,可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免疫活性细胞产生多种内源性调节因子。目前比较清楚的由内毒素刺激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有:肿瘤坏死因子(TNFs)、干扰素(IFNs)、白细胞介素类(IL2s)、集落刺激因子类(CSFs)等。这类内源性因子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而起到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内毒素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起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肠道微生态系统破坏所致的内源性、外源性感染是内毒素血症产生的原因之一。内毒素在肠道由粘膜上皮细胞吸收后,进入门脉血流,此时门脉内毒素血症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生理状态,因为肝脏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主要是枯否细胞对内毒素有强大的消除能力,不至于造成循环内毒素血症。肝硬化时,虽然枯否细胞形态无显著变化,但其数目却明显减少,结果大量内毒素在肝脏未经解毒而溢入体循环。,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内毒素可通过两种方式造成肝损害:影响排泄功能。内毒素可影响肝细胞分泌功能,内毒素引起胆汁分泌障碍,选择性地表现在非胆盐依赖性胆液的减少,这是因为内毒素影响毛细胆管胆汁排泌的缘故,内毒素能影响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及线粒体能量合成,因而影响胆汁排泌。由此可知,它能引起胆汁淤积。,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损害肝细胞。实验表明,内毒素可使肝窦充血,狄氏腔扩张,枯否细胞肿胀,内部结构松解,线粒体嵴消失;内毒素可引起呼吸率降低,琥珀酸氧化减少,ATP酶活力受抑制以及二磷酸腺苷(ADP)的利用发生障碍,内毒素还使钙离子转位和钾离子转位发生改变。,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当肝细胞受损时,胆汁分泌受影响,使得肠道微生态系统控制不利,导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内毒素的大量产生,对肝脏造成多种损害,又加重了肝脏病变。当肝细胞受损时,巨噬细胞清除率降低,内毒素灭活功能降低,造成内毒素血症,而内毒素血症又加重肝损害,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使肝脏与肠道微生态系统这一生物调控系统失衡,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慢性肝病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大量资料研究发现慢性肝炎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表现为专性厌氧菌双歧杆菌、类杆菌显著减少,而革兰阴性杆菌(GNR)显著增多,存在肠道GNR过度性生长情况,且肠道微生态失衡程度与慢性肝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慢性肝病患者还存在导致肠道屏障受损的其他诸多因素,如不同程度的胆汁分泌障碍、免疫功能低下、肠动力减弱等因素。因此,慢性肝病患者肠道内毒素过量移位是不言而喻的。业已证明,严重肝脏疾病,如重型肝炎、慢性肝病、肝硬化等都存在内毒素血症,其发生率为58%100%。而且容易继发细菌感染。,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一般认为慢性肝病患者内毒素血症形成与其肝功能不全,清除肠源性内毒素能力下降有关。慢性肝病时,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内毒素过量移位,也是内毒素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慢性肝炎加用微生态调节制剂,可明显降低内毒素水平,缩短肝功能恢复时间。补充微生态调节制剂可抑制GNR数量,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有助于降低慢性肝病患者内毒素血症发生。,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在肝硬化氨性昏迷时,应用乳果糖,乳梨糖,可以选择性的刺激肠道有益菌双歧杆菌及乳杆菌的生长。同时,能抑制肠杆菌科细菌的生长,减少有毒代谢物质的产生,又可通过产生酸性物质(乙酸、乳酸),使氨转化为铵离子,减少了肠道氨的产生,其疗效得到充分的肯定。因此,调节肠道菌群,扶植以双歧杆菌为主的专性厌氧菌,可降低肠道有毒物质的产生,减少人体吸收。也可应用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肠道微生态调节治疗。,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有着密切的联系。肠道微生态的变化通过内毒素、GNR这两种中间环节,在慢性肝病进程中起着加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第五单元第三课第一框《苏联的改革与发展》说课稿
- 劳动项目八 制作校园提示牌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劳动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劳动教育》
- 2025年新能源产品追溯技术创新在智慧城市中的综合应用报告
- 2025年废旧电子产品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回收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创新案例报告
- 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报告:2025年深远海风能资源评估与产业链整合
- Lesson 2 The Right Price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英语北师大版必修四-北师大版2004
- 2025年中国高纯度L-精氨酸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9.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 2025年中国感应密封衬垫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医疗服装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国开2025年《行政领导学》形考作业1-4答案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执信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甘肃省辅警考试真题及答案
- 安徽省蚌埠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性监测语文(含答案)
- 医生进修6个月汇报大纲
- 外科病人的心理护理讲课件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六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
- BSEN50342-1-2015铅酸起动电池完整
- 2025至2030中国特殊教育市场现状调查及前景方向研究报告
- 202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思想政治真题试题试卷原卷答案解析
- 顶管沉井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