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T∕CEC 5012-2019 抽水蓄能电站总平面布置设计导则_第1页
【国家标准】T∕CEC 5012-2019 抽水蓄能电站总平面布置设计导则_第2页
【国家标准】T∕CEC 5012-2019 抽水蓄能电站总平面布置设计导则_第3页
【国家标准】T∕CEC 5012-2019 抽水蓄能电站总平面布置设计导则_第4页
【国家标准】T∕CEC 5012-2019 抽水蓄能电站总平面布置设计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27.140 P 59 备案号:J21332016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P T / CEC 5012 2019 抽水蓄能电站总平面布置 设计导则 Guide of layout design for Pumped-Storage Power Station 2019-04-24 发布 2019-07-01 实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发布 T/T/CECCEC 成品:140*203 版心:104*160 28 字*29 行 天 25 地 18 订 19 切 17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抽水蓄能电站总平面布置设计导则 Guide of layout design for Pumped-Storage Power Station T / CEC 5012 2019 * 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东城区北京站西街 19 号 100005 ) 北京九天众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 2019 年 月第一版 2019 年 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850 毫米1168 毫米 32 开本 4 印张 96 千字 * 统一书号 1551981581 定价 0.00元 版 权 专 有 侵 权 必 究 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营销中心负责退换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抽水蓄能电站总平面布置设计导则 Guide of layout design for Pumped-Storage Power Station T / CEC 5012 2019 主编部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批准部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施行日期:2 0 1 9 年 7 月 1 日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9 北 京 20mm 20mm 20mm 20mm 5mm 20mm T / CEC 5012 2019 定价:0.00 元 T / CEC 5012 2019 I 前 言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17 年第四批中国电力企业联合 会标准制订计划的通知 (中电联标准2017279 号)的要求, 编制组结合国内已建、在建工程规划设计及建设管理经验,在广 泛征求建设运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 定本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基本规定、枢纽建筑物布 置设计、施工总平面布置设计和生产生活设施及附属(辅助)建 筑物布置设计。 本导则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负责管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 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抽水 蓄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EC/TC 03)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 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邮编:100761) 。 本导则主编单位: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黄悦照 张国良 朱安平 胡清娟 茹松楠 刘延科 韩小鸣 马萧萧 刘君成 柴建峰 徐亚楠 程亚男 温家华 王 昱 吴朝月 郭 兴 王世琦 赵旭润 代振峰 李贺林 李 巩 本导则主要审查人:张振有 高苏杰 王洪玉 汪 毅 许要武 张正平 宫 奎 陈兆文 唐 健 陈大鹏 刘殿海 章 鹏 T / CEC 5012 2019 II 李忠彬 石青春 宋守平 李定林 曾广移 黄晓东 巩 宇 张明华 王云涛 刘为群 戎 刚 许其品 郑 源 李 正 T / CEC 5012 2019 III 目 次 前言II 1 总则1 2 基本规定2 3 枢纽建筑物布置设计3 4 施工总平面布置设计9 5 生产生活设施及附属(辅助)建筑物布置设计13 本标准用词说明 18 引用标准名录19 附:条文说明21 T / CEC 5012 2019 IV Contents ForewordII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Basic requirement 2 3 Layout design of pivot building3 4 General layout design of construction 9 5 Layout design of camp area facilities and auxiliary building12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18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19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21 T / CEC 5012 2019 1 1 总 则 1.0.1 本导则规定了抽水蓄能电站枢纽建筑物布置、施工总平面 布置、生产生活设施及附属(辅助)建筑物布置等设计要求。 