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旅游资源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_第1页
大理旅游资源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_第2页
大理旅游资源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_第3页
大理旅游资源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_第4页
大理旅游资源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理,位于云南中部偏西,是中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海拔约为2090米,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常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以秀丽山水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大理州共有12个县市,其中有3个是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大理的旅游业是起步比较早的,先后获得了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和“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中国十佳休闲旅游城市”的称号。2010年4月又被评选为“国际文化休闲旅游魅力城市”。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下大理旅游资源的分布:从大理州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来看,500个旅游资源点在大理州12个县市境内均有分布。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空间分布密度来看,大理市在全州12个县市中都位居第1位,且优势明显。根据大理州旅游资源的集聚状况和空间分布规律,可将整个大理州范围划分为5个旅游资源大区。中部旅游资源区范围为整个大理市,旅游资源分布密集,旅游基础设施完备,主要优势旅游资源有苍山洱海自然风光、大理古城历史文化、喜洲白族村落、下关现代城市设施等,可开展山水风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购物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属于多功能的历史文化旅游区,也是大理州旅游形象的支撑性区域。经过多年的旅游开发建设,旅游产品成熟且知名度高,既是大理州的旅游中心,也是滇西北的重要旅游区和云南省旅游发达地区之一。东部旅游资源区范围包括宾川、祥云2县,交通条件优越,是大理州的东大门。该区最具优势的旅游资源是宗教建筑与宗教文化,其中宾川鸡足山被称为“佛教五大名山”之一,可开展宗教文化旅游、自然风光旅游等,属于大理州佛教历史文化最为深厚和佛教文化遗迹较为集中的佛教文化旅游区,也是大理州需要进一步重点开发的旅游区。南部旅游资源区范围包括弥渡、巍山、南涧3县,既是大理南诏国的发祥地,保留有完整的古城风貌,又拥有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同时澜沧江上的小湾电站亦分布于此区。该区最具优势的旅游资源是彝族风情、巍山古城、道教建筑、民族风情、森林生态、水电奇观等,是云南省道教建筑、彝族风情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属于以民俗、宗教、水电为主体的大理南诏文化和水电工业旅游区,为大理州旅游需要进一步重点开发的旅游区。西部旅游资源区范围包括云龙、漾濞、永平3县,东接苍山西坡,西邻澜沧江,高山与深谷相间,拥有诺邓村、天池、宝台山、曲峒小镇、石门关、苍山西坡大花园等景区,适合于开发森林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科考探险旅游,属于地文景观、河流风光、动植物资源交错分布的自然生态旅游区,为大理州需要进一步重点开发的旅游区。北部旅游资源区范围包括鹤庆、剑川、洱源三县,并与丽江市、怒江州接壤,是经丽江、迪庆抵达西藏至印度的北大门,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水域风光、宗教建筑、温泉资源、白族风情、手工艺品、土特产品等,属于高原水乡、温泉资源与特产购物相结合的白族风情旅游区,是大理州需要进一步重点开发的旅游区。旅游资源特色1、 旖旎迷人的自然风光 大理州地形地貌复杂,山脉河川壮丽,气候温暖如春,自然风光迷人。境内有以苍山、鸡足山、石宝山、巍宝山、水目山等为代表的绵延群山;160多条呈羽状遍布全州的河流分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四大水系;有以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东湖、剑湖、海西海等为代表的高原湖泊星罗棋布,其中洱海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境内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主要植被类型有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寒温山地硬叶常绿栎类林、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灌丛、干热河谷灌丛、高原湖泊水生植被6类;由于大理州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区,南面山峦较低矮,易受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等地暖湿气流的影响,加之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等高原湖泊对其温度、湿度的自然调节,因此具有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形成“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的宜人气候,成为闻名遐迩的四季旅游胜地。2、 沉淀深厚的历史文化 大理州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极为浓厚。早在新石器时代,大理地区就有白族、彝族的先民繁衍生息,是云南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在这里设置了叶榆(大理)、云南(祥云)、邪龙(巍山)、比苏(云龙)4县。