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学与工艺》PPT课件_第1页
《煤化学与工艺》PPT课件_第2页
《煤化学与工艺》PPT课件_第3页
《煤化学与工艺》PPT课件_第4页
《煤化学与工艺》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化学与工艺,第四章煤的结构,1830年煤的起源问题解决后,科学家将目光逐步转向煤结构的研究20世纪初,试图把煤结构和起源相联系迷茫;从一些反应产物来推断煤的结构同样被证明非常困难。因为这些产物几乎和煤本身一样复杂。,煤结构的认识和发展,20世纪中叶前所说的煤化学结构,其实是元素分析和主要有机官能团的分析,早期研究都揭示了煤科学研究的困难之处缺乏可能的实验;在温和条件下断裂煤结构缺乏必要的手段;分析所得到的产物应用新分析技术和新实验方法,建立模型作用将各种方式获得的数据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可用于判断或预测的理论,有助于探测未知的现象和理解新的数据,煤结构的认识和发展,两类煤分子的结构模型:“平均结构单元模型”和“网络结构模型”,第一节煤的结构,一、煤的物理结构,煤的组成,Fig.1Diagramofthemajorconstituentsincoal:organicmaterial,fragmentsofplantdebris(macerals),inorganicinclusions,andanextensiveporenetwork.,煤的组成有机质矿物质煤的结构网络结构模型整体平均结构单元模型有机质化学结构一般以镜质组作为研究对象含量多组成均匀,变化平稳,煤的大分子结构,第一节煤的大分子结构,煤大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煤的结构参数基本结构单元的核基本结构单元周围的烷基侧链和官能团煤中的杂原子连接基本结构单元的桥键煤中的低分子化合物,煤的大分子结构,煤大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煤的有机质芳香结构的环状化合物90非芳香结构的化合物(低分子化合物)含量少煤的大分子结构通常是指煤中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煤大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煤是由分子量不同、分子结构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一组“相似化合物”的混合物组成多个相似的“基本结构单元”通过桥键连接而成的立体结构,煤大分子结构的概念,基本结构单元类似于聚合物的聚合单体,分规则和不规则两部分规则部分由几个或十几个苯环、脂环、氢化芳香环及杂环(含氮、氧、硫等元素)缩聚而成,称为基本结构单元的核或芳香核不规则部分是连接在核周围的烷基侧链和各种官能团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构成核的环数增多,连接在核周围的侧链和官能团数量则不断变短和减少,煤大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不同煤化程度煤的基本结构单元,褐煤,次烟煤,高挥发分烟煤,低挥发分烟煤,无烟煤,石墨,Proposedstructualmodelsofcarbonsconsistingofsixmemberdrings,Aproposedstructureofcarbonblack,Shriver,D.F.;Atkins,P.W.,Langford,C.H.“InorganicChemistry”,2ndEd.,Oxford(1994),Organicfunctionalgroupsattheedgeofcarbons,Arefiveorsevenmemeberdringsaregenerallyincludedinmolecularstructuresofcarbons?,Thismayproducespecialpropertiesofcarbonsbutdefinitelymakesthemechanisticproblemscomplicated,M.Endoetal.,NanoLetters2003,3,723.,Serp,P.etal.Appl.Catal.A:General2003,253,337.R.T.K.Bakeretal.CatalysisToday2001,65,19.,Edgeofgraphiticcarbonsislikelytobeimportantforcatalysis.Whatistheedgeofgraphite?