1.0.2 本导则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总平面布置设计的编制。 1.0.3 抽水蓄能电站总平面布置设计应根据施工、生产、运行维 护和生活需要,从近期出发,兼顾远景发展,统筹规划,应遵循 “保护环境、节约用地、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经济适用”的原则。 1.0.4 抽水蓄能电站靠近或位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 公园及水源保护地等环境敏感区域时, 总平面布置应与其相协调。 1.0.5 抽水蓄能电站总平面布置设计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 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T / CEC 5012 2019 2 2 基 本 规 定 2.0.1 总平面布置设计应符合抽水蓄能电站设计规范NB/T 10072、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规范NB/T 35120 和本导则 的规定,并遵守现行有关规程、规范的规定。 2.0.2 总平面布置设计应根据建设期和生产运营期安全、消防、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等的要求,结合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条 件确定。 2.0.3 总平面布置设计应包括枢纽建筑物布置设计、施工总平面 布置设计、生产生活设施及附属(辅助)建筑物布置设计。 2.0.4 总平面布置设计应合理规划建设用地。施工总平面布置、 生产生活设施及附属(辅助)建筑物布置应与枢纽建筑物布置相 协调。 2.0.5 总平面布置设计图纸编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总平面布置设计图纸应包括总平面布置设计总图、 枢纽建 筑物布置分册分区平面布置图,如上水库区、厂房区、下水库 区、拦沙库区(若有)等 、施工总平面布置分册、生产生活设施 及附属(辅助)建筑物布置分册、电缆管线总平面布置图、场内 排水布置图及总平面布置设计说明书等。 2 总平面布置设计总图比例尺宜选择 1:10000 或 1:5000, 宜 包含征地范围红线,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及生产生活设施占地范 围、占地面积指标及主要控制点坐标,主要永久道路路线、长度 及起止点坐标等。 3 分册图纸比例尺宜选择 1:2000、1:1000 或 1:500,应反映 地形地貌、建筑物、构筑物及相关设施之间的关联。 T / CEC 5012 2019 3 3 枢纽建筑物布置设计 3.1 一 般 规 定 3.1.1 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枢纽建筑物总布置应包括上水库、下水 库、输水系统、厂房系统、开关站及出线场、补水工程、交通道 路及其附属建筑物等。 3.1.2 枢纽建筑物布置应将各单项水工建筑物按照其功能统一协 调,合理布置。应在水文气象、泥沙、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施 工环境等条件,以及满足电站运行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 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来确定。 3.1.3 枢纽建筑物布置设计应根据水电工程招标设计报告编制 规程DL/T 5212 的规定确定枢纽布置中上水库、下水库、输水 及发电等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控制高程和结构尺寸。 3.2 上、下水库布置 3.2.1 上、下水库的成库形式和工程布置,应结合自然条件,提 出可供比较的方案,根据建库的各项基本资料,经技术经济比较 选定。 3.2.2 在多泥沙河川或溪流上修建上、下水库时,其工程布置应 因地制宜采取防沙、拦沙和排沙处理措施,以控制进/出水口前淤 积和过机含沙量,改善机组的磨损条件,通过方案比较和物理模 型试验验证选定。 3.2.3 上、下水库坝型选择,应根据水文、气象、地形、地质、 当地材料、地震烈度、施工、环境及运行要求等条件拟定比选坝 型,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T / CEC 5012 2019 4 1 当库盆开挖量较大时, 应优先考虑当地材料坝, 宜按土石 方挖填平衡原则进行布置。 2 下水库设置拦沙坝时,拦沙坝坝型应考虑双向挡水问题, 因地制宜选择坝型。 3.2.4 坝线布置应结合地形、 地质及成库条件, 可选直线或折线, 必要时也可采用曲线围坝成库,经技术经济论证确定。 