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38366.ppt_第1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38366.ppt_第2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38366.ppt_第3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38366.ppt_第4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38366.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任广华,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二)方法与过程:梳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古代散文?,与韵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之外,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赋、骈文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流程怎样?,先秦散文汉代散文、汉赋魏晋南北朝散文唐宋散文元明清散文,散文的分类,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4)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散文的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散文的鉴赏技法,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先秦散文,卜辞(殷商、巫师),尚书(商周、史官),诸子散文(说理)历史散文(记事),诸子散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历史散文,春秋只是编年的大事记,写得比较简约。其中的褒贬是通过一字一句来显示的。,称之为“微言大义”或“春秋笔法”。其中的意义很不容易为读者所领会,后来就有解说、补充它的书出来。现存的有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世称“春秋三传”。,汉代散文,政论文:贾谊史传文:司马迁汉赋:司马相如,史记作者司马迁创造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在汉以后一直是历代王朝正史所沿用的体制。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魏晋南北朝散文,这个时期的散文具有如下的特征:在内容上抒情色彩越来越浓,表达社会政治见解和抒发个人感慨往往密切结合。(写山水景物的散文、抒情小赋)在形式上骈偶化倾向逐渐明显,更加讲求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体裁愈益多样化。(骈文),代表作家:魏晋阮籍、嵇康东晋王羲之、陶渊明南朝鲍照,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盛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衰落。,唐宋散文,代表作家:唐宋八大家,韩愈师说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捕蛇者说欧阳修醉翁亭记苏轼石钟山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唐宋八大家,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柳宗元字子厚,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卒后追谥文忠,后人也称为苏文忠公。王安石字介甫,曾封荆国公,後人称王荆公。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於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曾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後,因文才出,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古文运动,背景:一文学因素:魏晉以来骈体文盛行,其內容空洞,远离实际。二社会因素:中唐之后国勢日渐衰微,士子文人想恢复大唐国风、重振国家势力,于是从古代的思想、文学中找出可以改变当时社会的精神价值-儒家思想与先秦两汉散文。,古文:与骈文相对而言的,更为实用、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元代散文和宋代相比,远为逊色。明代的散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