唐宋时期,大理地区先后出现了南诏国、大理国,相继延续了600多年。在此期间,大理国都城不仅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当时的世界大城市之一。以白族先民为主的大理各民族,不仅创造了独特的本主文化,还吸收了秦蜀文化、古越文化、荆楚文化、吐蕃文化和古印度文化,特别是接受了中原文化的长期熏陶,最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理白族文化,因此历史学家称大理是“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全州拥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0多个,以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遗址、石钟山石窟、南诏铁柱等为代表的历史遗迹,为研究大理乃至云南省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因而大理州素有“文献名邦”之称。3、 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 大理州作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唯一的白族自治州,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2009年全州总人口34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75.37万人,占总人口的49.99%;其中白族人口111.1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3.35%。全州除汉族外,有白、彝、回、傈僳、苗、纳西、阿昌、傣、壮、藏、布朗、拉祜12个世居少数民族,还有哈尼、佤、景颇、瑶、怒、普米、蒙古、独龙等9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州境内。因此,大理州20余个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文化、艺术、宗教为一体,迷人的传说、奇异的风俗、独特的民居与绮丽动人的风光交相辉映,使大理州具有开发多层次、多样性民族风情旅游项目的广阔前景和深厚潜力。4、 古悠壮丽的古城景观 大理州是云南省古城最多的地州,全省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州就有两座。现存大理古城修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清代进行了扩建,近期又进行了修复。古城为棋盘式建筑,城内从南至北5条街,从东到西8条街,巍山古城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设四门,城方如印,中建星拱楼,明代徐霞客记曰:“蒙化城甚整城中居庐亦甚盛”,城内街道井然,保持了传统的布局和建筑风格,城内有文庙、关帝庙、文昌宫、文华书院、冰泉庵、等觉宫等古代建筑。此外,还有太和城遗址、羊苴咩城遗址、大厘城遗址、喜洲民居建筑、周城、三塔等古代建筑遗迹,使大理州成为全国30个少数名族自治州中文物古迹最多的一个民族自治州。5、 名品荟萃的丰富特产 大理州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地方名特产品的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大理石因大理而得名,“彩花”、“苍白玉”等大理石品种为大理所独有,名扬海外;白族手工“扎染”、刺绣织品、少数名族服饰特色鲜明,色彩美丽;剑川木雕工艺品、仿古家具、木雕建筑等驰名中外;鹤庆金银饰品、工艺品、生产用品等工艺精湛,民族特色突出。此外,洱源雕梅、邓川乳扇、弥渡卷蹄、鹤庆火腿、漾濞核桃、宾川柑橘、弥渡和祥云反季蔬菜、剑川杂粮等均品质优良,风味突出,享誉全省。大理州的名特产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有花色品种繁多、工艺水平精湛、物美价廉等特点。这些地方名特产品,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开发潜力巨大。除了这些特点之外呢,大理还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大理地处滇西要冲,是“西南丝绸之路”、“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历史上就是滇西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质集散地。214国道和320国道在这里交汇,将滇西8个地(州)连为一体,使大理成为云南西出缅甸,北上川藏,连接东南亚和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交通枢纽,是滇西中心城市。大理旅游业,从一九九四年开始,就大力实施“以旅活市”战略。通过努力,大理旅游业从一般“接待型”到“支柱产业型”转变升级。2011年2月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95.16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29581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7.52亿元。旅游者接待量和旅游社会总收入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为大理旅游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旅游交通建成并开通国内多条航线的机场和大理至昆明铁路专线,修通了大理至昆明、大理至保山的高等级公路、大理至丽江的旅游公路,环洱海旅游公路,修建了苍山索道、洱海航运码头,开辟了旅游专线。目前,全市有750辆旅游客车,800余辆出租车及游船41艘(其中5艘豪华旅游船,小船36艘)。形成了集航空、铁路、公路、洱海航运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旅游接待有旅游餐馆260多家,旅游星级饭店69家(星级饭店房间数5877间)旅馆、客栈、招待所600多家,旅行社23家(从业人员345人),同时还实现规模经营,2002年9月26日正式组建成立了大理旅游集团公司,全市旅游团队的接待能力不断增强,从1980年接待国内旅游团队22个,发展至2008年接待国内外旅游团队9万多个,旅游从业人员发展到10多万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3.