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鲁人版第2课(师说)资料18_第1页
语文1鲁人版第2课(师说)资料18_第2页
语文1鲁人版第2课(师说)资料18_第3页
语文1鲁人版第2课(师说)资料18_第4页
语文1鲁人版第2课(师说)资料1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1鲁人版第2课(师说)资料18,2,复习要点:,1、了解文化常识2、掌握积累常见的实词和虚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3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4、背诵课文,3,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本文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作者介绍,“六艺”是指。,4,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或师焉,或不焉,5,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传授、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6,古今1、学者求学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2、句读句子停顿的地方看字发出声音3、小学小的方面学习与大学、中学相对4、众人一般人很多人5、不必不一定不需要6、从而从、而是两个词连词,表结果或目标7、所以用来的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今异义,7,1、惑: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惑而不从师:惑矣:,一词多义,名词,疑难问题的,动词,有疑惑,形容词,糊涂,8,2、师:师说: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古之学者必有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道之不传:出师不利:师夷长技以制夷:,动词,从师,意动用法,以为师,名词,老师,名词,专门技艺人,动词,从师求学,意动用法,以为师,军队,学习,9,3.传,传授,流传,传记,解释六经的著作,10,4、道:吾师道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余嘉其能行古道:于是废先王之道:道之以政:,名词,道理,儒道,风尚,道行,主张,思想,学说,通“导”、引导,11,1、之古之学者必有师:人非生而知之者: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圣人之所以为圣:择师而教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虚词,结构助词,的,代词,指“道”,结构助词,不译,取消主谓间独立性,助词,不译,代词,他们,这(类),12,2、而人非生而知之者:惑而不从师小学而大遗:吾从而师之: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承接,表转折的连词,却,连词,并且,表修饰的连词,13,3、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其皆出于此乎:吾未见其明也:其可怪也欤:吾其还也:其信然耶?其梦耶?,代词,他(们),代词,那些,语气词,表猜测,大概,代词,他们的,语气助词,表反问,表婉商语气,还是,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14,4、乎,生乎吾前: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其皆出于此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壮士,能复饮乎:,介词,相当与“于”,疑问语气,呢,揣测语气,吧,助词,形容词词尾,疑问语气,吗,15,词类活用,、名作动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从而师之:、形容词作名词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比低下,从师求学,以为耻,以为师,圣人愚人,圣人;愚人,16,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不拘于时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学于余,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17,1、根据提示默写填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教师的职责是。从师的标准和原则是。老师与弟子的关系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能力测试:,18,2、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圣人之所以为圣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风乎舞雩D、于其身也,则耻师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A,19,3、选出加点“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其皆出于此乎B其出人也远矣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吾未见其明也,A,20,4、选出加点字与“吾从而师之”中的“师”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A侣鱼虾而友麋鹿B而耻学于师C孔子师郯子之徒D鱼肉百姓,B,21,5、选出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不同的一项(),A忌不自信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微斯人,吾谁与归D、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B,22,6、选出加点词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原本)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流传)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士大夫之族(类、辈),C,23,7、选出对下列6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而耻学于师其皆出于此乎于其身也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学于余A全相同B各不相同C只有相同D只有相同,C,24,8、选出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B,25,阅读第二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则耻师焉,惑矣句读之不知不耻相师,从师的风尚,糊涂,书中文句停顿,互相学习,26,10、概括本段文字的大意和作用。,批判士大夫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从反面说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27,11、本段文字的批判说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法?试加以简要说明。,对比。答:(1)将“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进行纵向对比,说明圣愚之别就在于是否从师学习;(2)将士大夫之族“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和“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的自身矛盾行为进行横向对比,批判他们的糊涂;(3)将“士大夫之族”和“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进行横向对比,揭示耻学于师造成的恶果。,28,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