-Questionsfrommolecularchemists.,Micro-structuremodelofactivatedcarbon,芳碳率fcar芳香族结构的碳原子数与总碳原子数之比芳氢率fHar芳香族结构的氢原子数与总氢原子数之比芳环率基本结构单元中芳香环数与总环数之比,煤的结构参数,缩合环结构,也称芳香环或芳香核由不同缩合程度的芳香环构成,也含有少量的氢化芳香环和氮、硫杂环低煤化程度煤以苯环、萘环和菲环为主中等煤化程度烟煤以菲环、蒽环和吡环为主,基本结构单元的核,烷基侧链甲基、乙基、丙基等基团,烷基侧链的平均长度,基本结构单元周围的烷基侧链和官能团,含氧官能团OH主要是酚羟基,烟煤的主要官能团COOH褐煤特性官能团,酸性比乙酸强C=O无酸性,煤中分布很广OCH3存在于泥炭和软褐煤中O年老褐煤中占优势,基本结构单元周围的烷基侧链和官能团,含硫官能团硫醇(RSH)硫醚(RSR)二硫醚(RSSR)硫醌杂环硫,煤中的杂原子,含氮官能团主要以六元杂环、吡啶环或喹啉环等形式存在,还有胺基、亚胺基、腈基等,煤中的杂原子,煤的大分子是由若干基本结构单元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三维结构,结构单元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次甲基键、醚键、硫醚、次甲基醚以及芳香碳碳键等桥键实现的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分子的结构单元呈规律性变化,侧链、官能团数量减少,结构单元中缩合环数增加,连接基本结构单元的桥键,存在一些分散着独立的非芳香化合物,常称低分子化合物低分子化合物与煤大分子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来源于成煤植物(如树脂、树蜡、萜烯等)成煤过程中形成的未参与聚合的化合物以及形成的低分子聚合物煤中低分子化合物分两类烃类和含氧化合物,煤中的低分子化合物,煤中可能存在的氢键结构示意图,煤大分子结构的现代概念示意图,煤是三维空间高度交联的非晶质的高分子缩聚物结构单元的核心是缩合芳香核结构单元的周边有不规则部分结构单元之间由桥键连接氧、氮、硫的存在形式低分子化合物煤化程度对煤结构的影响,煤大分子结构的现代概念,煤不是由均一的单体聚合而成的,而是由许多结构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基本结构单元通过桥键连接而成的。结构单元由规则的缩合芳香核与不规则的、连接在核上的侧链和官能团两部分构成,煤是三维空间高度交联的非晶质的高分子缩聚物,缩合芳香核为缩聚的芳环、氢化芳环或各种杂环,环数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碳含量为7083时,平均环数为2;碳含量为8390时,平均环数为35;碳含量大于90时,环数急剧增加;碳含量大于95时,平均环数大于40,结构单元的核心是缩合芳香核,连接在缩合芳香核上的不规则部分包括烷基侧链和官能团烷基侧链的长度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缩短;官能团主要是含氧官能团,包括羟基、羧基、羰基、甲氧基等,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甲氧基、羧基很快消失,其它含氧基团在各种煤化程度的煤中均有存在有少量的含硫官能团和含氮官能团,结构单元的不规则部分,桥键的主要类型CH2O(S)OCH2CarCar键桥键数量与类型与煤化程度的关系低煤化程度的煤桥键最多主要是前三种中等煤化程度的煤桥键最少主要是前二者无烟煤桥键较烟煤增多主要是CarCar键,连接结构单元的桥键,氧的存在形式除了官能团外,还有醚键和杂环硫的存在形式有巯基、硫醚和噻吩等氮的存在形式有吡咯环、胺基和亚胺基等,氧、氮、硫的存在形式,在煤高分子化合物的缝隙中还独立存在着具有非芳香族结构的低分子化合物,它们主要是脂肪族化合物,如褐煤、泥炭中广泛存在的树脂、蜡等其分子量在500左右或以下,低分子化合物,低煤化程度的煤含有较多的非芳香结构和含氧基团,芳香核的环数较少。