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林业局局长事迹材料_第1页
市林业局局长事迹材料_第2页
市林业局局长事迹材料_第3页
市林业局局长事迹材料_第4页
市林业局局长事迹材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市林业局局长事迹材料参加工作三十年来,该同志一直工作在林果技术推广第一线,兢兢业业,苦心钻研,为XX市的绿化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国家、省、市的多次表彰。1998年被省政府授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1年被评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XX市第三批、第四批科技拔尖人才,XX市第七届党代表、河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2002年获省人事厅“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荣记二等功。XXXX年度被授予“河北省绿化奖章”荣誉称号,省绿化先进工作者。XX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奖章”。被评为XX市劳动模范3次,XX市政府记二等功2次,被XX市委记大功、记功、嘉奖30余次。刘伟杰同志始终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与林业工作的全局,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引领了迁安的造林绿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2002年以来,XX市新增造林面积万亩,相当于前十五年造林面积的总和。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6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京沈高速公路、102国道两侧200500米沙地造林工程,绿化长度46公里,总面积万亩。平青大公路、三抚路、长城旅游路等省级公路两侧100500米沙地及坡地造林工程,2/5绿化长度为108公里,总面积3万亩。迁杨路、野兴路、迁徐路、迁卢路、兰大路等(县)市级公路两侧100200米沙地造林工程,绿化长度为90公里,总面积万亩。环市区周围沙坎沙缘造林工程,绿化长度50公里,总面积1万亩。滦河、青龙河、隔兰河、西沙河、北沙河等河道两岸非行洪区内的万亩荒滩造林工程。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围绕城镇、村庄、企业、学校栽植绿化、美化树种,造林面积万亩。形成了以“四道”、“五环”为重点的绿色屏障生态体系,以长城沿线和浅山丘陵为重点的山地水土保持生态体系,以滦河流域为重点的沙地防护生态体系,以农田林网建设为重点的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体系,以小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为重点的人居环境生态体系,构筑了“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村庄花园化”的城乡绿化一体的发展格局。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02年市域大风扬尘天气为12天,XX年为4天,XX年基本清除。野生动植物资源速猛增加,栖息分布范围明显扩大,各种鸟类数量增加20以上,雉鸡活动范围向外扩大了10几公里。2001年XX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2002年、XX年连续两年退耕还林全省第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春季造林绿化、退耕还林工作先进单位”和“造林绿化集体标兵”荣誉称号,XX年荣获“全国绿化模XX县(市)”3/5,XX年“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单位”,“国家园林城市”。绿化生态、造福人民,这是刘伟杰同志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的人生信条。2002年,他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大好机遇,谋划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万亩,国债造林项目万亩,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助试点项目万亩,机械化营造林项目10万亩,累计争取国家无偿补助资金达亿元。通过效益对比测算,杨树速生丰产林和果树经济林产生的经济效益比种植农作物年平均每亩可增加收入300多元,万退耕农户年可增加收入3600万元。同时这些项目的实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87万多个,年增加农民收入2300万元。在发展林果业方面,为了促进农民群众增收,根据迁安实际,在退耕还林前期,创造了针阔混交、乔灌混交、林草间作、林苗间作、林花间作、林药间作、林苗一体、林草牧一体、先密后稀、效益接力十种退耕还林植被配置模式;在退耕还林后期,又推广了林下养家禽、林菌间作等后续产业模式,试验成功了容器育苗错季栽植等技术。既提高了生态效益,又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广面积可达50多万亩,年可增效5000多万元。先后引进日本优系苹果、优系梨、优系桃和国内凯特杏、红提、黑提葡萄、84K杨、转基因抗虫杨等130多个林果优新品种,推广密植桃早期丰产、日本丰水梨网架栽培、果树一步两动栽植、苹果提质增效配套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16项,推广面积达4/525万亩,年可增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为农民群众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促进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实践出真知。长期一线的工作、孜孜以求的精神和扎扎实实的作风,不仅丰富了刘伟杰同志的实践经验,而且提高了他的专业理论水平。他长期备着一把铁锹,下乡时不论走到哪里,他都要把土挖出来看一看,看土壤的水分,看这片土地适宜栽种哪种树木。他主持研究的项目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项、厅市级奖八项,有三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水平,一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论著1本、论文12篇。与省板栗专家孔德军一起合著板栗栽培与病虫害防治一书,解决了我省板栗生产中产量低、质量差的问题。这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但引领了XX市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在全省、全国得到推广。宋恩华副省长在迁安的汇报中批示“质量是造林的生命,XX市注重抓新品种繁育、新技术推广、新机具应用等措施,使质量都有保证,机械化造林等施行社会化服务的做法应总结和推广”。同时,刘伟杰同志还注重言传身教,亲自授课或参与各种培训360场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