3.2.5 当在高山台地围坝建库,受台地面积和地形条件限制,使 坝趾距陡崖边缘过近时,应根据地层岩性、岩体结构、风化卸荷 带等, 确定山体周边建坝的安全距离, 做好地表防渗和排水设施, 确保挡水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 3.2.6 应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溪流,增加天然径流量,用以补充 蒸发、渗漏损失;有条件时可采用多水源联合布置。 3.2.7 上、下水库泄水建筑物布置,除应按常规水电站解决洪水 对水工建筑物的安全问题外,尚应分析天然洪水与电站发电或抽 水流量遭遇的影响,合理选择所需泄水建筑物的类型和布置。 1 水库集水面积较大, 暴雨形成洪峰流量需要泄洪时, 水库 应布置具有及时排泄天然洪水能力的泄水建筑物。 2 人工挖填形成水库,如集水面积小,暴雨形成洪量不大, 可在库岸周边设置排洪系统泄放库周汇集的洪水;对在库面内降 雨形成的洪量,可加高坝顶和库岸,将其蓄存于库内。 3 对建于河道的下水库, 电站发电运行工况下可能存在天然 洪水与电站发电流量遭遇的情况,应考虑调度灵活和安全运行的 要求,泄水建筑物宜采用深孔与表孔相结合的布置方式。 4 上水库应布设防止电站抽水运行工况水库超蓄的水位监 测和相应机电控制措施。 3.2.8 根据泥沙条件和检修要求,上、下水库可设置排沙放空和 回蓄充水的设施,适应初期充水和检修后回蓄的要求,不宜留较 大的死库容,必要时可采取工程措施填高库底。 3.2.9 对全库防渗的水库,库岸应平顺,在转弯段宜以一定曲率 T / CEC 5012 2019 5 的扇形面平顺连接,改善防渗面板受力条件,满足不同材料分条 碾压和分缝的构造要求。防渗面板地基软硬交接带,应采取改善 不均匀沉降的处理措施。库顶道路宽度除应满足交通和筑坝构造 要求外,还应满足不同面板材料施工机械的操作要求。库顶道路 应与工程永久道路衔接。 3.3 输 水 系 统 布 置 3.3.1 输水系统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 输水系统布置应能适应双向水流运动, 使得水流平顺, 水 头损失小,并应兼顾施工条件,合理选择布置施工支洞位置,提 高施工效率。 2 输水系统向机组的供水方式可采用“一洞一机”或“一洞 多机”的布置形式,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管径(洞径) 、衬砌型 式、电站运行要求等,通过技术经济论证确定。 3 相邻两洞间的岩体厚度,应根据布置需要、地质条件、围 岩受力情况、渗透稳定条件、洞型及衬砌型式、施工方法及运行 条件等,综合分析确定。对于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衬砌的高 压管道,应根据内水压力,按洞间岩体水力劈裂要求复核其最小 厚度。 3.3.2 进/出水口的布置及型式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 1 上、下水库的进/出水口,应适应抽水和发电两种工况下 的双向水流运动,以及水位升降变化频繁和由此而产生的边界条 件的变化。 2 进/出水口的位置选择,应根据输水系统的布置,结合地 形、地质及施工条件等,布置在来流平顺、均匀对称,岸边不易 形成有害回流或环流的地点。进/出水口不宜布置在有大量固体径 流的山沟沟口,应避开容易聚集污物的回流区,应避免流冰的直 接撞击。 3 进/出水口型式的选择,应根据电站枢纽布置、输水系统 T / CEC 5012 2019 6 布置特点、地形地质条件、水力条件及运行要求等因素,经不同 布置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因地制宜选择侧式、竖井式、塔式或 其他型式。 3.4 厂 房 系 统 布 置 3.4.1 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应根据围岩结构面和地应力等条件,兼顾输水系统的布 置,进行地下厂房布置及轴线的选择。 2 引水管道和尾水管道进出厂房的方向与主厂房长轴夹角根 据工程总布置的要求而定,在采用斜向进厂时,夹角不宜小于 60。 3 主厂房内安装间和副厂房一般分设在厂房两端。 地质条件 较差需改善围岩稳定条件或者机组台数较多时,安装间宜布置在 厂房中部。 4 中控室及其相关设施可布置在副厂房内, 也可布置在地面。 5 主变压器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洞室群规模、 电气设计及防火等,经综合比较选定。机组台数多的地下厂房, 围岩条件允许,主变压器洞宜布置在主厂房洞下游侧,形成主厂 房洞室、主变压器洞室、尾水事故闸门室三大洞室并列。当电站 机组台数不多或由于地质条件限制,主变压器也可布置在主厂房 的一端或两端。 6 开关站应尽量靠近地下厂房布置, 缩短出线距离, 可布置 在地面,也可布置在地下。地面开关站宜与出线场合并,宜布置 在厂区公路附近的缓坡地面上,应尽量避免高边坡;地下开关站 宜布置在主变压器洞内。 7 出线洞线路布置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和主变压器、 开 关站及出线场布置等因素。出线洞型式可采用平洞、竖井、斜洞 或上述几种型式的组合。出线洞型式、断面尺寸、转弯半径应满 足电缆敷设、人员交通、通排风的要求。出线竖井高度不宜大于 300m,出线斜洞的坡度不宜大于 30。 T / CEC 5012 2019 7 8 进厂交通洞线路布置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和主要洞 室布置、交通运输要求、对外交通条件等因素。进厂交通洞断面 尺寸和转弯半径应满足设备运输要求,若进厂交通洞兼做其他用 途时,还应满足相应的使用要求。进厂交通洞平均纵坡不宜大于 6%,受条件限制时最大纵坡不应大于 8%,进入安装间、主变压 器洞前应设置平直段。 9 地下厂房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渗流分析, 估算厂房施 工期可能最大渗水量。以及厂房投入运行后的渗流量和地下水位 线,结合已建工程的经验确定厂房周围排水洞布置。