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_第1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_第2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_第3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_第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5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莲山课件M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全诗,重点鉴赏诗歌中的景物。3情感目标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等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讲解第三段梦境的内涵,进而理解诗歌的主旨。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的诗歌,引入到本课。(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二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三、写作背景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5李白早年就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宝元年,朋友道士吴筠推荐李白,玄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李白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词臣,并不重用。又受权贵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四朗读感知听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语调、节奏。(教师强调要点范读学生朗读)五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一)赏析第一部分入梦缘由1诗歌写“梦游天姥”,但一开头却写“瀛洲”而不是写“天姥”,为什么这么写明确诗中写“瀛洲”用了“信”字,写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么意思是“确实”之意。“或”是“或许”之意。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口中,一个是海外仙山,虚无缥缈,一个是真实存在,可以看见。把天姥山和仙山并提,就是天姥山沾上了神秘神奇的色彩。再者,仙山是难觅的,而天姥山是可寻的,接下来自然而然过渡到游天姥山,为下文做了铺垫。2那越人口中的天姥山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读一下对天姥山的描写。从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姥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5明确突出了山势的高峻。“天姥连天向天横”,直接描写,其余几句通过五岳、赤城、天台的的对照,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3小结事实上,天姥山只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山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了。这里运用夸张和衬托手法,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一步的引向了梦的境界。(二)赏析第二部分梦游天姥1开始“梦游”了,诗人先到了哪里明确剡溪。这是登山的第一站,我们用“入山”(板书)两个字来概括。2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入山时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飞”字表现作者急切的心情。抓住意象分析,湖月相映,渌水生辉,清猿啼鸣,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板书)。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人开始登山了,登山途中的景物如何(一起来读一下)诗人在这里都写了那些景象(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讨论)明确青云、海日、天鸡,山势高耸,早晨光线明丽;暝、熊咆、龙吟、云欲雨,水生烟,光线由明转暗,显得森然、幽暗。青冥浩荡、日月照耀,群仙聚集,写仙境的光明灿烂。山中仙境截然不同,我们把这部分分成两层,板书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5山中森然、幽暗仙境光明灿烂。(三)赏析第三部分梦中醒来1可惜梦不长久,接下来诗人从梦中惊醒,美好的仙境顿时消散。梦中醒来,诗人的心境如何呢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抓关键字词)明确“长嗟”“惟”“失”,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是失落的。“亦如此”将梦境和现实联系了起来,梦中的经历可以说是李白人生经历的折射,诗人从听闻天姥,到寻访、登临、遇仙、梦醒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生理想的向往、追寻、艰难、圆梦、梦碎的过程。世间一切都如南柯一梦,醒来无踪。东流水”的意象就是取“逝去”之意,万事皆是如此。由希望到失望,李白借诗歌抒发内心的郁闷。2有如此的人生经历,李白的人生态度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自由讨论)问题引导“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一种消极思想吗与前边写景部分那句可以照应“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作者什么精神明确“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在现实中受挫,只好寄情山水,求仙访道,从此与官场决裂,就像谢灵运一样,远离黑暗,脚著谢公木屐,徜徉山水。这种举动貌似消极,但李白并没有真正的沉沦,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我们看到李白的傲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5气和傲骨,表现了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个性自由的性格特征。3有人认为,梦中仙境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理解可以吗(开放性探究题)提示可以,诗人在险恶的环境中挣扎(山路险恶尘世艰难),终于发现,自己应该追求的理想(仙境世外桃源),梦中醒来,若有所失,更是坚定了信念“放白鹿”“访名山”,与官场决裂,超脱世俗。六、作业设计(见PPT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这篇诗歌是李白的长篇诗歌,我觉得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首诗,首先应该要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对诗歌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认识,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通过“整体感知”这个环节理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