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文化发展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城市文化发展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城市文化发展调研报告_第3页
关于城市文化发展调研报告_第4页
关于城市文化发展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关于城市文化发展调研报告自古“邹鲁之地”文教昌盛,人杰地灵,邹城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的诞生圣地,历史渊源流长,文化积淀丰厚,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美誉。近年来,XX市紧抓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发展机遇,大力实施“文化突围”战略,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文化繁荣。一、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一)文化资源概述文物古迹遗存丰富。邹城属海岱历史文化区,境内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史前文化遗存极为丰富,是东夷文化的重要活动中心,全省文物保护重点地区之一。境内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数量达517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古树名木万余株。各类珍贵馆藏文物15000多件,其中被确定为一、二、三级的藏品268件。保存着丰富完整的“三孟”文化遗迹。孟庙、孟府始建于北宋时期,占地万平方米,建筑雄伟,布局严谨,是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经典作品;孟子林占地50万平方米,古树近万株,为国内罕见的文物山林和家族墓地。2/7在邹城周围铁山、岗山、葛山、峄山等摩崖石壁上,保存有北朝时期刻写的大量佛教经文,其书法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是罕见的佛教文化胜迹、书法艺术瑰宝。邹城发掘的史前野店遗址、西晋刘宝墓、元代李裕庵墓、明鲁王朱檀墓在国内历史文物考古学界具有重大影响,大量珍贵文物长期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展出,有些文物多次出国展出。对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邹城还是全国汉画像石重点分布区之一,现存各类精美汉画像石200余块。生态资源丰富。邹城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也有风光秀美的生态资源。我市东部山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以十八盘林场为代表,植被茂密、大树参天,另外还有泉水、溪水、湖泊,被称为天然氧吧、植物博物馆。邹鲁文化博大精深。邹鲁文化以邹鲁礼乐为代表,以亲亲孝悌观念,礼义廉耻思想,保民重民思想,节俭朴实之俗,尊孔孟好儒之风,重视礼乐教化为主要内容,具有原创性、独立性、连续性、优越性、丰富性、先进性六大本质特征。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3/7乡土文化特色鲜明。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扎根,成长,流传至今,如阴阳板,火虎等非遗项目,都成为乡土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存量丰富。目前,XX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个,XX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3个,XX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7个;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XX市级代表性传承人9人,XX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8人。民俗文化浓厚。文化阵地资源分布平均。在城区,人民广场,文化广场,体育广场,人和剧场,博物馆,体育馆,规划展览馆等一批公共文化阵地精品项目不断提升改造,先后投资达18亿元;市文化艺术中心也在积极建设中,目前已完成投资近3亿元,图书馆、档案馆已交付使用。在镇街,各镇街均配有综合文化站,并持续优化提升村文化大院达400余个,培植“百姓大舞台示范点”和“庄户剧团示范点”20余个,配发文化设施价值达200万元,形成了覆盖城乡持续均等的“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二)开发利用情况依托文化阵地和传统文化资源,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统筹城乡,加快推进文化阵地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全力建设中,目前,图书馆、档案馆已交付使用,4/7青少年活动中心已完成主体建设,空调、消防完成25,外装完成50;孟子大剧院4层完成;新建提升320处村文化广场。按照我市关于新建提升文化广场的实施方案,明确制订了两类村文化广场建设标准,成立专门督导小组,对乡村儒学讲堂、文化广场建设情况,实行每月书面调度一次,每季度现场查验一次,6月、10月分两次进行现场检查验收,确保乡村文化阵地有新建、有提升。二是打造亮点,突出特色文化品牌。“孟子乡音”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深入人心。自XX年起,我市重点打造“孟子乡音”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先后举办了“孟子乡音”百架古筝演奏会、“孟子乡音”千人二胡演奏会、“孟子乡音”舞动邹城全民广场舞大赛、“孟子乡音”XX市民族器乐系列专场展演等系列文化活动,并入围山东省文化创新奖。2016、2016连续两年,在原有品牌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孟子乡音”千场演出惠民生活动,创新性地以公开招标的方式,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演出活动1000场/年。创新打造“邹鲁礼乐”特色文化品牌。通过招聘专业人才于2016年成立“邹鲁礼乐团”,组织专家学者依据四库全书、邹县志、三迁志、孟府档案等历史文化古籍,历时一年多,挖掘整理出宋代历史上首次祭孟的全套雅乐及四佾舞图文,相继推出“开笔礼”、“成人礼”、“婚礼”、“祭祀礼”以及“乡射礼”等古代传统礼仪,成功推5/7出了2016年冬至祭孟大典。此外,“邹鲁礼乐”还被选定为山东省旅游形象代表赴江浙地区参加“山东省会城市群旅游联盟推介会”巡演,“邹鲁礼乐”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逐步扩大。三是立足实际,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通过深入挖掘整理非遗项目,重点传承提升部分非遗项目,开展非遗项目进社区、进广场、进景区、进农村“四进”活动等方式,加强濒危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利用,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收徒传艺,建立起非遗项目活态传承机制。加大传统文化弘扬力度。结合中华母亲节推进大会活动,组织开展“感恩母亲”大家唱、“礼乐邹鲁”文化串烧等系列文化活动,为群众体验母教传统文化提供了多种载体。同时,继续挖掘礼仪、雅乐等传统文化,并做好打造提升、普及推广等工作。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一)现状概述目前,我市城乡文化产业已形成古玩书画、网吧经营、图书音像、歌舞娱乐、文艺演出、艺术培训、出版印刷等10余条文化产业链,共有文化产业项目99个,专业文化市场4处,其中3个省级文化产业项目(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XX市峄山文化产业综合开发项目,省级文化6/7产业示范基地XX市圣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省级文化产业经营单位铁山书画市场);XX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1家(邹城万佳文化产业园、博美广告装饰有限公司、XX市飞鸿传媒文化有限公司、邹城在线、钢山剧院艺培中心、铁山公园书画市场、两孟管理处、峄山管委会、文化馆群星艺术服务中心、动感地带娱乐商务会所、北关科技文化苑);XX市级文化产业文明经营单位3家(新华书店、钢山剧院、大世界娱乐有限公司)现有院线电影2家,电子游艺厅12家。经初步统计,目前注册和掌握的我市文化产业重点经营单位为838家。XX市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总数为34256人,其中人才数为13600人。从行业分布上看,文化人才相对集中在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广告业等行业,图书、音像制品销售及出租、工艺及收藏品业及会议及展览服务业等行业人才则相对缺乏。(二)主要特点分析近年来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市场构成逐步扩大。上个世纪80年代,XX市文化产业经营项目还比较单调,当时的经营主体是电影以及少量的舞厅,经营单位数量不超过10家。90年代随着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文化市场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已形成了歌舞娱乐、互联7/7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演出、印刷、音像、图书等十余个门类,初步形成了综合性的市场体系。二是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我市文化产业经营主体正由过去国有、集体经营为主向个体、私营、股份制经营为主转变,形成了个体、私营、股份制、国有、集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化格局。其中非公有制比重逐步提高,发展势头迅猛。全市文化经营单位中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占85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