根据围岩特 性和断裂构造合理布设排水孔,渗水通过厂房排水系统排放。当 地下厂房外有低洼的地形可以利用时, 渗水宜作自流排水洞排出。 10 电站中间透平油罐室和油处理室宜布置在地下,可利用 厂房下部施工支洞设置。油罐室和油处理室与主厂房之间应设置 防火隔墙,并设独立的排风通道。当需设透平油油库、绝缘油油 库时,宜布置在地面。 11 地下厂房及附属洞室的布置设计应妥善解决防潮、 防火、 防淹、事故排烟、职业健康和人员紧急疏散的问题,按照“一洞 多用”尽可能减少洞室数量的原则做好统一规划设计。必要时应 进行专题论证,确保地下厂房的安全。 12 对于寒冷地区的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系统各露天洞 口应采取防结冰措施。 3.4.2 抽水蓄能电站地面厂房布置,应遵守下列原则: 1 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安装高程较低, 厂房淹没度较大, 下水 库的水位变幅大。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经论证不宜建设地下 式、半地下式厂房时,可布置地面厂房。常规与蓄能机组混合的 厂房常采用地面式。 2 厂房布置应考虑下水库水位的影响, 厂房结构应能平衡基 础范围内的扬压力以确保稳定性;厂房高度结合厂房起吊设施、 安装间和对外交通的布置确定;厂房挡水高程应高于下水库的最 T / CEC 5012 2019 8 高水位。 3 与厂房周围水体接触的混凝土边墙、 底板, 必须采取防渗 措施, 应控制其变形和裂缝宽度。 在迎水面墙内侧应设排水设施。 3.5 补 水 工 程 3.5.1 抽水蓄能电站在水源条件上应满足抽水蓄能电站在上、下 水库间循环用水所需的水量,否则,应修建必要的补水工程。 3.6 交 通 道 路 布 置 3.6.1 应统筹规划,保证电站施工期和运营管理期的交通运输需 求,宜兼顾电站所在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3.6.2 道路等级及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施工期主要车型、运输 强度及重大件运输的要求。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特殊重大件运输 宜采取临时措施运输进场。抽水蓄能电站交通道路工程设计应合 理利用地方原有交通系统,新建与地方共用道路应符合当地交通 规划要求。 3.6.3 需要分期修建的交通道路工程,应满足不同阶段的使用功 能和要求。 3.6.4 应适应抽水蓄能电站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和项目环境特点。 T / CEC 5012 2019 9 4 施工总平面布置设计 4.1 一 般 规 定 4.1.1 施工总平面布置宜根据工程分标规划要求以及水电工程 施工总布置设计规范 NB/T 35120 的规定确定, 应包括料源料场、 渣场、场内交通、施工工厂设施、营地及工程管理区等布置。 4.1.2 主要施工生产、生活设施布置场地应避开地质灾害或不良 地质地段,并进行地基、边坡及地质灾害等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建筑物场地应满足承载力和稳定要求。 4.2 料 源 料 场 4.2.1 料源料场布置应根据工程土石方平衡及调运规划、料源料 场区选址及各料场料物质量、储量、剥采比、开采条件、加工运 输等因素分析确定。 4.2.2 料源应优先考虑工程开挖料和库盆扩挖。 4.2.3 料场应合理布置开采区、剥离料堆弃区、料物运输道路、 风水电供应、场地防洪与截排水、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等附属设 施和防护保护工程。 4.3 渣 场 4.3.1 渣场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 渣料应充分综合利用。 2 结合土石方平衡和场地地形地质、 水文等堆渣条件统筹规 划,宜选择在靠近开挖作业区地段。 3 应布置在无地质灾害地段,不宜在泥石流易发区设置渣 T / CEC 5012 2019 10 场,确需设置的,应提出相应工程处理措施。 4 有条件时渣场宜选在水库死水位以下或坝后弃渣, 但堆渣 不应妨碍施工期间导流度汛及永久建筑物的正常运行。 5 不应设置在对重要基础设施、 居民生命财产、 河道行洪安 全存在重大影响的区域。 6 利用下游河滩地布置渣场时, 不得影响河道河势稳定、 堤 防安全,不应改变河道航运、行洪运用条件。 4.3.2 渣场布置应设置完善的渣场排水挡护等工程措施,除水库 死水位以下的渣场外,其他渣场弃渣结束后,渣场应采取植物措 施等恢复植被或复耕措施。 4.3.3 在土石方平衡及开挖料利用规划的基础上,应制定堆弃渣 场规划,确定各渣场位置平面和高程、范围和容量、渣料来源、 堆弃渣量、回采渣量以及渣场渣料动态平衡的成果,渣场设计应 符合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 51018、 水电工程渣场设计规 范 NB/T 35111、水电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DL/T 5419、 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 575 的规定。 4.4 场 内 交 通 4.4.1 临时道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施工期主要车型、 运输强度及施工交通运输的要求。 4.4.2 地形、地质等条件受到限制时,在满足运输安全和施工要 求的前提下,相关技术指标可适当放宽,但应符合水电水利工 程场内施工道路技术规范DL/T 5243 的规定。