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制 贴片偏移专案改善报告(品质特性的选择)_第1页
行业特制 贴片偏移专案改善报告(品质特性的选择)_第2页
行业特制 贴片偏移专案改善报告(品质特性的选择)_第3页
行业特制 贴片偏移专案改善报告(品质特性的选择)_第4页
行业特制 贴片偏移专案改善报告(品质特性的选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组成员:,专案主题:贴片偏移专案改善报告,1,严选资料,报告摘要,随着SMT所用到的元器件正朝着微小化发展,PCB板上的元件密度也日趋加大,客户也对我们贴片的精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贴片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此次实验分为四个阶段:专案初期阶段;专案期中阶段;专案末期阶段;实验心得体会.其目的是把SMT贴片的偏移不良率降低,在不添加新设备的前提下,通过L18(2137)田口方法做18次实验,改善小PITCHCONNECTOR元件出现贴片偏移,并利用田口软件寻求最佳制程条件,不良率由原来的4%左右,降低到1.37%。,2,严选资料,目录,一、专案期初内容1-71.1专案改善背景11.2制程现状11.3目标设定.21.4小组架构41.5改善计划表61.6产品特性分析7二、专案期中内容.9-282.1流程分析92.2因子筛选及水准选定10-122.3直交表配置,实验,数据搜集132.4田口软件分析14-20,3,严选资料,2.5工程推定最佳212.6一半一半准则分析最适合22-262.7最佳组合制程条件.262.8验证试验.27-28三、专案期末阶段.293.1专案控制阶段介绍29四、试验心得体会.30,4,严选资料,(一)专案期初内容1.1专案改善背景:目前SMT所用到的元器件正朝着微小化发展,PCB板上的元件密度也日趋加大,客户也对我们贴片的精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公司在组装微小元件和小PITCH元件时常会出现贴片偏移。,1.2制程现状:目前量产部分小PITCHConnector的精度要求很高,必须在前段贴片站就控制,否则后段的不良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善。,5,严选资料,1.3目标设定:在不购买新型贴片机的情况下,利用田口方法安排试验,寻找最佳作业条件,改善贴片不良,提升ProcessQuality。,本次实验目标:将贴片偏移不良降为1.5%以下。,不良图片:,原有偏移不良在4%左右。,6,严选资料,1.4贴片偏移最佳实验专案小组架构,7,严选资料,8,严选资料,9,严选资料,此次实验品质特性是贴片偏移不良率,故选用静态望小特性,10,严选资料,1.6-1抽样方法:正常生产按照每6小时抽样1000PCS,1.6-2量测方法:用10倍显微镜检查,11,严选资料,(二)专案期中内容2.1流程分析,制具安装,锡膏印刷,贴片,回流焊,终检,中检,基板烘烤,12,严选资料,2.2因子设定及水准设定,2.2-1贴片偏移鱼骨图分析人机人员操作熟练度设备精密度吸嘴型号进料器位置进料器不良PCB/FPC定位不准贴片偏移PCB/FPCMARK点不准贴片坐标贴片零件位置零件识别方式贴片角度元件精度不够物料方法,13,严选资料,2.2-2要因分析及水准设定:,经过脑力激荡,确定影响贴片偏移的控制因子如下表所示:,备注:红色字体为原始设计值,14,严选资料,2.2-3制程中的固定条件,制具安装人员、印刷人员、中检人员、检查人员固定。温度要求为223,湿度要求60%15%,15,严选资料,2.3直交表配置,实验,数据搜集根据所选出八个可控因素,利用田口方法中的L18(2137)直交表进行配置直交表,如下表,16,严选资料,2.4田口软件分析2.4-1内侧因子一览表,17,严选资料,2.4-218次实验所得数据,平均值.0294,18,严选资料,注:试验说明1.在L18(2137)直交表中可以忽略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因而因子的配置按随机方式配置在各列。2.品质特性为单位样本数量不良率,故选用望小特性进行分析。3.为了确保试验的数据真实可信,指定了专人负责。,19,严选资料,2.4-3各组S/N比,20,严选资料,2.4-4S/N一览表,21,严选资料,2.4-5Raw(平均数)一览表,22,严选资料,2.4-5S/N比图,23,严选资料,2.5工程推定最佳组合,24,严选资料,2.6一半一半准则分析最适组合,2.6-1采用田口博士的简化准则来决定因子的重要性(Significance):将大约一半的因子视为重要因子,另外一半视为不重要因子.2.6-2控制因子分为四类:(1).对S/N和品质特性都有影响的因子.(2).对S/N没有影响但对品质特性有影响的控制因子.(3).对S/N有影响但对品质特性没有影响的控制因子.(4).对S/N和品质特性都没有影响的控制因子.,25,严选资料,2.6-3S/N效应排序:根据2.4-2S/N一览表,推导出控制因子对S/N的效应排序:,26,严选资料,2.6-4品质特性的效应排序根据2.4-3Raw一览表,推导出控制因子对品质特性的效应排序:,27,严选资料,2.6.5控制因子的分类,控制因子对S/N的效应排序:C、E、F、H、A、B、G、D控制因子对品质特性的效应排序:C、E、A、F、H、G、D、B,28,严选资料,2.7最佳组合制程条件,根据甲上田口软件和以上分析所得的最佳组合:,29,严选资料,2.8实验验证,产品料号:JK030验证时间:2006/8/15验证产品数量:3000不良品数:41不良率:1.37%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后的对比(%).,30,严选资料,验证试验结论表明:(1)理论值Raw可以做到,但实际验证试验结果为.实际值与理论值还有一定差距.(2)验证试验跨越白班和夜班,时间长,数量大,生产过程中的品质状况可以代表最适组合的生产状况.(3)采用最适组合生产比改善前有很大提升,可以大大降低不良率.并且达成原计划的.,31,严选资料,2.9效益估计,1.料號JK030,原有不良率4%,最佳參數實驗不良率1.37%.2.假設此产品2006年平均月產能:300K.3.每月可减少不良数量:300K*(4-1.37)%=7890PCS4.重工标产:120PCS/H.人5.重工费用:30RMB/H.人6.每月为公司节省金额=重工费用*(每月可减少不良数量/重工标产)=1972RBM7.年节省金额:23664RBM.,32,严选资料,(三)专案期末内容,一、专案控制阶段介绍(后续阶段)1.改进阶段中将各标准化发出5M1E參數表;2.培训作业员相关标准化内容;3.持续改进和完善制程控制;4.今后将统计每月使用最佳组合参数进行生产的不良率.,33,严选资料,(四)试验心得体会,1.通过田口试验帮助我们找到较好的制程条件,产品不良率有很大改善。2.学会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怎样去寻找合理的制程条件从而去降低不良。为以后在工作中能更好的改善产品品质。3.切实理解田口方法的真义,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将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