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8万多人。旅游景区(点)全市列为接待的旅游景区(点)有100多处。南诏风情岛、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点),蝴蝶泉公园、天龙八部影视城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点),洱海公园、罗荃半岛旅游区、上关花景区和南国城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点)。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遗址(含南诏德化碑)、喜洲白族古建筑群等5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保中故居、杜文秀帅府等1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旅游商品随着大理旅游的发展,旅游商品日益增多,天然大理石画、大理石系列工艺品、白族三道茶系列产品,周城扎染系列产品、民族民间刺绣、下关沱茶等旅游商品。有旅游定点购物单位6家,大理古城旅游商品一条街,各旅游景区(点)购物市场等,极大地方便了中外游客的购物需求。随着周边地区旅游的兴起,大理的旅游业发展遇到极大的挑战,大理作为滇西北黄金旅游路线上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中心枢纽的地位有所动摇。上世纪90年代末,周边一些新兴旅游目的地的如丽江、迪庆、保山等地的相继崛起。这些新兴的旅游地因其资源的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它们通过现代营销手段,在树立品牌形象方面卓有成效,这使大理旅游业不可避免地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环境。如自1997年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经过不断打造、创新,已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不断增加;迪庆州政府充分利用本地独有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香格里拉的形象已深人人心;此外,2003年怒江州境内的三江并流保护区申报世界遗产获得成功,也极大地推动了怒江旅游业的发展。2009年上半年丽江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亿元人民币,大理仅为422亿元人民币 。交通状况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区域旅游格局,在促进新的旅游地崛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一些传统旅游目的地产生不利影响。丽江、香格里拉、保山等地区交通状况的改善使大理逐渐由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转变为旅游中转地兼次要目的地,导致游客分流、平均停留时间缩短,旅游收入相应减少。特别是丽江、香格里拉机场的通航、扩建使国内游客可以不经大理中转直抵丽江、香格里拉。传统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早,在其发展初期通常在资源及区位方面占据较大的优势,加之当时市场竞争态势尚未形成,一旦推出旅游产品便很容易被市场接受,为目的地带来良好的旅游收入,这就使得一些传统旅游目的地容易形成固守心理,缺乏产品创新意识。缺少创新产品是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缩短、旅游收入不尽人意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游客需求层次的提高,大理走马观花似的旅游逐渐失去了市场吸引力,这种方式也不利于延长游客在大理的停留时间。如果不对产品进行升级、创新,不提高产品质量,不增加新产品,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局面。4旅游地形象不鲜明。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旅游决策的影响力越来越明显,鲜明的旅游地形象成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 。传统旅游目的地在旅游业起步之时通常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与之抗衡,所以,一些传统旅游目的地竞争意识相对淡薄,很少有意识地策划和培育旅游地形象,形象意识的缺失导致一些传统旅游目的地形象不鲜明或过于陈旧。我们不妨将大理与丽江进行比较:外地游客到了丽江后,通过所见所闻很快就能对丽江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他会意识到:这是纳西人的故乡,有悠久灿烂的东巴文化和纳西古乐,这是个既闲适又时尚的地方他在丽江一天感受到的是这些,。反观大理,一个游客即使在大理一个星期可能也难以弄清什么是南诏国、什么是大理国,什么是白族文化,他所看到的听到的多是些零散的片断,无法让他形成关于大理的完整印象。这或多或少反映了大理在形象定位、形象宣传以及形象展示方面存在的不足。1以特色与竞争者抗衡。对大理而言,最具比较意义的竞争对手非丽江莫属。两地相隔180公里,均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数年前,当大理已是集数项国家级殊荣于一身的历史文化名城时,丽江还只是一个不太知名的偏远小镇时。如今丽江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大理却在过去的光环里踯躅不前1cq。两地的旅游业其实主要都是依托古城发展起来的,但两个古城却各有特色,这决定了两地在发展的路径和开发模式上的差异,如果盲目模仿只会招致失败。对比研究不难发现,虽同为历史文化名城,大理、丽江却风格迥异,各有千秋。丽江古城的特色更多体现在古城本身,曲折的街道,古朴的小桥,雅致的民居令人流连;大理古城的特色则体现在它是一座山水间的古城,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是古城不可或缺的大背景,构成古城特有的人文与自然风貌。与丽江小桥流水般的格调不同,大理古城与山水相依,“山”、“水”、“城”勾勒出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因此,在产品设计、营销宣传等方面大理应充分展示其这一特色,与丽江形成差异化,通过差异化形成竞争优势。