道路排水设计应 防、排、疏结合,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 4.5 施 工 工 厂 设 施 4.5.1 砂石加工系统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 砂石加工系统设置方案、 规模和数量应根据混凝土砂石骨 料、土石坝加工料、掺合料等物料品种、质量要求及颗粒特性, T / CEC 5012 2019 11 各部位分品种加工料需要量和分期用料强度确定。 2 水处理及重复利用、石粉回收、控制粉尘、控制噪声等工 程措施应根据砂石加工系统工艺流程、平面布置、设备选型和主 要设备清单确定。 4.5.2 混凝土拌和系统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 混凝土拌和系统设置方案和数量、 厂址、 规模、 供料范围、 混凝土骨料来源应根据各建筑物混凝土品种、 强度等级、 工程量、 分期施工强度及混凝土运输条件确定。 2 控制粉尘、 噪声、 污水等工程措施应根据混凝土拌和系统 工艺流程、平面布置、设备选型、主要设备清单确定。 4.5.3 施工供水系统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 施工供水设计方案应根据施工期生产及生活用水规模, 机 组首次启动方式及上水库初期蓄水需求确定。 2 上水库施工供水由下水库或其他区域调水时, 供水线路设 计宜结合已有道路和建筑物布置统筹确定。 4.5.4 施工供电系统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 施工供电系统的变电站位置宜靠近负荷中心和网络中心, 并应考虑作为电站永久备用电源情况下的运维方便性。场内供电 网络布置应根据施工期负荷点位置、 负荷点规模、 区域地形地貌、 工程建筑物布置等因素,并避开环保、文物、农林业等敏感因素 确定。 2 施工供电系统应符合 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DL/T 5397 和水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规程NB/T 35044 的规定。 4.5.5 钢管加工厂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 钢管加工厂设置方案、 规模和数量应根据钢管直径、 工程 量、加工强度及原料储存堆放场地等条件确定。 2 钢管加工场地应充分考虑场内交通条件、 方便运输, 堆放 场地应考虑土建和安装施工的场地使用衔接,可利用前期土建施 工腾出或弃渣形成的场地。 T / CEC 5012 2019 12 4.6 营地及工程管理区、施工场地排水 4.6.1 营地及工程管理区宜结合场地风向、日照、噪声、粉尘、水 源、消防等环境因素,选择交通便利、相对独立的场地集中布置。 4.6.2 营地及工程管理区宜采取封闭布置,营区内布置生活污水 处理和消防给水设施,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的规定。 4.6.3 防洪、排水规划设计方案宜根据主要施工场地的防洪标准 和场内主要冲沟、山溪洪水流量确定。 T / CEC 5012 2019 13 5 生产生活设施及附属 (辅助) 建筑物布置设计 5.1 一 般 规 定 5.1.1 生产生活设施及附属(辅助)建筑物按照功能要求及区域 布置特点,宜包括生产管理区设施、生活文化区设施、仓储区设 施、给排水设施、供电设施及厂区内主要交通道路等。 5.1.2 各建筑物、设施布置应结合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合理规划,功能设置应兼顾工程建设期与生产运营期的需要。 5.1.3 场地规划应满足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 的 规定,选址于地质条件良好、无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不受爆破或其他因素影响的区域。防洪标准应满足防洪标准 GB 50201 和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 5180 的要求。 5.1.4 具备条件的区域宜实施封闭管理,宜根据不同区域技术要 求和环境需求,设置管理区围墙。 5.1.5 建筑设计应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并宜 满足当地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要求。 5.2 生产管理区设施布置设计 5.2.1 生产管理区设施宜包括电站入口区设施及围墙、上水库 区管理设施、下水库区管理设施、开关站区设施、生产办公区设 施等。 5.2.2 电站入口区设施及围墙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 电站入口区宜面向干道,应人流、车流顺畅,对内对外联 系方便; 选址宜场地平整, 便于控制交通和有利于实施封闭管理。 T / CEC 5012 2019 14 2 电站围墙布置应与生产管理区、 生活文化区入口区设施统 一设计。厂区内封闭管理区域的围墙应与区域内建筑设施及自然 环境融合, 宜采用园林式的实体围墙设计, 围墙高度应不低于 2m。 征地边线的边界围栏宜采用处理的绿色隔离栅,高度不低于 1.8m。 5.2.3 上、 下水库区管理设施布置设计应满足日常运行维护管理、 运行监测、人员值班及消防等要求,宜设置管理用房、配电房、 门卫室、监测采集用房、柴油发电机房、启闭机房、生活及消 防水池等设施。上、下水库区管理设施布置设计应结合上、下 水库大坝、进/出水口、交通道路进行布置,其中管理用房宜靠 近进/出水口平台布置,方便运行管理。门卫室宜布置在进入上 水库、下水库区域的主干道旁,方便控制人流、车流及实现封 闭管理。 5.2.4 开关站区设施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开关站区域一般宜配备 GIS 室、继保楼、柴油发电机房、 门卫室等建筑和设施。 