年轻煤的规则部分小,侧链长而多,官能团也多,因此形成比较疏松的空间结构,具有较大的孔隙率和较高的比表面积中等煤化程度的煤含氧官能团和烷基侧链少,芳核上有所增大,结构单元之间的桥键减少,使煤的结构较为致密,孔隙率低,故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质在此处发生转折,出现极值,煤化程度对煤结构的影响,年老煤的缩合环显著增大,大分子排列的有序化增强,形成大量的类似石墨结构的芳香层片,同时由于有序化增强,使得芳香层片排列得更加紧密,产生了收缩应力,以致形成了新的裂隙。这是无烟煤阶段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煤化程度对煤结构的影响,第二节煤结构的研究方法,煤结构的研究方法,碎片信息重组法物理仪器直接分析法统计结构解析法计算机模拟技术,方法,一、碎片信息重组方法,碎片信息重组法原理:碎片特征碎片间键的特征大分子的特征,溶剂抽提法常用来研究煤的结构,但未能取得满意结果。未能找到一种能完全溶解煤的溶剂,能溶的只是一小部分,抽出物本身仍是一个很复杂的混合物,因此不能以此来论证煤的结构全貌。常与仪器分析法相结合氯仿和苯-乙醇抽提物分子量500左右,通常为煤中的低分子化合物利用吡啶抽提可以计算出两个交联点之间高分子链的平均分子量,二、物理仪器分析方法,煤的XRD研究,煤的XRD研究,三种煤的XRD谱图1-C94%;2-89%;3-78%,烟煤显微组分的XRD谱图1-惰质组;2-镜质组;3-壳质组,煤的XRD研究,煤的XRD研究,煤的芳香层片大小与碳含量的关系,煤的红外光谱,1OH,NH2脂肪CH3C=O4芳环5CH2,CH36CH37COC,CO8,9,10缩合芳环,不同煤化度煤的IR图谱,煤的核磁光谱研究,一种烟煤的吡啶抽提物的1HNMR图谱,煤及其吡啶抽提物的13CNMR图谱1原煤fCar0.762吡啶抽提物fCar0.753吡啶不溶物fCar0.75,煤的CP/MAS13CNMR研究,不同煤化度煤的CP/MAS13CNMR图谱,1HNMR和FTIR联合解析,平朔烟煤小分子馏分的平均分子结构的1HNMR和FTIR联合解析,应用结构解析法的原理,根据煤的加和性质与结构的内在联系,在不使煤质发生破坏的前提下,通过统计计算和图解,求取平均结构单元的结构参数,并根据煤的结构性质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正,来定量地描述煤的结构特征,三、统计结构解析方法DWKrevelen(荷兰)首先将统计结构解析法引入煤的结构研究,创立煤化学结构的统计解析法,统计结构解析法研究效果,煤大分子的芳香度与煤化度的关系,1统计结构解析法2宽线NMR波谱法3IR波谱法413CNMR波谱法,CAMD(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方法采用异构体发生器计算程序最小能量构型计算法量子化学计算法目前计算机模拟的结果还严重地依赖于人们输入的煤初始结构,煤的反应数据还难于体现在模拟模型中,这种模拟结果的实际意义是值得怀疑的,但为煤化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使煤结构的研究发生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质变,将有助于真正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煤的结构,四、计算机模拟技术,第三节煤的结构模型,一、煤的物理结构,煤结构模型的分类,平均结构单元模型网络结构模型综合结构模型化学结构模型物理结构模型综合结构模型,一、煤的物理结构,一、煤的平均结构单元模型根据煤结构的碎片特征信息和分子成键的知识构造的反映有机质主要特征的模型,Fuchs结构模型Given结构模型Wiser结构模型本田结构模型Shinn结构模型,一、煤的物理结构,Fuchs模型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代表模型。由W.Fuchs(德)提出,1957年经VanKrevelen修改,特点:二战前,以化学研究方法为主,仅获得一些定性的概念,可用于建模的定量数据很少。采用“统计结构分析”方法,第一次突破。