具体地说,大理一方面应保护好古城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重现其文献名邦的古风古韵;另一方面则应在保护的前提下,深度开发苍山、洱海旅游产品,使旅游者能更好地亲近苍山洱海,对大理山水古城的特色有更深刻的体验。2以形象赢得市场。鲜明的旅游地形象往往浓缩于简捷易记的形象口号之中。大理在对外宣传中,使用过“东方日内瓦”、“魅力大理”、“大理好风光,世界共分享”等形象口号,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些口号未能很好地突出大理特色。日内瓦是瑞士境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将位于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历史文化名城与之类比,难免有失偏颇;“魅力大理”则过分笼统抽象;“大理好风光,世界共分享”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句欢迎辞。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山”、“一水”、“一城”以及山水孕育出的闲适与从容,才是大理最突出的特色。笔者尝试提出“山水大理,风花雪月”这一形象口号,认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能突出大理古城的特点,有助于激发潜在旅游者的想象力。3以产品留住游客。当传统旅游目的地因种种原因逐渐成为旅游过境地或次要目的地时,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就显得十分重要。拿什么吸引游客?又拿什么留住游客?答案只有一个:通过形象吸引客源,通过产品留住客人,达到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增长旅游收入的目的。“大理风光一日游”是大理传统旅游线路,曾是大理旅游的主打产品,随着游客旅游经历和品味的不断提升,这种走马观花似的游览很难再引起游客的兴趣,而且也无助于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因此,深度开发大理旅游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与数量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要想留得住游客,就要逐步形成“以古城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旅游格局。一是在保持古城原始风貌的前提下,美化古城环境,加强古城餐厅、住宿场所、休闲娱乐场所的管理,充分发挥大理庭院式餐厅、白族民居客栈的特色,将传统小吃及工艺品发扬光大,使游客能够“闲在古城”;另一方面应加强苍山、洱海以及周边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形成游客“闲在古城,玩在周边”的旅游发展模式,以此延长游客在大理的停留时间。要想留住游客还应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形成以自然山水产品、历史文化产品和民族风情产品为主的几条旅游精品线路。苍山、洱海最能代表大理自然风光特色,但目前苍山、洱海还处于较低层次的开发状态,乘索道游苍山、乘游船逛洱海,内容单调且价格不菲,令不少游客望而却步。苍山洱海的开发应由政府主导,邀请专家做科学的、长远的规划,在科学规划和管理的前提下,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将苍山、洱海开发和打造成高品味的旅游产品。大理旅游业的发展除了给大理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之外,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以大理古城为例,最近,大理古城内一间客栈频繁投诉对面的酒吧扰民,同为大理古城旅游业的酒吧和客栈之间的矛盾,引起了各方的围观。一个话题随之被引向深入古城旅游发展的同时,一些外来的商家和本地的居民都从中分得了一杯羹,但最近几年,居民、游客和商家之间的一些问题也慢慢凸显出来:酒吧噪音扰民只是其中的一角,而旅游开发中的物价、房价高企、本地居民等问题,则不得不让各方重新来审视大理古城发展中的新矛盾,并试图寻求解决之道。噪音扰民有点烦 商家基本上都是晚上8点半开始营业、11点半结束,部分继续营业的就不再演唱。对于具体的营业时间,旅游部门等并未加以限制。当然,也有例外。有时在酒精作用下,一些客人11点半以后还会在酒吧里喧闹,这时,不论是周围的原住民或是客栈的游客,都会有些不满。古城房价步步高 除了噪音烦恼,一些本地居民还七嘴八舌地告诉记者,近年来旅游发展了,生活便利了,但与此同时,大理古城内越来越多的商铺建了起来,又因为价格太贵一间间空在那里。而古城内外的住宅涨到了一个让原住居民无法接受的程度。大理古城外围周边的房价已经达到了70008000元,古城内部的更是贵得不行。外来户反客为主 大理旅游,被大理迷住了。街上地段比较热闹的铺面,月租已经过了3000元,有的甚至上万元。文艺路上60%的店都是外来人员开的。”有10多间铺面,整天坐着没事,月收入轻松过万。这些出租房屋的原住民,有些已经不在古城居住,只有到了收租金的时候才出现。记者调查发现,在古城内开商店的,大多是外地人。居民担忧 本地居民被“挤”出城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随着这些问题的凸显,不少原住民说出自己的隐忧:照这样的开发速度,他们迟早会被“挤”出去。采访中一些游客和经营户谈到了自己的观点:大理古城的原住民即使不被迁出,将来也很有可能自发迁出。“很简单,居民嫌古城吵闹,可能卖了古城的房子,然后去城外买新房,搬出古城居住了。这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过程。”留还是去?记者随机采访几位原住民时发现,虽然他们大多表示不愿意卖自己的房子,但是他们担心的是,或许哪一天被哪个项目看上他们的房子,而整体迁出去。怕古城被过度开发 网友小豆侠1981发帖称:要保护一个地方的生态,就像保护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一样,别让外来物种进入。保护古城,不是让古城原住民出去,而是要防止过多的外来开发。我想象不出,一个没有大理人的古城是什么样的。来自北方的游客周先生告诉记者,大理古城是他非常喜欢的一个地方,特别是这里的原生态白族生活模式,但这次来发现大理古城似有开发过度之嫌。他认为大理古城的保护要注意防止过度开发的问题,特别是应该通过一些管理手段还古城以宁静,不能让过重的商业气息扰乱居民的正常生活。管理局回应 保护核心区 11点后禁噪 车辆限入古城 送货用环保车洱海开发热埋下环境隐忧旅游业的发展,使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