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课件_第1页
中医适宜技术课件_第2页
中医适宜技术课件_第3页
中医适宜技术课件_第4页
中医适宜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适宜技术,一、概念,“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二、理论基础,中医适宜技术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它以中医脏腑学说、经络学说、中医体质辨识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三、疗法分类,一、针法类含有:体针疗法、放血疗法、头针疗法、耳针疗法、足针疗法、腕踝针疗法、梅花针疗法、火针疗法、电针疗法、穴位注射疗法、针刀疗法等。,三、疗法分类,二、灸法类:“灸”是指艾灸。用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后直接或间接在体表穴位上熏蒸、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驱邪、行气活血、驱寒逐湿、消肿散结等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法。,三、疗法分类,三、按摩疗法:属于“手法类”,其中包括头部按摩、足底按摩、踩跷疗法、整脊疗法、捏脊疗法、拨筋疗法、护肾疗法、小儿推拿疗法、点穴疗法等。如:按摩“涌泉穴”能够起到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功效。,三、疗法分类,四、中医外治疗法:包括刮痧疗法、灌肠疗法、火罐疗法、药摩疗法、天灸疗法、盐熨疗法、熏洗疗法、药浴疗法、香薰疗法、火熨疗法、芳香疗法、外敷疗法、膏药疗法、中药蜡疗、敷脐疗法、蜂针疗法等。,三、疗法分类,五、中医内服法:包括方药应用(老中医验案、民间土、单验方应用、古方今用、中成药应用、临床自拟方应用)等。以及中药雾化吸入疗法、中药茶饮法、中药药酒疗法、饮食药膳、养生保健、膏方疗法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介绍,(一)感冒头痛治疗方法:针灸:太阳、风池、合谷、列缺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刮痧:前额、太阳穴、背部脊柱两侧,可配刮肘窝、腘窝。,病例分析,张,女,26岁,工人。受凉后发热,头痛,无汗,精神倦怠,电子口表测得39.4。中医诊断:风寒感冒。予针刺,取穴:风池,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均为双侧。得气留针半小时。中药:生石膏(先煎)25g,知母10g,生地10g,山栀子10g,柴胡10g,荆芥10g,板蓝根10g,防风10g,桔梗10g,生甘草5g。二剂。次日,体温38.4,再予前方针刺一次,中药服用而愈,(二)落枕,治疗方法:针灸: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按摩:疼痛部位拔罐:疼痛部位刮痧:疼痛部位,病例分析,林某,男,49岁,干部。患者于4天前上班时微感恶寒发冷,当站立时即觉项脊强通,呈持续性疼痛,不能左右转侧。舌淡,苔微黄,脉缓。诊断:落枕。属于寒湿之邪阻督脉与太阳经所致。治以散寒除湿,痛经活络。针取大椎(针后加艾条悬灸),天柱。起针后风门穴拔罐。三诊患者自诉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满意而去,(三)胃痛,治疗方法:针灸:中脘、足三里、梁丘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隔姜灸适用于寒性胃痛刮痧:背部:脾俞、胃俞;腹部:中脘、天枢;上肢部:内关、手三里;下肢部:足三里拔罐:脐周、背俞穴,病例分析,张某,女,30岁,职工家属,平时操劳家务,素性急躁。近年患胃疼,近日来疼痛加重前来就诊,就诊时诉疼痛时痛时止,时热时寒,痛则四肢冰冷,冷汗如浆,夜不能入睡。乃处四逆散,重用柴胡,并赤白芍同用,3剂病减大半,复诊处柴胡疏肝散,加针灸取中脘,足三里,太冲穴,三诊而愈。,(四)痛经,治疗方法:针灸:关元、中极、合谷、地机、三阴交、次髎艾灸:关元、中极刮痧: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次髎,病例分析,王某,已婚女34岁初诊:2009年9月24日就诊,主诉:有痛经病史二年,每月经行痛甚必呕吐、腹泻,面色微黄,神疲乏力,舌质淡边有齿痕,苔厚,脉细。证属素体脾乏虚弱,气血循行不畅,冲任二脉失调,经脉不通,“不通则痛”,知其月经来潮刚净,先拟健脾益气,估以养血施治。炙黄芪15g党参15g炒白术芍各10g茯苓10g淮山药20g熟地15g枸杞子10g女贞子10g桑葚子30g炒米仁15g制黄精30g当归6g炙甘草5g阿胶(烊化)10g红枣10g10帖二诊:2009年10月10日就诊,月经即将来潮,经期调理柴胡6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6g熟地15g川芎10g赤芍10g生蒲黄10g五灵脂10g制香附10g制元胡10g生山楂10g益母草10g茯苓10g7帖后愈!,(五)肩周炎,1.诊断(1)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或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肩多于右肩。常于肩部受寒后发病。(2)肩部疼痛,渐进性加重,昼轻夜重,并可向颈、耳、肩胛及前臂和手放射。肩关节上举、后伸时疼痛加剧,肩部活动受限,严重者不能做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3)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关节周围有广泛压痛,日久可见肌肉萎缩。(4)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发现。部分患者可有骨质疏松。,(五)肩周炎,2.治疗方法(1)针灸治疗1)取穴:条口透承山、肩髃、肩髎、肩前、曲池、外关、合谷,(五)肩周炎,2)操作方法:取俯卧或坐位,取对侧条口向承山方向透刺1.52.0寸,行大幅度提插捻转手法,使之出现强烈针感,并嘱患者抬举活动患肩,行针35min,常获良效。取俯卧或坐位,使肩关节充分外展,肩髃、肩髎分别向极泉方向透刺1.52.0寸,肩前直刺0.81.2寸,三穴均达明显的针感;曲池直刺1.01.5寸,外关、合谷直刺0.81.2寸,针刺得气后,持续捻转,力求针感向肩部传导。诸穴均取患侧,每日治疗一次。,(五)肩周炎,(2)刮痧治疗:颈部(哑门、风池、大椎)、肩背部(肩井、天宗)、胸部(中府、云门、缺盆)、上肢部(肩贞、外关、曲池、合谷)、下肢部(足三里、条口)(3)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4)推拿治疗,病例分析,李某,男,49岁右侧患肩周炎一年余,加重二天前来就诊诉肩部疼痛并且胳膊上举困难,予针刺左侧肩痛穴三秒钟即出针,患者右肩立刻感觉疼痛减轻,第二天就诊时说肩部疼痛好多了。经两次治疗,右肩疼痛消失,上臂抬举自如。一周后巩固性治疗两次后至今未复发,(六)面瘫,1.诊断(1)起病急骤,病前多有感受风寒史。(2)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部分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3)突然口角歪斜,或有漱口漏水,或有进餐时食物常常停滞于病侧齿颊之间,但无昏迷、偏瘫等表现。(4)查体: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病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六)面瘫,2.治疗方法(1)针灸治疗1)取穴:阳白、四白、下关、地仓、颊车、风池、合谷、太冲2)操作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风池向对侧眼球针刺0.81.2寸,阳白透鱼腰平刺0.50.8寸,四白向下斜刺0.50.8寸,下关直刺0.81.2寸,地仓与颊车穴相互透刺1.01.5寸,合谷直刺0.51.0寸,行均匀捻转手法,促使针感向上传导,太冲直刺0.50.8寸。3)翳风穴艾条温和灸30min/次,每日12次。,(六)面瘫,拔罐疗法:面部刮痧疗法:面部,病例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