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偷窃行为_第1页
学生的偷窃行为_第2页
学生的偷窃行为_第3页
学生的偷窃行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的偷窃行为”教育小结 学生偷窃同学的财物这一不良习惯在许多学校中都比较常见,小至橡皮、铅笔、钢笔,大至学习机、钱。当然,这里的“偷窃”与法律意义上的偷窃有所不同,有专家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还不够明确,他们的“偷窃”只能算是一种不诚实的占有行为。然而,不管是何种意义上的“偷窃”,都是不良品质的表现。卢梭说过:“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那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乃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小学生的“偷窃”行为,及时地进行矫正,既要保护受害人的权益,追回损失,又要正确引导教育偷窃者,使其改邪归正,悬崖勒马。然而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并不容易,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有个性,有情感,有思想,光靠严厉的批评、责骂、惩罚是不够的,必须走进孩子的心灵,只有了解了他们“偷窃”的真正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现就本班王志勇的偷窃行为的转化工作做一小结。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王志勇,男、11岁,该生聪明,学习成绩中等,但嘴比较谗,爱买零食吃,有拿父母钱去买零食吃的习惯,还被班里的同学揭发他拿别人书包的钱及漂亮的文具等。 二、行为原因的分析 该生在被发现偷窃东西时,他矢口否认,经过老师几天访问调查,找学生进行证实以及对他讲道理,他终于承认了自己行为,而引起该生偷窃行为的原因有: 1、家庭教育因素 父母在得知该生有私自掏父母的钱买东西吃时,并没有给予及时的重视和教育,导致偷窃同学的钱物。 2、外界环境因素 该生比较早熟,认识了一些高年级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就乘机教他到小店行窃,这些侥幸的成功鼓舞他继续偷窃。 3、自身因素 该生自小养成比较嘴谗的习惯,十分爱吃零食,如果手上没有零钱就向别人讨或要别人请他吃,一但这一目的没有达到就自然而然伸手拿。三、行为纠正及引导 1、培养学生的自身素质 针对他的偷窃行为,不能一味地严厉惩罚,采取严厉惩罚和耐心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在教育引导过程中,使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好,是得不偿失,同时鼓励他努力克服、纠正,只要她以后不再偷别人的东西,老师、同学和家人都仍会喜欢他、信任他,大家还是会爱他的。况且任何一个人不可能得到自己所希望的一切事物,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绝对不能要,不能拿。 2、帮助学生树立羞耻心 他偷拿别人物品时很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我们在教育的时候不妨从这方面着手,首先我从思想上对他进行教育,严肃地向他指出,不经过别人同意而拿别人物品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引导和鼓励学生亲自归还物品和向同学道歉。心理学研究证明,羞耻心是克服消极因素、自觉抵制不良言行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只要学生具备了羞耻之心,不良行为就会慢慢改掉。 3、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 他出现偷窃行为,心理负担较重。担心被人发现,暴露后又担心教师责骂、同学讽刺。这时候,教师应该察言观色,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辅以必要的疏导,使其尽快解除心头之虑。我们可以晓之以理,和他重温学生守则有关内容,讲述诚实为人的道理,强调诚实的可贵,指出偷窃的危害;可以动之以情,用生动的故事打动其心扉,用老师殷切的言语启发其思想,甚至轻描淡写地淡化问题的严重性,减轻他的心理压力,使问题迎刃而解。 4、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为人师表,教师要做到言行一致,以高尚的师德,良好的个性品质教育学生,发挥“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立身做人”的榜样,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促进他提高觉悟,改正缺点,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5、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各项体育活动、主持班级的劳动任务等,这些刺激、紧张、担当的经历不但可以让学生找到生活的乐趣,从中证明自己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他的集体意识,让他能多为别人考虑,不再以自我为中心。 6、加强与家长的密切沟通 当他出现偷窃行为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达成共识,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对学生行为进行严肃批评和教育。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家访,一是登门造访,把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实向家长反映,同时了解该生的家庭情况、家庭教育方法,针对其生长环境找出问题的症结,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让父母减少或消除引孩子这种行为的外在条件,细心观察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及时引导。二是利用家长来校接送孩子,电话联系等方法与家长密切沟通。让其父母给予孩子热情关怀,让他感到家庭的温暖,逐渐克服这种不良行为。控制孩子与品行不好的学生交往,教会孩子辨别善恶,认识美丑。这样做,一来能够双管齐下,共同教育,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一种压力,认识到这种行为为家庭所不容,为学校所不许,为社会所不齿。同时,也有利于提醒家长注意教子方法,培养孩子完善的人格。 1、引导家庭教育 在教育孩子方面,与学生家长谈话、沟通并达成共识,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对学生行为进行严肃批评和教育。让父母减少或消除引孩子这种行为的外在条件,细心观察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及时引导。另一方面,让其父母给予孩子热情关怀,让他感到家庭的温暖,逐渐克服这种不良行为。控制孩子与品行不好的学生交往,教会孩子辨别善恶,认识美丑。 2、培养学生的自身素质 针对他的偷窃行为,不能一味地严厉惩罚,采取严厉惩罚和耐心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在教育引导过程中,使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好,是得不偿失,同时鼓励他努力克服、纠正,只要她以后不再偷别人的东西,老师、同学和家人都仍会喜欢他、信任他,大家还是会爱他的。况且任何一个人不可能得到自己所希望的一切事物,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绝对不能要,不能拿。 四、教育引导成效 经过两个多学期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这个学生基本上没有和品行不好的学生交往,知道了善美丑恶,没有出现偷窃行为,嘴谗、贪小便宜的陋习仍时有发生。但每次,我们发现问题都能即使给予纠正。该生在得到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