2 开关站应尽量布置在高压出线洞洞口附近, 宜选择地形平 坦、排水良好、交通便利、无地质灾害的站址。 3 根据场地条件, 开关站建筑物可采用开关楼整体式布置和 开关楼分体式布置(GIS 楼与继保楼分开布置) 。 4 柴油发电机房优先布置在开关站内,布置的位置应考虑交 通便利、 易于运行维护、 距离负荷中心较近和电缆敷设方便等原则。 5.2.5 生产办公区设施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 生产办公区设施宜包括办公楼、中控楼、档案楼、中心试 验室、车库、消防站等。 2 生产办公区设施宜与生活文化区设施集中布置并相对独 立,可考虑布置在进场交通洞附近具体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 生产运行便利性进行布置。 3 办公楼、 中控楼房间设置应满足电站生产人员的值班、 办 T / CEC 5012 2019 15 公需求,并满足安防要求。 5.3 生活文化区设施布置设计 5.3.1 生活文化区设施宜包括职工宿舍、检修队伍用房、内部招 待所、职工食堂、文体活动中心、生活及消防用水泵房、锅炉房、 物业管理用房等。 5.3.2 生活文化区建筑物布置设计宜满足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等 条件,周围环境的空气、土壤、水体等不应构成对人体的危害。 5.3.3 建筑物整体造型与色彩处理应与周围环境协调,应对噪声、 眩光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不应引起公害。 5.3.4 建筑物朝向宜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宜避开冬季 主导风向;建筑平面应根据使用要求、用地条件、结构选型等, 按建筑模数选择开间和进深确定。 5.3.5 建筑物的体形设计不宜有过多的凹凸与错落;外围结构热 工设计应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的要求。 5.3.6 广场、排水、管道、建筑等应进行竖向设计,其中广场竖 向规划除满足自身功能要求外,应与相邻道路和建筑物相衔接。 5.3.7 区域内应进行绿化、美化环境设计,完善室外环境设施, 并应具有供水、供电、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等基本的生活条件。 5.3.8 职工食堂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 食堂建筑选择职工使用方便、 通风良好的地段, 一般包括 餐厅、厨房等。 2 出入口应按人流、货流分别设置。 3 在布置上,宜减少厨房的油烟、气味、噪声及餐厨垃圾等 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厨房不宜布置在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处。 5.3.9 职工宿舍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 职工宿舍间距应符合安全、消防要求。 2 职工宿舍宜与办公地点相对独立, 并宜靠近食堂等生活服 务配套设施,避免毗邻交通流量大的道路。 T / CEC 5012 2019 16 5.4 仓储区设施布置设计 5.4.1 仓储区域建筑物应根据使用需求设置,宜包括永久设备仓 库、恒温仓库、封闭仓库、封闭型建材仓库、敞棚仓库、露天堆 场等。 5.4.2 仓储区域选址应满足储运作业要求,且应符合国家现行的 防火、防爆、安全、卫生等工程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 5.4.3 仓储区域建筑物布置应根据仓库的使用性质、功能、工艺 要求,合理布局,满足交通便利和方便管理的要求。 5.5 给排水设施布置设计 5.5.1 给水设施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 永久供水主要包括各区域生活供水、消防供水。 2 供水布置应满足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 50013 及建 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有关规定。 3 永久供水应满足节水、环保要求。 4 生活供水可以从山溪、 水库取水或抽取地下水, 水质应满 足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 的规定。 5 消防供水应满足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 有关规定。 5.5.2 排水设施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 有人值班及生活的地点应设置生活用水及污水排放处理 设施。 2 污水、雨水排水布置应符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 有关规定。 3 排水系统应采用雨、污分流设置。 4 生产、 生活污水应采用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处理后达 到中水标准进行利用或达到所在地污水排放标准后排放。 5 各区域应设置雨水排水系统, 排水方式可采用明沟、 暗沟、 暗管和地面自然渗透等方式。枢纽建筑物区域宜采用明沟排水, T / CEC 5012 2019 17 生产生活区宜采用暗沟、暗管或混合方式排水。场地或道路采用 明沟排水时,排水明沟宜沿道路布置。广场、停车场及绿地积水 处均应设置排水设施。 5.6 供电设施布置设计 5.6.1 供电设施布置应统筹考虑运行期管理的便利性, 并满足 水 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规程NB/T 35044 的要求。 