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生物的进化本节课作业:一、选择题1物种起源出版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多选)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2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故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3甲型N1H1流感病毒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其主要原因是该病毒A基因组变异过快 B基因复制和表达过程过于简单C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宿主的相似性很高来源D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完成基因复制和表达4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A43% B48% C52% D57%5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件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6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7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部分遗传多样性B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变异决定了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C落粒性突变对普通野生稻有利,对普通栽培稻不利D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8 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图I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C图反映出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D图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二、非选择题9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这是生物进化的_。(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来源:ZxxkCom(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1)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加剧。2)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3)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发生了改变。(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_。10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1)假设: 。(2)实验步骤:1)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 地区B;2)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和浅色蛾若干;3) ;4)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3)实验结果:如表1。根据表内数据在右下空白处绘制A、B两地区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图。表1 桦尺蛾释放数和回收数地区项 目浅色蛾黑色蛾A工业污染区释放数400500回收数52150B释放数500600回收数6030 (4)结论: 。 (5)分析与评论:1)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2)已知桦尺蛾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蛾与浅色蛾杂交,F1 中黑色蛾与浅色蛾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 的蛾,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实验完成探究。试验步骤: 。结果与分析: 。一、选择题1D。【解析】用进废退的理论是拉马克提出来的,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达尔文没能提出来。2B。【解析】本题考查物种形成的知识。a通过地里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1和a2,有分别演化出b、c、d三个种群,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所以A错;由于d是由a1演变而来,所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对。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产生新的物种,但是产生生殖隔离了的种群,基因频率一定会变化。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是b和d由于地理隔离存在,所以可能不是同一物种。所以C不对。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和d不存在生殖隔离他们仍是同一物种。3D。【解析】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的原料、酶、场所、能量复制增殖。4B。【解析】未入侵之前VV个体有3000,Vv个体11000,vv个体6000,入侵后VV变为3000+2000=5000,其它类型个体不变,但总数变为22000,则V基因频率为(50002+11000)/(220002)。5B。【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决定了进化的方向。进化的结果是使种群的适应性进一步增强。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6C。【解析】种群中,A基因频率=16%+1/2(1-16%-36%)=40%,a基因频率为6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16%AA 16%AA;48%Aa48%(1/4AA1/2Aa1/4aa)即12%AA24%Aa12%aa;因此自交产生后代中AA频率=16%+12%=28%;A基因频率=28%+1/224%=40%,因此不变。7A、D。【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落粒性突变有利于种群的扩散,对野生型和普通栽培稻的生存是有利的。8C。【解析】该题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指的是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重组织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等位基因;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因此A、B、D三项错误。在任何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具有生殖隔离)可以稳定共存。二、非选择题9(10分)【答案】(1)突变(变异)、自然选择;(2)种群/基本单位;(3)基因库;(4)1)生存斗争(种内斗争)、2)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给分)3)基因频率;(5)遗传/ PCR(聚合酶链反应)。【解析】注意“基因库、进化论、生存斗争、种群基因频率、PCR技术”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方面: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遗传和变异是内在因素:具有普遍性、变异有的对生物生存有利,有的则不利,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但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即其性状适应环境的),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并留下后代、有利变异可以传给下一代。适者生存是结果。概念: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被淘汰的生物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自然选择的结果:使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适应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江陵一中生物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小岛上进行生殖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种内斗争)加剧,使小岛上食物短缺而联趾型蜥蜴能游泳可以获取更多食物,适应环境,个体数逐渐增加,这种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10(11分)【答案】(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合理即给分);(2)1)非工业污染区/3)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3)见右图;(4)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5)1)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干上不同体色的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2)选择F1的雌雄黑色蛾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体色/若后代出现浅色蛾,则黑色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气家装设计知识培训班课件
- 2025年农产品流通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山东卤菜培训知识课件
- 线上考试佣金协议
- 屠宰技术培训知识课件
- 展览射灯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私家庭院绿化维护协议
- 农村家庭成员建房协议
- 2024年电科材料招聘真题
- 交通事故追尾应急预案(3篇)
- 数学家华罗庚课件
- 2024年样板注塑机转让合同范本
- 施工现场安全技术交底全集
- 医院耗材供货服务方案
- 丹江口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4
- 云南大学附属中学数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
- 2024年施工承包合同电子版(5篇)
- GB/T 3648-2024钨铁
- ISO28000:2022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 自来水厂处理工艺流程图
- 食品安全基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