定量描述了煤结构中的芳香和脂肪簇,并首次引用X射线分析和红外光谱的结果来证明其结论。特点是具有很大的蜂窝状缩合芳香环比较片面,不能全面反映煤结构的特征,一、煤的物理结构,Given模型1960年,P.H.Given(英)首次提出当时获公认的“结构单元”模型,特点:低煤化度烟煤,首次提出煤具有三维空间结构,主要是萘环以脂环互联,分子线性排列构成折叠状的无序的三维空间大分子;存在各种官能团、氢键和含氮杂环;加强了氢化芳环结构,在煤液化过程初期具有供氢活性,C82%,一、煤的物理结构,Wiser模型1975年,WHWiser(美),特点:引入了用以解释煤热解、加氢、氧化等化学反应的弱键和桥键,较为全面和合理,一、煤的物理结构,本田模型,特点:考虑了低分子化合物的存在,缩合环以菲为主,由较长的次甲基键相连接;但没有考虑氮和硫的结构,一、煤的物理结构,Shinn模型1984年,JHShinn根据一段和两段液化产物分布提出的,又称反应结构模型,目前广为接受,C661H561N4O74S6MG=10023,特点:以烟煤为对象,分子量1万为单位。假设:芳环或氢化芳环由较短的脂链和醚键相连,形成大分子聚集体,小分子相镶嵌于聚集体孔洞或空穴中,可通过溶剂溶解抽提出来。受液化过程中溶剂作用的影响,没有表示出煤中存在的低分子化合物,一、煤的物理结构,金刚烷结构模型根据次氯酸钠氧化煤的试验结果提出,特点:认为煤基本不是芳香结构,而是一种特殊的聚金刚烷结构,即与金刚石相似而不与石墨相似。金刚烷十分稳定,但煤在加氢液化条件下却发生强烈降解,故煤中存在此结构是完全可能的,但整体都是这种结构没有足够依据,C10H16,一、煤的物理结构,煤的平均结构单元模型小结,按经典化学方法被描述为原子、化学键和官能团的组合,直观地展示煤结构的可能形式,并解释了一定的反应现象批评和质疑Given认为从基本分析参数可提出很多模型,本类模型不能反映真实结构,仅反映科学家的个人偏好,也不足以反映煤的结构差异,无法解释一些新的实验结果,如HNMR发现煤中质子的驰豫时间有快慢两类型,显证煤中存在两种不同的结构;与本模型相矛盾无法解释煤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胀现象和在特定溶剂中的高抽提率等,一、煤的物理结构,二、煤的网络结构模型高分子物理化学的应用,Hirsch模型交联模型两相模型缔合模型其它网络模型Cody的刚性链模型Painter的离子聚合物模型,一、煤的物理结构,Hirsch模型1954年PBHirsch根据XRD结果提出,特点:直观,解释了不少现象;但“芳香层片”含义不确切,也未能反映煤分子构成的不均一性,一、煤的物理结构,交联模型1982年,Larsen提出,特点:非共价键在煤大分子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氢键在处于玻璃态的煤中起交联作用,类似于高分子化合物之间的交联,可很好地解释煤在有机溶剂中的不被完全溶解的现象,一、煤的物理结构,两相模型1986年,Given据HNMR研究发现质子的驰豫时间有快慢两种类型而提出的,特点:煤分子既有共价键结合(交联),又有物理缔合(分子间力)。低阶煤中,非共价键以离子键和氢键为主;高阶煤中,电荷相互作用和电荷转移力为主。很好解释了煤在溶剂中的黏弹性、力学性能和溶胀行为。,一、煤的物理结构,缔合模型1992年,Nashioka在分布溶剂萃取试验中发现抽提物的煤分子量呈连续分布而提出,特点:煤中存在强的分子内和分子间作用,分子簇间靠静电型或其它非共价键作用堆积成更大的联合体,最终形成多孔的有机物,而非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交联共价键,一、煤的物理结构,煤是由芳香簇组成的具有刚性链的网络结构,这些芳香簇被亚甲基和醚桥连接在一起。由于立体空间位阻的关系,在通过桥键连接的簇中,键的旋转是被禁阻和延缓的,并且有可观的松弛时间特征。因此煤不能像柔性链构成的弹性体那样,对应力可以通过构象重排来迅速反映,Cody的刚性链模型综合网络模型,一、煤的物理结构,Painter离子聚合物模型综合网络模型,源于对酸洗脱矿物质是否会引起煤结构变化研究认为煤中应有两种交联结构“永久”型共价交联结构,仅仅在高温或化学反应才能断裂“可逆”型交联结构,主要与离子结构有关。对低至中阶煤主要是羧酸盐形成的离子簇,对高阶煤主要是-阳离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