5.6.2 枢纽建筑物及各区域供电线路,宜优先采用电缆沟、电缆 桥架方式进行布设。生产生活区宜以电缆沟为主。 5.6.3 电缆沟宜沿着道路延展方向铺设。 5.6.4 施工变电站宜作为运行期厂用电备用电源。 5.7 厂区内主要道路布置设计 5.7.1 厂区内道路应根据地形条件、气候特点、厂区内建筑物布 置及周边环境等,合理规划布置。 5.7.2 厂区内道路应进行竖向设计,应保证厂区内道路与其他建 筑、设施及周边道路平顺衔接。 5.7.3 厂区内道路应满足人员通行、车辆通行、消防、安全保障 及应急疏散等要求,路线应顺畅、便捷,宜减少多路交叉、急转 弯、回头弯的出现(景观道路除外) 。 5.7.4 仓储区域内道路应满足设备运输要求,其中棚库及露天堆 场宜设置叉车、货车、汽车式起重机等通行的通道。 T / CEC 5012 2019 18 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 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 4) 表示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 “可” 。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 “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 T / CEC 5012 2019 19 引用标准名录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 5001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防洪标准GB 5020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 51018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 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 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 5180 水电工程招标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T 5212 水电水利工程场内施工道路技术规范DL/T 5243 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DL/T 5397 水电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DL/T 5419 抽水蓄能电站设计规范NB/T 10072 水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规程NB/T 35044 水电工程渣场设计规范NB/T 35111 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规范NB/T 35120 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 575 T / CEC 5012 2019 20 T / CEC 5012 2019 21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抽水蓄能电站总平面布置设计导则 T / CEC 5012 2019 条 文 说 明 T / CEC 5012 2019 22 目 次 1 总则23 2 基本规定24 3 枢纽建筑物布置设计25 4 施工总平面布置设计33 5 生产生活区设施及附属(辅助)建筑物布置设计39 T / CEC 5012 2019 23 1 总 则 1.0.2 本条规定了抽水蓄能电站总平面布置设计导则的适用范围。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过程包括规划选点、预可行性研究阶段、 可行性研究阶段、招标设计阶段、施工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 等, 总平面布置设计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超前谋划, 分阶段实施, 并在招标设计及施工建设阶段形成最终设计成果。 1.0.4 抽水蓄能电站总平面布置设计应通过合理优化布置,尽量 减少对环境敏感区域的影响,对于当地有景观要求的站址,应做 到与当地景观环境相协调,如已建的泰山抽水蓄能电站。 T / CEC 5012 2019 24 2 基 本 规 定 2.0.4 枢纽建筑物布置是总平面布置设计的基础,施工总平面布 置、生产生活设施及附属(辅助)建筑物布置以方便施工建设及 后续生产运行管理为前提,围绕主要枢纽建筑物进行规划布置。 2.0.5 总平面布置设计图纸应能反映工程征地红线范围、主要建 筑物、构筑物及生产生活设施占地范围、相对位置、地形地貌和 沟通联络关系等内容。 T / CEC 5012 2019 25 3 枢纽建筑物布置设计 3.1 一 般 规 定 3.1.1 本条规定了抽水蓄能电站枢纽建筑物布置的主要内容。抽 水蓄能电站工程在上、下两个一定落差的水库之间进行布置,一 般多采用有压引水式开发, 枢纽建筑物主要包括上水库、 下水库、 电站厂房、水道系统、出线场及补水工程(视需要)等。 3.1.2 本条规定了枢纽建筑物布置设计的主要原则和主要依据; 在各单项工程初选的条件下,以及满足电站运行要求的基础上, 综合分析工程技术、经济、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因素后,确定工 程枢纽建筑物布置设计。 3.1.3 本条规定了总平面布置枢纽建筑物设计主要工作内容。 3.2 上、下水库布置 3.2.2 本条根据我国北方河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含沙河川或溪 流上修建上、下水库时,应因地制宜采取泥沙处理的工程措施, 以降低或限制进/出水口前淤积高程和过机含沙量,改善机组磨损 条件的要求。 目前国内外已建成的抽水蓄能电站机组缺乏在含沙水流中运 行的先例。但由于水泵水轮机的相对流速大于常规机组,水泵水 轮机对磨损的影响更为敏感。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多年 平均年入库沙量 116.3 万 t,多年平均含沙量达 11.1kg/m3,悬移 质占 82%,其硬矿物质占 49%;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滹沱河多 年平均年入库沙量 786.5 万 t,多年平均含沙量 17.5/m3,悬移质 占 90%;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北京市白河干流板桥峪抽水蓄能 T / CEC 5012 2019 26 电站下水库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问题。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 下水库在距主坝 1.8km 处设拦沙潜坝,在拦沙潜坝上游设垭口, 明渠段汛期输水沙至主坝前排除。除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绕开滹 沱河采用岸边库外,其余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均距河边约 500m 600m,与原河道浑水分开。上述工程尽量利用拦排沙措施,限制 进/出水口泥沙淤积高程和过机含沙量,通过物理模型试验验证, 效果是显著的。当然采用岸边库可以彻底解决下水库泥沙问题。 板桥峪抽水蓄能电站、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在可行性研究阶段, 曾进行过水泵水轮机泥沙磨损预估研究。两个工程分别从现场取 沙并筛分成接近真机泥沙级配进行试验,建立反映真机过机泥沙 磨损能力大小的估算关系式,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的实际泵站、 水电站泥沙磨损资料进行对比修正,以此估算机组的磨损量并根 据磨损量预估机组大修周期。 目前国内外尚缺乏这类机组在含沙水流中运行的工程实例, 因此其磨损特性及规律尚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国外个别抽水蓄 能电站有按进/出水口水体浑浊度指标控制电站运行的实例。 3.2.6 在设计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时应尽量利用自然条件, 修建引水工程将其他溪流的径流集中使用,形成多水源的水库联 合布置。在特殊地形条件下,一个抽水蓄能电站可不止一个上水 库或下水库。意大利奇奥塔斯和洛维娜两个上水库、两条引水道 系统、 同一地下厂房、 共用尾水系统和一个下水库。 奇奥塔斯 (上 水库)皮阿斯特拉抽水蓄能(下水库)电站,安装 8 台单机容 量 148MW 四级可逆式机组,洛维娜抽水蓄能(上水库)皮阿 斯特拉抽水蓄能(下水库)电站安装 1 台单机容量 134MW 的三 机式机组,9 台机组处于同一厂房内。前者较后者水头高 400m, 既节约投资,又方便运行。该电站 9 台机组的水泵都用同步启动 方式启动, 洛维娜-皮阿斯特拉抽水蓄能电站的三机式机组可以解 决最后一台机泵工况启动问题, 不必再设置另外的水泵启动装置。 在阿尔卑斯山地区类似的工程实例很多,其经验可以借鉴。 T / CEC 5012 2019 27 3.2.7 相当多的以开挖和填筑相结合形成的上、下水库,集水面 积小,暴雨产生的洪峰不大,可以不专门设泄洪建筑物,当洪量 较大时应设置泄洪建筑物。表为国内外部分抽水蓄能电站设置 泄洪建筑物工程实例。 表 1 国内外部分抽水蓄能电站设置泄洪建筑物工程实例 序号 电站名称(所在国)水库 积水面积 km2 下泄流量 m3/s 泄洪建筑物设置 1 广蓄一期(中国) 上水库5 150 溢洪道 2 十三陵(中国) 上水库0.163 11.8 未设泄洪建筑物,利用 坝体的超高来解决 3 天荒坪(中国) 上水库0.327 库顶以上集水,设置暗 渠排泄,未设泄洪建筑物 4 沼源(日本) 上水库0.69 18.8 库顶以上集水,设置暗 渠排泄,未设泄洪建筑物 5 迪诺威克(英国) 上水库0.8 5 设置泄洪管 6 普列森扎诺(意大利) 上水库3.9 84 设置溢洪道 7 大屋(法国) 上水库50 50 设置溢洪道 3.3 输 水 系 统 布 置 3.3.1 对本条说明下: 1 水道系统是抽水蓄能电站取得落差的部位, 且多在山体内 开挖修建,因此,在设计布置水道系统时,选择布置好施工支洞 的位置,使之形成良好的施工条件和环境是不容忽视的。广州抽 水蓄能电站一期施工期曾发生难以预计的情况,由于上、下水库 相对高差达 500m600m,气温、气压和湿度差别明显;同时, 由于洞室出口多且分布在不同高程,致使气流走向混乱,短路现 象经常发生,靠自然通风,洞内环境很难改善。以斜井为例,在 斜井内冷暖气流会合,冷凝结雾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甚至连续 几天,给测量、施工、设备安装带来困难。因此,本条给出“水 道系统设计时应兼顾施工条件,选择好施工支洞的位置以利提高 T / CEC 5012 2019 28 施工效率” 。 2 本款给出了进行水道供水方式布置时应遵循的原则。 水道 系统向机组供水方式,一般需在布置上通过综合比较选定方案。 广蓄一期工程装机 4300MW,由于围岩条件好,采用钢筋混凝 土衬砌高压隧洞,引水系统布置是采用“一洞四机”还是“二洞 四机” , 国内外专家和国外厂商均存在不同意见。 采用 “一洞四机” , 施工条件简化, 投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